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一章 大明如火如荼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151章 大明如火如荼

  朱雲峰表示。

  穿越者還真是不容易啊。

  如果穿越成皇帝,要與臣子勾心鬥角,再苦心經營江山。

  如果穿越成臣子,要一邊跟皇帝勾心鬥角,一邊跟同僚鬥法,還得干好本職,累死累活。

  如果穿越成反賊,那更慘。

  要四處打仗,死里求存,最後辛辛苦苦大半輩子,終於當了皇帝,又要好好治理天下。

  反觀自己。

  同樣是穿越。

  整點物資送到大明,就換來數不盡的金銀。

  在現代買上了豪宅豪車,資產數百億,過上了富貴生活。

  在大明也是地位崇高的吳王殿下,走路上都有不知道多少小姑娘拋媚眼。

  唉。

  可惜了好兄弟趙駿。

  他要是在的話,跟看自己享受榮華富貴豈不美哉?

  朱雲峰迴憶起當年與好兄弟的點點滴滴,不由得潛然尿下,狠狠地多吃了幾口雞腿,緬懷自己的好兄弟。

  而就在朱雲峰季赫和朱棣三人每天過著四處瀟灑,無憂無慮的快樂生活的時候。

  大明太子朱標則開啟了他忙碌的一年。

  得益於朱雲峰從現代帶來良種、化肥、農藥以及農家肥技術,大明的糧食產量節節攀升,呈現出了飛躍式的進步。

  但糧食夠吃不代表富裕。

  糧食是維持生存的基本,餓不死,可全國95%以上的百姓都處於貧困狀態,根本談不上生活優渥。

  雖然即便是這樣在古代也可以稱之為盛世,甚至比歷朝歷代盛世都強。

  因為現在大明是真餓不死人。

  如今大明的糧食產量翻了兩三倍是什麼概念?

