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一十五章 傷害不大,但侮辱性極強
第809章 傷害不大,但侮辱性極強
言官們反對吉福總督府,畢竟都到非洲南部了,海程超過了兩萬里,那麼遠,當地也沒有什麼值得大明青睞的特產,跑那麼遠建立一個總督府,實在是有點過於激進了。
而且投資不小,國帑內帑都沒銀子,朝廷還攔著陛下不肯舉債,投資從哪裡來,就成為了一個問題,言官們當然會嚴詞反對。
可是,麥哲倫海峽被封鎖,吉福總督府就顯得彌足珍貴了。
新日運河一時半會兒修不好,而且三五十年的工期,實在太久了,通過西洋、大西洋繞道泰西,也是一條路。
「王謙,你稍微收斂一點,有些時候,手底下松一點,別四處樹敵,錢又不是你的。」王崇古說起了王謙的燕興樓交易行事務,這個活兒,太得罪人了。
王謙頗為鄭重的說道:「我知道爹的意思,但我不會改變。」
「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你怎麼越活越像海瑞了?這天下,哪有那麼多事,乾乾淨淨的?」王崇古十分無奈,兒大不由娘,王謙年紀大了,王崇古真的管不住了。
王謙深吸了口氣十分堅定的回答道:「他們最好能殺了我!那姚光啟為了幾千斤的海帶,都能拼死挨海寇一刀,他是我的手下敗將,他尚且能夠如此豁得出去,我也能!」
「我去燕興樓了。」
王謙拒絕跟王崇古繼續交流,他很清楚,自己在做什麼,他跟姚光啟的戰鬥,從當初的闊少,比拼到了官場之上,不僅僅是立功,還有一些看起來有些空泛的虛無理想,為生民立命,為萬世開太平。
王謙抵達了燕興樓後,召集了所有燕興樓的吏員,在燕興樓五層開了個小會。
王謙深吸了口氣說道:「我今天說幾個條件,有以下幾個特徵符合任何一個條件的民坊,就不用往我這兒報了,我不會準的。」
「除非你們能說動陛下,讓陛下下聖旨,否則,在我這兒,就過不了。」
「第一,熟練匠人沒有身股,這些個股份,就只在東家、東家親眷、大掌柜、掌柜親眷手裡打轉者,不必報聞,不准。」
「第二,利潤已經沒有了明顯增長,甚至開始下滑,多數靠東家人情維持利潤者,不必報聞,不准。」
「第三,在入市之前,突然對主要股東進行了大規模分紅,導致了帳面銀錢不足支撐經營,以補充流動性為由者,不必報聞,不准。」
「第四,民坊利潤來源過於單一,利潤單一來源超過了一半者,不必報聞,不准。」
「第五,民坊主營,是為朝廷衙門當買辦者,不必報聞,不准。」
「第六,要對資產進行親自調研,哪怕是他的鐵礦、銅礦在絕州、在泰西,都要親自前往探查,確定為真,含糊其辭者,不必報聞,不准。」
「第七,無法進行穿透,找不到真正控制人,只能找到代持經紀買辦者,不必報聞,不准。」
「第八,不能提供完稅票證,沒有通過稽稅院稽稅,有逃稅漏稅記錄者,不必報聞,不准。」
「第九,直系三代以內,有欽犯者,不必報聞,不准。」
「九不准!誰報上來,自己去北鎮撫司接受緹騎審問!」
身股制在大明已經非常普遍了,就是熟練工匠也是民坊的主人之一,雖然持有少量的股份,而且多數都是虛假的,沒有決策權,只有分紅權,但這已經足夠了。
身股制的分配,比僱傭關係更加可靠合理。
身股制是鼓勵生產積極性、積極改進生產工具、提高生產效率和生產力的新的生產關係,這是在自由僱傭生產關係之上的一種生產關係。
熟練工匠沒有身股,代表著這個民坊沒有什麼前途,沒有任何生產積極性。
第二條的人情生意,是垃圾中的垃圾。
比如前段時間,王謙就否了一家民坊,這家民坊完全靠著自己的小舅子,在寧波遠洋商行做供給,今天這小舅子在,買賣在,明天小舅子鋃鐺入獄,這生意立刻就沒得做了,樹倒猢猻散,留下一地雞毛。
第三條上市之前大規模分紅導致流動性不足,這根本就是準備把民坊賣給燕興樓投資者了,買這些有價票證,買著買著就能買成大東家了。
第四條利潤來源過於單一,代表著該家民坊興衰榮辱,和這個利潤來源方,高度捆綁,這裡面九成九有利益輸送,九成九是門檻買賣,我能別人不能,就是門檻。
比如去年,海瑞海總憲,對南衙龍江造船廠進行了反腐抓貪,就抓到了十四家這樣的民坊。
第五條給朝廷、衙門做買辦,主要是回款太慢了。
衙門比較僵化,有的時候,給朝廷衙門幹活的買辦餓死了,朝廷衙門批下來的銀子,還沒走完流程。
層層審計造成了極大的僵化,這類民坊暴斃的可能性,比王謙死於刺殺還要大。
陛下這種先給錢的金主,可不多見,所以這類的工程,都是大工鼎建,是皇帝撥款,六部督辦,從快從速從優的奇觀,基本不會有大問題。
能做陛下生意的那太少了。
第六條對主要資產瞞報,不提供確切的信息,含糊其次,這根本就是來騙,來騙燕興樓的銀子來了!
