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羅明的嘲諷
自從賀寬提出擔心將軍仁義之後,劉通與湯平再也不顧王信的說法,兩人輪流盯著王信。
王信決定去一趟林府,看看林如海的態度。
「估計指望不上林老爺。」賀寬猜道:「否則林老爺早就表明態度,我們下面的人才好去做,而一直沒有消息,說明林老爺沒有辦法。」
林府林老爺是自家將軍的靠山並不是秘密。
王信一臉無語,笑罵道:「壞消息都是你帶來的,然後這也不行,那也不行,你說說到底怎麼才行。」
「不行就造反吧。」
賀寬笑道,「將軍不知,大周已經爛透了,各路精兵元氣大傷,外有倭患纏身,以將軍之才,天下還有誰人能敵,只要將軍舉旗,必定各地響應。」
「將軍不信問問劉通,我們三人中,劉通最清楚東南戰事,前些年大周各路精兵匯聚東南,是不是損失慘重,元氣大傷。」
賀寬最後問道。
劉通如實的點頭。
從劉通那裡得到肯定,賀寬又說道:「天時地利人和,一千五百王家軍在手,以將軍之能,幾個月就能再練幾支王家軍出來,何愁取不得天下。」
「賀寬這話倒是沒錯,將軍當初練兵也才三月,咱們江南又富裕,好似在我們嘴邊上,只要奪得江南之財,將軍起兵十萬也不過一年半載之功。」
湯平聽了好一會,竟然覺得賀寬說的有道理,越來越動心,忍不住出聲響應,還列舉出自己的看法。
王信哭笑不得。
讓賀寬再說下去,估計劉通都要支持了。
這時。
一名軍士焦急忙慌的跑來,帶來了一條令人錯愕的消息,
「將軍,浙江總兵到了營外。」
眾人不敢相信,浙江總兵不是呆在江都嗎。
賀寬連忙問道,「怎麼回事?」
那軍士是老兵,本來等著上島開荒,沒想到又出了變故,知道賀寬關心什麼事,仔細的回答。
「哨寨上放哨的兄弟發現有一行不明身份的人靠近營地,大概有十來人,於是兄弟們趕去盤查,對方說是浙江總兵,讓將軍去迎。」
沉默了片刻。
王信說道「走,去迎總兵。」
賀寬欲言又止,差一點就說動將軍,奈何這是時候浙江總兵親自上門,還只帶了十幾人,怎麼看都不像是要對付將軍的動靜。
劉通和趙雍已經跟了出去,賀寬無可奈何。
......
「本鎮與你無仇。」
「找你是為了平倭。」
兩句話。
羅明表明了來意。
王信好奇的看了眼這位被罵做逃跑將軍的總兵。
年近五十,一臉絡腮鬍,身材魁梧,給人一眼就能生出悍將的感覺,占盡了便宜。
就像自己一樣的小白臉,容易得到女性的好感,哪怕幾年前自己還是孤兒的時候,也有人家的女兒看上了自己,想要招自己入贅。
而像羅明這樣的模樣,就會給人覺得這是一位會打仗的將軍。
林如海當初就非常懷疑自己是否能領兵作戰。
不過人不可貌相。
說不定正是因為這幅模樣才欺騙了人,沽名釣譽,沒有本事,率先逃跑,導致各路大軍潰敗。
用不用此人,不是自己決定的,朝廷既然決定用此人,此人來找自己,張口說是為了平倭,必然就是為了鴛鴦陣。
鴛鴦陣是倭寇的克星。
指的是鴛鴦陣的模式,恰好是針對倭寇的模式。
鴛鴦陣的功能實際很單一。
猶如江湖上獨克一個門派的秘籍,而且還是特定的環境下,比如東南承平百年,地方糜爛,軍備鬆懈,再碰到倭國的流浪武士,猶如治安戰的這種。
所以鴛鴦陣最適合當做敲門磚,拿出來不可惜。
現在自己已經上岸,一入江湖就要懂江湖的規矩,按照江湖的規矩來辦事,才能得到自己的好處,再不是以前的那一套。
既然自己選擇同流合污,明哲保身,那麼誰想平倭,王信都不反對。
無論是任何人,好人也罷,壞人也罷,只要想學鴛鴦陣,王信就願意教,鴛鴦陣爛大街才好。
不給倭寇活路。
只是王信沒想到,主動跳出來的會是羅明。
「鴛鴦陣不難,難的是軍紀,反而不適合軍中的精兵,精兵養了一股子傲氣,鴛鴦陣要的是每個士兵老老實實遵守規矩,不允許有自己的想法。」
王信開誠布公。
羅明十分滿意,洗耳恭聽,與在丹陽砍祁家老大腦袋的時候判若兩人。
劉通、湯平、房寬等人站成一排一動不動,保持立定的姿勢。
羅明坐在大廳的主位上。
王信在身旁仔細的介紹鴛鴦陣。
