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獨上雞鳴寺
「國不可一日無主,諸多奏摺和大事亟待皇上定奪!」解縉繼續說道。
話音剛落,眾人紛紛點頭贊同,迅速動身前往東宮。
雞鳴寺內,朱棣已度過了一夜。
這一夜,他未曾合眼,目光始終停留在牆上那幅畫和那首詩上,尤其是那兩句詩,讓他感慨良多。
「唯有親子意,步步顧盼間。」
這結尾的兩句,深深觸動了他的心靈。
只有親子之情,方能一步一回顧。
他想起了他的父皇——明太祖高皇帝。
那時他尚未反叛,仍為燕王。
作為明太祖高皇帝格外重視的皇子,他在軍事指揮上的才幹無與倫比。
回想起往昔,太祖皇帝便對他期許甚深。
當朱棣尚且年幼,站在奉天殿外,太祖皇帝的一番話語猶如烙印,刻入他的心底。
「棣兒,你要深入研究徐達和藍玉的戰術,」太祖皇帝曾拍著他的肩膀說道。
「不僅要超越他們,更要成為傑出的軍事統帥!」
「大明的江山,需要我們朱家子孫來捍衛。」
「外人不足依賴,朱家的天下,必須朱家人來守護。」
「你是朕最寄予厚望的兒子,棣兒,莫要讓朕失望!」
這些話,無論歲月如何流轉,始終在朱棣心中揮之不去。
然而,如今的朱棣卻心生畏懼,因為他登基之路充滿爭議,皇位的正當性成為他永遠的痛。
他未能實現父親的期望,但當時的抉擇也是出於生存的無奈。
建文帝欲削藩,他若不反抗,唯有死路一條。
如今若與建文帝相見,恐難免又是一場血腥爭鬥。
朱棣知道,若重逢,他將無法手軟。
因為,他總會想起與十二弟的深厚情誼,那些童年共度的歡樂時光。
朱棣的反叛,其中也不乏老十二離世的催化。
在那個生死存亡的關頭,朱棣的選擇似乎也是無奈之舉,不反,唯有死路一條。
然而,他內心深處卻備受煎熬,夜夜惡夢,仿佛還能聽見先帝的嚴厲斥責。
這樣的折磨逐漸化作沉重的心理負擔,如同頑疾一般,日益加劇。
在沉思中,朱棣向一旁念經的老僧尋求解答。
「你覺得呢?」他問道。
姚廣孝回答:「你在我這裡徘徊了一夜,對著那畫沉思,難道還沒有找到答案?」
「那詩真是佳作,皇家之中,老四能有這樣的文采,孤果然沒有看錯他。」朱棣語氣平靜,但臉上卻掩飾不住情緒的波動。
姚廣孝接著問道:「你就準備這樣一直避世下去?」
「我聽說,滿朝文武都在殿前議論紛紛,你再這樣下去,恐怕真的會成為笑柄。」
朱棣卻冷笑回應:「笑柄?那老大老二都不以此為恥,孤又有何顏面可失!」
「孤在雞鳴寺剃度為僧,任他們喧囂,孤在此與佛法為伴,又有你作陪,又有何妨!」
朱棣的語氣中滿是堅決與不屈,此刻,他對命運的抗爭和對權力的淡漠盡顯無遺。
朱棣心中,昨晚的紛爭猶如陰霾,久久不散。
「去,把老四找來,」他忽然吩咐身邊的錦衣衛,「朕有些話要同他講。」
語氣平靜,卻透露出一股不容置疑的威嚴。
「遵旨!」
守衛們領命,朱棣獨自沉思等待著。
老和尚姚廣孝,這位才智非凡的國師,是他最信任的謀士。
這次的危機,多虧了朱高華的智謀,他那首詩可謂妙筆生花,破解了父子兄弟間的困局。
而他的兩個兄長,卻始終難堪大任。
「國師,你既然在此,就告訴朕,若立老四為太子,天下人將如何看待?」
朱棣認真詢問,面對這位智囊,他總是願意傾聽其見解。
姚廣孝不僅是大明的國師,也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黑衣宰相,才智絕倫。
朱棣深知,有他輔佐,便能掌握天下。
作為歷史上唯一成功篡位的君主,他雖非名正言順,但自古成王敗寇,實力決定一切。