王謙就吃過這個虧,山東一家民坊,說養了幾萬畝的海帶,結果過會後,這些海帶就染病全都死絕了,次年海帶又神奇的長了出來,最後王謙直接給它停了,調查清楚後,發現壓根沒有海帶,就是硬騙。
這一類,王謙直接舉報到稽稅院,讓稽稅院緹騎問候他們祖宗十八代去了。
第七條,無法穿透,不准,和第六條一樣,來騙銀子的,自己實控找些代持,還不想朝廷追責,那這市場,你不能入。
出了事是要找責任人的,誰做的孽誰收拾。
第八條,有完稅,代表著經過了稽稅院對帳目的嚴密審查,帳目大抵是可以放心的,再對主要帳目,審查一遍,九成九不會出問題。
第九條,案犯就別到燕興樓湊熱鬧了,在這個違法可以用銀子贖罪的年代裡,能留下案底,都是重罪涉及到了刑名的惡性犯。
「九不準會不會太嚴了?」一個吏員顫巍巍的伸出手來,低聲說道:「那明公要是托人來說,也不准嗎?」
王謙歪了歪頭,看著那吏員說道:「誰派人來遊說!你們告訴我,我去告訴陛下,讓陛下找他們說去!」
「咱們惹不起大臣,大臣就惹得起陛下了?擾亂人人做船東的市場穩定,就是在擾亂開海大業,就是在反對萬曆維新!就是在謀反!」
王謙扣了一連串的大帽子出去,他也是個進士,也是個士大夫,賤儒會的那些,他也都會!
要麼不干,要麼做絕!
這就是王謙這個紈絝總結出來的生活經驗,都撕破臉了,還想著你好我好,客客氣氣,那為什麼還要撕破臉呢?
「王御史,我這裡有一個案子,是王次輔托人送來的。」一個吏員用十分低的聲音,拿出了一份案例,遞給了王謙。
此言一出,燕興樓西花廳內,安靜到了極點,掉根針都能聽到。
你王謙不要說的那麼大義凜然,這眼下,你親爹派人推薦的案子,要你行個方便,你行不行方便?
王謙看完了案例,越看眼睛越亮,他一拍桌子,嚇了所有人一跳。
「好好好!諸位,咱們聯名上奏,參他王次輔一本!這九不准,正好缺個祭旗的!來來來!人人有份!」
吏員們面面相覷,大家都很了解王謙,知道老王家有點家門不幸,老爹給兒子挖了個舉人舞弊的坑,想升轉只能走幸進的路,別無他途,兒子天天氣老爹,七星環首刀的京師風景線,也是聞名遐邇。
但是,能父慈子孝到這個地步,簡直是讓所有人都瞠目結舌!
這不僅不給行方便,還要彈劾!
王謙這彈劾的奏疏,寫的可謂是十分絲滑,行雲流水、一氣呵成,就像是成竹在胸,早就有成稿了。
「這不合適吧,怎麼說,王次輔也是御史父親,這自古親親相隱,這麼直接彈劾,是不是不大好啊?咱們否了這個案例就行。」一個御史看王謙來真的,站出來折中了。
御史、吏員們,就是要王謙表個態,你爹有人情,你給不給方便?如果你爹的人情都不給,那就是公平,一視同仁,那沒的說,大家都沒意見,九不准就九不准。
很多的法條的敗壞,都是從上而下敗壞的,而不是從下而上,在修稅法的時候,就已經討論的非常明白了,既然王謙連親爹面子都不給,只給陛下面子,那就沒什麼好說的,制度可以推行。
他們沒想到,王謙還準備彈劾王崇古,這就出現了子告父的奇景。
不過這也沒什麼,張居正也被自己的學生給彈劾過,算是同病相憐了。
這年頭,天地君親師,師生關係,這弟子是半個兒子,張居正也被弟子彈劾過,王崇古這現在被親兒子給彈劾了。
王謙吹乾了墨跡,眼神里閃爍著興奮,大聲說道:「哈哈,你們不敢,我就自己彈劾,要是有點膽子,就簽字,他王次輔,現在七星環首刀舞不動了!」
大明朝堂不都是打打殺殺,還有人情世故,王崇古也免不了有抹不開面子的時候,出面遊說之人,和王崇古有關係,但也沒有那麼大的關係,大抵就是若即若離、懂的都懂的關係。
這事兒,就是捅到朝堂上,王崇古只要咬死了不是自己授意,言官都拿他無可奈何。
傷害不大,但侮辱性極強。
日後王崇古和張居正吵架,張居正只需要一句,你被你兒子彈劾過,王次輔根本沒辦法還嘴了。
「沒人簽字嗎?」王謙把寫好的奏疏傳了一圈,發現這些御史吏員,沒一個寫自己的名字。
「王御史,您得罪了王次輔,頂多回家跪兩天宗祠,我們得罪了王次輔,那明天恐怕會因為左腳進門,被流放椰海城了。」一個御史解釋道:「您也別為難我們了。」
「那倒也是。」王謙將奏疏遞給了司務說道:「送通政司奏聞朝廷。」
奏疏一旦遞給了司務,表明彈劾流程正式開始了,代表著王謙彈劾自己親爹的事兒,開始走行政流程了。
按照大明既定的規則,一旦開始走流程,這件事就必須弄個明白,尤其涉及到了大臣的問題。
王崇古見到了彈劾奏疏後,差點氣暈在了文淵閣!