「倭寇有兩難,只要解決了這兩難,倭寇就能平定。」
「哦?」
羅明越發提起興趣,以前張經平倭可是如臨大敵,調全國精兵,連自己也不敢大意,可眼前小小的一個佐擊,卻不把倭寇當回事。
言語間儘是對倭寇的蔑視。
要知道,為了平倭,大周死了多少將領。
如果不是王家軍的戰績,有人敢如此大言不慚,羅明早就不耐煩了。
「一難在神出鬼沒。」
「二難在狼群戰術。」
「大海無邊,沿岸幾萬里,防不勝防,為何南邊的倭患要比北邊的嚴重呢,因為南邊富庶,承平日久,嚮往賺錢,鄙視當兵,所以倭寇十幾個人就能禍害地方,地方縣城無可奈何。」
這並不稀奇。
太富裕了,就想更富裕,不願意投入軍事。
大周也是如此。
各地的縣城因為人口的擴張,經濟的繁榮,原來的城牆早就變成了內牆,卻沒有修新的城牆,官員不願意耽誤自己的政績,老百姓也不願意花錢。
「這是一也。」
「倭寇來自一個地方,所以能約定一起攻打某處,啃掉硬骨頭沒有了威脅再分散而食,前幾年的官兵大敗就是如此,誰也沒料到倭寇的規模會有上萬人。」
「這是其二。」
王信說完了,眾人都看向羅明。
也就是這次。
羅明被稱為逃跑將軍。
羅明面色不變,問道:「鴛鴦陣就能解決兩個問題?」
「鴛鴦陣的確可以。」
「倭寇主要是步兵,適合東南地形,鴛鴦陣同樣是輕步兵為主,費用低,地方上承擔得起,操練也容易上手,不需要精兵強將,民兵即可。」
「地方上的民兵操練鴛鴦陣,就不怕小規模的倭寇,數十人乃至上千人,幾百民兵就可滅之。」
「一省則聚數千兵操練,可滅數千乃至上萬倭寇。」
「哈哈哈。」
羅明聽完後,竟然仰天大笑。
劉通等人變色。
隨即大怒。
這是在嘲笑。
羅明果然嘲諷道,「所謂的王將軍,果然是沽名釣譽之輩。」
王信無所謂。
意氣之爭而已。
王信越是如此,羅明越是失望,嘆了口氣,:「你對倭寇如此了解,豈能不知十倭七假,不解決根子上的問題,如何平的了倭患。」
羅明這人瘋了!
王信終於明白了羅明想幹什麼。
難怪對祁家動手。
王信敬佩。
惹不起,不參與,躲遠點。
王信打定了主意。
王信決定去一趟林府,看看林如海的態度。
「估計指望不上林老爺。」賀寬猜道:「否則林老爺早就表明態度,我們下面的人才好去做,而一直沒有消息,說明林老爺沒有辦法。」
林府林老爺是自家將軍的靠山並不是秘密。
王信一臉無語,笑罵道:「壞消息都是你帶來的,然後這也不行,那也不行,你說說到底怎麼才行。」
「不行就造反吧。」
賀寬笑道,「將軍不知,大周已經爛透了,各路精兵元氣大傷,外有倭患纏身,以將軍之才,天下還有誰人能敵,只要將軍舉旗,必定各地響應。」
「將軍不信問問劉通,我們三人中,劉通最清楚東南戰事,前些年大周各路精兵匯聚東南,是不是損失慘重,元氣大傷。」
賀寬最後問道。
劉通如實的點頭。
從劉通那裡得到肯定,賀寬又說道:「天時地利人和,一千五百王家軍在手,以將軍之能,幾個月就能再練幾支王家軍出來,何愁取不得天下。」
「賀寬這話倒是沒錯,將軍當初練兵也才三月,咱們江南又富裕,好似在我們嘴邊上,只要奪得江南之財,將軍起兵十萬也不過一年半載之功。」
湯平聽了好一會,竟然覺得賀寬說的有道理,越來越動心,忍不住出聲響應,還列舉出自己的看法。
王信哭笑不得。
讓賀寬再說下去,估計劉通都要支持了。
這時。
一名軍士焦急忙慌的跑來,帶來了一條令人錯愕的消息,
「將軍,浙江總兵到了營外。」
眾人不敢相信,浙江總兵不是呆在江都嗎。
賀寬連忙問道,「怎麼回事?」
那軍士是老兵,本來等著上島開荒,沒想到又出了變故,知道賀寬關心什麼事,仔細的回答。
「哨寨上放哨的兄弟發現有一行不明身份的人靠近營地,大概有十來人,於是兄弟們趕去盤查,對方說是浙江總兵,讓將軍去迎。」
沉默了片刻。
王信說道「走,去迎總兵。」
賀寬欲言又止,差一點就說動將軍,奈何這是時候浙江總兵親自上門,還只帶了十幾人,怎麼看都不像是要對付將軍的動靜。
劉通和趙雍已經跟了出去,賀寬無可奈何。
......
