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宋金二次議和
晉中。
岳家軍剛剛攻克晉中,金兀朮的大軍便迅速圍城,絲毫不給岳家軍準備的時機。
金軍攻城後,城中百姓選擇緊閉家門,準備觀望一陣。
可當他們聽聞外面來的是岳飛,是岳家軍?
百姓們又能如何?
紛紛走出家門,開始協助大軍守城。
修城池的修城池,運送物資的運送物資,做飯的做飯。
晚上,一碗碗熱氣騰騰的餃子被送到了軍營中。
誰家過年不吃頓餃子啊!
北望王師十幾年,他們幾乎都要放棄了。
如今好了,岳飛來了。
「簞食壺漿」四字已難以形容百姓對岳家軍的歡迎程度了。
聽說岳家軍的軍糧短缺,各家各戶紛紛將自家的存糧拿出。
百姓們哪怕自己挨餓,也要讓守城的岳家軍吃飽,讓他們有力氣守城。
十幾年的堅守,十幾年的渴望,他們等待這一天太久了,所以所有人都不希望岳家軍戰敗。
要是岳家軍敗了,他們不知下一支宋軍到來會在何時?
所以表面上城中僅有七萬岳家軍,實則守城的人何止幾十萬!
年輕的工匠和青壯年紛紛修築起防禦工事,幫助大軍製造各種各樣的守城器械。
木頭不夠了就去砍樹,樹木沒了就拆自家的房梁。
軍民一心,共同抵禦金軍。
岳家軍見此,也紛紛下定決心,一定要擊敗金軍,解救飽受苦難的父老鄉親。
岳家軍一直以來優良的軍紀在這一刻得到了最佳的回報。
岳家軍對百姓全心全意,百姓回報的也是全心全意。
所以金兀朮面對的並非七萬岳家軍。
而是整座晉中城的所有軍民。
「攻城!」
每當天際剛剛放亮,金軍就開始攻城。
晚上,金兀朮為防岳飛襲營,還每晚都特地分出幾萬人不睡覺,就是防止岳飛派人偷襲。
甚至於在大營前修築堅固的防禦工事,還挖了深深的壕溝。
方方面面,準備得不可謂不周全。
任何可能被岳飛抓住的漏洞,都被他補上了。
岳家軍幾乎找不到任何突襲的契機。
「鐵浮屠,衝鋒!」
「拐子馬,衝鋒!」
金兀朮面對出城作戰的岳家軍,一上來就使出了殺手鐧。
汲取了上次的教訓,每次除非岳家軍出城衝鋒,其他時間他都將鐵浮屠和拐子馬置於大軍後方養精蓄銳,每次衝鋒都是精力充沛的鐵浮屠和拐子馬。
然後每次先讓拐子馬出動,再讓鐵浮屠出動,徹底打亂了岳家軍的長槍手和刀斧手。
再次展現出了殺手鐧的威力。
對此,岳飛的選擇是,親自率領人馬衝鋒。
沒錯,就是主將岳飛帶頭,帶領背嵬軍,向著鐵浮屠的大陣衝鋒。
身後的岳家軍看著身先士卒的岳飛,也是士氣大振,無不奮勇殺敵。
在城前狠狠地擊潰了鐵浮屠和拐子馬的組合。
然而幾百的鐵浮屠和幾千拐子馬的戰死,並未讓金兀朮有絲毫動容,他像一個冰冷的機器,揮舞手中的戰刀,下令衝鋒,同時心裡計算著岳家軍的傷亡情況。
至於死去的金軍,他全然不在意。
只要消耗了岳家軍的有生力量,哪怕付出數倍代價,一切都是值得的。
兩天、三天、十天。
半個月過去了,雙方的戰鬥從未停止。
金兀朮每天都冷漠地看著,看著岳家軍越來越少。
從七萬變成六萬,變成五萬,四萬。
「大帥,東面有宋軍的援軍!」
金兀朮擺了擺手,示意他們出擊。
「可以擊潰,可以放他們離開,就是不能讓他們靠近晉中。」
此刻金兀朮已然瘋魔,他一切都不在乎了,不在意任何事了。
把所有的注意力,所有的精力,都死死地盯在了晉中上。
放在了岳家軍和岳飛身上。
金兀朮要的唯有擊敗岳飛。
只要消滅了岳家軍,他完全不在意自己這一方會傷亡多少人。
只要這一戰他打贏了,打敗了岳飛和岳家軍,那麼國運就會偏向金國了。
宋朝不會再有第二個岳飛了。
這場賭國運的戰爭,贏家就是他大金了。
然而,命運使然。
與此同時,金人的使者已抵達汴京。
此行的目的便是議和。
金兀朮不在乎打光這三十萬人,可是金國朝堂的人在乎,國主完顏亶也在乎啊!