但他還是得按著流程寫了一本陳情疏,把問題陳述清楚,奏疏很長,意思就是對於具體情況他並不了解,但他會承擔責任,請求致仕。
畢竟御下不嚴,家風不正,在大明也是大臣不能齊家的表現,按照大明傳統的價值體系,王崇古不適合繼續擔任次輔一職。
「其實沒什麼,這家惠生民坊,是做米麵糧油毛呢生意的,這九不准,只有這一個為朝廷買辦者,不符合規矩,其他八條,都能過關。」
「王謙這也是為了借勢來了。」朱翊鈞看完了這些奏疏,了解了事情的詳情後,只能說王謙是真的適合做官,他自己推動九不准有些困難,就只能借自己親爹的名聲一用,獲得陛下的認可。
案子沒問題,就是專門做綏遠羊毛初加工起家逐漸擴大到米麵糧油,九不准,只有一條不符合,那就是做朝廷買辦,主業毛呢初加工的回款帳期有點長。
跟衙門做買賣,就這一點,錢可能會拿到手,但時間有多久,那就不曉得了。
就因為這個,這家惠生民坊,被攔在了門外。
關於燕興樓交易行是否允許民坊籌措資金一事,大明也吵鬧了很久,最終四大遠洋商行成功入市,算是正式打開了大門,但是隨著寧波遠洋商行大案之後,燕興樓交易行入市規範,就一直在收緊門檻。
一個政令,總是如此,起起落落,最終才能達到大家都能接受的沖和狀態。
現在,最嚴格的九不准來了,但是要執行到位,又是困難重重,王謙一個人的力量有些微弱,他的名聲,陛下的權威,他都要倚仗。
朱翊鈞吐了口濁氣,思索了許久搖頭說道:「朕起初就是想著南北不要撕裂的那麼嚴重,給北方的勢要豪右們共享這開海的紅利,才在精紡毛呢,帛幣的廢墟上,建立了交易行。」
「朕想著等到北方勢豪們在海貿上說的上話,就把這交易行給關了,但很多事,不因人的意志而轉移。」
「王次輔就罰俸半年,略施小懲,王謙子告父,官降一級,以示訓誡吧。」
朱翊鈞做出了一個各打五十大板的決策,這件事裡,朱翊鈞只能端水,既需要王崇古繼續效命,也要給九不准站台。
只能學那申時行,端水大師來端水。
王家屏還在廣州,這王崇古真的致仕了,皇帝親自打理工黨事務不成?如果不打王次輔的板子,那九不准要不要搞?讓那些騙子們到燕興樓交易行來騙錢?
所以只能這麼各打五十大板了。
「臣遵旨。」馮保領命。
王崇古自萬曆三年被削了一縷頭髮放在宮中後,第一次被處罰,罰俸半年看起來不多,但這種事繼續發生,絕對不是罰俸那麼簡單了,作為次輔,威權和面子的損失,就是實際利益的損失;
而皇帝的意思也非常明確了,騙錢別到燕興樓交易行。
朱翊鈞的手指在桌上敲動著說道:「斷人財路如同殺人父母,帶人發財,等於衣食父母了,這王謙乾的這事兒有點得罪人了,你宣旨的時候,叮囑下王謙,注意安全。」
「陛下聖明。」馮保領旨去王家宣旨去了,他親自去宣旨,他要去看熱鬧!
現在的老王家一定非常熱鬧!
至於政令的深遠影響,需要看推行效果,但今天老王家一定是家宅不寧,這各打五十大板,誰都沒撈到好處,父子倆,指不定鬧出多大的樂子來。
馮保到的時候,卻看到了極為平靜的家宅,王崇古沒有拎著環首刀要砍了王謙,王謙也沒有把家裡折騰的雞飛狗跳到處跑,父子二人,反應比較平淡。
馮保宣旨之後,才知道,這次鬧大了。
「二位二位,這父子之間還能有多大的仇,多大的怨?這王謙要搬出王家家宅了嗎?不至於不至於。」馮保驚訝的問道。
王謙被王崇古逐出家門了!
「有孫子在,我管他死活,我苦口婆心的對他說收著點,他不聽,還把親爹給告了,我容不得他,愛去哪兒去哪!」王崇古氣急敗壞的說道:「張居正他學生告他,我這親兒子告我!內閣首輔次輔,都遭了這趟罪,老臉都丟盡了!」
「他現在也是能耐了,有錢了,自己能置辦產業了,愛去哪兒去哪兒吧,把孫子留給我就行了,我就當沒他這個兒子!」
王謙也不含糊,跪在地上,磕了三個頭,把收拾好的行囊放上了車,帶著妻子離開了王家家宅。
「哎。」馮保看著王謙離開,嘆了口氣,這等同於告訴所有人,這是斷絕了父子關係。
這麼做,是為了保護家裡的小孫子,日後王謙闖了天大的禍,也不至於讓他們老王家絕了嗣。
王謙毅然決然的離開,是知道自己走的路,從古至今都是一條絕路,或者說,萬曆維新本身就是一場絕路,只不過陛下英明神武,王謙想試試,跟著陛下一起試試。
成了最好,不成,也是盡力了。
這就是黎牙實反反覆覆提起的殉道者,中國從來不缺少殉道者,無論哪個階層,都能成為脊樑的一部分。
「王次輔保重。」馮保甩了甩拂塵,帶著小黃門回宮去了。
王崇古的神情沒什麼變化,但他還是愣愣的看著街口,看了很久很久,就像是看到了當年的自己。
他在揚州殺倭寇的時候,在西北殺韃子的時候,組建晉黨的時候,也是如此毅然決然,後來,變成了奸臣佞臣。
人年紀越大,就會越保守,完全相信自己過往的經驗,就會越來越怕事,怕自己身後名,怕自己死了,孩子不能照顧好自己,越怕就會越保守,越按照既定的經驗行事。
王崇古可以理解王謙的想法,但他不支持,父子二人終究是走到了這一步。
「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誰知道以後會怎樣?」王崇古搖了搖頭,回去看孫子的學業去了。
王謙這點事,很快就傳遍了京師,大家看了個熱鬧之後,立刻被另外一條消息給吸引了目光。
那就是有非常明確的消息表明,在絕州,有數量很大的金礦存在!
