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殊死一搏
互為犄角之勢的三地中,德州城池堅固,定州剛修築完畢,防禦工事還算齊備,唯有滄州是土城牆,早已破敗不堪,斷壁頹垣,守將徐凱雖然在日夜不停地趕工修建,但是現在天寒地凍,雨雪泥濘,築建不易。
若是等到城池築造得堅不可摧,再發兵攻打,難度係數必定陡然上升。
戰機稍縱即逝,機不可失,失不再來。
朱棣宣稱出兵遼東,是為了使徐凱放鬆警惕,麻痹大意。
而後帶兵走偏僻的小路,倍道兼行,晝夜不停,趁其懈怠之時,出其不意,攻其不備。
朱棣的作戰方案相當完美,執行力更為出色。
一天一夜,疾行三百里。
徐凱一直被蒙在鼓勵,以為燕兵真地去打遼東了,急忙督促將士四出伐木,抓緊時間築城。
正當熱火朝天幹得正起勁時,如狼似虎的燕兵忽地從天而降,出現在滄州城下。
此時,守軍將士正忙著運送土木等建築材料,倉促應戰,被一舉擊潰。
燕兵大獲全勝,備受鼓舞。
朱棣趁勢帶軍南下,準備與盛庸再度開戰。
話說濟南之戰後,建文帝高興地為鐵鉉、盛庸加官進爵,鐵鉉成為兵部尚書,盛庸被冊封為歷城侯,替代李景隆統領北徵兵馬。
燕兵來到東昌城下,大戰一觸即發。
盛庸所部士氣正盛,兵鋒銳利,他下令背城列陣。
為了對付燕軍騎兵精銳,陣前放置了大量火器、毒駑。
朱棣的比較優勢在於騎兵,大明戰鬥力最強的騎兵掌握在他手裡,他當然要充分發揮自身所長。
他向往常那樣帶領騎兵精銳,試探性猛攻敵陣左翼,孰料對方早有防備,根本衝擊不動;只得繞到陣前,猛衝猛打。
意想不到的一幕發生了,敵陣忽地向兩側有序散開,讓出中間通道,待朱棣闖進後,列陣迅速合圍。
朱棣及其精騎,瞬間被吞沒於敵陣中。
像是一個吃人的怪物,張開它的血盆大口,將獵物一口吞入腹中,然後慢慢咀嚼、消化、吸收。
這是個陷阱!
專門為朱棣而設的陷阱!
盛庸要讓朱棣有來無回,徹底困死在裡面。
就像當年項羽困於垓下,被劉邦數十萬大軍重重包圍。
朱棣還能逃出生天嗎?
第一個發現燕王陷入敵陣的是朱能。
他見勢不妙,急忙帶蒙古騎兵前來救援。
盛庸陣前火器齊發,將朱能阻擋在陣外。
朱能如猛虎惡狼般兇猛闖陣,鏖戰不休,牽制盛庸主力,使得陣形的西南角出現防守薄弱環節。
朱棣趁機猛烈衝擊,終於破陣而出,脫離險境。
張玉發現朱棣被圍,也奮不顧身前來相救,只不過他沒看到朱棣脫險,以為朱棣尚困於陣中,陷入陣中後,又找不到朱棣的蹤影,只得四處跳蕩,拼死廝殺,不停尋找。
張玉被團團圍住,但是找不到朱棣,他不肯突圍,在敵陣沖盪不休,直到遭受重創,力竭而亡。
朱棣的心腹愛將張玉死於戰陣之中。
這是起兵靖難以來,朱棣損失的最高級別將領。
燕軍士氣難免受損,抵擋不住盛庸精銳的凌厲反擊,導致潰敗。
朱棣的騎兵,或被火器所傷,或陷陣戰死,損失慘重。
遭遇重大失利,只得撤退。
為掩護主力,朱棣親率百餘精銳殿後,途中不斷遭到盛庸所部的圍追堵截。
退到館陶後,朱棣發現真定已被吳傑、平安占據,歸路被切斷,只得改走深州。
建文三年大年初一這天,朱棣帶兵退至威縣,再次發現前路被截,嚴陣以待的披堅執銳甲士擋住了歸途
朱棣狼狽不堪地請求對方放行,遭到嚴詞拒絕。
那就只能打了,用命闖出一條生路。
困獸猶鬥,廝殺再起,朱棣終於打開一條血路。
退到深州後,再次遭到截殺,吳傑、平安早就列陣以待。
沒有別的出路了,除了拼死一戰,竭盡全力。
勝者生,敗者死!
