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朱雄英百日宴
時間轉瞬即逝,距離魏國公壽宴,已過了一個月。
這幾日,整個應天府城,都籠罩在喜氣洋洋的氛圍里,尤其是皇宮,更是張燈結彩,披紅掛綠,顯得極是喜慶。
這一切,全都是因為一個剛出生,才滿百日的小孩,大明嫡長孫,朱雄英。
作為皇家的嫡長孫,朱雄英打一出生,便含上了金湯匙,那湯匙雕龍劃鳳,象徵著皇權的至高地位,不出意外,他將來是要繼承大統,成為大明的第三位君王。
這樣一個天之驕子,即將迎來百日生辰,自得大加慶祝。
朱元璋早已宣布,將會舉辦百日筵席,宴請群臣共同慶賀。
這是普天同慶的大好事,百官自然高興。
最為欣喜的,還得數那些淮西勛貴。
前些日子,太子殿下親自為徐達祝壽,已將那鳳陽事件的陰霾徹底掃去,這一次,朱雄英過百日宴,更稱得上是淮西盛宴。
朱雄英是誰,是那常遇春的親外孫,藍玉的侄孫,是咱淮西自家人,有這層親近關係在,淮西一派對這百日宴,自然很是上心。
他們早早地放出風聲,要大力恭賀,給這百日宴添足了氣勢,不光是造勢,他們還費了大氣力,到處搜羅寶貝,要當作賀禮獻上去。
眾人正忙碌間,朝堂里又傳出個大消息。
「聽說了沒,韓國公的禁足被解除了,是陛下親自派人傳的旨意!」
鳳陽事件後,朱元璋將罪責全都放在了行工部衙門的官員頭上,至於韓國公李善長只得了個監管不力的罪名,最後將其禁足一年,連徐達壽宴的時候,都沒有讓其出來。
想不到,這次朱雄英百歲宴,竟然解除了他的禁足,這不禁讓淮西一派狂喜。
李善長禁足被解除,意味著天子已徹底將鳳陽事件揭了過去,這分明是在對他們淮西派示好。
「看來陛下心裡,還是念著咱們這些老部下的啊!」
諸般喜事之下,淮西勛貴們近來腰杆子都挺直了不少,走起路來虎虎生風。
便是在這般喜氣氛圍中,百日宴到來。
筵席在晚間舉辦,但日頭還未落盡時,皇城門口已聚滿了朝臣。
「韓國公,許久未見,您老風采依舊啊!」
「藍將軍,今日你可是主角,待會兒得好好說道兩句,給咱淮西人撐撐場面。」
排在前頭的李善長與藍玉,他二人此刻正見禮打趣,閒作攀談。
二人都系出淮西,一個是今日小壽星的親舅公,另一個則是最近才被釋放的前任淮西之首,兩人露臉,自然給淮西一派壯足了聲勢。
在他二人率領下,眾臣進得宮城,來到奉天殿內,與白日上朝時不同,此時的大殿上掛滿了紅燈彩綢,那隨處可見的大紅燈籠,將整個奉天殿照得亮如白晝
「看來陛下對咱們這位皇長孫,是當真上心啊!」
「咱淮西一派的未來,又有指望咯!」
淮西勛貴們懷著狂喜,跟著李、藍二人,一路到了那宴席之上。
宴會開席前,循例是正常的慶賀程式。
諸朝臣各自獻禮,說幾句喜慶話,然後由宮人引入座席,最後隨著光祿寺卿一聲「開席」,筵席正式開始。
盛裝打扮的宮人們魚貫而入,手裡的托盤更是鎏金嵌玉,看上去極是奢貴。
「嘖嘖,瞧這熱鬧場面,看來這頓咱能大飽口福了!」
看到這上菜場面,官員們喜氣洋洋,頗懷期待,其中最為期待的,自然要數魏國公徐達了。
只見徐達直瞪著餐盤子大流口水,兩隻眼睛都看直了,他這副餓鬼投胎的嘴臉,自然惹得周遭人好奇。
「大將軍這是怎麼了?皇宮的美食雖誘人,卻不至於叫您這般垂涎吧?」藍玉好奇問道。
「額……」
徐達苦澀一笑,擺著手道:「你是不知我國公府的伙食啊!我那閨女得了陳御醫的話,整日讓俺吃那素菜,俺已經好多天沒有進過油水了,今日沾了皇長孫的光,咱總算能吃頓好的了!」
戲謔調侃間,那宮人已將餐盤擺上了桌。