消息是從呂宋總督府傳來,呂宋總督府專門派遣了一條獻祥瑞的船,抵達了松江府,船上是發現的天然塊金。
大明的觀星艦,在和土著人貿易的時候,獲得了一塊三十斤的天然塊金,因為外型酷似雄雞,所以也叫絕州金雞。
這一批祥瑞,超過五斤的天然塊金,一共有三十多塊。
這個消息,一下子就把整個大明京師給點燃了,而且這些金子主要來自於絕州東南方向的宜居區域,不是西邊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的絕地。
黃金在大明不被作為貨幣使用,不是不想,實在是大明沒有金山銀山,供大明揮霍,只能使用銅錢。
絕州金雞這一大批天然塊金,在萬曆十五年中秋節的前三天時間,在天津州塘沽港上岸,而後使用火車押送到了朝陽門站,在朝陽門站經過了嚴密的檢查,被緹騎送到了通和宮內。
朱翊鈞看著面前擺放著二十多塊的天然塊金,看了半天,才說道:「還真是黃金啊。」
純金光澤鮮亮,但所有的天然塊金並不純,一些黑點鑲嵌其中。
絕州金雞,表面非常光滑,沒有稜角,還有些蜂窩狀的小坑洞,種種跡象表明,這都不是呂宋總督府呈送御前,哄皇帝開心的假祥瑞,這是真祥瑞。
「殷總督說:這些天然塊金的集中發現,表明在絕州的東南方向,有一個大型的金礦存在,已經派了海防巡檢前去探聞。」押送黃金入京的是朱翊鈞名義上的女婿,殷正茂的小兒子殷宗信。
這是工作的時候,殷宗信自然稱職務。
朱翊鈞看著只比自己小兩歲的女婿,面色凝重的說道:「金礦對大明很重要,尤其是萬曆二十五年可能需要發行寶鈔。」
「朕起初以為只需要開海,讓白銀源源不斷的流入就足夠了,後來發現需要赤銅,慢慢發現,泰西稍微收緊白銀,朕就被人掐住了脖子,動彈不得,現在,白銀不夠用了,赤銅勉強夠用。」
「朕的確是天子,可是朕要發寶鈔,總要有點東西,讓百姓們相信朕可以兌現。」
「所以,不擇手段,把黃金帶回來。」
「臣遵旨。」殷宗信俯首領命,呂宋總督府大張旗鼓的整這麼一出,自然是為了請到皇帝的聖旨,有了皇帝的聖命,才方便行動。
大張旗鼓,廣而告之,還有一個原因,其實也很簡單,人不夠用。
不是力役不夠用,而是主體地位的漢人不夠用了,這採金礦,可不是小事,要仔細經營。
朱翊鈞起初以為,殷正茂是為了南洋人口缺口,故意弄了個南洋遍地黃金的故事,來騙大明人下南洋。
但見到殷宗信的時候,朱翊鈞非常確信,呂宋總督府來真的。
這麼大的事兒,駙馬都尉押解入京,代表了背起了這個責任,沒有更多的黃金流入大明,是要背負欺君的罪名。
「需要什麼?」朱翊鈞詢問呂宋總督府的困難。
殷宗信也沒客氣,俯首說道:「陛下,需要更多的觀星艦、地師、舟師,需要水師駐軍,需要水師保證采冶安全、保證航線安全,需要更多的火器對付跳兔和土著。」
「沒有這些,單單是呂宋總督府,是吃不下這麼多金礦的,而且呂宋也不需要那麼多的黃金。」
臥馬崗是發現了一塊天然塊金,有了一個大礦區。
而這一次,發現了數十塊天然塊金,這個礦區從尋礦、采冶、修路、安全海運到大明,都需要大明本土的鼎力支持,光靠呂宋總督府,幾輩子都不可能成功。
「坐下說,張伴伴,給宗信泡杯好茶。」朱翊鈞伸了伸手,對著馮保說道:「你現在去皇莊,把這批天然塊金送到皇莊去,怎麼顯眼怎麼來,讓大明人都知道,朕得了個寶貝,在絕洲發現了大金礦。」
馮保俯首領命,帶著小黃門去了皇莊,在門外搭了個展示櫃,安排了數名番子看守,展覽這一大批天然塊金。
天然塊金很是珍貴,即便是大明宮廷收藏,也沒有這麼大、這麼多的天然塊金。
戶外展示一共三天,而後會擺放在皇莊最顯眼的位置,任何人從皇莊路過,都能看到這些天然塊金熠熠生輝的樣子。
為了效果,馮保還專門加了兩個石灰噴燈為這批塊金打光。
(本章完)
言官們反對吉福總督府,畢竟都到非洲南部了,海程超過了兩萬里,那麼遠,當地也沒有什麼值得大明青睞的特產,跑那麼遠建立一個總督府,實在是有點過於激進了。
而且投資不小,國帑內帑都沒銀子,朝廷還攔著陛下不肯舉債,投資從哪裡來,就成為了一個問題,言官們當然會嚴詞反對。
可是,麥哲倫海峽被封鎖,吉福總督府就顯得彌足珍貴了。
