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八章 未來世界一個個去
第158章 未來世界一個個去
兩日後,徐皇后做了腫瘤切除手術,在醫院靜養。
其實挺難受的。
因為朱元璋要神化自己,雖然可以讓徐皇后來現代治病,卻不允許她接觸現代一切信息。
在私人醫院裡也是單獨病房,電視機之類的全部拆掉,沒有任何電子設備。
醫生和護士也只是每天過來觀察一下情況,且還讓馬皇后陪同,幾乎相當於監視,不讓她有機會知道這是未來而不是修行界。
所以徐皇后術後的生活非常枯燥無聊,每天就是與馬皇后聊聊天,從窗戶看看外面的綠化植被,藍天白雲之類。
連朱雲峰和季赫都覺得朱元璋在虐待兒媳。
但對於徐皇后來說,即便是這樣她也已經很開心了,每天非常高興,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也能理解。
現代人過不慣每天沒有電腦手機的生活,沒有娛樂,沒有信息輸入,就會覺得精神狀態萎靡,整個人都快要瘋掉。
然而古人,特別是像皇后妃子一類,她們本身就是被圈養在宮中,談不上有多自由。
信息接收也非常片面,很多人甚至都不知道大明疆域有多大。
過慣了這種圈養的生活,倒也無所謂。
何況徐皇后本身也已經知道了歷史上今年自己就要死,現在能有機會活下去,繼續陪著大朱棣。
別說只是被圈禁起來,就算是受再多的苦,她也願意。
只能說站在現代人的角度來看,老朱看實壞了點。可站在古人角度來看,能活命就不錯了,還要什麼自行車?
幾日後,洪武朝乾清宮內,朱元璋正坐在書桌後面批閱著最近一段時間錦衣衛上來的奏摺。
現在大明的江山已經全由朱標治理,朱標離皇帝差不多也就只剩下登基。
不過老朱並沒有傳位給朱標自己當太上皇。
經濟一好什麼弊病都來,糧食提升了就是生產力的提升,人口勞動力在最近幾年大批解放,勢必造成各種問題。
必須給百姓找工作。
沒有工作整天無所事事在街上瞎溜達就會造成嚴重的社會治安困擾所以就得開礦、建工廠、鋪鐵路、修公路、發展手工製造業以及蒸汽機、紡紗機、電動機等初級製造業。
特別是紡織業。
我國開國初期,有一半的工業都是靠紡織業撐起來。
另外一半則是鋼鐵行業。
因而紡織廠以及鋼鐵廠現在是重中之重。
但羅馬不是一天就能建起來的,工業也不是那麼快就能立即遍布全國。
朱標已經在全國各布政司做了許多工業規劃,包括很多國家級項目,可社會上依舊有不少吃飽了的閒散人員。
最主要還是鋼鐵行業上了先進生產力,直接以電弧爐煉鋼。
大明還不斷從現代引入發電機組以及電弧爐,比傳統煉鋼方式效率快了很多倍,導致大明的鋼鐵產業初期不需要那麼多產業工人。
結果就是生產力提升得太快了,使得多餘的勞動力來不及轉型,社會治安成了問題。
人一吃飽飯,文沒活干,事兒就惹出來了。
地方錦衣衛就得四處出動,解決這些麻煩,以此維護老朱家的統治穩定朱標也被迫暫停繼續引入電弧爐,而是打造傳統轉爐煉鋼。
雖然降低了效率:但工作崗位則是大大增多。
百萬槽工衣食所系這句話看上去輕飄飄,實際上背後不知道多少個家庭需要。
所以有的時候用落後技術形成產業規模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
而作為大明基石,老朱掌控著錦衣衛,就意味著如另外一把監管百官與百姓的利刃懸在他們頭頂。
老朱一天不退位,那握著這把劍的人就一天在盯著他們。
