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帝王當定鼎!
第四章帝王當定鼎!
秦二世三年七月,這位權力最大的寺人,趙高被車裂於咸陽,夷三族,百姓爭相啃食,這位亂臣賊子之骨之肉。但留頭顱,掛於咸陽成門梟首示眾,更是立銅人,於商君與公子扶蘇之墓前,遭後人永世唾罵。
秦莊襄王二子成蟜之後,嬴子嬰於宗廟前祭拜先祖,即秦皇位,是為秦三世。
因為外部壓力紛爭,來不及繁瑣的登基禮儀,只得簡單在宗廟前祭祖後,嬴子嬰就趕忙召集大臣於上朝議事。
胡亥即位時候,大臣一般都在渭水北岸的望夷宮議事。
子嬰選擇在渭水南岸的章台宮,也是為了表示秦的正朔和新開始。
當年項羽焚燒咸陽城,阿房宮被毀,舊王城因為遠離政治中心而倖免於難。
到了漢朝,也是在渭水南安的章台宮基礎上,修建了未央宮。
有云:阿房宮並沒有建成只是一個地基。
有云:阿房宮被項羽燒的只剩一個地基。
這裡就不用過多贅述了,畢竟史料尚未查明,真實情況,誰也說不清楚。
---------
咸陽,章台宮。
嬴子嬰於王座之上,身著黑色龍袍,腰配鹿盧劍,上位者的氣息噴薄而出。
宛如十年前始皇剛剛平定天下,加冕稱帝一般!
一眾大臣見此情況,頓時激動的涕泗流。
內侍韓談道:「跪——」
眾大臣紛紛跪地,恭敬道:「皇帝陛下,萬年無極!」
聲音中帶著激動和悲傷。
內侍韓談道:「起——」
聲音洪亮且長,可見氣力多強。
「羋工,讓你找尋的始皇的先臣如何了?」
羋工也是子嬰的羋姓死士之一,如今的新咸陽令,嬴子嬰心腹。
因為不明白如今秦國具體局勢,子嬰只用對自己、對大秦絕對忠誠的人。
誰知道如今大秦,又有多少早已和劉邦項羽信件相通的。
羋洪負責追尋那些歸隱、四散在各處的秦上臣,羋工負責在咸陽城內打點秦先臣。
身著秦國紅黑官服的羋工出行列,行禮道:「稟陛下,始皇一統華夏距今已十四年之久,多位大人已逝去,臣在咸陽城中盡全力而尋,也不過幾人罷。」
羋工從袖袍拿出竹簡,恭敬呈上。
韓談立刻下位接過,側位而上呈給子嬰。
嬴子嬰一看,頓時有些驚訝,記下的人物也不少。
「姚祥?」
姚祥,姚賈之孫。
姚賈當年是為始皇外交部長一般人物。
雖為魏人,始皇卻「資車百乘,金千金,衣以其衣冠(穿秦王服)」的待遇,拜為上卿,封千戶。
可見始皇對這位上卿大人是多麼信任。
而這位姚賈也是能力極強,對始皇而言是張儀於惠文王一般,出色的外交能力屢次破掉關東六國的合縱之策。
只是,上卿姚賈早已薨逝,只剩些許家眷。
似乎是看出子嬰顧慮,羋工拜道:「陛下可放心,姚祥之才,絕不在其祖父,上卿姚賈大人之下,欠缺的只是機會和經驗。」
子嬰看著羋工,緩緩道:「朕不需紙上談兵之流,若這位姚祥真有大才,朕不介意復給他上卿姚賈之位。」
羋工繼續看,出現了一個讓他挑眉的名字。
楊端和
子嬰大吃一驚!
這,這位老將軍還活著呢?
年紀比起始皇還要大許多,歷經秦昭襄王,秦孝文王,秦莊襄王的四朝元老!
楊翁子楊端和。
當然,秦國四年內連喪三王也有這般原因。
戰國時候,好像武將的存活時間普遍很長。
趙將龐煖就活了一百多歲,要不是最後被秦國滅了20萬大軍,指不定還能繼續帶兵,讓趙國再喘息個幾年。
不過依靠秦將郭開的本領,戰績中肯定會再加上一筆。
子嬰只覺得神清氣爽,問道:「楊老將軍尚在何處?」
說完後,他清爽的情緒頓時就耷落下去。
秦國滅亡時候,如此多的能臣武將尚在,可秦還是亡了。
可見野豬和鹿馬有多做作。
其中一位老臣出列,拱手道:「楊老將軍如今身體並不康健,在府中休養。」
「哦,如此也好,待下朝之時,隨朕去看望楊老將軍。」
下面還有幾個名字,都讓子嬰目瞪口呆。
前丞相,王綰。
上將軍,李信。
還有不少秦羋姓一族。
加上歸隱的大將王賁等人。
不是,有這陣容,秦國到底是怎麼亡的?