  原本滿足於一兩億人口的糧食產量,忽然變得能滿足四五億人的需求。

  人均糧食占有量翻了好幾番,且不只是一年如此,而是年年如此,堆積如山的糧食只會越來越多。

  為此朝廷建立了許多福利機制,比如給貧困和孤寡老人兒童發放米麵糧食,建立孤兒院、養老院,又大幅度購置糧食放置在各地倉庫用於賑災。

  百姓就算想餓死,官府都得硬把糧食塞你嘴裡。

  所以相比於歷朝歷代那些即便國力強盛,卻也依舊有餓死現象的盛世來說,眼下大明這個洪武盛世,已經非常厲害,堪稱古代最強盛世。

  然而以老朱的野心,自然不可能止步於此。

  目前正在推行的政策有許多,包括改稻為桑,推廣桑樹、棉花、芝麻、

  甘蔗、甜菜等經濟作物,加強經濟發展。

  還有派出使者前往東南亞,建立宗藩關係的同時,也要求當地開通商業港口,互通有無。

  另外就是建立蒸汽機製造廠,打造蒸汽火車、蒸汽輪船、蒸汽紡織機以及縫紉機,建立基礎製造業。

  在主要動力發明,大明確實在進行電氣化發展。

  但蒸汽機還是不可或缺,比如遠洋輪船,光靠從現代搞發動機過來燒柴油肯定不行。

  保留軍艦用發動機加柴油的組合,是為了保證續航與動力。

  可這樣成本太昂貴了,每次都得從現代輸入大量柴油,一噸一桶的柴油朱雲峰和季赫開叉車都得搬很久,費時費力非常麻煩。

  現在朱雲峰和季赫朱棣三個人,除了每天玩,就是在送東西,連找女朋友的時間都沒有。

  怎麼想這都是老朱的錯。

  因而蒸汽機與電動力同時發展,才是硬道理,

  在這樣的基礎下,大明對內積極發展農業、經濟、工業、教育。

  對外亮亮拳頭,保證宗藩體系與外貿體系,在沿海地帶,比如杭州、泉州、廣州等地開通商業口岸。

  國內建設如火如荼。

  而老朱卻不怎麼管這些了。

  因為他與朱標進行過約定。

  只要幫他解決了胡惟庸,就把治理政務交給朱標。

  老朱自己則主要把精力放在軍事以及內務上。


  如查貪官污吏,遠程指揮南方各地軍隊,打打蠻夷,平定一下西南叛亂之類。

  現在包括湖南、福建、廣東、廣西、貴州、雲南、四川、海南等地區,

  還有很多少數民族棲息地。

  有明一朝都通過羈統治來管理,在當地設立土司,一直到清朝才改土歸流。

  但到了現在,老朱有槍炮,才不給你設立土司呢。

  直接歸流。

  在當地設置官府,由官府統一管理,編入戶籍,就地發身份證。

  要是不服。

  那也簡單。

  打到服為止。

  因此在這種情況下,內政治理工作全在朱標一個人身上,讓他忙得團團轉。

  三月份,朱標前往蘇州杭州常州等地,推行改稻為桑政策,積極發展經濟作物,鼓勵百姓多耕作土地。

  四月份,朱標又去各地工廠視察,特別是武安鋼鐵廠,機器問題解決後,這裡每月產鋼能達到十多萬噸,堪比後世一個超小型鋼鐵廠。

  五月份,朱標前往東南沿海各市舶司,視察各港口的貿易吞吐量,發表講話說要多與其它國家做生意,也會派遣艦隊使者,前往西洋各國,與其它國家多做交流。

  六月份的時候,大明第一條鐵路開通了。

  從去年年初定項目到今年,短短一年半的時間,就規劃建設開通了第一條鐵路。

  當然。

  這條鐵路其實不遠,就是從南京到鎮江的鐵路,全程才70多公里。

  但這標誌著大明自己建造的第一條鐵路成功運行。

  也標誌著大明從拿來主義,到慢慢開始獨立自主,有了自己建設蒸汽機和鐵路系統的能力。

  太子朱標十分重視,親臨火車開通現場,剪彩講話。

  並且與大明新成立的交通部各級官員一同乘坐了這輛列車,花了一個時辰從鎮江打了個來回。

  接看七月就是永平鋼鐵廠成立,又前往北平參加鋼鐵廠落成儀式。

  永平鋼鐵廠其實就是後世唐山遷安鋼鐵廠,在明時屬於永平路遷安縣。

  朝廷在這裡建立了一個火力發電站,用於高爐煉鐵,然後再利用電弧爐把鐵變成鋼。

  隨著南京鋼鐵廠、武安鋼鐵廠以及永平鋼鐵廠的相繼成立,大明的年產鋼量也進入了飛躍式的增長。

  明初鋼鐵產量很低,一年不到一萬噸,

  到了洪武十四年的時候,通過高爐煉鐵以及電弧爐煉鋼,達到了年產鋼鐵一百多萬噸。

  這還是因為去年高爐煉鐵的速度太慢了,朱雲峰已經從現代搞了很多制氧設備,但高爐煉鐵再怎麼設備齊全,一爐也得五六個小時。

  而電弧爐煉鋼則只需要兩個小時。

  另外還得建立焦炭煉製廠,煉鐵廠,搭建無數個高爐,費了很多時間和精力。

  否則光靠朱雲峰運來的三百多個小型電弧爐,以每台每兩個小時可以煉製五到八噸鋼來算。一天哪怕只開工16個小時,一年煉製四五百萬噸也是輕輕鬆鬆。

  不過隨著焦炭和鐵的產量提升,鋼的產量也會迅速增多。

  今年預計年產鋼至少三百萬噸以上。

  朝廷再建立了幾個鋼製品加工廠,從現代購買了大量工具,包括簡易加工車床,用於製造農具、廚具,在全國各地建立供銷社賣給農民。

  除此之外,還有糖廠、罐頭廠、食品加工廠、玻璃製品廠等等,基本上依靠現代科技,大明的建設能達到二戰前後的水平。