他們不敢拿金國最後的精銳去賭,不可能眼睜睜看著三十萬金軍覆滅在晉中。
皇宮內!
金人使者恭恭敬敬地鞠躬,再也沒有了往日的驕橫跋扈。
「尊敬的宋朝皇帝陛下,我方國主打算與貴國議和。
戰爭對我們雙方而言,都帶來了毀滅性的災難。
若是停戰,對雙方都是不錯的選擇。」
他的話引來了周圍宋臣的嘲諷。
「之前議和的時候,你們也是這麼說的吧!
可現在呢,金兀朮公然撕毀協議不宣而戰。
現在兩國正在交戰,何談議和?」
「陛下,金人狼子野心,不可與之謀!」
「是啊!陛下,金人狡詐,不可信!」
龍椅上的劉禪,對於金人使者的話,半個字都不信。
金國這次金兀朮不宣而戰,金人的信用在他這裡已經蕩然無存。
整個宋朝不會有人再相信了。
面對鋪天蓋地的嘲諷和指責,金人使者強忍著情緒。
依舊恭恭敬敬地說道。
「宋朝的皇帝陛下,不妨先聽聽我們的條件。」
「你們什麼條件?」
宰相趙鼎毫不在意地問道。
「我方願意退出大同府,歸還宋朝的全部國土。」
金人使者的話一出,整個大殿都鴉雀無聲。
不得不說,金人為了議和也是下了血本。
這個議和條件太有誠意,讓他們覺得有些不真實。
若是真的,那麼再議和一次也未嘗不可。
龍椅上的劉禪也是兩眼放光,再造大宋,這不就達成了嗎?
可是劉禪依舊保持著警惕。
「我們如何相信你的話?
莫不是你們金人又來詐和?」
金人使者再次恭恭敬敬地說道。
「作為誠意,我方願意先將大軍調回大同府。」
方才不屑一顧的宰相趙鼎,迫不及待地問道。
「那金兀朮呢?
他現在可是掌控著你們金國的軍政大權,正在和岳家軍在晉中作戰。
又豈是你說能撤就可以撤的。」
無他,收復山河,恢復舊土這件事影響太大了。
若是真的實現了,先不說可以省下大量的軍費,就是他們這些人,都將永遠銘刻在整個大宋的歷史上。
當然要是可以進一步滅掉金國,他們極有可能超過王安石、范仲淹這些歷史名臣,名垂青史。
金人使者搖了搖頭道。
「尊貴的宋朝皇帝陛下,金兀朮的權力是國主賦予的。
只要國主一道聖旨,就可以收回來。」
劉禪挑了挑眉頭道。
「那好,朕在此承諾,只要你們讓金兀朮撤軍,那麼宋金可議和。
畢竟我們大宋想做的就是收復故土,僅此而已。」
「皇帝陛下一言九鼎,我方自然相信。」
金人使者滿意地點了點頭。
所謂撤軍,其實就是金國內部和完顏亶想要保存實力。
現在把大宋的故土拿出來做籌碼,並作為議和的誠意向大宋示好,也再好不過了。
很快,一封撤軍的聖旨送到了金兀朮的軍營。
此時被圍困在晉中,已經堅守了三十三天的岳家軍,只剩下不到三萬了。
只不過金軍的損失更大,戰損幾乎接近四倍。
三十萬金軍,折損了十幾萬,尤其是二十萬金軍精銳,更是只剩十萬多了。
這也怪不得完顏亶想要撤軍,再打下去日子還怎麼過。
岳家軍剛剛攻克晉中,金兀朮的大軍便迅速圍城,絲毫不給岳家軍準備的時機。
金軍攻城後,城中百姓選擇緊閉家門,準備觀望一陣。
可當他們聽聞外面來的是岳飛,是岳家軍?