子嬰百思不得其解。
那估計只有天知道了。
---------
而此時,武關口。
守將趙賁也接到了咸陽來了王命。
趙賁雖十分不願面對,但還是來到使者面前,恭敬行武將接詔禮儀。
只是這次他有些奇怪,怎麼這一回的使者,不像之前那樣趾高氣揚,反倒是謙卑無比了?
而且還帶來了不少糧草和一些士兵以及兵器。
來人是韓談,重大事情子嬰也必須謹慎,哪怕會有一點差錯,直接委派了自己的心腹。
韓談說:「陛下詔命,命武關守將全力防禦劉邦軍隊,糧草士兵軍器,不日便會抵達武關。」
趙賁直接懵了,上一次來武關的詔命,還是讓他全軍撤離武關,返回崤關拱衛咸陽,把武關拱手讓給沛公劉邦。
怎麼這次,又讓自己全力防禦了?
玩呢,陛下?
但他還是接受召命。
韓談看出趙賁的疑惑,遞過召命竹簡之後,緩緩氣力,喊道:
「趙高謀權篡位,逼殺二世皇帝,公子子嬰力挽狂瀾,登秦皇位,將趙高夷滅三族,人頭掛於咸陽城中示眾。陛下將重大責任交於爾等,莫要辜負陛下信任。」
此言一出,趙賁又懵了。
什麼?
每天只知道挖苦畫大餅頂頭上司寄了,換了一個能給真材實料新老闆?
一瞬間,趙賁又跪了下去,大聲說:「趙賁,必不負陛下囑託,誓死守衛武關!」
眾將士齊聲道:「必不負陛下囑託!誓死守衛武關!」
有資源支撐還有報酬回饋,這不得使勁兒庫庫干?!
韓談見此情景,也是舒緩不少,還是有些憂慮。
他看著如今不過少數的士兵,嘆了口氣。
畢竟此時大秦已是風中殘燭,僅僅這一點兒守軍,如何能抵擋劉邦那幾萬大軍?
除非是,四處的秦軍回師勤王。
武關外,劉邦營帳。
此時的劉邦正坐在大帳中,鬱悶無比,他驅趕走了刨東問西的樊噲幾人,只留下張良。
本來是說好了,趙高將武關直接送給他的,看如今城防禁閉的架勢,哪有要給的意思?
這趙高玩老子!
不過旁邊一位青年倒是看得開。
「沛公,莫非是咸陽出了什麼變故?」
「張良你也明白了,真是可惡,偏偏這個時候出變故,難不成是秦不該亡?」
「秦必亡!只是這般變故,我也未曾料到,但這並不是沛公意志消沉緣故,哪怕武關不能白送,我們也得打下來。」
張良也是皺眉。
就算是咸陽城中出了變故,那武關守將也不該如此雄赳赳氣昂昂才對。
難不成是始皇重生,威壓之下殺了趙高廢了胡亥,下令重振旗鼓了?
張良搖搖頭,看向劉邦。
劉邦此時啃著棗兒,把棗核隨口吐出來。
「這不用你說,只是沒什麼妙計嘛。」
報——
傳信官一路小跑來到大帳中。
將手中情報竹簡遞了上去,說:「咸陽城中出現重大變故,秦二世胡亥被廢為黔首,中丞相趙高被新皇夷滅三族。」
張良眼瞪的大大的,難以置信。
劉邦也是一臉懵。
這,這不對吧。
是不是傳令官拿錯竹簡,隨手拿了個故事出來?