新日運河一時半會兒修不好,而且三五十年的工期,實在太久了,通過西洋、大西洋繞道泰西,也是一條路。
「王謙,你稍微收斂一點,有些時候,手底下松一點,別四處樹敵,錢又不是你的。」王崇古說起了王謙的燕興樓交易行事務,這個活兒,太得罪人了。
王謙頗為鄭重的說道:「我知道爹的意思,但我不會改變。」
「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你怎麼越活越像海瑞了?這天下,哪有那麼多事,乾乾淨淨的?」王崇古十分無奈,兒大不由娘,王謙年紀大了,王崇古真的管不住了。
王謙深吸了口氣十分堅定的回答道:「他們最好能殺了我!那姚光啟為了幾千斤的海帶,都能拼死挨海寇一刀,他是我的手下敗將,他尚且能夠如此豁得出去,我也能!」
「我去燕興樓了。」
王謙拒絕跟王崇古繼續交流,他很清楚,自己在做什麼,他跟姚光啟的戰鬥,從當初的闊少,比拼到了官場之上,不僅僅是立功,還有一些看起來有些空泛的虛無理想,為生民立命,為萬世開太平。
王謙抵達了燕興樓後,召集了所有燕興樓的吏員,在燕興樓五層開了個小會。
王謙深吸了口氣說道:「我今天說幾個條件,有以下幾個特徵符合任何一個條件的民坊,就不用往我這兒報了,我不會準的。」
「除非你們能說動陛下,讓陛下下聖旨,否則,在我這兒,就過不了。」
「第一,熟練匠人沒有身股,這些個股份,就只在東家、東家親眷、大掌柜、掌柜親眷手裡打轉者,不必報聞,不准。」
「第二,利潤已經沒有了明顯增長,甚至開始下滑,多數靠東家人情維持利潤者,不必報聞,不准。」
「第三,在入市之前,突然對主要股東進行了大規模分紅,導致了帳面銀錢不足支撐經營,以補充流動性為由者,不必報聞,不准。」
「第四,民坊利潤來源過於單一,利潤單一來源超過了一半者,不必報聞,不准。」
「第五,民坊主營,是為朝廷衙門當買辦者,不必報聞,不准。」
「第六,要對資產進行親自調研,哪怕是他的鐵礦、銅礦在絕州、在泰西,都要親自前往探查,確定為真,含糊其辭者,不必報聞,不准。」
「第七,無法進行穿透,找不到真正控制人,只能找到代持經紀買辦者,不必報聞,不准。」
「第八,不能提供完稅票證,沒有通過稽稅院稽稅,有逃稅漏稅記錄者,不必報聞,不准。」
「第九,直系三代以內,有欽犯者,不必報聞,不准。」
「九不准!誰報上來,自己去北鎮撫司接受緹騎審問!」
身股制在大明已經非常普遍了,就是熟練工匠也是民坊的主人之一,雖然持有少量的股份,而且多數都是虛假的,沒有決策權,只有分紅權,但這已經足夠了。
身股制的分配,比僱傭關係更加可靠合理。
身股制是鼓勵生產積極性、積極改進生產工具、提高生產效率和生產力的新的生產關係,這是在自由僱傭生產關係之上的一種生產關係。
熟練工匠沒有身股,代表著這個民坊沒有什麼前途,沒有任何生產積極性。
第二條的人情生意,是垃圾中的垃圾。
比如前段時間,王謙就否了一家民坊,這家民坊完全靠著自己的小舅子,在寧波遠洋商行做供給,今天這小舅子在,買賣在,明天小舅子鋃鐺入獄,這生意立刻就沒得做了,樹倒猢猻散,留下一地雞毛。
第三條上市之前大規模分紅導致流動性不足,這根本就是準備把民坊賣給燕興樓投資者了,買這些有價票證,買著買著就能買成大東家了。
第四條利潤來源過於單一,代表著該家民坊興衰榮辱,和這個利潤來源方,高度捆綁,這裡面九成九有利益輸送,九成九是門檻買賣,我能別人不能,就是門檻。
比如去年,海瑞海總憲,對南衙龍江造船廠進行了反腐抓貪,就抓到了十四家這樣的民坊。
第五條給朝廷、衙門做買辦,主要是回款太慢了。
衙門比較僵化,有的時候,給朝廷衙門幹活的買辦餓死了,朝廷衙門批下來的銀子,還沒走完流程。
層層審計造成了極大的僵化,這類民坊暴斃的可能性,比王謙死於刺殺還要大。
陛下這種先給錢的金主,可不多見,所以這類的工程,都是大工鼎建,是皇帝撥款,六部督辦,從快從速從優的奇觀,基本不會有大問題。
能做陛下生意的那太少了。
第六條對主要資產瞞報,不提供確切的信息,含糊其次,這根本就是來騙,來騙燕興樓的銀子來了!
