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父子論策
從陸羽處得了治貪妙計,朱元璋馬不停蹄回了宮,剛一進宮,他便直奔武英殿,他要將這績效制度整理成冊,與諸臣工商討施行。
一進殿,便瞧見武英殿已遭人鳩占鵲巢,只見自己的好大兒太子朱標正在埋頭處理政務。
武英殿是天子書房,太子未奉詔令,便跑到這裡代父理政,本應算是越俎代庖,放之別的朝代,只怕要惹得君王猜忌,釀就父子慘劇,但這是洪武朝。
看到朱標醉心政務,朱元璋眉頭一皺,大步便走了進去。
「不是叫你多歇息嗎,你咋又跑來勞心費力了!」他語帶責備,眼神卻滿含關切,自己之前便已交代過朱標,令他多多休息,可這好大兒一番孝道,始終未聽進耳。
朱標這才注意到朱元璋的到來,起身行了一禮,溫煦笑道:「國事繁重,父皇又分不開身,兒子只能做些力所能及的小事,替父皇分憂。」
朱元璋心頭泛起暖意,笑著搖了搖頭:「罷了罷了,你多注意歇息便是!」說著,他坐回桌前,撿起空白文卷,便要奮筆疾書。
他心情極佳,方才對話之際已是滿臉笑意,這會兒回憶起績效之策,更是連連點頭,下筆如飛。
朱標看了,不由好奇:「父皇今日心情不錯,是在宮外撞得什麼好事了?」
朱元璋一聽,放下筆來,幽幽點頭道:「標兒,此前你不是多番勸阻,說咱對那些貪官污吏們殺伐太重麼?」
朱標點點頭:「是啊,怎麼了?」他為人仁厚,對朱元璋的酷政頗有微辭,曾多次當面勸阻。
朱元璋又笑著道:「今日咱找到個好辦法,治一治朝堂的貪腐風氣。」
朱標一愣,心下卻並未往好處想。
照他看來,自家父皇指定又想出什麼殘酷手段,去整治那些貪官——這是他那父皇慣用的辦法。
他不由蹙眉,苦口婆心的規勸起來:「父皇,以暴治貪,未必能奏效啊……」
但朱元璋對這些話,早就聽厭了,不由打斷道:「自古以來,貪官就該殺,這有何可辯的?」
因為童年經歷,朱元璋對於官紳階層,素來沒有好感,此刻不忿之談,也是由衷而發。
眼見父皇臉色轉冷,朱標語氣稍稍婉轉了些:「兒子並非一味反對父皇的治貪方略,只覺得未必非得一刀切,有些官員還有得救,小懲大誡足矣。」說著,他又嘆了口氣:「培養一個讀書人,可是不易啊!」
說到這裡,朱標再看了一眼朱元璋,見自家父皇眉頭微蹙,已有些慍怒。
朱標知曉父皇最看不得婆婆媽媽,心知勸不動他,趕忙轉了話題:「父皇還是說說那治貪之法吧!」
朱元璋撇了撇嘴,語氣仍有些生冷:「咱這法子,可不似你料想那般酷刑暴政,咱是要以賞代罰,肅清貪腐之風。」
朱標方還擔憂父皇動怒,此時一聽,卻是心下大驚:「以賞代罰?」
驚詫之下,他看向朱元璋的眼神,都帶了些迷惑。
咱這父皇……是哪根筋沒搭對麼,咋風格大變了?
「不錯,正是以賞代罰!」
朱元璋點了點頭:「咱打算建立獎賞制度,提高官員薪俸,對那些政績卓然、不昧貪腐的官員予以獎賞。」
朱標兩眼一亮,不由大喜:「當真?」
眼看兒子面露驚喜,朱元璋得意起來,不由挺了挺胸膛:「自是不假!」
他將陸羽那一套說辭,照搬照套過來。
「這些官員貪腐被抓後,一直說是咱制定的薪俸太低,只能靠不義之財貼補開支,咱就給他們制定考核,根據考核賞予績效薪俸,這績效制度能提高官員收入,又促進官員用心政務,正是一舉兩得。」
朱標細細聽來,先是驚喜,後又驚嘆,再往深處想,更覺此計其中妙處無窮,他不由點頭:「此計聽來,倒真能遏貪治腐。」
朱元璋心氣更振,朗聲分析下去:「如若他們有心當個好官,自能靠這績效賞俸過活……而若他們仍一意孤行,那便是救無可救,便是殺了也不足惜!」
這正契合朱標的理念,對貪官們分而治之,不搞「一刀切」酷政。
朱標已深深折服,不由拊掌而贊:「長此以往,貪腐之風定遭遏制,而那些真正的貪官污吏們,也沒法狡辯了。」
以往,百官盡皆貪腐,人人從惡如流,自然無法分辨哪些人是迫於無奈,哪些人是真正的貪墨成性。
風氣大改後,正常官員們都不貪了,那少數頑固之輩,又豈能再混水摸魚?