想到李世民弒兄奪嫡,終成唐室儲君,朱棣對權力的遊戲規則有著深刻的領悟。
姚廣孝的手指輕輕滑過他的鬍鬚,臉上泛起一絲淡笑。
「你以為,老大真的能壓制住老二嗎?」他忽然拋出了這樣一個問題。
朱棣沒有立刻回答,而是選擇了沉默。
「那麼,如果換做老二漢王成為儲君,你是否對他處理國事的能力感到放心?」姚廣孝繼續追問。
這些問題一針見血,直指核心。
朱棣的眼神開始變得閃爍不定,他的真實想法深藏不露。
但在那眼角深處,卻似乎隱藏著一抹不容忽視的鋒利。
經過一陣沉思,他的表情恢復了平靜。
「好了,孤已經有了決定!」他平靜地說:「來下一盤棋吧。」
姚廣孝對他的回答不禁露出苦笑。
「你這是打算長期在我這裡落腳了?那些朝臣你真的不考慮了嗎?」他帶著幾分哭笑不得的語氣說道。
「不必擔心,有長子在朝,一切都會井然有序。孤不在的這段時間,他對國政的處理孤還是心中有數的!」朱棣顯得頗為自信。
「而且,這次孤還想見見老四,他的所作所為確實令人滿意!」
不久,一名錦衣衛走了過來,但朱高華並未出現。
「老四何在?怎未見其蹤影?他去了何處?」朱棣語帶不快,眉梢微微一挑。
「啟稟燕王,四殿下往獅子樓去了,似是與英國公的妹妹同行!」錦衣衛回稟道。
「哦?」朱棣一時語塞,略顯驚訝。
「是張輔的妹妹?」他略一思索,隨即想起……
「朕記起了,張輔的妹妹似是叫張婉兒,她與朕之四子可是自幼情深,昔日在順天之時,便常相隨相伴。」
念及此處,朱棣的表情變得有些微妙,心中暗想:「難道他們二人已結連理?」
他不禁有些好奇,嘴角也不禁輕輕上揚,覺得那張婉兒確實不錯,與老四頗為匹配。
然而朱棣心中仍有幾分不解,自己的兒子竟在此時外出約會。
且正值朝堂有要事之際,這位燕王倒是逍遙,攜美同游,他心中不快,卻不知該如何發作。
話音剛落,眾人紛紛點頭贊同,迅速動身前往東宮。
雞鳴寺內,朱棣已度過了一夜。
這一夜,他未曾合眼,目光始終停留在牆上那幅畫和那首詩上,尤其是那兩句詩,讓他感慨良多。
「唯有親子意,步步顧盼間。」
這結尾的兩句,深深觸動了他的心靈。
只有親子之情,方能一步一回顧。
他想起了他的父皇——明太祖高皇帝。
那時他尚未反叛,仍為燕王。
作為明太祖高皇帝格外重視的皇子,他在軍事指揮上的才幹無與倫比。
回想起往昔,太祖皇帝便對他期許甚深。
當朱棣尚且年幼,站在奉天殿外,太祖皇帝的一番話語猶如烙印,刻入他的心底。
「棣兒,你要深入研究徐達和藍玉的戰術,」太祖皇帝曾拍著他的肩膀說道。
「不僅要超越他們,更要成為傑出的軍事統帥!」
「大明的江山,需要我們朱家子孫來捍衛。」
「外人不足依賴,朱家的天下,必須朱家人來守護。」
「你是朕最寄予厚望的兒子,棣兒,莫要讓朕失望!」
這些話,無論歲月如何流轉,始終在朱棣心中揮之不去。
然而,如今的朱棣卻心生畏懼,因為他登基之路充滿爭議,皇位的正當性成為他永遠的痛。
他未能實現父親的期望,但當時的抉擇也是出於生存的無奈。
建文帝欲削藩,他若不反抗,唯有死路一條。
如今若與建文帝相見,恐難免又是一場血腥爭鬥。
朱棣知道,若重逢,他將無法手軟。
因為,他總會想起與十二弟的深厚情誼,那些童年共度的歡樂時光。
朱棣的反叛,其中也不乏老十二離世的催化。
在那個生死存亡的關頭,朱棣的選擇似乎也是無奈之舉,不反,唯有死路一條。
然而,他內心深處卻備受煎熬,夜夜惡夢,仿佛還能聽見先帝的嚴厲斥責。
這樣的折磨逐漸化作沉重的心理負擔,如同頑疾一般,日益加劇。
在沉思中,朱棣向一旁念經的老僧尋求解答。