因而老朱在位比不在位更有利于震貪官污吏,以及地方可能會迅速出現的黑惡勢力。
畢竟後世我國掃黑除惡,除了特殊時期,如果沒弄出人命,最多最多首惡死刑,其餘從犯是根據犯的過錯來定罪,還談不上都殺的地步。
但老朱可不管你這些。
要是在大明組織黑惡勢力,勾結地方官府、豪強欺壓百姓,別說參與人員,連家屬都不一定保得住。
在這種情況下,老朱不退位,就起到的是定海神針的作用,威望與號召力驚人。
此刻書房內,老朱快速批閱著發上來的摺子。
這些基本上都是地方錦衣衛、大理寺以及當地官府衙門審核過的,上級部門也確認過。
其中或許存在極少數冤假錯案,但大部分判決肯定沒什麼問題。
大理寺、督察院以及錦衣衛都已經審查過,差不多就是老朱一簽字,就有很多人被砍掉腦袋。
正在這個時候,朱標走了進來。
他手裡拿著一些公文,來到朱元璋身邊說道:「父親。」
朱元璋點點頭,放下手中的毛筆道:「怎麼了?」
「這是去年的統計數據。
朱標把公文放下來道:「各部完成了前年我交代的規劃內容及數據統計,今天交上來了,拿給父親看看。」
「哦?」
朱元璋接過來開始翻看起來。
古代社會其實就有數據統計,起源於秦朝,發揚於漢朝。
在漢代基層統計人員叫計吏,各州府負責這方面的數據統計官吏叫上計。
司馬懿和鄧艾未發跡之前,都做過這個職務。
到了宋朝時期,甚至專門設立過類似於後世統計部這樣的部門,名字叫總計局,只是三司也有統計職能,職能相疊於是僅存在一年就被撤銷。
但古代統計數據比較粗,只統計人口、土地、糧食、倉庫、賦稅、治安、邢獄等情況,對於其餘數據統計較少。
現在新時代了,就得又統計鋼鐵產量,紡織產量,工人數量,農業人口,GDP等等。
為此朱棣新設立總計部,以此統籌全國數據,觀察情況。
當然。
肯定要本土化。
如GDP、GNP、NDP、GNI等等統計術語,統計方式以及計算方式與後世一樣,但名稱必須要換成大明的名稱。
今年已經是洪武十七年,老朱與現代接觸的第五年。
前三年可以說是打底。
朱雲峰和季赫從現代農來大批良種、化肥、農藥,讓大明產生了一次農業革命,解放了大量生產力。
接著又從現代弄來了大量發電設備,包括水力、火力設施。
還有各種現代技術。
如蒸汽機技術、煉鋼技術、紡織技術、縫紉技術等等。
在過去的三年時間,大明開始消化這些技術,並且建設大量鋼鐵廠、紡織廠,甚至今年年初大明第一家自行車廠也正式掛牌成立。
這標誌著大明已經開始能夠自主產鋼鐵,自主產紡織品,自主造自行車、蒸汽火車、蒸汽輪船等等。
而朱標今年設定的目標是攻克造橋技術,比如詹天佑的「氣壓沉箱法」,配合現代機器,造大橋的橋墩,如此建造現代化鋼筋水泥大橋。
除此之外,就是鼓勵民間商業發展,通過現代技術,投入研發自主生產廣一L
業需水。
雖然蒸汽火車和蒸汽輪船都是以蒸汽動力。
但電動力是未來趨勢,把資源和技術投入到電動力當中,或許短時間內沒有成果,可長遠來看卻是利在千秋。
當然。
依靠現代技術和設備優勢,也不可能沒有成果。
事實上皇莊的加工廠通過發電機原理及設計圖,幾天就能弄出一個小型發電機來。
問題的難度在於量產。
一個合格的水力發電機不算變壓器和渦輪機,需要十多個大型零件,數百個精密小零件。
皇莊遇到的跟AK一個問題,精密零件可以衝壓打磨,但無法做到量產,
製造效率會比較慢,可能一個月都不一定產出一台大型水力發電機組。
哪怕可以製造19世紀初代水力發電機,可那種發電機的效率又不能和現代發電機比,因而想迅速搞定水力發電並不容易。