王謙就吃過這個虧,山東一家民坊,說養了幾萬畝的海帶,結果過會後,這些海帶就染病全都死絕了,次年海帶又神奇的長了出來,最後王謙直接給它停了,調查清楚後,發現壓根沒有海帶,就是硬騙。
這一類,王謙直接舉報到稽稅院,讓稽稅院緹騎問候他們祖宗十八代去了。
第七條,無法穿透,不准,和第六條一樣,來騙銀子的,自己實控找些代持,還不想朝廷追責,那這市場,你不能入。
出了事是要找責任人的,誰做的孽誰收拾。
第八條,有完稅,代表著經過了稽稅院對帳目的嚴密審查,帳目大抵是可以放心的,再對主要帳目,審查一遍,九成九不會出問題。
第九條,案犯就別到燕興樓湊熱鬧了,在這個違法可以用銀子贖罪的年代裡,能留下案底,都是重罪涉及到了刑名的惡性犯。
「九不準會不會太嚴了?」一個吏員顫巍巍的伸出手來,低聲說道:「那明公要是托人來說,也不准嗎?」
王謙歪了歪頭,看著那吏員說道:「誰派人來遊說!你們告訴我,我去告訴陛下,讓陛下找他們說去!」
「咱們惹不起大臣,大臣就惹得起陛下了?擾亂人人做船東的市場穩定,就是在擾亂開海大業,就是在反對萬曆維新!就是在謀反!」
王謙扣了一連串的大帽子出去,他也是個進士,也是個士大夫,賤儒會的那些,他也都會!
要麼不干,要麼做絕!
這就是王謙這個紈絝總結出來的生活經驗,都撕破臉了,還想著你好我好,客客氣氣,那為什麼還要撕破臉呢?
「王御史,我這裡有一個案子,是王次輔托人送來的。」一個吏員用十分低的聲音,拿出了一份案例,遞給了王謙。
此言一出,燕興樓西花廳內,安靜到了極點,掉根針都能聽到。
你王謙不要說的那麼大義凜然,這眼下,你親爹派人推薦的案子,要你行個方便,你行不行方便?
王謙看完了案例,越看眼睛越亮,他一拍桌子,嚇了所有人一跳。
「好好好!諸位,咱們聯名上奏,參他王次輔一本!這九不准,正好缺個祭旗的!來來來!人人有份!」
吏員們面面相覷,大家都很了解王謙,知道老王家有點家門不幸,老爹給兒子挖了個舉人舞弊的坑,想升轉只能走幸進的路,別無他途,兒子天天氣老爹,七星環首刀的京師風景線,也是聞名遐邇。
但是,能父慈子孝到這個地步,簡直是讓所有人都瞠目結舌!
這不僅不給行方便,還要彈劾!
王謙這彈劾的奏疏,寫的可謂是十分絲滑,行雲流水、一氣呵成,就像是成竹在胸,早就有成稿了。
「這不合適吧,怎麼說,王次輔也是御史父親,這自古親親相隱,這麼直接彈劾,是不是不大好啊?咱們否了這個案例就行。」一個御史看王謙來真的,站出來折中了。
御史、吏員們,就是要王謙表個態,你爹有人情,你給不給方便?如果你爹的人情都不給,那就是公平,一視同仁,那沒的說,大家都沒意見,九不准就九不准。
很多的法條的敗壞,都是從上而下敗壞的,而不是從下而上,在修稅法的時候,就已經討論的非常明白了,既然王謙連親爹面子都不給,只給陛下面子,那就沒什麼好說的,制度可以推行。
他們沒想到,王謙還準備彈劾王崇古,這就出現了子告父的奇景。
不過這也沒什麼,張居正也被自己的學生給彈劾過,算是同病相憐了。
這年頭,天地君親師,師生關係,這弟子是半個兒子,張居正也被弟子彈劾過,王崇古這現在被親兒子給彈劾了。
王謙吹乾了墨跡,眼神里閃爍著興奮,大聲說道:「哈哈,你們不敢,我就自己彈劾,要是有點膽子,就簽字,他王次輔,現在七星環首刀舞不動了!」
大明朝堂不都是打打殺殺,還有人情世故,王崇古也免不了有抹不開面子的時候,出面遊說之人,和王崇古有關係,但也沒有那麼大的關係,大抵就是若即若離、懂的都懂的關係。
這事兒,就是捅到朝堂上,王崇古只要咬死了不是自己授意,言官都拿他無可奈何。
傷害不大,但侮辱性極強。
日後王崇古和張居正吵架,張居正只需要一句,你被你兒子彈劾過,王次輔根本沒辦法還嘴了。
「沒人簽字嗎?」王謙把寫好的奏疏傳了一圈,發現這些御史吏員,沒一個寫自己的名字。
「王御史,您得罪了王次輔,頂多回家跪兩天宗祠,我們得罪了王次輔,那明天恐怕會因為左腳進門,被流放椰海城了。」一個御史解釋道:「您也別為難我們了。」
「那倒也是。」王謙將奏疏遞給了司務說道:「送通政司奏聞朝廷。」
奏疏一旦遞給了司務,表明彈劾流程正式開始了,代表著王謙彈劾自己親爹的事兒,開始走行政流程了。
按照大明既定的規則,一旦開始走流程,這件事就必須弄個明白,尤其涉及到了大臣的問題。
王崇古見到了彈劾奏疏後,差點氣暈在了文淵閣!
