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東周使臣被誰殺了?
仲平嘴唇緊抿,心中明白後勝的想法。
沒有契約,齊國也不會明目張胆地幫助他,但是送馬匹,也不會得罪秦國。
眼下情況如此,仲平也不得不低頭:
「多謝相國,若平能安然返秦,定將趙國陰謀揭眾於世。」
見狀,後勝也是很高興,揮了揮手,身後的人,便將六匹馬牽了過來。
仲平接過韁繩,想要上馬離開,後勝突然再次說道:
「秦使且慢,天子任遣使臣,已被本相帶來,秦使帶著東周使臣,一同返秦吧,路上也好有個照應。」
聞言,仲平目光轉向天子派遣的使臣,眉頭頓時緊皺。
這人年紀頗大,鬍子全白,坐在車上都在顫顫巍巍,下車恐怕比後勝還要費力。
這周天子從哪找來的使臣?
故意給廉頗創造機會?
沉思幾秒,仲平也只能接受,大庭廣眾之下,也不能直接拒絕。
與後勝告別,仲平帶著東周使臣,慢悠悠地離開鞏城。
……
幾日後。
秦韓邊境城池。
兩匹快馬火速趕來!
最前方一人,身染鮮血,肩膀箭矢還未拔掉,高舉一塊令牌,大聲吼道:
「東周使臣被趙截殺!我乃秦使!速速退讓!」
「東周使臣被趙截殺!我乃秦使!速速退讓!!」
「東周使臣被趙截殺!我乃秦使!速速退讓!!!」
大聲喊了三遍,蒙恬沖在最前,直接越過驚呆地韓兵,衝出城門。
緊接著,便是仲平。
衝出城門之後,仲平迅速轉頭看了身後一眼,臉色陰沉。
廉頗最終還是下手,派出三十人,偽裝盜匪,前來截殺。
趙國胡服騎射果然不是開玩笑的,要不是蒙恬五人拼死護衛,再加上後勝送的馬匹確實給力,恐怕他真的要永遠沉睡在東周。
看完,仲平轉過身,跟上蒙恬,快速向著秦國境內趕去。
這一次的東周之使,天下形勢,必定會發生巨變!
……
齊國境內。
與風風火火地仲平不同,後勝晃晃悠悠地往臨淄趕路。
仲平被趕出東周,周天子又聚眾商議一日,結果,見各國之間還是隱晦不明,齊楚始終不願帶頭引領合縱一事,最後,周天子也只能草草了事,解散此次會盟。
對外宣稱:此次會盟,乃為東周周天子賀壽。
後勝一邊看著路邊風景,心中一邊想著事情,這時,身後突然快馬跑來一人,來到後勝身邊,低聲言語幾句。
頓時,後勝雙眼瞪大,驚聲說道:
「你說什麼?東周使臣死了?在哪發現的?」
「相國,距離鞏城不到兩里,屍體被發現於路邊草叢。」
「什麼時候死的?」
「這……好像是秦使離開鞏城的那一日。」
「誰殺的?」
「根據打探的人講,秦使一路返秦,一路大聲宣言:東周使臣,乃趙國廉頗派人截殺。不過,廉頗返趙之際,也是派人宣言:東周使臣,乃秦使仲平所殺,拋屍荒野,欲要嫁禍趙國,撕毀盟約,引起兩國紛爭。」
「嚯,好傢夥,好一場大戲。」
後勝頓時露出笑容。
「秦國,真是出了一位狠人啊,這仲平,當真了不得,當機立斷,頗有大將風範。」
旁邊的人見狀,想了想,低聲問道:
「相國,您認為,東周使臣乃秦使所殺?」
後勝輕捋鬍鬚,微微搖頭:
「誰殺的已經不重要,東周使臣,只不過是個引子,此次會盟,讓秦趙之怨,更加根深蒂固。」
頓了一下,再次說道:
「讓前面的人趕快點,本相要儘快返回臨淄,面見王上。」
「喏!」
除了齊國,其他國家的使臣也是接連收到消息。
黃歇眉頭微皺,擺手讓稟告之人退下,轉頭看向坐在旁邊的人,問道:
「這仲平什麼來頭?你可打聽清楚?」
「回稟令尹,仲平底細,朱英已經派人打聽清楚,仲平原為趙人,燕國攻打趙國之際,趙王被迫送還秦王王后與子歸秦,與秦簽訂友好契約,仲平就是在這個時候,跟隨秦國王后一同入秦,為秦謀事,因此,也背上一個忘國忘義之名。」
朱英身高比較矮小,與黃歇坐在一起,只到黃歇肩膀,身材也是乾瘦無比。
黃歇聽完,沉思片刻,心中頗為感慨:
「仲平此人,智謀絕倫,伶牙利嘴,狠辣果決,天下之士,能與之爭鋒者,鮮少,秦國,又得一張儀矣。」
聽到黃歇對仲平的評價這麼高,朱英有些不服氣。
「這仲平果真有此等能耐?若是如此,秦王為何還讓他作一教書先生?作為相邦,豈不是利好秦國?」
黃歇微微搖頭:
「這就是秦王高明之處,呂不韋於秦王有大恩,秦王若是辜負呂不韋,恐怕,會讓天下有識之士不喜,更讓呂不韋心寒,到時,誰還敢奔赴秦國謀事?」
「當今秦王正值壯年,王后已立,可太子之位卻一直高懸,恐怕,仲平就是給未來太子準備。」
「讓仲平作一教書先生,既能為將來立太子打下基礎,又能讓仲平待在秦國,不讓他去謀他國。」
「不過,此次會盟過後,仲平之名,恐怕會響徹天下。」
說到這,黃歇停頓片刻,哀嘆一聲:
「唉,為何天下大才之人,全都向著秦國而去?我楚國,究竟差在哪裡?」
朱英也是沉默下來。
寂靜良久,朱英突然再次問道:
「令尹,英有一事不明。」
「但問無妨。」
「為何此次會盟會失敗?六國合縱,一同攻打秦國不是更好?當今秦國勢力正盛,韓魏趙三國被壓的喘不過氣,合縱再起,豈不是能打壓秦國鋒芒?」
聽到這個問題,黃歇淡然一笑:
「你想的太過片面,此次合縱會盟,就算秦使不來,也不會成功。」
「先不說魏韓蛇鼠兩端,既想打敗秦國圖利,又想保全自己無礙,就是燕國,也不可能與趙國聯合。」
「此次會盟,燕國派來的乃燕相將渠,將渠此人,謹慎無比,從來不做沒把握的事情。」
「別看他勸過燕王,要與趙國交好,不能攻打趙國,可一旦趙國露出疲端,恐怕,將渠第一個贊同攻趙。」
「若是合縱,各國定會派出兵力,到時,趙國空虛,你說,將渠會不會趁虛而入?」
「就是將渠不說,燕王豈能忍下割地之氣?會不會派兵奪回所割之地?」
「況且,就算燕國不打,可還有一個齊國,這些年來,齊國與各國交好,休養生息,基本沒有大戰,可他國若是派兵攻秦,你說,齊國會不會從中分一杯羹?」
朱英聽完,無奈地長嘆一聲:
「唉,各國之間,錯亂複雜,難道,只能看著秦國勢大?」
「呵。」
黃歇再次一笑,稍微抬手:
「不急,再等幾年,等楚國內部平穩,再圖合縱一事。」
「這天下,不是只有秦國勢大,楚國,也照樣不差。」
沒有契約,齊國也不會明目張胆地幫助他,但是送馬匹,也不會得罪秦國。
眼下情況如此,仲平也不得不低頭:
「多謝相國,若平能安然返秦,定將趙國陰謀揭眾於世。」
見狀,後勝也是很高興,揮了揮手,身後的人,便將六匹馬牽了過來。
仲平接過韁繩,想要上馬離開,後勝突然再次說道:
「秦使且慢,天子任遣使臣,已被本相帶來,秦使帶著東周使臣,一同返秦吧,路上也好有個照應。」
聞言,仲平目光轉向天子派遣的使臣,眉頭頓時緊皺。
這人年紀頗大,鬍子全白,坐在車上都在顫顫巍巍,下車恐怕比後勝還要費力。
這周天子從哪找來的使臣?
故意給廉頗創造機會?
沉思幾秒,仲平也只能接受,大庭廣眾之下,也不能直接拒絕。
與後勝告別,仲平帶著東周使臣,慢悠悠地離開鞏城。
……
幾日後。
秦韓邊境城池。
兩匹快馬火速趕來!
最前方一人,身染鮮血,肩膀箭矢還未拔掉,高舉一塊令牌,大聲吼道:
「東周使臣被趙截殺!我乃秦使!速速退讓!」
「東周使臣被趙截殺!我乃秦使!速速退讓!!」
「東周使臣被趙截殺!我乃秦使!速速退讓!!!」
大聲喊了三遍,蒙恬沖在最前,直接越過驚呆地韓兵,衝出城門。
緊接著,便是仲平。
衝出城門之後,仲平迅速轉頭看了身後一眼,臉色陰沉。
廉頗最終還是下手,派出三十人,偽裝盜匪,前來截殺。
趙國胡服騎射果然不是開玩笑的,要不是蒙恬五人拼死護衛,再加上後勝送的馬匹確實給力,恐怕他真的要永遠沉睡在東周。
看完,仲平轉過身,跟上蒙恬,快速向著秦國境內趕去。
這一次的東周之使,天下形勢,必定會發生巨變!
