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劉光世逃跑將軍嗎
淮西。
此刻,岳飛正在整頓淮西的四萬兵馬,對於這四萬兵馬,岳飛極為上心。
然而,淮西軍隊的狀況遠比他預想的複雜,整頓的難度也遠超想像。
淮西的主將劉光世(中興四將之一,湊數的)聲名遠揚。
但與岳飛不同,他出名並非因其善戰。
他在南宋堪稱赫赫有名的逃跑將軍,此人在逃跑方面的本領簡直出神入化,堪稱傳奇。
首次逃跑,是在金人攻克汴京之際,當時整個大宋亂作一團,劉世光見勢不妙,撒腿就跑,渡過黃河時正巧碰到被五百金人追擊的趙構。
在逃跑途中順帶救了趙構,瞬間從一名普通將領躍居為殿前指揮使,成為了名副其實的殿前司長官。
第二次是劉苗兵變時,時刻準備戰略轉移的他又是第一個溜之大吉的將領,最後與韓世忠一同誅殺叛軍,晉升為太尉、御因副使,之後出任江東宣撫使。
接著,金人來襲,劉光世再度開跑。
逃跑途中遇到河北流寇打劫孫康等人,然後帶著他們一起逃竄。
第三次逃跑依舊未被追責。
逃跑將軍劉光世進而成為了都統制,官職再度晉升。
隨後,金兀朮率軍攻打楚州,劉光世這一回倒是沒急著跑,畢竟那時他手下已有不少兵馬,若跑了就虧大了。
但他也未下令出兵,即便朝廷下令也置若罔聞。
主打就是一個友軍有難,我作壁上觀。
事後隨意派了幾個人,騷擾了一下金人便算完事。
隨後數年,因金人自身後勤跟不上,不得不停止對南宋的進攻。
隨後金人扶植偽齊,企圖用漢人消耗漢人。
劉光世的對手不再是金人,按理說偽齊不過是個偽政權,而且都是漢人,他理應能應對。
可他依舊是能跑就跑,總之能不打就不打。
直到去年趙構回到建康,坐鎮建康。
偽齊又來攻宋,不出所料,劉世光又想溜之大吉。
只是可惜這一次沒跑成,因為趙構就在後方!
這一次劉世光沒法再跑了。
最後在大將軍張俊的逼迫下,劉光世被迫返回軍營,無奈出擊。
而後他手下一眾將領率軍擊敗偽齊的軍隊,一路追擊至霍丘等地,收穫了不錯的戰果。
最終身為主將的劉世光又加官晉爵,成為繼韓世忠之後第二個領三鎮節度的將領。
如此奇妙的逃跑經歷,不可謂不傳奇!
後來眾人也瞧出來了,淮西軍並非沒有戰力,只是有個只會逃跑的主將。
故而才有了趙構想要罷免劉光世,讓岳飛接管淮西軍。
大帳內。
一位年輕武將,正在向岳飛大倒苦水。
「淮西軍以前是怎麼打仗的,陋習太多了,以前居然是這樣打仗的,這樣的軍隊有何用處!還有劉世光,他難道真就只會帶著隊伍逃竄嗎?」
說話的正是岳飛長子——岳雲。
岳雲今年不過十八歲,卻已有了六年的軍旅生涯。
算起來岳雲十二歲便從軍,跟隨岳飛南征北戰。
可謂是真正的將門虎子。
一對鐵錘使得威風凜凜,讓金人膽戰心驚。
只不過他的功績多數都被岳飛刻意隱瞞了。
如今也只是個八品武將。
「謹言,劉光世是長輩,是老將,豈容你一個晚輩妄加非議。」
岳飛看了一眼,對於劉光世他有著別樣的看法。
「爹,我著實不明白,這樣的人憑啥位居高位!」
岳雲想不通,這樣的將領,是如何統兵作戰的,又如何能讓眾人信服?