不過火力發電機倒是簡單,原理就是蒸汽機,朱標打算先搞火力發電,
再提升水力發電技術。
而在去年的數據當中,不管是鋼鐵產量還是發電量,都相較於前年成倍提升。
如鋼鐵產量大前年才一百多萬噸,到前年提升到了三百多萬,去年則已經提升到了八百多萬,可以說是直接起飛式遷躍。
發電量則從前幾年的每天十多萬度,到如今已經達到每天一百多萬度,
整個南京城都已經裝上了電燈,市面上甚至已經開始出現電風扇之類的家電產品。
除此之外,糧食產量、人口、工業從事人員以及各地製造業水準也比往年大幅度提高,如鋼鐵產業主要就集中在河北。
只能說以前本來就什麼都沒有,沒有下降空間,只剩上升空間了。
「嗯,不錯。」
看完了數據報告,老朱滿意地點點頭道:「國家的發展已經走上正軌,
雲峰當初沒有騙我啊,這樣下去二十年內,還真可能大明旗幟插遍全世界。」
說罷他又嘆道:「可惜了,我還不知道能不能活二十年呢。歷史上再過14年,我就要死了,未來是標兒你的天下。」
「父親身體本就康健,歷史上應該是心力交所致,如今有現代醫療,
又沒有後來那些事情,以父親的身體,必然可以健康長壽,百歲不止。」
朱標笑道:「何況也不用二十年,我們現在可以自己製造蒸汽輪船,過幾年等江浙福建的造船廠產業成熟了,鐵甲艦就是下餃子一樣,只要船上多帶些煤炭,哪裡都能去了。」
「哈哈哈哈哈哈哈。」
朱元璋大笑道:「好好好,這幾年就多造些船,先在東南亞各地建造車事基地,控制整個東南亞再說吧。這廣的領土,也都是一片豐地啊。」
「是,孩兒明白。」
朱標點點頭。
雖說吞下整個東南亞未免人心不足蛇吞象了些但國內工業發展如火如茶,這幾年糧食暴增,出現嬰兒潮,光去年就多了四百多萬嬰兒。
得益於《赤腳醫生手冊》以及青黴素的出現,大大降低了死亡率。
以後新生兒肯定會越來越多。
預計未來五十年內,大明的人口至少得突破個四五億。
所以現在拿下東南亞,不僅是糧倉,還有礦山、橡膠園、棉花園、金山銀山,也為將來打下基礎。
畢竟東南亞的橡膠、水果、香料、木材以及澳大利亞的礦確實很吸引人。
「大明交給你,我放心。
朱元璋把手中的公文放在桌案上,然後似乎想起了點什麼,問道:「雲峰他們呢?」
「在現代吧。」
朱標說道:「他們這兩天沒怎麼過來。」
「我去找他們吧。
朱元璋站起身。
朱標納悶道:「父親找他們有事?
「是有些事情朱元璋應了一聲,隨後又似乎覺得有些敷衍兒子,便嘆道:「我老了。」
朱標忙道:「父親還沒老呢,還可以活很久很久。」
「活得再久走不動路有什麼用。」
朱元璋笑著搖搖頭道:「你要讓我去打世界,打不動了的,受不了那般顛簸。坐在宮裡發號施令,讓將領們去打嗎?趁著現在還沒老到動不了,我想去做些別的事情。」
「別的事情?」
朱標不解道:「父親是?」
「去別的大明朝看看吧,想去看看明末,還有南明。」
朱元璋眼眸中閃過一縷寒芒。
洪武朝的大明已經走上正軌,朱標治國也已經很成熟,剩下的就只有時間發酵,讓大明的工業更上一層樓,然後堅船利炮遨遊世界,用火炮打開西方的大門,讓他們開門自由貿易。
所以老朱覺得已經沒什麼事情可以自己做了,除了動動刀,殺點貪官污吏,治理一下地方治安問題以外,治理國家的能力朱標已經在他之上。
那何不趁著現在還沒到六十歲的時候,去別的大明朝看看。
一個一個去。
看看自己的大明王朝未來是怎麼樣的光景。
如果來到明末或者南明的世界。
對於老朱本人來說,或許才是他最興奮的時候,哪怕是死在那邊,亦是不會覺得有任何遺憾了吧。