徐達早已迫不及待,直翻著大眼朝盤中望去,想提前過個眼癮,一解飢饞,但這一望去,他登時傻了眼:「怎麼……怎麼又是……」
傻眼的不光是徐達一人,在座的朝臣們,此刻全是一臉懵逼,望著那餐盤直犯傻。
那奢華餐盤中,盛放的竟是些極為素淡的菜餚。
炒韭菜、炒菠菜,萵筍絲、白蘿蔔絲,甚至還有一大碗菜葉豆腐湯……
「俺……俺可看不了這些……」
一望之下,徐達惱得連連擺手,將頭扭到一旁,不願再看下去,他整天在府里吃的就是這些青菜豆腐,都吃吐了,哪承想到了宮裡,又得重溫噩夢。
其他人雖不如徐達反應激烈,卻也大搖其頭,連聲抱怨。
「如此盛大的百日宴,怎準備這些菜餚?」
「陛下心裡,打的什麼算盤?」
「唉,這些個菜,叫人怎生下咽啊?」
都是權貴重臣,哪個不習慣大魚大肉,讓他們吃這全素宴,著實折磨人了。
抱怨聲中,有人偷眼朝上首望去,只見得朱元璋穩龍椅,一副淡定神色。
「諸位,怎麼不動筷子?」朱元璋環視一周,沉聲問道:「難道,這菜……不合諸位胃口?」
他這話一出,眾臣立時會過意來,朱元璋這是有意為之,揣著小心思呢。
雖已明白過來,但誰也不敢跳出來反駁,眾人只好訕訕笑著,悶不做聲。
這沉默,顯然已是最好的抗議。
但朱元璋卻似渾然不覺,仍面帶輕笑,指著餐盤道:「這些菜,可都是我大明百姓餐桌上最常見的菜色,這韭菜最是耐寒耐旱,生長極快,尋常百姓最易得的菜式。」
「這菠菜通腸順胃,補身壯血,還有這道蘿蔔絲,補氣止咳,生津止渴,更有土人參之名,也是道補身子的佳肴。」
朱元璋指著餐盤,將這一道道菜逐一介紹,說到,那最後一道菜時,他更是頓了一頓:「這道菜……叫做珍珠翡翠白玉湯……」
群臣一聽到這菜名,登時忍不住犯樂。
陛下啊陛下,您這是何苦呢。
那分明是菜葉豆腐湯,您換個好名字,這菜便能美味了?
這幾日,整個應天府城,都籠罩在喜氣洋洋的氛圍里,尤其是皇宮,更是張燈結彩,披紅掛綠,顯得極是喜慶。
這一切,全都是因為一個剛出生,才滿百日的小孩,大明嫡長孫,朱雄英。
作為皇家的嫡長孫,朱雄英打一出生,便含上了金湯匙,那湯匙雕龍劃鳳,象徵著皇權的至高地位,不出意外,他將來是要繼承大統,成為大明的第三位君王。
這樣一個天之驕子,即將迎來百日生辰,自得大加慶祝。
朱元璋早已宣布,將會舉辦百日筵席,宴請群臣共同慶賀。
這是普天同慶的大好事,百官自然高興。
最為欣喜的,還得數那些淮西勛貴。
前些日子,太子殿下親自為徐達祝壽,已將那鳳陽事件的陰霾徹底掃去,這一次,朱雄英過百日宴,更稱得上是淮西盛宴。
朱雄英是誰,是那常遇春的親外孫,藍玉的侄孫,是咱淮西自家人,有這層親近關係在,淮西一派對這百日宴,自然很是上心。
他們早早地放出風聲,要大力恭賀,給這百日宴添足了氣勢,不光是造勢,他們還費了大氣力,到處搜羅寶貝,要當作賀禮獻上去。
眾人正忙碌間,朝堂里又傳出個大消息。
「聽說了沒,韓國公的禁足被解除了,是陛下親自派人傳的旨意!」
鳳陽事件後,朱元璋將罪責全都放在了行工部衙門的官員頭上,至於韓國公李善長只得了個監管不力的罪名,最後將其禁足一年,連徐達壽宴的時候,都沒有讓其出來。
想不到,這次朱雄英百歲宴,竟然解除了他的禁足,這不禁讓淮西一派狂喜。
李善長禁足被解除,意味著天子已徹底將鳳陽事件揭了過去,這分明是在對他們淮西派示好。
「看來陛下心裡,還是念著咱們這些老部下的啊!」
諸般喜事之下,淮西勛貴們近來腰杆子都挺直了不少,走起路來虎虎生風。
便是在這般喜氣氛圍中,百日宴到來。
