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道祖山
(今天新年大吉,叩拜道祖。道法自然迎新春,天官賜福保安寧,天道酬勤、地道載物、人道酬善,願諸事順遂、福慧雙增,願玉宇清澄、願眾生康寧。)
(請大家投投月票、推薦票支持一下,收藏一下,新書創作不易,謝謝大家。)
這是伏牛山的祖脈主峰,道祖山。
伏牛山傳說中是老子所騎青牛幻化而成,放眼望去此地山脈隱隱約約有蠻牛之勢,
據說這裡曾經是老子隱居時修行之地,老子是太上老君的第十八世化身,他曾經在此地修行得道、貫徹真靈。
山頂上有一閣老君殿,裡面供奉著的,便是太上老君。
張道衝心中一動,想不到來到道祖山了。
如此靈光寶地,更有瑞雪降山,數不盡的霧凇甚是好看,於是心中想著,何不上山一觀雪景,賞霧凇,然後給道祖進香?
於是一拍黑麒麟的腦袋,然後道:「麒麟,我們下去,到這山上拜一下道祖。」
黑麒麟道:「好的,主人。」
然後黑麒麟向下跑去。
直接降落在山頂大殿門前。
張道沖翻身下來,四下里打量。
只見這裡有一尊巨大的銅牛,威風凜凜,牛身上壯碩的腱子肉和挑起的大筋顯得力量感實足,尤其是那一條條遒勁的大筋,粗如麻繩。
張道沖暗自驚嘆,牛年邁後肌肉便會退化,羸弱不堪、其病玄黃,但是身上的大筋卻會一年比一年粗大、硬韌。
許多修煉武藝者至高深境界,主修內功真氣,精氣神內斂,便是易筋、洗髓之法,外在的肌肉倒是次要的。
這隻銅牛,應該是代表著壯年的蠻牛,筋骨、肌肉都是在巔峰時期。
此外,還有一枚巨大的玉如意,上面雕刻著九條栩栩如生的五爪金龍,散發玄不可言的大道韻律。
張道衝心中嘖嘖稱奇,不由得暗自感嘆,不愧是道祖山聖境啊,屬實不凡。
「無量天尊~」這時老君殿內走出一位青衣道士,唱了一聲道號,徑直朝張道沖走開道:「道友,你總算來了,貧道在此恭候多時了。」
張道沖聞言望去,一個長相清秀的年輕道士正手持浮沉,腳下徐徐穩穩向其走來。
相貌白淨,舉止斯文,氣質清虛,飄逸出塵,一副文人做派。
「你在此地等我?」張道沖疑惑道:「你怎麼會知道我要來?」
那人手掐道訣施禮道:「無量天尊,貧道李道川,乃是道祖山傳人,精通設卦打卜之術,早在七七四十九日前我就預感到有貴人要來,於是起卦一占,便得知是在今日,有貴人騎麒麟東來,我觀道友周身瑞氣繚繞、霞韻霓騰,必是住世長修、得訣悟道之人。故今日一早,灑掃庭除,焚香淨道,在此迎接。」
張道衝心中嘖嘖稱奇,這道祖山真是人傑地靈啊!一位凡人道士,居然可以算到自己要來。
當年周朝將衰,王子朝攜王室典籍奔走楚地,天子失道。
老子眼見天下無望,便歸隱西去,協助西方世尊,人文化成、演變萬理、教化蠻夷、化胡為佛。
路上途徑函谷關時,關令尹喜見紫氣東來三萬里,知道有聖人西行,便在關口迎接,待老子以持弟子事之。
後來請老子立言,留下經書五千言,遂有《道德經》傳世。
眼前這位李道川和古之尹喜一樣,都是有大智慧的人。
於是張道沖抱拳還禮道:「貴人二字,愧不敢當,在下張道沖,乃是東勝神州的鍊氣士,現在準備西行遊歷四大神洲,途徑道祖山聖地,特來拜見道祖。」
「道沖,《道德經》經文中第四卷記載:道沖而用之或不盈。淵兮,似萬物之宗。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這名字好,天生與道家有緣。」李道川品味了一下張道沖的名字然後念出道祖經文。
張道沖道了一聲謬讚了,道:「道家尚水,道祖經文第八卷中也記載: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你的名字也同樣含有道家淵源。」
李道川與張道沖相視一笑,隨即轉身手往大殿一伸道:「請進殿吧。」