「本鎮與你無仇。」
「找你是為了平倭。」
兩句話。
羅明表明了來意。
王信好奇的看了眼這位被罵做逃跑將軍的總兵。
年近五十,一臉絡腮鬍,身材魁梧,給人一眼就能生出悍將的感覺,占盡了便宜。
就像自己一樣的小白臉,容易得到女性的好感,哪怕幾年前自己還是孤兒的時候,也有人家的女兒看上了自己,想要招自己入贅。
而像羅明這樣的模樣,就會給人覺得這是一位會打仗的將軍。
林如海當初就非常懷疑自己是否能領兵作戰。
不過人不可貌相。
說不定正是因為這幅模樣才欺騙了人,沽名釣譽,沒有本事,率先逃跑,導致各路大軍潰敗。
用不用此人,不是自己決定的,朝廷既然決定用此人,此人來找自己,張口說是為了平倭,必然就是為了鴛鴦陣。
鴛鴦陣是倭寇的克星。
指的是鴛鴦陣的模式,恰好是針對倭寇的模式。
鴛鴦陣的功能實際很單一。
猶如江湖上獨克一個門派的秘籍,而且還是特定的環境下,比如東南承平百年,地方糜爛,軍備鬆懈,再碰到倭國的流浪武士,猶如治安戰的這種。
所以鴛鴦陣最適合當做敲門磚,拿出來不可惜。
現在自己已經上岸,一入江湖就要懂江湖的規矩,按照江湖的規矩來辦事,才能得到自己的好處,再不是以前的那一套。
既然自己選擇同流合污,明哲保身,那麼誰想平倭,王信都不反對。
無論是任何人,好人也罷,壞人也罷,只要想學鴛鴦陣,王信就願意教,鴛鴦陣爛大街才好。
不給倭寇活路。
只是王信沒想到,主動跳出來的會是羅明。
「鴛鴦陣不難,難的是軍紀,反而不適合軍中的精兵,精兵養了一股子傲氣,鴛鴦陣要的是每個士兵老老實實遵守規矩,不允許有自己的想法。」
王信開誠布公。
羅明十分滿意,洗耳恭聽,與在丹陽砍祁家老大腦袋的時候判若兩人。
劉通、湯平、房寬等人站成一排一動不動,保持立定的姿勢。
羅明坐在大廳的主位上。
王信在身旁仔細的介紹鴛鴦陣。
「倭寇有兩難,只要解決了這兩難,倭寇就能平定。」
「哦?」
羅明越發提起興趣,以前張經平倭可是如臨大敵,調全國精兵,連自己也不敢大意,可眼前小小的一個佐擊,卻不把倭寇當回事。
言語間儘是對倭寇的蔑視。
要知道,為了平倭,大周死了多少將領。
如果不是王家軍的戰績,有人敢如此大言不慚,羅明早就不耐煩了。
「一難在神出鬼沒。」
「二難在狼群戰術。」
「大海無邊,沿岸幾萬里,防不勝防,為何南邊的倭患要比北邊的嚴重呢,因為南邊富庶,承平日久,嚮往賺錢,鄙視當兵,所以倭寇十幾個人就能禍害地方,地方縣城無可奈何。」
這並不稀奇。
太富裕了,就想更富裕,不願意投入軍事。
大周也是如此。
各地的縣城因為人口的擴張,經濟的繁榮,原來的城牆早就變成了內牆,卻沒有修新的城牆,官員不願意耽誤自己的政績,老百姓也不願意花錢。
「這是一也。」
「倭寇來自一個地方,所以能約定一起攻打某處,啃掉硬骨頭沒有了威脅再分散而食,前幾年的官兵大敗就是如此,誰也沒料到倭寇的規模會有上萬人。」
「這是其二。」
王信說完了,眾人都看向羅明。
也就是這次。
羅明被稱為逃跑將軍。
羅明面色不變,問道:「鴛鴦陣就能解決兩個問題?」
「鴛鴦陣的確可以。」
「倭寇主要是步兵,適合東南地形,鴛鴦陣同樣是輕步兵為主,費用低,地方上承擔得起,操練也容易上手,不需要精兵強將,民兵即可。」
「地方上的民兵操練鴛鴦陣,就不怕小規模的倭寇,數十人乃至上千人,幾百民兵就可滅之。」
「一省則聚數千兵操練,可滅數千乃至上萬倭寇。」
「哈哈哈。」
羅明聽完後,竟然仰天大笑。
劉通等人變色。
隨即大怒。
這是在嘲笑。
羅明果然嘲諷道,「所謂的王將軍,果然是沽名釣譽之輩。」
王信無所謂。
意氣之爭而已。
王信越是如此,羅明越是失望,嘆了口氣,:「你對倭寇如此了解,豈能不知十倭七假,不解決根子上的問題,如何平的了倭患。」
羅明這人瘋了!
王信終於明白了羅明想幹什麼。
難怪對祁家動手。
王信敬佩。
惹不起,不參與,躲遠點。
王信打定了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