兩日後,徐皇后做了腫瘤切除手術,在醫院靜養。
其實挺難受的。
因為朱元璋要神化自己,雖然可以讓徐皇后來現代治病,卻不允許她接觸現代一切信息。
在私人醫院裡也是單獨病房,電視機之類的全部拆掉,沒有任何電子設備。
醫生和護士也只是每天過來觀察一下情況,且還讓馬皇后陪同,幾乎相當於監視,不讓她有機會知道這是未來而不是修行界。
所以徐皇后術後的生活非常枯燥無聊,每天就是與馬皇后聊聊天,從窗戶看看外面的綠化植被,藍天白雲之類。
連朱雲峰和季赫都覺得朱元璋在虐待兒媳。
但對於徐皇后來說,即便是這樣她也已經很開心了,每天非常高興,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也能理解。
現代人過不慣每天沒有電腦手機的生活,沒有娛樂,沒有信息輸入,就會覺得精神狀態萎靡,整個人都快要瘋掉。
然而古人,特別是像皇后妃子一類,她們本身就是被圈養在宮中,談不上有多自由。
信息接收也非常片面,很多人甚至都不知道大明疆域有多大。
過慣了這種圈養的生活,倒也無所謂。
何況徐皇后本身也已經知道了歷史上今年自己就要死,現在能有機會活下去,繼續陪著大朱棣。
別說只是被圈禁起來,就算是受再多的苦,她也願意。
只能說站在現代人的角度來看,老朱看實壞了點。可站在古人角度來看,能活命就不錯了,還要什麼自行車?
幾日後,洪武朝乾清宮內,朱元璋正坐在書桌後面批閱著最近一段時間錦衣衛上來的奏摺。
現在大明的江山已經全由朱標治理,朱標離皇帝差不多也就只剩下登基。
不過老朱並沒有傳位給朱標自己當太上皇。
經濟一好什麼弊病都來,糧食提升了就是生產力的提升,人口勞動力在最近幾年大批解放,勢必造成各種問題。
必須給百姓找工作。
沒有工作整天無所事事在街上瞎溜達就會造成嚴重的社會治安困擾所以就得開礦、建工廠、鋪鐵路、修公路、發展手工製造業以及蒸汽機、紡紗機、電動機等初級製造業。
特別是紡織業。
我國開國初期,有一半的工業都是靠紡織業撐起來。
另外一半則是鋼鐵行業。
因而紡織廠以及鋼鐵廠現在是重中之重。
但羅馬不是一天就能建起來的,工業也不是那麼快就能立即遍布全國。
朱標已經在全國各布政司做了許多工業規劃,包括很多國家級項目,可社會上依舊有不少吃飽了的閒散人員。
最主要還是鋼鐵行業上了先進生產力,直接以電弧爐煉鋼。
大明還不斷從現代引入發電機組以及電弧爐,比傳統煉鋼方式效率快了很多倍,導致大明的鋼鐵產業初期不需要那麼多產業工人。
結果就是生產力提升得太快了,使得多餘的勞動力來不及轉型,社會治安成了問題。
人一吃飽飯,文沒活干,事兒就惹出來了。
地方錦衣衛就得四處出動,解決這些麻煩,以此維護老朱家的統治穩定朱標也被迫暫停繼續引入電弧爐,而是打造傳統轉爐煉鋼。
雖然降低了效率:但工作崗位則是大大增多。
百萬槽工衣食所系這句話看上去輕飄飄,實際上背後不知道多少個家庭需要。
所以有的時候用落後技術形成產業規模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
而作為大明基石,老朱掌控著錦衣衛,就意味著如另外一把監管百官與百姓的利刃懸在他們頭頂。
老朱一天不退位,那握著這把劍的人就一天在盯著他們。
因而老朱在位比不在位更有利于震貪官污吏,以及地方可能會迅速出現的黑惡勢力。