隨後引張道衝進了大殿,遠遠望去,老子的法身由泥塑而成,氣質清虛,手掌結印,指尖處玄妙異常,似乎蘊含著大道道韻。
張道沖接過李道川遞過來的三根一米多長的大香,隨即舉到頭頂,輕輕叩首兩下,然後平推向前,行長拜大禮。
又上前將三根香火,分中、左、右三柱插在香爐中。
最後撤回兩步,叩首三下。
起身後感嘆道:「三清只要泥塑身,佛祖卻要黃金鍍。」
「自封神大戰之後,道教歸隱、避世不出,佛教應劫大興三千年,無數達官貴人一擲千金修廟、鍍金、捐香油錢,無數文人儒士尚辯機、以參悟佛理為榮,我們道門倒是冷冷清清,整座山上,都寥寥無人。」李道川聞言卻是平靜的說道。
「達官顯貴捐錢無非是積累功德,是為己,圖一己私慾;那些窮酸秀才爭辯佛理,是為名而逞一時口舌之快。」張道沖搖了搖頭道。
「慈悲慈悲!」李道川感嘆道:「道友一言中的,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無論他們再怎麼拜佛,也到不了靈山,因為從他們跪下的那一刻起,就已經著相了。」
「這天下全然不著相的能有幾人?我輩修道之人,儘管修得三花聚頂、五氣朝元,但是若要功行圓滿、似那雲霄娘娘道德已全,卻是難了,佛家要戒掉貪、嗔、痴,道家要斬上、中、下三屍,了卻華飾、滋味、淫慾三蟲,這心性修持可比修為修煉難多了。」張道沖笑道。
李道川笑道:「朝聞道,夕死可矣。」
這時,殿前小池塘中的鯉魚,浮出了水面,朝著大殿一口一口道吐著泡泡,看起來頗為悠閒自得。
一切顯得平靜而又悠閒。
李道川引張道沖坐下,然後手提紫砂泥糊,衝出兩杯清茶,請張道沖飲下,道:「這是南部信陽山中的毛尖茶,比不得南方茶的細膩,但是自有一番雄渾鮮爽之味,請道友嘗嘗。」
張道沖入口一品,的確新奇。
往後幾日,張道沖與李道川談理論道、頓時感覺李道川見識不凡,悟性超群,心中不由得生出相惜之意。
就在這一日,二人在大殿之中繼續品茶論道時,突然大殿發生顫抖。
池塘中的魚兒,龜縮在水底,瑟瑟發抖不敢冒頭。
(請大家投投月票、推薦票支持一下,收藏一下,新書創作不易,謝謝大家。)
這是伏牛山的祖脈主峰,道祖山。
伏牛山傳說中是老子所騎青牛幻化而成,放眼望去此地山脈隱隱約約有蠻牛之勢,
據說這裡曾經是老子隱居時修行之地,老子是太上老君的第十八世化身,他曾經在此地修行得道、貫徹真靈。
山頂上有一閣老君殿,裡面供奉著的,便是太上老君。
張道衝心中一動,想不到來到道祖山了。
如此靈光寶地,更有瑞雪降山,數不盡的霧凇甚是好看,於是心中想著,何不上山一觀雪景,賞霧凇,然後給道祖進香?
於是一拍黑麒麟的腦袋,然後道:「麒麟,我們下去,到這山上拜一下道祖。」
黑麒麟道:「好的,主人。」
然後黑麒麟向下跑去。
直接降落在山頂大殿門前。
張道沖翻身下來,四下里打量。
只見這裡有一尊巨大的銅牛,威風凜凜,牛身上壯碩的腱子肉和挑起的大筋顯得力量感實足,尤其是那一條條遒勁的大筋,粗如麻繩。
張道沖暗自驚嘆,牛年邁後肌肉便會退化,羸弱不堪、其病玄黃,但是身上的大筋卻會一年比一年粗大、硬韌。
許多修煉武藝者至高深境界,主修內功真氣,精氣神內斂,便是易筋、洗髓之法,外在的肌肉倒是次要的。
這隻銅牛,應該是代表著壯年的蠻牛,筋骨、肌肉都是在巔峰時期。
此外,還有一枚巨大的玉如意,上面雕刻著九條栩栩如生的五爪金龍,散發玄不可言的大道韻律。
張道衝心中嘖嘖稱奇,不由得暗自感嘆,不愧是道祖山聖境啊,屬實不凡。
「無量天尊~」這時老君殿內走出一位青衣道士,唱了一聲道號,徑直朝張道沖走開道:「道友,你總算來了,貧道在此恭候多時了。」
張道沖聞言望去,一個長相清秀的年輕道士正手持浮沉,腳下徐徐穩穩向其走來。
相貌白淨,舉止斯文,氣質清虛,飄逸出塵,一副文人做派。
「你在此地等我?」張道沖疑惑道:「你怎麼會知道我要來?」