如此,朱標所推崇的「分而治之」的理念,方能順利施行。
方才父子倆還隱隱有爭執勢頭,這妙計一出,二人矛盾立消。
朱標大喜過望,連聲抱拳,嘆道:「此等妙計,不愧無雙國策……」話說一半,他眼珠一轉,又略帶好奇道:「卻是不知,這等計策是何人所獻?」
朱元璋剛剛還沉浸在兒子的彩虹屁里,聞言不由瞪眼:「你這是何意,緣何這等妙計,就不能是咱自個兒想的呢?」
朱標愣了愣,旋即掩起嘴,偷笑起來。
自家父皇是什麼德行,朱標能不清楚?
在父皇眼裡,官員都是牛馬,當官理政是應盡本分,想要獎賞那是白日做夢,不賞他一刀便算客氣了,如此父皇,豈會想出這等仁善計策?
眼看朱標偷笑,朱元璋深知瞞不過兒子,只能無奈搖頭:「罷了罷了,你且不必管這妙計出自何人,就說說這計策究竟如何,能不能一改我朝貪腐風氣?」
朱標也不追索,低頭沉吟起來,一面思索,他一面呢喃:「從整體思路看,這計策定是於國有益,也能一改貪腐風氣……只是……具體實施起來……怕未必順遂……」
朱元璋眉頭一皺:「因何不順遂?」
朱標抬起頭來:「父皇想是早已謀划過具體的實施手段了?」
朱元璋早在與陸羽溝通之時,便大略有了想法,此時自是胸有成竹。
他點了點頭,隨即起身,負手念叨起來:「這績效制度,與那朝廷考功論課異曲同工,自然要效仿那考課制度,對官員政績再作核定標準,而後,朝廷根據這些標準要求,計定績效薪俸,達標者得賞,未達要求者,自得不到這績效薪俸……」
朱元璋依照先前所想,將績效制度與朝廷固有的考課制度聯繫起來,順勢給出實施方略。
一進殿,便瞧見武英殿已遭人鳩占鵲巢,只見自己的好大兒太子朱標正在埋頭處理政務。
武英殿是天子書房,太子未奉詔令,便跑到這裡代父理政,本應算是越俎代庖,放之別的朝代,只怕要惹得君王猜忌,釀就父子慘劇,但這是洪武朝。
看到朱標醉心政務,朱元璋眉頭一皺,大步便走了進去。
「不是叫你多歇息嗎,你咋又跑來勞心費力了!」他語帶責備,眼神卻滿含關切,自己之前便已交代過朱標,令他多多休息,可這好大兒一番孝道,始終未聽進耳。
朱標這才注意到朱元璋的到來,起身行了一禮,溫煦笑道:「國事繁重,父皇又分不開身,兒子只能做些力所能及的小事,替父皇分憂。」
朱元璋心頭泛起暖意,笑著搖了搖頭:「罷了罷了,你多注意歇息便是!」說著,他坐回桌前,撿起空白文卷,便要奮筆疾書。
他心情極佳,方才對話之際已是滿臉笑意,這會兒回憶起績效之策,更是連連點頭,下筆如飛。
朱標看了,不由好奇:「父皇今日心情不錯,是在宮外撞得什麼好事了?」
朱元璋一聽,放下筆來,幽幽點頭道:「標兒,此前你不是多番勸阻,說咱對那些貪官污吏們殺伐太重麼?」
朱標點點頭:「是啊,怎麼了?」他為人仁厚,對朱元璋的酷政頗有微辭,曾多次當面勸阻。
朱元璋又笑著道:「今日咱找到個好辦法,治一治朝堂的貪腐風氣。」
朱標一愣,心下卻並未往好處想。
照他看來,自家父皇指定又想出什麼殘酷手段,去整治那些貪官——這是他那父皇慣用的辦法。
他不由蹙眉,苦口婆心的規勸起來:「父皇,以暴治貪,未必能奏效啊……」
但朱元璋對這些話,早就聽厭了,不由打斷道:「自古以來,貪官就該殺,這有何可辯的?」
因為童年經歷,朱元璋對於官紳階層,素來沒有好感,此刻不忿之談,也是由衷而發。
眼見父皇臉色轉冷,朱標語氣稍稍婉轉了些:「兒子並非一味反對父皇的治貪方略,只覺得未必非得一刀切,有些官員還有得救,小懲大誡足矣。」說著,他又嘆了口氣:「培養一個讀書人,可是不易啊!」
說到這裡,朱標再看了一眼朱元璋,見自家父皇眉頭微蹙,已有些慍怒。
朱標知曉父皇最看不得婆婆媽媽,心知勸不動他,趕忙轉了話題:「父皇還是說說那治貪之法吧!」
朱元璋撇了撇嘴,語氣仍有些生冷:「咱這法子,可不似你料想那般酷刑暴政,咱是要以賞代罰,肅清貪腐之風。」
朱標方還擔憂父皇動怒,此時一聽,卻是心下大驚:「以賞代罰?」
驚詫之下,他看向朱元璋的眼神,都帶了些迷惑。
咱這父皇……是哪根筋沒搭對麼,咋風格大變了?