但他還是得按著流程寫了一本陳情疏,把問題陳述清楚,奏疏很長,意思就是對於具體情況他並不了解,但他會承擔責任,請求致仕。
畢竟御下不嚴,家風不正,在大明也是大臣不能齊家的表現,按照大明傳統的價值體系,王崇古不適合繼續擔任次輔一職。
「其實沒什麼,這家惠生民坊,是做米麵糧油毛呢生意的,這九不准,只有這一個為朝廷買辦者,不符合規矩,其他八條,都能過關。」
「王謙這也是為了借勢來了。」朱翊鈞看完了這些奏疏,了解了事情的詳情後,只能說王謙是真的適合做官,他自己推動九不准有些困難,就只能借自己親爹的名聲一用,獲得陛下的認可。
案子沒問題,就是專門做綏遠羊毛初加工起家逐漸擴大到米麵糧油,九不准,只有一條不符合,那就是做朝廷買辦,主業毛呢初加工的回款帳期有點長。
跟衙門做買賣,就這一點,錢可能會拿到手,但時間有多久,那就不曉得了。
就因為這個,這家惠生民坊,被攔在了門外。
關於燕興樓交易行是否允許民坊籌措資金一事,大明也吵鬧了很久,最終四大遠洋商行成功入市,算是正式打開了大門,但是隨著寧波遠洋商行大案之後,燕興樓交易行入市規範,就一直在收緊門檻。
一個政令,總是如此,起起落落,最終才能達到大家都能接受的沖和狀態。
現在,最嚴格的九不准來了,但是要執行到位,又是困難重重,王謙一個人的力量有些微弱,他的名聲,陛下的權威,他都要倚仗。
朱翊鈞吐了口濁氣,思索了許久搖頭說道:「朕起初就是想著南北不要撕裂的那麼嚴重,給北方的勢要豪右們共享這開海的紅利,才在精紡毛呢,帛幣的廢墟上,建立了交易行。」
「朕想著等到北方勢豪們在海貿上說的上話,就把這交易行給關了,但很多事,不因人的意志而轉移。」
「王次輔就罰俸半年,略施小懲,王謙子告父,官降一級,以示訓誡吧。」
朱翊鈞做出了一個各打五十大板的決策,這件事裡,朱翊鈞只能端水,既需要王崇古繼續效命,也要給九不准站台。
只能學那申時行,端水大師來端水。
王家屏還在廣州,這王崇古真的致仕了,皇帝親自打理工黨事務不成?如果不打王次輔的板子,那九不准要不要搞?讓那些騙子們到燕興樓交易行來騙錢?
所以只能這麼各打五十大板了。
「臣遵旨。」馮保領命。
王崇古自萬曆三年被削了一縷頭髮放在宮中後,第一次被處罰,罰俸半年看起來不多,但這種事繼續發生,絕對不是罰俸那麼簡單了,作為次輔,威權和面子的損失,就是實際利益的損失;
而皇帝的意思也非常明確了,騙錢別到燕興樓交易行。
朱翊鈞的手指在桌上敲動著說道:「斷人財路如同殺人父母,帶人發財,等於衣食父母了,這王謙乾的這事兒有點得罪人了,你宣旨的時候,叮囑下王謙,注意安全。」
「陛下聖明。」馮保領旨去王家宣旨去了,他親自去宣旨,他要去看熱鬧!
現在的老王家一定非常熱鬧!
至於政令的深遠影響,需要看推行效果,但今天老王家一定是家宅不寧,這各打五十大板,誰都沒撈到好處,父子倆,指不定鬧出多大的樂子來。
馮保到的時候,卻看到了極為平靜的家宅,王崇古沒有拎著環首刀要砍了王謙,王謙也沒有把家裡折騰的雞飛狗跳到處跑,父子二人,反應比較平淡。
馮保宣旨之後,才知道,這次鬧大了。
「二位二位,這父子之間還能有多大的仇,多大的怨?這王謙要搬出王家家宅了嗎?不至於不至於。」馮保驚訝的問道。
王謙被王崇古逐出家門了!
「有孫子在,我管他死活,我苦口婆心的對他說收著點,他不聽,還把親爹給告了,我容不得他,愛去哪兒去哪!」王崇古氣急敗壞的說道:「張居正他學生告他,我這親兒子告我!內閣首輔次輔,都遭了這趟罪,老臉都丟盡了!」
「他現在也是能耐了,有錢了,自己能置辦產業了,愛去哪兒去哪兒吧,把孫子留給我就行了,我就當沒他這個兒子!」
王謙也不含糊,跪在地上,磕了三個頭,把收拾好的行囊放上了車,帶著妻子離開了王家家宅。
「哎。」馮保看著王謙離開,嘆了口氣,這等同於告訴所有人,這是斷絕了父子關係。
這麼做,是為了保護家裡的小孫子,日後王謙闖了天大的禍,也不至於讓他們老王家絕了嗣。
王謙毅然決然的離開,是知道自己走的路,從古至今都是一條絕路,或者說,萬曆維新本身就是一場絕路,只不過陛下英明神武,王謙想試試,跟著陛下一起試試。
成了最好,不成,也是盡力了。
這就是黎牙實反反覆覆提起的殉道者,中國從來不缺少殉道者,無論哪個階層,都能成為脊樑的一部分。
「王次輔保重。」馮保甩了甩拂塵,帶著小黃門回宮去了。
王崇古的神情沒什麼變化,但他還是愣愣的看著街口,看了很久很久,就像是看到了當年的自己。
他在揚州殺倭寇的時候,在西北殺韃子的時候,組建晉黨的時候,也是如此毅然決然,後來,變成了奸臣佞臣。
人年紀越大,就會越保守,完全相信自己過往的經驗,就會越來越怕事,怕自己身後名,怕自己死了,孩子不能照顧好自己,越怕就會越保守,越按照既定的經驗行事。
王崇古可以理解王謙的想法,但他不支持,父子二人終究是走到了這一步。
「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誰知道以後會怎樣?」王崇古搖了搖頭,回去看孫子的學業去了。
王謙這點事,很快就傳遍了京師,大家看了個熱鬧之後,立刻被另外一條消息給吸引了目光。
那就是有非常明確的消息表明,在絕州,有數量很大的金礦存在!
