第一百三十章 戰宛城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楊小秋遺憾的回去了,他希望明天真的能夠看到這本書。

  主要是這本書的名字就足夠吸引人了。

  而內容,內容那就更有意思了。

  為何楊小秋還沒有看便知道內容非常的有意思,那是因為這樣的小說非常的難得。

  楊小秋回去以後,才發現樓里的其他人都後院等著他。

  今天大師兄也來了,帶著的自然還有他的妻子和一兒一女。

  沒錯,譚同飛又生了一個孩子,是個男孩。

  男孩取名叫譚思苦,思苦憶甜的意思。

  不過此刻他還被徐清檸抱著,還是個奶娃子,走不了路。

  譚同飛好奇的問道:「小師弟,你去哪了?師娘說你一大早就沒人影了,不會外面有人把你的魂給勾走了吧?」

  楊小秋趕忙回答道:「哪有,我是去買書了。」

  買書?

  這個回答所有人都是一愣。

  譚同飛追問道:「什麼書,讓你這般迫不及待?」

  楊小秋解釋道:「是李伯元先生寫的《官場現形記》!」

  何崇樓在旁邊聽到後,奇怪的問道:「這本書不是說在報紙上發表嗎?你去書店買這個,哪裡可能買到,怪不得你會空手而歸。」

  楊小秋愣住了,疑惑的問道:「師父,您是怎麼知道的?」

  何崇樓回答道:「我看過,在1903年的時候我就看過了。」

  額,楊小秋明白了,自己師父說的,和自己要看的不是同一個。

  1903年的《官場現形記》是連載於世界繁華報上的。

  自己說的《官場現形記》是作為單行本出版的。

  何崇樓也好像知道自己領會錯意思了,問道:「你說的是這本書出版了?」

  楊小秋點頭回答道:「是啊!今天書店就該有賣的,可我去了錢掌柜的書店,錢掌柜說沒有這本書。」

  對此,何崇樓倒是知道為什麼,不過他也沒有多說。

  何崇樓開口道:「等你拿到這本書,記得給我看一看。」

  楊小秋點頭,等自己看完了,自然是可以的。

  然後其他人都一陣無奈,這兩人脾氣是真對胃口。

  龔依依也喜歡看書,但她看的書都是西廂記這種類型,對於什麼官場這樣的小說完全不感興趣。

  而何崇樓也說起了正事兒。

  「今天我讓你大師兄過來,是想讓他和你配合唱一齣戲,就唱《戰宛城》!」

  譚同飛自然不會拒絕,他也對這齣戲非常的熟悉。

  而楊小秋其實是在1904年就開始學這齣戲了,他也相當的有把握。

  原本是和二師兄配合的。

  現在就複雜了,二師兄現在不知道在哪,也許往後他再也不可能登上戲台了。

  不過他還活著就好,就好。

  《戰宛城》這齣戲,原本是崑曲劇目,曾被梆子移植。

  被一位京劇演員由梆子移植為皮黃,最早是在城東的戲園子演過。

  只是因為這齣戲裡面有部分內容不健康,曾一度少有演出。

  肯定有人好奇,哪裡不健康了。

  這就不足為外人道了。

  《戰宛城》一名《張繡刺嬸》、《割發代首》、《盜雙戟》,漢劇、徽劇、豫劇、秦腔等都有此劇目。

  川劇名為《征宛城》,粵劇名為《曹操下宛城》。

  故事可以在《三國演義》等十六回見到。

  《戰宛城》是集生、旦、淨、丑各行當,而且是文武並重、表演難度較大的一出「合作戲」,演出效果極其精彩。

  當年何崇樓第一次出演,便飾演的曹操,造型生動,動作細膩,性格鮮明,被譽為「活曹操」。

  該劇說的是:漢末,曹操征宛城,傳令禁止馬踏青苗,違令者斬,不料自乘坐騎受驚而踏麥田。曹假意自刎,從將勸阻,乃割發代首以申軍令。

  宛城郡守張繡迎戰曹操不敵而降。張繡之寡嬸鄒氏貌美,被曹操擄占。


  張繡知而大怒,但懼曹營大將典韋之勇,便用賈詡之計,遣胡車盜去典韋盔甲、雙戟,夜襲曹營。

  典韋戰死死,曹操大敗逃走,張繡刺死鄒氏。

  宛城之戰最後以曹軍失敗告終。

  你可以想像,被稱為曹賊的曹操曾經修了銅雀台,想要囚禁大喬和小喬。

  囚禁大喬和小秋為了什麼,難道是為了撫琴作畫不成?

  鄒氏被擄以後,自然受到了百般屈辱。

  而張繡刺死自己的嬸嬸這樣的情況,又該如何評價呢?

  畢竟是嬸嬸,直接殺了那是沒有人性的。

  可又考慮到是自己嬸嬸,已經不清白了,又怎麼對得起他們老張家,張繡才刺死了鄒氏。

  在這個時期,包括現在,女人的貞節比什麼都重要。

  因為這個時候,外國的文化還沒有傳進來。

  老實說,楊小秋學是學過這戲,表演也沒有問題,可演出的話,只怕會引起很多人的不快。

  特別是楊小秋要演張繡,這就更讓人無法接受了。

  楊小秋說的是別人,不代表他。

  他作為一名京劇演員,只要戲台上需要他出演的角色,他都絕對不會拒絕。

  當何崇樓放出明天晚上要演的戲以後,京城的梨園行再次引起了強烈的反響。

  要知道這齣戲可有很多年未曾有人出演了,要說上一次出演,那還是十多年前。

  而且曾經的何崇樓被稱為活曹操,作為何崇樓大徒弟的譚同飛,又有幾分火候呢?

  不是他們不看好譚同飛,是因為珠玉在前,即便你譚同飛在京城甚至整個曲藝界都小有名氣,可和何崇樓相比,那就是差太多了。

  譚同飛自然知道外界肯定會拿自己和師父相比,可他從來不會和何崇樓去比較,因為自己師父是自己最崇拜的對象。

  師父那是無所不能的,自己也沒有想著超越師父,只是不要給師父丟臉。

  而楊小秋,楊小秋也很複雜,自己是演師父師弟陳先生的角色,也就是張繡。

  張繡和自己差距還是太遠了。

  自己的性格去演張繡,有點不大合適。

  可師父已經將角色分配下來了,就算不合適自己也得演。

  而且他也相信,師父肯定有自己深意。

  也許張繡適合自己演出呢?

  從來都是人去選擇角色,所以這齣戲,自己還真的要唱好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