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三章 分散投注的荀氏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報,明公,麴義將軍在易京外被公孫瓚大敗,輜重全失,僅有三千餘騎退至高陽。」

  「報,明公,高幹將軍已經攻下上艾縣,但是張燕聯合南匈奴,共計十萬人,準備奪回上艾縣。」

  這時,兩個傳訊士卒前後趕到袁紹大帳,稟告重要軍情。

  「什麼,怎麼這個時候!」袁紹氣急。

  「明公,事情緊急,還是儘早退兵北上吧。」沮授道。

  「熙兒、文丑將軍和數千將士還在蔡琰手中,而且蔡琰若是趁機進攻冀州?」袁紹皺眉道。

  「明公,蔡琰自號征胡將軍,立志征胡,必不會犯我冀州。

  不如與之和談,甚至聯盟共伐張燕、南匈奴。」郭圖道。

  沮授沒有反對。

  「哎,只能如此了,便勞煩公則走一遭了。

  只是這和談條件,需好好琢磨一番。」袁紹道。

  當日,郭圖便來到汲縣,和蔡琰商談和解結盟之事。

  「蔡將軍,先前我主袁冀州深恨張燕劫掠冀州,又受小人挑撥,與蔡將軍發生了一些誤會。

  如今,袁冀州已然幡然醒悟,欲與將軍和解。

  只要蔡將軍放歸袁熙公子、文丑將軍和五千將士,袁冀州願與蔡將軍訂立盟約,冀州、幽州和并州、司隸永不互相攻伐。」

  朝歌縣衙內,郭圖對蔡琰說道。

  蔡琰聞言,心中冷笑連連,「你長得這麼丑,怎麼敢想得這麼美。」

  「吾立志征胡,一直不願與袁冀州為敵,奈何袁冀州屢屢逼之。

  如今和談定盟,自然可以。

  只是袁熙、文丑和五千將士還需在吾處做客十年,再歸還河內郡的林慮、盪陰以及上黨郡的壺口故關,遣返平國、楊俊、苟獲、張汪、山曜、虞彥等人。

  另外,還需為天子提供糧草一百萬斛,之後每年上繳一百萬斛糧草作為冀州、青州、幽州的賦稅。」

  蔡琰說道。

  郭圖聽得手一抖,他猜到蔡琰會獅子大開口,但沒想到會開這麼大口。

  「將軍此言差矣。

  袁熙公子、文丑將軍等人乃冀州人士,豈肯長久客居他鄉,如此怎能侍奉長輩,以盡孝道。

  林慮、盪陰、壺口固關乃鄴城屏障,實在難以拱手相讓。

  平國、楊俊等叛逆之輩,袁冀州亦是不喜,當送其首級於將軍帳下。

  只是,冀州、青州先有黃巾之亂、後有黑山賊肆虐、公孫瓚為禍,幽州還在公孫瓚掌握之中,實在無力上繳賦稅。」

  郭圖開始講價。

  「看來袁冀州非誠心和談,那就再戰便是,只是黑山張燕、幽州公孫瓚是否會放過此等良機,汝等可要考慮清楚。」

  蔡琰冷笑道。

  她記得歷史上最近公孫瓚會有一波反撲,後來袁紹聯合烏桓首領蹋頓等,再次大敗公孫瓚。

  至於張燕,袁氏覆滅了他都蹦躂得很歡,最後雖然投降曹老闆,但一直是太行一霸。

  「蔡將軍,吾等乃是真心和談。

  這樣,壺口固關可讓與將軍,另外冀州每年上繳十萬斛糧草作為賦稅。」

  ……

  談判進行了三日,其間郭圖數次回去請示袁紹,最終達成了協議。

  蔡琰奏請袁紹為驃騎將軍、鄴侯,林慮和盪陰劃歸冀州,一千家眷太多的被俘將士送還冀州。