「不錯,正是以賞代罰!」
朱元璋點了點頭:「咱打算建立獎賞制度,提高官員薪俸,對那些政績卓然、不昧貪腐的官員予以獎賞。」
朱標兩眼一亮,不由大喜:「當真?」
眼看兒子面露驚喜,朱元璋得意起來,不由挺了挺胸膛:「自是不假!」
他將陸羽那一套說辭,照搬照套過來。
「這些官員貪腐被抓後,一直說是咱制定的薪俸太低,只能靠不義之財貼補開支,咱就給他們制定考核,根據考核賞予績效薪俸,這績效制度能提高官員收入,又促進官員用心政務,正是一舉兩得。」
朱標細細聽來,先是驚喜,後又驚嘆,再往深處想,更覺此計其中妙處無窮,他不由點頭:「此計聽來,倒真能遏貪治腐。」
朱元璋心氣更振,朗聲分析下去:「如若他們有心當個好官,自能靠這績效賞俸過活……而若他們仍一意孤行,那便是救無可救,便是殺了也不足惜!」
這正契合朱標的理念,對貪官們分而治之,不搞「一刀切」酷政。
朱標已深深折服,不由拊掌而贊:「長此以往,貪腐之風定遭遏制,而那些真正的貪官污吏們,也沒法狡辯了。」
以往,百官盡皆貪腐,人人從惡如流,自然無法分辨哪些人是迫於無奈,哪些人是真正的貪墨成性。
風氣大改後,正常官員們都不貪了,那少數頑固之輩,又豈能再混水摸魚?
如此,朱標所推崇的「分而治之」的理念,方能順利施行。
方才父子倆還隱隱有爭執勢頭,這妙計一出,二人矛盾立消。
朱標大喜過望,連聲抱拳,嘆道:「此等妙計,不愧無雙國策……」話說一半,他眼珠一轉,又略帶好奇道:「卻是不知,這等計策是何人所獻?」
朱元璋剛剛還沉浸在兒子的彩虹屁里,聞言不由瞪眼:「你這是何意,緣何這等妙計,就不能是咱自個兒想的呢?」
朱標愣了愣,旋即掩起嘴,偷笑起來。
自家父皇是什麼德行,朱標能不清楚?
在父皇眼裡,官員都是牛馬,當官理政是應盡本分,想要獎賞那是白日做夢,不賞他一刀便算客氣了,如此父皇,豈會想出這等仁善計策?
眼看朱標偷笑,朱元璋深知瞞不過兒子,只能無奈搖頭:「罷了罷了,你且不必管這妙計出自何人,就說說這計策究竟如何,能不能一改我朝貪腐風氣?」
朱標也不追索,低頭沉吟起來,一面思索,他一面呢喃:「從整體思路看,這計策定是於國有益,也能一改貪腐風氣……只是……具體實施起來……怕未必順遂……」
朱元璋眉頭一皺:「因何不順遂?」
朱標抬起頭來:「父皇想是早已謀划過具體的實施手段了?」
朱元璋早在與陸羽溝通之時,便大略有了想法,此時自是胸有成竹。
他點了點頭,隨即起身,負手念叨起來:「這績效制度,與那朝廷考功論課異曲同工,自然要效仿那考課制度,對官員政績再作核定標準,而後,朝廷根據這些標準要求,計定績效薪俸,達標者得賞,未達要求者,自得不到這績效薪俸……」
朱元璋依照先前所想,將績效制度與朝廷固有的考課制度聯繫起來,順勢給出實施方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