張良立刻拿過竹簡翻開起來,關於滅秦,他這位當年韓國張姓丞相之後,可是比誰都強烈。
只是越看越難受,越看眉頭越是緊蹙。
許久後,張良揉著眉心,嘆了口氣,喃喃道:「難道秦尚不該亡嗎?」
劉邦大吃一驚,這話居然從張良口中說了出來,急忙問道:「出什麼事了?」
張良緩緩道:「子嬰即位秦皇,滅趙高,廢胡亥,現在咸陽出了預料之外的變故。」
「子嬰?誰啊。」
「嬴子嬰,應該是莊襄王苗裔,秦國王室正朔。」
「啊什麼?秦莊襄王不是只有始皇嬴政一個娃子麼?」
張良將竹簡放到劉邦面前桌台上,說:「兩個,這事兒解釋起來很複雜,你還是讓蕭何等人給你說吧,我得回去好好思考一下。」
劉邦看著張良這副憂愁模樣,心裡打鼓。
從未見過,也就沒有阻攔。
劉邦對張良,在建大漢之前,那是百分之一萬多信任。
待到張良離開後,劉邦也是拿起了手中竹簡,只是須臾之間,他就扔回桌上,嘴裡髒話連篇。
秦二世三年七月,這位權力最大的寺人,趙高被車裂於咸陽,夷三族,百姓爭相啃食,這位亂臣賊子之骨之肉。但留頭顱,掛於咸陽成門梟首示眾,更是立銅人,於商君與公子扶蘇之墓前,遭後人永世唾罵。
秦莊襄王二子成蟜之後,嬴子嬰於宗廟前祭拜先祖,即秦皇位,是為秦三世。
因為外部壓力紛爭,來不及繁瑣的登基禮儀,只得簡單在宗廟前祭祖後,嬴子嬰就趕忙召集大臣於上朝議事。
胡亥即位時候,大臣一般都在渭水北岸的望夷宮議事。
子嬰選擇在渭水南岸的章台宮,也是為了表示秦的正朔和新開始。
當年項羽焚燒咸陽城,阿房宮被毀,舊王城因為遠離政治中心而倖免於難。
到了漢朝,也是在渭水南安的章台宮基礎上,修建了未央宮。
有云:阿房宮並沒有建成只是一個地基。
有云:阿房宮被項羽燒的只剩一個地基。
這裡就不用過多贅述了,畢竟史料尚未查明,真實情況,誰也說不清楚。
---------
咸陽,章台宮。
嬴子嬰於王座之上,身著黑色龍袍,腰配鹿盧劍,上位者的氣息噴薄而出。
宛如十年前始皇剛剛平定天下,加冕稱帝一般!
一眾大臣見此情況,頓時激動的涕泗流。
內侍韓談道:「跪——」
眾大臣紛紛跪地,恭敬道:「皇帝陛下,萬年無極!」
聲音中帶著激動和悲傷。
內侍韓談道:「起——」
聲音洪亮且長,可見氣力多強。
「羋工,讓你找尋的始皇的先臣如何了?」
羋工也是子嬰的羋姓死士之一,如今的新咸陽令,嬴子嬰心腹。
因為不明白如今秦國具體局勢,子嬰只用對自己、對大秦絕對忠誠的人。
誰知道如今大秦,又有多少早已和劉邦項羽信件相通的。
羋洪負責追尋那些歸隱、四散在各處的秦上臣,羋工負責在咸陽城內打點秦先臣。
身著秦國紅黑官服的羋工出行列,行禮道:「稟陛下,始皇一統華夏距今已十四年之久,多位大人已逝去,臣在咸陽城中盡全力而尋,也不過幾人罷。」
羋工從袖袍拿出竹簡,恭敬呈上。
韓談立刻下位接過,側位而上呈給子嬰。
嬴子嬰一看,頓時有些驚訝,記下的人物也不少。
「姚祥?」
姚祥,姚賈之孫。
姚賈當年是為始皇外交部長一般人物。
雖為魏人,始皇卻「資車百乘,金千金,衣以其衣冠(穿秦王服)」的待遇,拜為上卿,封千戶。
可見始皇對這位上卿大人是多麼信任。
而這位姚賈也是能力極強,對始皇而言是張儀於惠文王一般,出色的外交能力屢次破掉關東六國的合縱之策。
只是,上卿姚賈早已薨逝,只剩些許家眷。
似乎是看出子嬰顧慮,羋工拜道:「陛下可放心,姚祥之才,絕不在其祖父,上卿姚賈大人之下,欠缺的只是機會和經驗。」
子嬰看著羋工,緩緩道:「朕不需紙上談兵之流,若這位姚祥真有大才,朕不介意復給他上卿姚賈之位。」
羋工繼續看,出現了一個讓他挑眉的名字。
楊端和
子嬰大吃一驚!
這,這位老將軍還活著呢?
年紀比起始皇還要大許多,歷經秦昭襄王,秦孝文王,秦莊襄王的四朝元老!
楊翁子楊端和。
當然,秦國四年內連喪三王也有這般原因。
戰國時候,好像武將的存活時間普遍很長。
趙將龐煖就活了一百多歲,要不是最後被秦國滅了20萬大軍,指不定還能繼續帶兵,讓趙國再喘息個幾年。
不過依靠秦將郭開的本領,戰績中肯定會再加上一筆。
子嬰只覺得神清氣爽,問道:「楊老將軍尚在何處?」
說完後,他清爽的情緒頓時就耷落下去。
秦國滅亡時候,如此多的能臣武將尚在,可秦還是亡了。
可見野豬和鹿馬有多做作。
其中一位老臣出列,拱手道:「楊老將軍如今身體並不康健,在府中休養。」
「哦,如此也好,待下朝之時,隨朕去看望楊老將軍。」
下面還有幾個名字,都讓子嬰目瞪口呆。
前丞相,王綰。
上將軍,李信。
還有不少秦羋姓一族。
加上歸隱的大將王賁等人。
不是,有這陣容,秦國到底是怎麼亡的?