百姓們又能如何?
紛紛走出家門,開始協助大軍守城。
修城池的修城池,運送物資的運送物資,做飯的做飯。
晚上,一碗碗熱氣騰騰的餃子被送到了軍營中。
誰家過年不吃頓餃子啊!
北望王師十幾年,他們幾乎都要放棄了。
如今好了,岳飛來了。
「簞食壺漿」四字已難以形容百姓對岳家軍的歡迎程度了。
聽說岳家軍的軍糧短缺,各家各戶紛紛將自家的存糧拿出。
百姓們哪怕自己挨餓,也要讓守城的岳家軍吃飽,讓他們有力氣守城。
十幾年的堅守,十幾年的渴望,他們等待這一天太久了,所以所有人都不希望岳家軍戰敗。
要是岳家軍敗了,他們不知下一支宋軍到來會在何時?
所以表面上城中僅有七萬岳家軍,實則守城的人何止幾十萬!
年輕的工匠和青壯年紛紛修築起防禦工事,幫助大軍製造各種各樣的守城器械。
木頭不夠了就去砍樹,樹木沒了就拆自家的房梁。
軍民一心,共同抵禦金軍。
岳家軍見此,也紛紛下定決心,一定要擊敗金軍,解救飽受苦難的父老鄉親。
岳家軍一直以來優良的軍紀在這一刻得到了最佳的回報。
岳家軍對百姓全心全意,百姓回報的也是全心全意。
所以金兀朮面對的並非七萬岳家軍。
而是整座晉中城的所有軍民。
「攻城!」
每當天際剛剛放亮,金軍就開始攻城。
晚上,金兀朮為防岳飛襲營,還每晚都特地分出幾萬人不睡覺,就是防止岳飛派人偷襲。
甚至於在大營前修築堅固的防禦工事,還挖了深深的壕溝。
方方面面,準備得不可謂不周全。
任何可能被岳飛抓住的漏洞,都被他補上了。
岳家軍幾乎找不到任何突襲的契機。
「鐵浮屠,衝鋒!」
「拐子馬,衝鋒!」
金兀朮面對出城作戰的岳家軍,一上來就使出了殺手鐧。
汲取了上次的教訓,每次除非岳家軍出城衝鋒,其他時間他都將鐵浮屠和拐子馬置於大軍後方養精蓄銳,每次衝鋒都是精力充沛的鐵浮屠和拐子馬。
然後每次先讓拐子馬出動,再讓鐵浮屠出動,徹底打亂了岳家軍的長槍手和刀斧手。
再次展現出了殺手鐧的威力。
對此,岳飛的選擇是,親自率領人馬衝鋒。
沒錯,就是主將岳飛帶頭,帶領背嵬軍,向著鐵浮屠的大陣衝鋒。
身後的岳家軍看著身先士卒的岳飛,也是士氣大振,無不奮勇殺敵。
在城前狠狠地擊潰了鐵浮屠和拐子馬的組合。
然而幾百的鐵浮屠和幾千拐子馬的戰死,並未讓金兀朮有絲毫動容,他像一個冰冷的機器,揮舞手中的戰刀,下令衝鋒,同時心裡計算著岳家軍的傷亡情況。
至於死去的金軍,他全然不在意。
只要消耗了岳家軍的有生力量,哪怕付出數倍代價,一切都是值得的。
兩天、三天、十天。
半個月過去了,雙方的戰鬥從未停止。
金兀朮每天都冷漠地看著,看著岳家軍越來越少。
從七萬變成六萬,變成五萬,四萬。
「大帥,東面有宋軍的援軍!」
金兀朮擺了擺手,示意他們出擊。
「可以擊潰,可以放他們離開,就是不能讓他們靠近晉中。」
此刻金兀朮已然瘋魔,他一切都不在乎了,不在意任何事了。
把所有的注意力,所有的精力,都死死地盯在了晉中上。
放在了岳家軍和岳飛身上。
金兀朮要的唯有擊敗岳飛。
只要消滅了岳家軍,他完全不在意自己這一方會傷亡多少人。
只要這一戰他打贏了,打敗了岳飛和岳家軍,那麼國運就會偏向金國了。
宋朝不會再有第二個岳飛了。
這場賭國運的戰爭,贏家就是他大金了。
然而,命運使然。
與此同時,金人的使者已抵達汴京。
此行的目的便是議和。
金兀朮不在乎打光這三十萬人,可是金國朝堂的人在乎,國主完顏亶也在乎啊!
