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7章 智能終端的設計思路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不過要是CompuBox這麼高大上的名字的話,那在局限於字符終端就有點對不起這個命名了。」周至繼續說道:「可不可以讓這個終端具有解讀圖形界面的功能?用JAVA協議應該就可以實現。」

  「那終端所使用的存儲空間就用來預裝MINICOS,JAVA,剩下空間裝字庫和驅動程序。」麥小苗說道。

  「還有就是一系列的接口,我們儘量統一採用TYPE-C。」周至的思維也越來越發散:「配合圖形化界面,那就還得有滑鼠。」

  「要是這樣的話,這台CompuBox會是什麼樣子?」

  「我的理想里應該就是一個十六開的書本的樣子,厚度大約六七個厘米,可以充當顯示器的底座,用TYPE-C接口作為電源輸入,同樣有諸多的顯示器,印表機,鍵盤滑鼠等外設的接口,前排是指示燈,系統就用圖形化Minicos,可以與遠程伺服器上的COS實現無縫連結,應用系統使用JAVA開發,通過frontpage訪問的形式進行工作。這樣的話會將機器的可用性調到最高,將我們原有系統遷移的難度降到最低。」

  「一言而論,就是它在使用上將遠超目前所有的字符型終端,具備圖形處理的功能,除了伺服器部署在遠程中心之外,這種終端在用戶的使用體驗上,和電腦其實差別並不大。」

  「關鍵是價格,因為算力卡已經研發出來了,這個只算擴張應用,加上內存和硬存儲我們都有在生產,因此設備成本不會太高,盈利空間會很大的。」

  「有了這些功能,為全國廣大中小學校打造價格低廉的電教室,信息機房就成為了可能,對於提升國家信息技術後備軍的水平是非常重要的。」

  「而且這批孩子成長起來後,又會稱為熟悉COS和MiniCOS的用戶,對我們集團也是非常有利的。」

  「你想得是不是太遠了些?」麥小苗覺得有些好笑,但是周至給畫出來的這個餅,聽上去的確非常具有吸引力。

  而周至設計的這個東西其實在上一世並沒有原型,非要說有的話,那就有些類似平板電腦,不過存儲是通過網絡存放在伺服器上,屏幕是普通顯示器,而外設則更加的豐富複雜,接口更多,處理器沒有後世平板電腦那麼快。

  更多類似是在作業系統上,還有基於JAVA的應用開發上。

  但毫無疑問,這將是四葉草作業系統走出的很亮眼的一步操作,出現了一個介於伺服器集的COS和工控集MiniCOS間的,一個類似於個人電腦作業系統和後世安卓的中間版本。

  但這些全都是在四葉草現有的專利架構範圍內可以實現的東西。

  「那基於VT100協議的終端還開發嗎?」麥小苗還有點遺憾:「七五年的技術協議,今年剛好智慧財產權保護到期,不用花錢都能夠得到,不用好可惜呢。」

  「對外我們倒是可以這樣宣稱,只說四葉草集團要研發國產終端。」周至搓著麥小苗的手,露出了一絲壞笑:「估計有你這個想法的國內外廠家都不少。正好可以用來當做我們的煙霧彈。」

  接下來的幾天裡,周至就開始和滬上和蜀都聯絡,主要是告訴李光南自己關於智能終端的想法。

  從技術上來講,周至和麥小苗的設計方案是對四葉草集團來說不存在技術障礙的,不過李光南對於周至這個理念卻有點不是太看好。

  如果從成本壓減的角度出發,那利用現在已經不在專利保護期里的VT100協議開發字符終端是最簡單成本最低的方案,也可以滿足大多數應用場景,無非就是界面醜陋一些,只用鍵盤上下鍵和回車控制光標在由字符構成的畫面上的移動,能夠滿足基本需要。

  但是周至認為僅僅這樣是不夠的,因為字符型的VT100終端無法實現許多文檔編輯的功能,沒有滑鼠的幫助,沒有多畫面自由切換,沒有分屏功能,最關鍵的是沒有圖象處理功能,對於許多工作場景是無法完成的。

  但是要加上這麼些功能,這台終端的作用其實已經和電腦的用處差不多了,甚至可以這麼說,只需要給代替主板加CPU的算力卡加上更大空間的硬碟,再把處理器換一換,本身就是一台電腦。

  現在算力卡上使用的處理器和傳統的CPU還有些不同,CPU是電腦用的核心處理器,他的主要功能是解釋指令,處理數據,指揮統籌,相當於計算機的大腦心臟。

  CPU基於低延時設計,它具備強大的算術運算單元,可以在很短的時鐘周期內完成強大的運算,這就需要它具備巨大的緩存和算力單元。

  但是四葉草的算力卡走的卻是另外一條路,因為它是靠組建神經網絡來進行運算的,因此它面對的是類型統一,但相互間無太大依賴的大規模的數據,以及不需打斷的純淨計算環境。

  因此它在設計之初,就採用了基於大吞吐量的設計,採用了眾多的計算單元,但是將控制邏輯和優化電路進行了大量簡化。

  它本身是通過計算後將數據「向後傳」,通過組網進行「牽一髮動全身」的聯動方式,來進行複雜問題處理的。

  這種方式其實與一種板卡十分的類似,那就是具有圖形渲染能力的——顯卡。

  上一世的技術發展也的確是如此,早期的神經網絡都是採用CPU進行訓練,但到了後來,各類模型全都換成了GPU,即圖形處理器,尤其是3D硬加速圖形處理器,最後成為了構建神經網絡的大型組網單元。

  周至懶得走那樣的彎路,研發的東西功能其實和後世3D算力卡的功能類似,但是直接就叫算力卡了。

  但是現在要讓算力卡重新具備電腦主板加CPU的功能,在設計上肯定也就得往回改一改,好在也不是真要成為個人電腦,這是圖形化處理終端而已,與算力卡之前的功能高度契合,倒是也不用改太多。

  但是成本無論如何也比純字符處理終端要高。

  周至也只好耐心勸說李光南,咱們現在算力卡的生產能力是現成的,兩種晶片的生產能力也是現成的,至於其餘的各種接口協議,和索尼,三星,松下關係都非常良好,加上自己這邊還有TYPE-C接口這個神器,大家進行資源共享,問題不大。(本章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