畢竟後世我國掃黑除惡,除了特殊時期,如果沒弄出人命,最多最多首惡死刑,其餘從犯是根據犯的過錯來定罪,還談不上都殺的地步。
但老朱可不管你這些。
要是在大明組織黑惡勢力,勾結地方官府、豪強欺壓百姓,別說參與人員,連家屬都不一定保得住。
在這種情況下,老朱不退位,就起到的是定海神針的作用,威望與號召力驚人。
此刻書房內,老朱快速批閱著發上來的摺子。
這些基本上都是地方錦衣衛、大理寺以及當地官府衙門審核過的,上級部門也確認過。
其中或許存在極少數冤假錯案,但大部分判決肯定沒什麼問題。
大理寺、督察院以及錦衣衛都已經審查過,差不多就是老朱一簽字,就有很多人被砍掉腦袋。
正在這個時候,朱標走了進來。
他手裡拿著一些公文,來到朱元璋身邊說道:「父親。」
朱元璋點點頭,放下手中的毛筆道:「怎麼了?」
「這是去年的統計數據。
朱標把公文放下來道:「各部完成了前年我交代的規劃內容及數據統計,今天交上來了,拿給父親看看。」
「哦?」
朱元璋接過來開始翻看起來。
古代社會其實就有數據統計,起源於秦朝,發揚於漢朝。
在漢代基層統計人員叫計吏,各州府負責這方面的數據統計官吏叫上計。
司馬懿和鄧艾未發跡之前,都做過這個職務。
到了宋朝時期,甚至專門設立過類似於後世統計部這樣的部門,名字叫總計局,只是三司也有統計職能,職能相疊於是僅存在一年就被撤銷。
但古代統計數據比較粗,只統計人口、土地、糧食、倉庫、賦稅、治安、邢獄等情況,對於其餘數據統計較少。
現在新時代了,就得又統計鋼鐵產量,紡織產量,工人數量,農業人口,GDP等等。
為此朱棣新設立總計部,以此統籌全國數據,觀察情況。
當然。
肯定要本土化。
如GDP、GNP、NDP、GNI等等統計術語,統計方式以及計算方式與後世一樣,但名稱必須要換成大明的名稱。
今年已經是洪武十七年,老朱與現代接觸的第五年。
前三年可以說是打底。
朱雲峰和季赫從現代農來大批良種、化肥、農藥,讓大明產生了一次農業革命,解放了大量生產力。
接著又從現代弄來了大量發電設備,包括水力、火力設施。
還有各種現代技術。
如蒸汽機技術、煉鋼技術、紡織技術、縫紉技術等等。
在過去的三年時間,大明開始消化這些技術,並且建設大量鋼鐵廠、紡織廠,甚至今年年初大明第一家自行車廠也正式掛牌成立。
這標誌著大明已經開始能夠自主產鋼鐵,自主產紡織品,自主造自行車、蒸汽火車、蒸汽輪船等等。
而朱標今年設定的目標是攻克造橋技術,比如詹天佑的「氣壓沉箱法」,配合現代機器,造大橋的橋墩,如此建造現代化鋼筋水泥大橋。
除此之外,就是鼓勵民間商業發展,通過現代技術,投入研發自主生產廣一L
業需水。
雖然蒸汽火車和蒸汽輪船都是以蒸汽動力。
但電動力是未來趨勢,把資源和技術投入到電動力當中,或許短時間內沒有成果,可長遠來看卻是利在千秋。
當然。
依靠現代技術和設備優勢,也不可能沒有成果。
事實上皇莊的加工廠通過發電機原理及設計圖,幾天就能弄出一個小型發電機來。
問題的難度在於量產。
一個合格的水力發電機不算變壓器和渦輪機,需要十多個大型零件,數百個精密小零件。
皇莊遇到的跟AK一個問題,精密零件可以衝壓打磨,但無法做到量產,
製造效率會比較慢,可能一個月都不一定產出一台大型水力發電機組。
哪怕可以製造19世紀初代水力發電機,可那種發電機的效率又不能和現代發電機比,因而想迅速搞定水力發電並不容易。
不過火力發電機倒是簡單,原理就是蒸汽機,朱標打算先搞火力發電,
再提升水力發電技術。