他們不敢拿金國最後的精銳去賭,不可能眼睜睜看著三十萬金軍覆滅在晉中。
皇宮內!
金人使者恭恭敬敬地鞠躬,再也沒有了往日的驕橫跋扈。
「尊敬的宋朝皇帝陛下,我方國主打算與貴國議和。
戰爭對我們雙方而言,都帶來了毀滅性的災難。
若是停戰,對雙方都是不錯的選擇。」
他的話引來了周圍宋臣的嘲諷。
「之前議和的時候,你們也是這麼說的吧!
可現在呢,金兀朮公然撕毀協議不宣而戰。
現在兩國正在交戰,何談議和?」
「陛下,金人狼子野心,不可與之謀!」
「是啊!陛下,金人狡詐,不可信!」
龍椅上的劉禪,對於金人使者的話,半個字都不信。
金國這次金兀朮不宣而戰,金人的信用在他這裡已經蕩然無存。
整個宋朝不會有人再相信了。
面對鋪天蓋地的嘲諷和指責,金人使者強忍著情緒。
依舊恭恭敬敬地說道。
「宋朝的皇帝陛下,不妨先聽聽我們的條件。」
「你們什麼條件?」
宰相趙鼎毫不在意地問道。
「我方願意退出大同府,歸還宋朝的全部國土。」
金人使者的話一出,整個大殿都鴉雀無聲。
不得不說,金人為了議和也是下了血本。
這個議和條件太有誠意,讓他們覺得有些不真實。
若是真的,那麼再議和一次也未嘗不可。
龍椅上的劉禪也是兩眼放光,再造大宋,這不就達成了嗎?
可是劉禪依舊保持著警惕。
「我們如何相信你的話?
莫不是你們金人又來詐和?」
金人使者再次恭恭敬敬地說道。
「作為誠意,我方願意先將大軍調回大同府。」
方才不屑一顧的宰相趙鼎,迫不及待地問道。
「那金兀朮呢?
他現在可是掌控著你們金國的軍政大權,正在和岳家軍在晉中作戰。
又豈是你說能撤就可以撤的。」
無他,收復山河,恢復舊土這件事影響太大了。
若是真的實現了,先不說可以省下大量的軍費,就是他們這些人,都將永遠銘刻在整個大宋的歷史上。
當然要是可以進一步滅掉金國,他們極有可能超過王安石、范仲淹這些歷史名臣,名垂青史。
金人使者搖了搖頭道。
「尊貴的宋朝皇帝陛下,金兀朮的權力是國主賦予的。
只要國主一道聖旨,就可以收回來。」
劉禪挑了挑眉頭道。
「那好,朕在此承諾,只要你們讓金兀朮撤軍,那麼宋金可議和。
畢竟我們大宋想做的就是收復故土,僅此而已。」
「皇帝陛下一言九鼎,我方自然相信。」
金人使者滿意地點了點頭。
所謂撤軍,其實就是金國內部和完顏亶想要保存實力。
現在把大宋的故土拿出來做籌碼,並作為議和的誠意向大宋示好,也再好不過了。
很快,一封撤軍的聖旨送到了金兀朮的軍營。
此時被圍困在晉中,已經堅守了三十三天的岳家軍,只剩下不到三萬了。
只不過金軍的損失更大,戰損幾乎接近四倍。
三十萬金軍,折損了十幾萬,尤其是二十萬金軍精銳,更是只剩十萬多了。
這也怪不得完顏亶想要撤軍,再打下去日子還怎麼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