筵席在晚間舉辦,但日頭還未落盡時,皇城門口已聚滿了朝臣。
「韓國公,許久未見,您老風采依舊啊!」
「藍將軍,今日你可是主角,待會兒得好好說道兩句,給咱淮西人撐撐場面。」
排在前頭的李善長與藍玉,他二人此刻正見禮打趣,閒作攀談。
二人都系出淮西,一個是今日小壽星的親舅公,另一個則是最近才被釋放的前任淮西之首,兩人露臉,自然給淮西一派壯足了聲勢。
在他二人率領下,眾臣進得宮城,來到奉天殿內,與白日上朝時不同,此時的大殿上掛滿了紅燈彩綢,那隨處可見的大紅燈籠,將整個奉天殿照得亮如白晝
「看來陛下對咱們這位皇長孫,是當真上心啊!」
「咱淮西一派的未來,又有指望咯!」
淮西勛貴們懷著狂喜,跟著李、藍二人,一路到了那宴席之上。
宴會開席前,循例是正常的慶賀程式。
諸朝臣各自獻禮,說幾句喜慶話,然後由宮人引入座席,最後隨著光祿寺卿一聲「開席」,筵席正式開始。
盛裝打扮的宮人們魚貫而入,手裡的托盤更是鎏金嵌玉,看上去極是奢貴。
「嘖嘖,瞧這熱鬧場面,看來這頓咱能大飽口福了!」
看到這上菜場面,官員們喜氣洋洋,頗懷期待,其中最為期待的,自然要數魏國公徐達了。
只見徐達直瞪著餐盤子大流口水,兩隻眼睛都看直了,他這副餓鬼投胎的嘴臉,自然惹得周遭人好奇。
「大將軍這是怎麼了?皇宮的美食雖誘人,卻不至於叫您這般垂涎吧?」藍玉好奇問道。
「額……」
徐達苦澀一笑,擺著手道:「你是不知我國公府的伙食啊!我那閨女得了陳御醫的話,整日讓俺吃那素菜,俺已經好多天沒有進過油水了,今日沾了皇長孫的光,咱總算能吃頓好的了!」
戲謔調侃間,那宮人已將餐盤擺上了桌。
徐達早已迫不及待,直翻著大眼朝盤中望去,想提前過個眼癮,一解飢饞,但這一望去,他登時傻了眼:「怎麼……怎麼又是……」
傻眼的不光是徐達一人,在座的朝臣們,此刻全是一臉懵逼,望著那餐盤直犯傻。
那奢華餐盤中,盛放的竟是些極為素淡的菜餚。
炒韭菜、炒菠菜,萵筍絲、白蘿蔔絲,甚至還有一大碗菜葉豆腐湯……
「俺……俺可看不了這些……」
一望之下,徐達惱得連連擺手,將頭扭到一旁,不願再看下去,他整天在府里吃的就是這些青菜豆腐,都吃吐了,哪承想到了宮裡,又得重溫噩夢。
其他人雖不如徐達反應激烈,卻也大搖其頭,連聲抱怨。
「如此盛大的百日宴,怎準備這些菜餚?」
「陛下心裡,打的什麼算盤?」
「唉,這些個菜,叫人怎生下咽啊?」
都是權貴重臣,哪個不習慣大魚大肉,讓他們吃這全素宴,著實折磨人了。
抱怨聲中,有人偷眼朝上首望去,只見得朱元璋穩龍椅,一副淡定神色。
「諸位,怎麼不動筷子?」朱元璋環視一周,沉聲問道:「難道,這菜……不合諸位胃口?」
他這話一出,眾臣立時會過意來,朱元璋這是有意為之,揣著小心思呢。
雖已明白過來,但誰也不敢跳出來反駁,眾人只好訕訕笑著,悶不做聲。
這沉默,顯然已是最好的抗議。
但朱元璋卻似渾然不覺,仍面帶輕笑,指著餐盤道:「這些菜,可都是我大明百姓餐桌上最常見的菜色,這韭菜最是耐寒耐旱,生長極快,尋常百姓最易得的菜式。」
「這菠菜通腸順胃,補身壯血,還有這道蘿蔔絲,補氣止咳,生津止渴,更有土人參之名,也是道補身子的佳肴。」
朱元璋指著餐盤,將這一道道菜逐一介紹,說到,那最後一道菜時,他更是頓了一頓:「這道菜……叫做珍珠翡翠白玉湯……」
群臣一聽到這菜名,登時忍不住犯樂。
陛下啊陛下,您這是何苦呢。
那分明是菜葉豆腐湯,您換個好名字,這菜便能美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