若自己在他的軍隊,早就溜之大吉了。
岳飛嘆了口氣,耐心勸道:「看待人不可只看表面,目光也要放長遠些。」
岳雲年紀尚小,一身武藝無可挑剔,可其他方面就稍顯遜色。
「劉光世此人,乃是西北名將劉延慶之子。
當年鎮壓方臘起義時,他絕對稱得上英勇過人。
在戰場上總是身先士卒,立下諸多功勞。」
岳飛對自己的每一位同僚都頗為了解。
「他,英勇過人?」
岳雲難以置信,若是換作他人這般說,他早就動手教訓對方了,可說話的是他父親,他也只能作罷。
「你先聽我講,汴京城被攻破時,劉世光作為勤王大軍趕來。
然而他的父兄皆戰死了。
他在汴京目睹了一幅人間地獄的慘狀。」
說到此處,岳飛沉默了,那時的他還是個未成名的小將領,跟隨老將宗澤,手下不過百十來號人。
那時整個黃河南岸皆是逃難的百姓,到處是金人肆虐後的慘景。
想到此處,岳飛不禁握緊了拳頭,憤恨金人的殘暴。
自那以後,宋朝的許多將領都患上了金人恐懼症。
武將尚且如此,文官就更不用說了。
其中變化最大的當屬秦檜這個奸賊。
曾幾何時,秦檜也是宋朝的主戰派,可隨著歲月變遷,一切都變了樣。
許久,岳雲沉默了,那時他還年幼,許多事都記不清了。
經岳飛的提醒,他大概明白了為何劉世光一直跑路。
因為這位將領經歷了靖康之恥,而他是宋徽宗時期的官員,對臨時扶持起來的趙構本就沒多少忠心,自然不會為其拼命。
況且劉世光的兵,大多是招降而來的散兵和亂兵。
劉世光打仗向來不打無準備之仗,或者說不打沒有十足把握的仗。
所以多次逃跑之後,他手下的淮西軍仍能保持編制,還對他忠心耿耿。
說白了,在亂世中能保住將士性命的將軍,哪個士兵會不喜歡呢?
不讓底層士兵當炮灰,能讓他們吃飽、能生存,還有軍餉。
所以即便劉世光是出名的逃跑將軍,在淮西軍卻依舊威望頗高。
「可是,父親,淮西軍真的還能整編嗎?」
岳雲也從起初的不屑轉為了如今的遲疑。
這樣的隊伍真能與岳家軍並肩作戰嗎?
「盡力而為吧!」
岳飛也沒有十足的把握,只能盡力嘗試。
而遠在建康的劉禪卻告知他淮西軍可用。
此刻,岳飛正在整頓淮西的四萬兵馬,對於這四萬兵馬,岳飛極為上心。
然而,淮西軍隊的狀況遠比他預想的複雜,整頓的難度也遠超想像。
淮西的主將劉光世(中興四將之一,湊數的)聲名遠揚。
但與岳飛不同,他出名並非因其善戰。
他在南宋堪稱赫赫有名的逃跑將軍,此人在逃跑方面的本領簡直出神入化,堪稱傳奇。
首次逃跑,是在金人攻克汴京之際,當時整個大宋亂作一團,劉世光見勢不妙,撒腿就跑,渡過黃河時正巧碰到被五百金人追擊的趙構。
在逃跑途中順帶救了趙構,瞬間從一名普通將領躍居為殿前指揮使,成為了名副其實的殿前司長官。
第二次是劉苗兵變時,時刻準備戰略轉移的他又是第一個溜之大吉的將領,最後與韓世忠一同誅殺叛軍,晉升為太尉、御因副使,之後出任江東宣撫使。
接著,金人來襲,劉光世再度開跑。
逃跑途中遇到河北流寇打劫孫康等人,然後帶著他們一起逃竄。
第三次逃跑依舊未被追責。
逃跑將軍劉光世進而成為了都統制,官職再度晉升。
隨後,金兀朮率軍攻打楚州,劉光世這一回倒是沒急著跑,畢竟那時他手下已有不少兵馬,若跑了就虧大了。
但他也未下令出兵,即便朝廷下令也置若罔聞。
主打就是一個友軍有難,我作壁上觀。
事後隨意派了幾個人,騷擾了一下金人便算完事。
隨後數年,因金人自身後勤跟不上,不得不停止對南宋的進攻。
隨後金人扶植偽齊,企圖用漢人消耗漢人。
劉光世的對手不再是金人,按理說偽齊不過是個偽政權,而且都是漢人,他理應能應對。
可他依舊是能跑就跑,總之能不打就不打。
直到去年趙構回到建康,坐鎮建康。
偽齊又來攻宋,不出所料,劉世光又想溜之大吉。
只是可惜這一次沒跑成,因為趙構就在後方!