無路可退,唯有殊死一搏。
背水一戰,置之死地而後生。
向死而生,死戰到底。
沒想到絕處逢生,竟然獲勝,
此戰過後,盛庸再也無力追擊,歷經重重生死險境,朱棣終於率軍返回北平,此時已是正月十六。
盛庸在給朝廷的奏報中聲稱,「燕師精銳喪失幾盡」。
雖說勝敗乃兵家常事,但此次大敗,令朱棣損兵折將,尤其是痛失張玉。
折損主將,燕兵士氣低落,朱棣深感疲乏不堪,信心耗損,每次提起張玉,便淚流不止,泣不成聲。
雖然士氣低落到極點,但是困守孤城,無異於坐以待斃。
為今之計,還得出去打。
道衍力勸朱棣儘快出兵再戰。
論功封賞、升職,祭奠陣亡將士並誓師,哀兵必勝,燕軍上下紛紛請求出征,朱棣再次帶兵南下。
燕兵擅長野戰,而不善於攻打堅城。
盛庸在德州,吳傑、平安在真定,朱棣行軍至保定後,並未集中兵力攻打某座城池,而是在兩城之間行動,誘敵出擊,逐個擊破。
三月初一,朱棣沿著滹沱河紮營,同時派游騎往真定、定州一帶出沒,故布疑陣,使吳傑、平安心生疑慮,延緩其出兵時間。
盛庸此次出兵相當遲緩,十二天後,才抵達單家橋。
在這十餘內,朱棣等得格外心焦,真定、定州附近的疑兵拖延吳傑、平安發兵,萬一他們和盛庸合兵一處,燕兵豈不是腹背受敵?
幸虧只是虛驚一場。
將士往返渡河搜尋盛庸所部的行蹤,意外發現一隻斑斕猛虎。
顯然,盛庸尚未到達,朱棣不由得鬆了口氣。
三月二十,姍姍來遲的盛庸在夾河安營紮寨。
朱棣尋覓到其蹤跡,於次日也移師至這裡,距離四十里處紮營。
先後兩次敗於盛庸,朱棣這次格外謹慎,他召集諸將,拿著一支箭,在地上邊畫邊講解作戰部署,並讓隨行內侍演練示範,力圖使每個人都領會無誤,明確自身的作戰任務。
強弩、火器、戰盾,照例列於陣前,盛庸大致採用了上次的戰術。
朱棣的應對策略如下:
其一,派三名騎兵於敵陣前飛掠而過,誘惑敵人追擊,同時用強弓壓住陣腳;
其二,派萬餘騎兵破解敵軍盾牌陣,每兩名騎兵帶一名步兵,協同作戰,衝擊敵陣。
五千步兵於陣前下馬作戰,攻擊其左掖,騎兵直撲中軍。
若是等到城池築造得堅不可摧,再發兵攻打,難度係數必定陡然上升。
戰機稍縱即逝,機不可失,失不再來。
朱棣宣稱出兵遼東,是為了使徐凱放鬆警惕,麻痹大意。
而後帶兵走偏僻的小路,倍道兼行,晝夜不停,趁其懈怠之時,出其不意,攻其不備。
朱棣的作戰方案相當完美,執行力更為出色。
一天一夜,疾行三百里。
徐凱一直被蒙在鼓勵,以為燕兵真地去打遼東了,急忙督促將士四出伐木,抓緊時間築城。
正當熱火朝天幹得正起勁時,如狼似虎的燕兵忽地從天而降,出現在滄州城下。
此時,守軍將士正忙著運送土木等建築材料,倉促應戰,被一舉擊潰。
燕兵大獲全勝,備受鼓舞。
朱棣趁勢帶軍南下,準備與盛庸再度開戰。
話說濟南之戰後,建文帝高興地為鐵鉉、盛庸加官進爵,鐵鉉成為兵部尚書,盛庸被冊封為歷城侯,替代李景隆統領北徵兵馬。
燕兵來到東昌城下,大戰一觸即發。
盛庸所部士氣正盛,兵鋒銳利,他下令背城列陣。
為了對付燕軍騎兵精銳,陣前放置了大量火器、毒駑。
朱棣的比較優勢在於騎兵,大明戰鬥力最強的騎兵掌握在他手裡,他當然要充分發揮自身所長。
他向往常那樣帶領騎兵精銳,試探性猛攻敵陣左翼,孰料對方早有防備,根本衝擊不動;只得繞到陣前,猛衝猛打。
意想不到的一幕發生了,敵陣忽地向兩側有序散開,讓出中間通道,待朱棣闖進後,列陣迅速合圍。
朱棣及其精騎,瞬間被吞沒於敵陣中。
像是一個吃人的怪物,張開它的血盆大口,將獵物一口吞入腹中,然後慢慢咀嚼、消化、吸收。
這是個陷阱!
專門為朱棣而設的陷阱!
盛庸要讓朱棣有來無回,徹底困死在裡面。
就像當年項羽困於垓下,被劉邦數十萬大軍重重包圍。
朱棣還能逃出生天嗎?