「你覺得呢?」他問道。
姚廣孝回答:「你在我這裡徘徊了一夜,對著那畫沉思,難道還沒有找到答案?」
「那詩真是佳作,皇家之中,老四能有這樣的文采,孤果然沒有看錯他。」朱棣語氣平靜,但臉上卻掩飾不住情緒的波動。
姚廣孝接著問道:「你就準備這樣一直避世下去?」
「我聽說,滿朝文武都在殿前議論紛紛,你再這樣下去,恐怕真的會成為笑柄。」
朱棣卻冷笑回應:「笑柄?那老大老二都不以此為恥,孤又有何顏面可失!」
「孤在雞鳴寺剃度為僧,任他們喧囂,孤在此與佛法為伴,又有你作陪,又有何妨!」
朱棣的語氣中滿是堅決與不屈,此刻,他對命運的抗爭和對權力的淡漠盡顯無遺。
朱棣心中,昨晚的紛爭猶如陰霾,久久不散。
「去,把老四找來,」他忽然吩咐身邊的錦衣衛,「朕有些話要同他講。」
語氣平靜,卻透露出一股不容置疑的威嚴。
「遵旨!」
守衛們領命,朱棣獨自沉思等待著。
老和尚姚廣孝,這位才智非凡的國師,是他最信任的謀士。
這次的危機,多虧了朱高華的智謀,他那首詩可謂妙筆生花,破解了父子兄弟間的困局。
而他的兩個兄長,卻始終難堪大任。
「國師,你既然在此,就告訴朕,若立老四為太子,天下人將如何看待?」
朱棣認真詢問,面對這位智囊,他總是願意傾聽其見解。
姚廣孝不僅是大明的國師,也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黑衣宰相,才智絕倫。
朱棣深知,有他輔佐,便能掌握天下。
作為歷史上唯一成功篡位的君主,他雖非名正言順,但自古成王敗寇,實力決定一切。
想到李世民弒兄奪嫡,終成唐室儲君,朱棣對權力的遊戲規則有著深刻的領悟。
姚廣孝的手指輕輕滑過他的鬍鬚,臉上泛起一絲淡笑。
「你以為,老大真的能壓制住老二嗎?」他忽然拋出了這樣一個問題。
朱棣沒有立刻回答,而是選擇了沉默。
「那麼,如果換做老二漢王成為儲君,你是否對他處理國事的能力感到放心?」姚廣孝繼續追問。
這些問題一針見血,直指核心。
朱棣的眼神開始變得閃爍不定,他的真實想法深藏不露。
但在那眼角深處,卻似乎隱藏著一抹不容忽視的鋒利。
經過一陣沉思,他的表情恢復了平靜。
「好了,孤已經有了決定!」他平靜地說:「來下一盤棋吧。」
姚廣孝對他的回答不禁露出苦笑。
「你這是打算長期在我這裡落腳了?那些朝臣你真的不考慮了嗎?」他帶著幾分哭笑不得的語氣說道。
「不必擔心,有長子在朝,一切都會井然有序。孤不在的這段時間,他對國政的處理孤還是心中有數的!」朱棣顯得頗為自信。
「而且,這次孤還想見見老四,他的所作所為確實令人滿意!」
不久,一名錦衣衛走了過來,但朱高華並未出現。
「老四何在?怎未見其蹤影?他去了何處?」朱棣語帶不快,眉梢微微一挑。
「啟稟燕王,四殿下往獅子樓去了,似是與英國公的妹妹同行!」錦衣衛回稟道。
「哦?」朱棣一時語塞,略顯驚訝。
「是張輔的妹妹?」他略一思索,隨即想起……
「朕記起了,張輔的妹妹似是叫張婉兒,她與朕之四子可是自幼情深,昔日在順天之時,便常相隨相伴。」
念及此處,朱棣的表情變得有些微妙,心中暗想:「難道他們二人已結連理?」
他不禁有些好奇,嘴角也不禁輕輕上揚,覺得那張婉兒確實不錯,與老四頗為匹配。
然而朱棣心中仍有幾分不解,自己的兒子竟在此時外出約會。
且正值朝堂有要事之際,這位燕王倒是逍遙,攜美同游,他心中不快,卻不知該如何發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