消息是從呂宋總督府傳來,呂宋總督府專門派遣了一條獻祥瑞的船,抵達了松江府,船上是發現的天然塊金。
大明的觀星艦,在和土著人貿易的時候,獲得了一塊三十斤的天然塊金,因為外型酷似雄雞,所以也叫絕州金雞。
這一批祥瑞,超過五斤的天然塊金,一共有三十多塊。
這個消息,一下子就把整個大明京師給點燃了,而且這些金子主要來自於絕州東南方向的宜居區域,不是西邊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的絕地。
黃金在大明不被作為貨幣使用,不是不想,實在是大明沒有金山銀山,供大明揮霍,只能使用銅錢。
絕州金雞這一大批天然塊金,在萬曆十五年中秋節的前三天時間,在天津州塘沽港上岸,而後使用火車押送到了朝陽門站,在朝陽門站經過了嚴密的檢查,被緹騎送到了通和宮內。
朱翊鈞看著面前擺放著二十多塊的天然塊金,看了半天,才說道:「還真是黃金啊。」
純金光澤鮮亮,但所有的天然塊金並不純,一些黑點鑲嵌其中。
絕州金雞,表面非常光滑,沒有稜角,還有些蜂窩狀的小坑洞,種種跡象表明,這都不是呂宋總督府呈送御前,哄皇帝開心的假祥瑞,這是真祥瑞。
「殷總督說:這些天然塊金的集中發現,表明在絕州的東南方向,有一個大型的金礦存在,已經派了海防巡檢前去探聞。」押送黃金入京的是朱翊鈞名義上的女婿,殷正茂的小兒子殷宗信。
這是工作的時候,殷宗信自然稱職務。
朱翊鈞看著只比自己小兩歲的女婿,面色凝重的說道:「金礦對大明很重要,尤其是萬曆二十五年可能需要發行寶鈔。」
「朕起初以為只需要開海,讓白銀源源不斷的流入就足夠了,後來發現需要赤銅,慢慢發現,泰西稍微收緊白銀,朕就被人掐住了脖子,動彈不得,現在,白銀不夠用了,赤銅勉強夠用。」
「朕的確是天子,可是朕要發寶鈔,總要有點東西,讓百姓們相信朕可以兌現。」
「所以,不擇手段,把黃金帶回來。」
「臣遵旨。」殷宗信俯首領命,呂宋總督府大張旗鼓的整這麼一出,自然是為了請到皇帝的聖旨,有了皇帝的聖命,才方便行動。
大張旗鼓,廣而告之,還有一個原因,其實也很簡單,人不夠用。
不是力役不夠用,而是主體地位的漢人不夠用了,這採金礦,可不是小事,要仔細經營。
朱翊鈞起初以為,殷正茂是為了南洋人口缺口,故意弄了個南洋遍地黃金的故事,來騙大明人下南洋。
但見到殷宗信的時候,朱翊鈞非常確信,呂宋總督府來真的。
這麼大的事兒,駙馬都尉押解入京,代表了背起了這個責任,沒有更多的黃金流入大明,是要背負欺君的罪名。
「需要什麼?」朱翊鈞詢問呂宋總督府的困難。
殷宗信也沒客氣,俯首說道:「陛下,需要更多的觀星艦、地師、舟師,需要水師駐軍,需要水師保證采冶安全、保證航線安全,需要更多的火器對付跳兔和土著。」
「沒有這些,單單是呂宋總督府,是吃不下這麼多金礦的,而且呂宋也不需要那麼多的黃金。」
臥馬崗是發現了一塊天然塊金,有了一個大礦區。
而這一次,發現了數十塊天然塊金,這個礦區從尋礦、采冶、修路、安全海運到大明,都需要大明本土的鼎力支持,光靠呂宋總督府,幾輩子都不可能成功。
「坐下說,張伴伴,給宗信泡杯好茶。」朱翊鈞伸了伸手,對著馮保說道:「你現在去皇莊,把這批天然塊金送到皇莊去,怎麼顯眼怎麼來,讓大明人都知道,朕得了個寶貝,在絕洲發現了大金礦。」
馮保俯首領命,帶著小黃門去了皇莊,在門外搭了個展示櫃,安排了數名番子看守,展覽這一大批天然塊金。
天然塊金很是珍貴,即便是大明宮廷收藏,也沒有這麼大、這麼多的天然塊金。
戶外展示一共三天,而後會擺放在皇莊最顯眼的位置,任何人從皇莊路過,都能看到這些天然塊金熠熠生輝的樣子。
為了效果,馮保還專門加了兩個石灰噴燈為這批塊金打光。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