  袁熙仍然作客上黨,袁紹將辛毗、文丑、另外四千將士的家眷和平國、楊俊等人的首級送給蔡琰。

  冀州每年上繳二十萬斛糧草作為給天子的賦稅。

  雙方簽訂紙質盟約,冀州與并州、司隸互不侵犯。

  和談結束之後,鬱悶無比的袁紹帶兵返回冀州,北上支援上艾,處理公孫瓚。

  蔡琰帶著五千朱雀軍和五千屯田軍返回雒陽,李二帶著五千護衛營騎兵北上上黨,接收壺口固關。

  四千俘虜則押送到弘農郡作為屯田客。

  不久,冀州如約送來了二十萬斛糧草、萬餘家眷和平國、楊俊等人的首級,蔡宏也釋放了二千俘虜。


  蔡琰看到平果等人的頭顱,心中大快。

  因為平國、楊俊等人是外來派,本來就遭到袁紹麾下的打壓,此次借這個機會更是直接做了他們。

  壺口固關,許攸和張郃無奈沿著滏口陘撤退,在滏口險要處修築關隘,派張郃領兵鎮守。

  ……

  回到雒陽,司馬朗第一時間來見蔡琰,有些擔憂地道:

  「將軍,天子詔兗州牧曹操、陳王劉寵入雒陽,守關將士不敢違抗詔命,如今曹德和荀彧領兵二千,劉寵領兵一千,已經抵達雒陽。」

  「無妨,吾已知曉,先回府吧。」蔡琰說道。

  這麼大的事情,蔡琰當然知曉,並且已經將五千朱雀軍和五千屯田軍重新布防在河南尹各關鍵處。

  「王粲回來否?」路上,蔡琰問道。

  「三日前回來了。」司馬朗說道。

  「讓他立即來見我。」

  很快,蔡琰便在府上見到了王粲,以及他帶過來的六人。

  「將軍,粲遊走荊襄,請來了六位大才,荀攸荀公達、趙儼趙伯然、杜襲杜子緒、裴潛裴文行、司馬芝司馬子華、杜畿杜伯侯。」

  王粲一一介紹道。

  「拜見蔡將軍。」六人紛紛行禮。

  荀攸時年三十九,身長七尺六寸,面容儒雅,蓄有長須。

  荀攸出身潁川荀氏,早已是海內名士,擔任過黃門侍郎,曾策划過刺殺董卓。

  杜畿時年三十三,身長近八尺,面容剛毅,擔任過漢中府丞,出身京兆杜氏,但已經衰落,算是寒門。

  趙儼時年二十五,杜襲時年二十六,二人年屆弱冠,就稱譽鄉里,與陽翟辛毗、許昌陳群並稱潁川四大名士。

  裴潛是裴茂長子,和王粲是好友,和司馬芝也是好友。

  司馬芝南下荊州時,曾遇到賊寇,同行者都拋棄老弱婦孺逃跑,裴潛守著老母,讓賊寇殺了自己放過母親,賊寇被感化放過了他們母子。

  趙儼、杜襲、裴潛、司馬芝比較年輕,面容白淨,很有書生氣。

  「久聞諸公大名,今日來投,琰不勝歡喜。」蔡琰笑道。

  這些人雖然是以天子的名義召來,但王粲也點明了實際上是投奔蔡琰。

  幾人雖然心中驚嘆蔡琰的美貌,但都恭敬有禮。

  「荀公大才,琰欽慕已久,欲拜為軍師,聆聽教誨。」蔡琰對荀攸鞠躬行禮,說道。

  「將軍已有奉孝為軍師,何必再找我?」荀攸心中雖然有些認同蔡琰,但還是問道。

  「一人計短,二人計長,琰豈會嫌智謀之士太少?」蔡琰笑道。

  「將軍妙語,既如此,攸便愧領了。」荀攸說道。

  荀攸之所以願意投靠蔡琰,主要原因是蔡琰讓王粲勸荀攸,「雞蛋不要放在一個籃子裡,荀諶、荀衍在袁紹處、荀彧在曹操處,公在蔡琰處,不管誰能成事,荀氏都可興。」

  荀攸覺得很有道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