那人手掐道訣施禮道:「無量天尊,貧道李道川,乃是道祖山傳人,精通設卦打卜之術,早在七七四十九日前我就預感到有貴人要來,於是起卦一占,便得知是在今日,有貴人騎麒麟東來,我觀道友周身瑞氣繚繞、霞韻霓騰,必是住世長修、得訣悟道之人。故今日一早,灑掃庭除,焚香淨道,在此迎接。」
張道衝心中嘖嘖稱奇,這道祖山真是人傑地靈啊!一位凡人道士,居然可以算到自己要來。
當年周朝將衰,王子朝攜王室典籍奔走楚地,天子失道。
老子眼見天下無望,便歸隱西去,協助西方世尊,人文化成、演變萬理、教化蠻夷、化胡為佛。
路上途徑函谷關時,關令尹喜見紫氣東來三萬里,知道有聖人西行,便在關口迎接,待老子以持弟子事之。
後來請老子立言,留下經書五千言,遂有《道德經》傳世。
眼前這位李道川和古之尹喜一樣,都是有大智慧的人。
於是張道沖抱拳還禮道:「貴人二字,愧不敢當,在下張道沖,乃是東勝神州的鍊氣士,現在準備西行遊歷四大神洲,途徑道祖山聖地,特來拜見道祖。」
「道沖,《道德經》經文中第四卷記載:道沖而用之或不盈。淵兮,似萬物之宗。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這名字好,天生與道家有緣。」李道川品味了一下張道沖的名字然後念出道祖經文。
張道沖道了一聲謬讚了,道:「道家尚水,道祖經文第八卷中也記載: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你的名字也同樣含有道家淵源。」
李道川與張道沖相視一笑,隨即轉身手往大殿一伸道:「請進殿吧。」
隨後引張道衝進了大殿,遠遠望去,老子的法身由泥塑而成,氣質清虛,手掌結印,指尖處玄妙異常,似乎蘊含著大道道韻。
張道沖接過李道川遞過來的三根一米多長的大香,隨即舉到頭頂,輕輕叩首兩下,然後平推向前,行長拜大禮。
又上前將三根香火,分中、左、右三柱插在香爐中。
最後撤回兩步,叩首三下。
起身後感嘆道:「三清只要泥塑身,佛祖卻要黃金鍍。」
「自封神大戰之後,道教歸隱、避世不出,佛教應劫大興三千年,無數達官貴人一擲千金修廟、鍍金、捐香油錢,無數文人儒士尚辯機、以參悟佛理為榮,我們道門倒是冷冷清清,整座山上,都寥寥無人。」李道川聞言卻是平靜的說道。
「達官顯貴捐錢無非是積累功德,是為己,圖一己私慾;那些窮酸秀才爭辯佛理,是為名而逞一時口舌之快。」張道沖搖了搖頭道。
「慈悲慈悲!」李道川感嘆道:「道友一言中的,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無論他們再怎麼拜佛,也到不了靈山,因為從他們跪下的那一刻起,就已經著相了。」
「這天下全然不著相的能有幾人?我輩修道之人,儘管修得三花聚頂、五氣朝元,但是若要功行圓滿、似那雲霄娘娘道德已全,卻是難了,佛家要戒掉貪、嗔、痴,道家要斬上、中、下三屍,了卻華飾、滋味、淫慾三蟲,這心性修持可比修為修煉難多了。」張道沖笑道。
李道川笑道:「朝聞道,夕死可矣。」
這時,殿前小池塘中的鯉魚,浮出了水面,朝著大殿一口一口道吐著泡泡,看起來頗為悠閒自得。
一切顯得平靜而又悠閒。
李道川引張道沖坐下,然後手提紫砂泥糊,衝出兩杯清茶,請張道沖飲下,道:「這是南部信陽山中的毛尖茶,比不得南方茶的細膩,但是自有一番雄渾鮮爽之味,請道友嘗嘗。」
張道沖入口一品,的確新奇。
往後幾日,張道沖與李道川談理論道、頓時感覺李道川見識不凡,悟性超群,心中不由得生出相惜之意。
就在這一日,二人在大殿之中繼續品茶論道時,突然大殿發生顫抖。
池塘中的魚兒,龜縮在水底,瑟瑟發抖不敢冒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