……
齊國境內。
與風風火火地仲平不同,後勝晃晃悠悠地往臨淄趕路。
仲平被趕出東周,周天子又聚眾商議一日,結果,見各國之間還是隱晦不明,齊楚始終不願帶頭引領合縱一事,最後,周天子也只能草草了事,解散此次會盟。
對外宣稱:此次會盟,乃為東周周天子賀壽。
後勝一邊看著路邊風景,心中一邊想著事情,這時,身後突然快馬跑來一人,來到後勝身邊,低聲言語幾句。
頓時,後勝雙眼瞪大,驚聲說道:
「你說什麼?東周使臣死了?在哪發現的?」
「相國,距離鞏城不到兩里,屍體被發現於路邊草叢。」
「什麼時候死的?」
「這……好像是秦使離開鞏城的那一日。」
「誰殺的?」
「根據打探的人講,秦使一路返秦,一路大聲宣言:東周使臣,乃趙國廉頗派人截殺。不過,廉頗返趙之際,也是派人宣言:東周使臣,乃秦使仲平所殺,拋屍荒野,欲要嫁禍趙國,撕毀盟約,引起兩國紛爭。」
「嚯,好傢夥,好一場大戲。」
後勝頓時露出笑容。
「秦國,真是出了一位狠人啊,這仲平,當真了不得,當機立斷,頗有大將風範。」
旁邊的人見狀,想了想,低聲問道:
「相國,您認為,東周使臣乃秦使所殺?」
後勝輕捋鬍鬚,微微搖頭:
「誰殺的已經不重要,東周使臣,只不過是個引子,此次會盟,讓秦趙之怨,更加根深蒂固。」
頓了一下,再次說道:
「讓前面的人趕快點,本相要儘快返回臨淄,面見王上。」
「喏!」
除了齊國,其他國家的使臣也是接連收到消息。
黃歇眉頭微皺,擺手讓稟告之人退下,轉頭看向坐在旁邊的人,問道:
「這仲平什麼來頭?你可打聽清楚?」
「回稟令尹,仲平底細,朱英已經派人打聽清楚,仲平原為趙人,燕國攻打趙國之際,趙王被迫送還秦王王后與子歸秦,與秦簽訂友好契約,仲平就是在這個時候,跟隨秦國王后一同入秦,為秦謀事,因此,也背上一個忘國忘義之名。」
朱英身高比較矮小,與黃歇坐在一起,只到黃歇肩膀,身材也是乾瘦無比。
黃歇聽完,沉思片刻,心中頗為感慨:
「仲平此人,智謀絕倫,伶牙利嘴,狠辣果決,天下之士,能與之爭鋒者,鮮少,秦國,又得一張儀矣。」
聽到黃歇對仲平的評價這麼高,朱英有些不服氣。
「這仲平果真有此等能耐?若是如此,秦王為何還讓他作一教書先生?作為相邦,豈不是利好秦國?」
黃歇微微搖頭:
「這就是秦王高明之處,呂不韋於秦王有大恩,秦王若是辜負呂不韋,恐怕,會讓天下有識之士不喜,更讓呂不韋心寒,到時,誰還敢奔赴秦國謀事?」
「當今秦王正值壯年,王后已立,可太子之位卻一直高懸,恐怕,仲平就是給未來太子準備。」
「讓仲平作一教書先生,既能為將來立太子打下基礎,又能讓仲平待在秦國,不讓他去謀他國。」
「不過,此次會盟過後,仲平之名,恐怕會響徹天下。」
說到這,黃歇停頓片刻,哀嘆一聲:
「唉,為何天下大才之人,全都向著秦國而去?我楚國,究竟差在哪裡?」
朱英也是沉默下來。
寂靜良久,朱英突然再次問道:
「令尹,英有一事不明。」
「但問無妨。」
「為何此次會盟會失敗?六國合縱,一同攻打秦國不是更好?當今秦國勢力正盛,韓魏趙三國被壓的喘不過氣,合縱再起,豈不是能打壓秦國鋒芒?」
聽到這個問題,黃歇淡然一笑:
「你想的太過片面,此次合縱會盟,就算秦使不來,也不會成功。」
「先不說魏韓蛇鼠兩端,既想打敗秦國圖利,又想保全自己無礙,就是燕國,也不可能與趙國聯合。」
「此次會盟,燕國派來的乃燕相將渠,將渠此人,謹慎無比,從來不做沒把握的事情。」
「別看他勸過燕王,要與趙國交好,不能攻打趙國,可一旦趙國露出疲端,恐怕,將渠第一個贊同攻趙。」
「若是合縱,各國定會派出兵力,到時,趙國空虛,你說,將渠會不會趁虛而入?」
「就是將渠不說,燕王豈能忍下割地之氣?會不會派兵奪回所割之地?」
「況且,就算燕國不打,可還有一個齊國,這些年來,齊國與各國交好,休養生息,基本沒有大戰,可他國若是派兵攻秦,你說,齊國會不會從中分一杯羹?」
朱英聽完,無奈地長嘆一聲:
「唉,各國之間,錯亂複雜,難道,只能看著秦國勢大?」
「呵。」
黃歇再次一笑,稍微抬手:
「不急,再等幾年,等楚國內部平穩,再圖合縱一事。」
「這天下,不是只有秦國勢大,楚國,也照樣不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