這一次劉世光沒法再跑了。
最後在大將軍張俊的逼迫下,劉光世被迫返回軍營,無奈出擊。
而後他手下一眾將領率軍擊敗偽齊的軍隊,一路追擊至霍丘等地,收穫了不錯的戰果。
最終身為主將的劉世光又加官晉爵,成為繼韓世忠之後第二個領三鎮節度的將領。
如此奇妙的逃跑經歷,不可謂不傳奇!
後來眾人也瞧出來了,淮西軍並非沒有戰力,只是有個只會逃跑的主將。
故而才有了趙構想要罷免劉光世,讓岳飛接管淮西軍。
大帳內。
一位年輕武將,正在向岳飛大倒苦水。
「淮西軍以前是怎麼打仗的,陋習太多了,以前居然是這樣打仗的,這樣的軍隊有何用處!還有劉世光,他難道真就只會帶著隊伍逃竄嗎?」
說話的正是岳飛長子——岳雲。
岳雲今年不過十八歲,卻已有了六年的軍旅生涯。
算起來岳雲十二歲便從軍,跟隨岳飛南征北戰。
可謂是真正的將門虎子。
一對鐵錘使得威風凜凜,讓金人膽戰心驚。
只不過他的功績多數都被岳飛刻意隱瞞了。
如今也只是個八品武將。
「謹言,劉光世是長輩,是老將,豈容你一個晚輩妄加非議。」
岳飛看了一眼,對於劉光世他有著別樣的看法。
「爹,我著實不明白,這樣的人憑啥位居高位!」
岳雲想不通,這樣的將領,是如何統兵作戰的,又如何能讓眾人信服?
若自己在他的軍隊,早就溜之大吉了。
岳飛嘆了口氣,耐心勸道:「看待人不可只看表面,目光也要放長遠些。」
岳雲年紀尚小,一身武藝無可挑剔,可其他方面就稍顯遜色。
「劉光世此人,乃是西北名將劉延慶之子。
當年鎮壓方臘起義時,他絕對稱得上英勇過人。
在戰場上總是身先士卒,立下諸多功勞。」
岳飛對自己的每一位同僚都頗為了解。
「他,英勇過人?」
岳雲難以置信,若是換作他人這般說,他早就動手教訓對方了,可說話的是他父親,他也只能作罷。
「你先聽我講,汴京城被攻破時,劉世光作為勤王大軍趕來。
然而他的父兄皆戰死了。
他在汴京目睹了一幅人間地獄的慘狀。」
說到此處,岳飛沉默了,那時的他還是個未成名的小將領,跟隨老將宗澤,手下不過百十來號人。
那時整個黃河南岸皆是逃難的百姓,到處是金人肆虐後的慘景。
想到此處,岳飛不禁握緊了拳頭,憤恨金人的殘暴。
自那以後,宋朝的許多將領都患上了金人恐懼症。
武將尚且如此,文官就更不用說了。
其中變化最大的當屬秦檜這個奸賊。
曾幾何時,秦檜也是宋朝的主戰派,可隨著歲月變遷,一切都變了樣。
許久,岳雲沉默了,那時他還年幼,許多事都記不清了。
經岳飛的提醒,他大概明白了為何劉世光一直跑路。
因為這位將領經歷了靖康之恥,而他是宋徽宗時期的官員,對臨時扶持起來的趙構本就沒多少忠心,自然不會為其拼命。
況且劉世光的兵,大多是招降而來的散兵和亂兵。
劉世光打仗向來不打無準備之仗,或者說不打沒有十足把握的仗。
所以多次逃跑之後,他手下的淮西軍仍能保持編制,還對他忠心耿耿。
說白了,在亂世中能保住將士性命的將軍,哪個士兵會不喜歡呢?
不讓底層士兵當炮灰,能讓他們吃飽、能生存,還有軍餉。
所以即便劉世光是出名的逃跑將軍,在淮西軍卻依舊威望頗高。
「可是,父親,淮西軍真的還能整編嗎?」
岳雲也從起初的不屑轉為了如今的遲疑。
這樣的隊伍真能與岳家軍並肩作戰嗎?
「盡力而為吧!」
岳飛也沒有十足的把握,只能盡力嘗試。
而遠在建康的劉禪卻告知他淮西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