第一個發現燕王陷入敵陣的是朱能。
他見勢不妙,急忙帶蒙古騎兵前來救援。
盛庸陣前火器齊發,將朱能阻擋在陣外。
朱能如猛虎惡狼般兇猛闖陣,鏖戰不休,牽制盛庸主力,使得陣形的西南角出現防守薄弱環節。
朱棣趁機猛烈衝擊,終於破陣而出,脫離險境。
張玉發現朱棣被圍,也奮不顧身前來相救,只不過他沒看到朱棣脫險,以為朱棣尚困於陣中,陷入陣中後,又找不到朱棣的蹤影,只得四處跳蕩,拼死廝殺,不停尋找。
張玉被團團圍住,但是找不到朱棣,他不肯突圍,在敵陣沖盪不休,直到遭受重創,力竭而亡。
朱棣的心腹愛將張玉死於戰陣之中。
這是起兵靖難以來,朱棣損失的最高級別將領。
燕軍士氣難免受損,抵擋不住盛庸精銳的凌厲反擊,導致潰敗。
朱棣的騎兵,或被火器所傷,或陷陣戰死,損失慘重。
遭遇重大失利,只得撤退。
為掩護主力,朱棣親率百餘精銳殿後,途中不斷遭到盛庸所部的圍追堵截。
退到館陶後,朱棣發現真定已被吳傑、平安占據,歸路被切斷,只得改走深州。
建文三年大年初一這天,朱棣帶兵退至威縣,再次發現前路被截,嚴陣以待的披堅執銳甲士擋住了歸途
朱棣狼狽不堪地請求對方放行,遭到嚴詞拒絕。
那就只能打了,用命闖出一條生路。
困獸猶鬥,廝殺再起,朱棣終於打開一條血路。
退到深州後,再次遭到截殺,吳傑、平安早就列陣以待。
沒有別的出路了,除了拼死一戰,竭盡全力。
勝者生,敗者死!
無路可退,唯有殊死一搏。
背水一戰,置之死地而後生。
向死而生,死戰到底。
沒想到絕處逢生,竟然獲勝,
此戰過後,盛庸再也無力追擊,歷經重重生死險境,朱棣終於率軍返回北平,此時已是正月十六。
盛庸在給朝廷的奏報中聲稱,「燕師精銳喪失幾盡」。
雖說勝敗乃兵家常事,但此次大敗,令朱棣損兵折將,尤其是痛失張玉。
折損主將,燕兵士氣低落,朱棣深感疲乏不堪,信心耗損,每次提起張玉,便淚流不止,泣不成聲。
雖然士氣低落到極點,但是困守孤城,無異於坐以待斃。
為今之計,還得出去打。
道衍力勸朱棣儘快出兵再戰。
論功封賞、升職,祭奠陣亡將士並誓師,哀兵必勝,燕軍上下紛紛請求出征,朱棣再次帶兵南下。
燕兵擅長野戰,而不善於攻打堅城。
盛庸在德州,吳傑、平安在真定,朱棣行軍至保定後,並未集中兵力攻打某座城池,而是在兩城之間行動,誘敵出擊,逐個擊破。
三月初一,朱棣沿著滹沱河紮營,同時派游騎往真定、定州一帶出沒,故布疑陣,使吳傑、平安心生疑慮,延緩其出兵時間。
盛庸此次出兵相當遲緩,十二天後,才抵達單家橋。
在這十餘內,朱棣等得格外心焦,真定、定州附近的疑兵拖延吳傑、平安發兵,萬一他們和盛庸合兵一處,燕兵豈不是腹背受敵?
幸虧只是虛驚一場。
將士往返渡河搜尋盛庸所部的行蹤,意外發現一隻斑斕猛虎。
顯然,盛庸尚未到達,朱棣不由得鬆了口氣。
三月二十,姍姍來遲的盛庸在夾河安營紮寨。
朱棣尋覓到其蹤跡,於次日也移師至這裡,距離四十里處紮營。
先後兩次敗於盛庸,朱棣這次格外謹慎,他召集諸將,拿著一支箭,在地上邊畫邊講解作戰部署,並讓隨行內侍演練示範,力圖使每個人都領會無誤,明確自身的作戰任務。
強弩、火器、戰盾,照例列於陣前,盛庸大致採用了上次的戰術。
朱棣的應對策略如下:
其一,派三名騎兵於敵陣前飛掠而過,誘惑敵人追擊,同時用強弓壓住陣腳;
其二,派萬餘騎兵破解敵軍盾牌陣,每兩名騎兵帶一名步兵,協同作戰,衝擊敵陣。
五千步兵於陣前下馬作戰,攻擊其左掖,騎兵直撲中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