而在去年的數據當中,不管是鋼鐵產量還是發電量,都相較於前年成倍提升。
如鋼鐵產量大前年才一百多萬噸,到前年提升到了三百多萬,去年則已經提升到了八百多萬,可以說是直接起飛式遷躍。
發電量則從前幾年的每天十多萬度,到如今已經達到每天一百多萬度,
整個南京城都已經裝上了電燈,市面上甚至已經開始出現電風扇之類的家電產品。
除此之外,糧食產量、人口、工業從事人員以及各地製造業水準也比往年大幅度提高,如鋼鐵產業主要就集中在河北。
只能說以前本來就什麼都沒有,沒有下降空間,只剩上升空間了。
「嗯,不錯。」
看完了數據報告,老朱滿意地點點頭道:「國家的發展已經走上正軌,
雲峰當初沒有騙我啊,這樣下去二十年內,還真可能大明旗幟插遍全世界。」
說罷他又嘆道:「可惜了,我還不知道能不能活二十年呢。歷史上再過14年,我就要死了,未來是標兒你的天下。」
「父親身體本就康健,歷史上應該是心力交所致,如今有現代醫療,
又沒有後來那些事情,以父親的身體,必然可以健康長壽,百歲不止。」
朱標笑道:「何況也不用二十年,我們現在可以自己製造蒸汽輪船,過幾年等江浙福建的造船廠產業成熟了,鐵甲艦就是下餃子一樣,只要船上多帶些煤炭,哪裡都能去了。」
「哈哈哈哈哈哈哈。」
朱元璋大笑道:「好好好,這幾年就多造些船,先在東南亞各地建造車事基地,控制整個東南亞再說吧。這廣的領土,也都是一片豐地啊。」
「是,孩兒明白。」
朱標點點頭。
雖說吞下整個東南亞未免人心不足蛇吞象了些但國內工業發展如火如茶,這幾年糧食暴增,出現嬰兒潮,光去年就多了四百多萬嬰兒。
得益於《赤腳醫生手冊》以及青黴素的出現,大大降低了死亡率。
以後新生兒肯定會越來越多。
預計未來五十年內,大明的人口至少得突破個四五億。
所以現在拿下東南亞,不僅是糧倉,還有礦山、橡膠園、棉花園、金山銀山,也為將來打下基礎。
畢竟東南亞的橡膠、水果、香料、木材以及澳大利亞的礦確實很吸引人。
「大明交給你,我放心。
朱元璋把手中的公文放在桌案上,然後似乎想起了點什麼,問道:「雲峰他們呢?」
「在現代吧。」
朱標說道:「他們這兩天沒怎麼過來。」
「我去找他們吧。
朱元璋站起身。
朱標納悶道:「父親找他們有事?
「是有些事情朱元璋應了一聲,隨後又似乎覺得有些敷衍兒子,便嘆道:「我老了。」
朱標忙道:「父親還沒老呢,還可以活很久很久。」
「活得再久走不動路有什麼用。」
朱元璋笑著搖搖頭道:「你要讓我去打世界,打不動了的,受不了那般顛簸。坐在宮裡發號施令,讓將領們去打嗎?趁著現在還沒老到動不了,我想去做些別的事情。」
「別的事情?」
朱標不解道:「父親是?」
「去別的大明朝看看吧,想去看看明末,還有南明。」
朱元璋眼眸中閃過一縷寒芒。
洪武朝的大明已經走上正軌,朱標治國也已經很成熟,剩下的就只有時間發酵,讓大明的工業更上一層樓,然後堅船利炮遨遊世界,用火炮打開西方的大門,讓他們開門自由貿易。
所以老朱覺得已經沒什麼事情可以自己做了,除了動動刀,殺點貪官污吏,治理一下地方治安問題以外,治理國家的能力朱標已經在他之上。
那何不趁著現在還沒到六十歲的時候,去別的大明朝看看。
一個一個去。
看看自己的大明王朝未來是怎麼樣的光景。
如果來到明末或者南明的世界。
對於老朱本人來說,或許才是他最興奮的時候,哪怕是死在那邊,亦是不會覺得有任何遺憾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