子嬰百思不得其解。
那估計只有天知道了。
---------
而此時,武關口。
守將趙賁也接到了咸陽來了王命。
趙賁雖十分不願面對,但還是來到使者面前,恭敬行武將接詔禮儀。
只是這次他有些奇怪,怎麼這一回的使者,不像之前那樣趾高氣揚,反倒是謙卑無比了?
而且還帶來了不少糧草和一些士兵以及兵器。
來人是韓談,重大事情子嬰也必須謹慎,哪怕會有一點差錯,直接委派了自己的心腹。
韓談說:「陛下詔命,命武關守將全力防禦劉邦軍隊,糧草士兵軍器,不日便會抵達武關。」
趙賁直接懵了,上一次來武關的詔命,還是讓他全軍撤離武關,返回崤關拱衛咸陽,把武關拱手讓給沛公劉邦。
怎麼這次,又讓自己全力防禦了?
玩呢,陛下?
但他還是接受召命。
韓談看出趙賁的疑惑,遞過召命竹簡之後,緩緩氣力,喊道:
「趙高謀權篡位,逼殺二世皇帝,公子子嬰力挽狂瀾,登秦皇位,將趙高夷滅三族,人頭掛於咸陽城中示眾。陛下將重大責任交於爾等,莫要辜負陛下信任。」
此言一出,趙賁又懵了。
什麼?
每天只知道挖苦畫大餅頂頭上司寄了,換了一個能給真材實料新老闆?
一瞬間,趙賁又跪了下去,大聲說:「趙賁,必不負陛下囑託,誓死守衛武關!」
眾將士齊聲道:「必不負陛下囑託!誓死守衛武關!」
有資源支撐還有報酬回饋,這不得使勁兒庫庫干?!
韓談見此情景,也是舒緩不少,還是有些憂慮。
他看著如今不過少數的士兵,嘆了口氣。
畢竟此時大秦已是風中殘燭,僅僅這一點兒守軍,如何能抵擋劉邦那幾萬大軍?
除非是,四處的秦軍回師勤王。
武關外,劉邦營帳。
此時的劉邦正坐在大帳中,鬱悶無比,他驅趕走了刨東問西的樊噲幾人,只留下張良。
本來是說好了,趙高將武關直接送給他的,看如今城防禁閉的架勢,哪有要給的意思?
這趙高玩老子!
不過旁邊一位青年倒是看得開。
「沛公,莫非是咸陽出了什麼變故?」
「張良你也明白了,真是可惡,偏偏這個時候出變故,難不成是秦不該亡?」
「秦必亡!只是這般變故,我也未曾料到,但這並不是沛公意志消沉緣故,哪怕武關不能白送,我們也得打下來。」
張良也是皺眉。
就算是咸陽城中出了變故,那武關守將也不該如此雄赳赳氣昂昂才對。
難不成是始皇重生,威壓之下殺了趙高廢了胡亥,下令重振旗鼓了?
張良搖搖頭,看向劉邦。
劉邦此時啃著棗兒,把棗核隨口吐出來。
「這不用你說,只是沒什麼妙計嘛。」
報——
傳信官一路小跑來到大帳中。
將手中情報竹簡遞了上去,說:「咸陽城中出現重大變故,秦二世胡亥被廢為黔首,中丞相趙高被新皇夷滅三族。」
張良眼瞪的大大的,難以置信。
劉邦也是一臉懵。
這,這不對吧。
是不是傳令官拿錯竹簡,隨手拿了個故事出來?
張良立刻拿過竹簡翻開起來,關於滅秦,他這位當年韓國張姓丞相之後,可是比誰都強烈。
只是越看越難受,越看眉頭越是緊蹙。
許久後,張良揉著眉心,嘆了口氣,喃喃道:「難道秦尚不該亡嗎?」
劉邦大吃一驚,這話居然從張良口中說了出來,急忙問道:「出什麼事了?」
張良緩緩道:「子嬰即位秦皇,滅趙高,廢胡亥,現在咸陽出了預料之外的變故。」
「子嬰?誰啊。」
「嬴子嬰,應該是莊襄王苗裔,秦國王室正朔。」
「啊什麼?秦莊襄王不是只有始皇嬴政一個娃子麼?」
張良將竹簡放到劉邦面前桌台上,說:「兩個,這事兒解釋起來很複雜,你還是讓蕭何等人給你說吧,我得回去好好思考一下。」
劉邦看著張良這副憂愁模樣,心裡打鼓。
從未見過,也就沒有阻攔。
劉邦對張良,在建大漢之前,那是百分之一萬多信任。
待到張良離開後,劉邦也是拿起了手中竹簡,只是須臾之間,他就扔回桌上,嘴裡髒話連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