  當然。

  還是那句話。

  由於沒有全面鋪開。

  沒有自己的基礎工業能力,無法造設備,就只能從現代購置設備。

  而從現代購置設備的弊端就是量小,而且設備沒有檢修的能力,一旦壞了也很麻煩。

  因而包括糖製品、罐頭製品、玻璃製品等等,都還只是一兩個工廠,產量很低,只供應給權貴與富人。

  民間還未普及,想要真正等經濟發展起來,商品流通到全國各地,至少得大明有自己生產機器的能力,還需要時間建設。

  只能說有兩界傳送門的情況下,大明的發展速度遠比單純的過去一個穿越者快了不知道多少倍。


  很多知識、科技產品可以直接拿來用,不需要再點科技樹從頭開始,方便太多。

  但同樣的。

  由於大明沒有進行過掃盲運動,識字率太低,導致即便是新知識,也只能進行小規模試點。

  包括教育。

  朱標在洪武十三年初就成立了南京學校。

  一邊廣招孩童,學習基礎認字知識,一邊也招收一些有文化的秀才,開展新式的數理化教育。

  將近三年過去,也僅僅培養出了一批擁有高中學歷的知識份子而已。

  即便是這樣也已經不錯了。

  一來能夠找過來的都是高智商聰明人,如果跟不上學習進度就會被淘汰。

  二來都是看視頻名師輔導,學起東西來也很透徹。

  到洪武十六年九月份的時候,第一批學生通過了考試,成功從南京大學畢業。

  這些人之前都是十五六歲就考中了秀才的天才,智商和學習能力在這個年齡段達到了頂峰。

  考試內容則是朱雲峰從現代搞過來的大量高中考試試卷以及初中高中教師資格考試試卷,能通過的便可以畢業。

  在他們畢業的那一天,朱標親自來到了學校參加畢業典禮,對這些人委以重任,宣布第一批畢業的學生將前往各縣,擔任訓導。

  同時三司挑撥經費給禮部,再由禮部出錢,於各縣修新學校,招收學生,進行一定數理化教育。

  最主要的就是開掃盲班,免費讀書認字。

  雖然不是每個縣就一人,但基本上每個縣也就三五人左右。

  這一幕就像是後世對一個剛高考完的高中畢業生說:「你已經是一個成熟的高中畢業生了,某縣要開一所新學校,你去擔任校長吧。」

  聽起來很滑稽,然而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

  朱標已經在全國開展掃盲工作,可效果並不理想,讀書人少,文盲太多,教育體制也不成熟。

  為此他只能不斷做出變革,調整教育資源,先要讓一部分人認識字,再先認識字的人帶動後認識字的人,才能推動全面掃盲運動以及教育發展。

  這個過程可能要十年,二十年,甚至三五十年。哪怕有現成的教材和科學知識,也不是一會兒工夫就能讓全民文化水平提高。

  但有錢開學校,有現成的教材和科學知識,這個時間將會大大縮短。比我國後世49年發展教育,一直到2000年後,才完成了全面教育普及會好得多。

  再加上大明的人口沒有後世那麼多,需要的全民掃盲工作量也沒有那麼大。可能不需要五十年,三十年左右,應該就可以完成現代化教育。

  只是萬事開頭難,眼下也只能一步步走。

  除了關心教育之外,朱標還多次親臨各工廠指導工作,主要在於要多培養技術熟練的工人,嚴格保證質量等等。

  現在大明也算是走上了正軌,初期的困難時期已經過去。

  前三年皇莊培養了一批熟練的現代農業技術從事人員、畜牧業從事人員、獸醫、技術工人、產業工人,為大明的建設打下基礎,

  如今也到了收穫的時候。

  雖然這些人依舊不多,可足以慢慢發展壯大,等再過幾年,建立一個初步工業規模,完成第一次工業革命,應該不算難事。

  而九月份派遣了第一批畢業學生去各地開設新學校之後。

  朱標又於十月份前往蘇州東海海軍基地,看看大明第一支海軍的情況。

  如今海軍可以說如日中天,隨著東海艦隊一舉掃平日本,在國內聲勢浩大了起來。

  鐵甲艦下餃子一樣,又組建了南海艦隊。

  朱標勉勵了一番東海艦隊,在十一月份又去了趟池州視察當地建設的一個小型煉鋼廠,以及新修的鐵路情況。

  直到洪武十六年年底,朱標才停下了忙碌了一年的生活,從太平府趕回來。

  有了修第一條鐵路的經驗,朝廷撥款開始修第二條、第三條。

  與後世直接修長鐵路不同,大明的修鐵路方式是先把南方各州府連通起來,就近原則。

  而且都是短程鐵路,以南京為中心形成一個東南沿海鐵路網。

  之所以這樣也沒辦法。

  一來他們還沒有技術在長江上造大橋過鐵路。

  二來南方是經濟農業中心,出海口也在南方,因此先在南方修鐵路,世是為了運送原材料方便。

  比如南方已經改稻為桑,種各種經濟作物,甜菜甘蔗之類可以迅速運到南京的製糖工廠,通過機器製造成糖果。

  國情不同,發展的方向與方式自然也不同嘛。

  但不管怎麼樣。

  今年大明的發展如火如荼,步入到了一個全新的階段。

  未來前途自然一片光明。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