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邊疆初行
陳遠踏上了通往邊疆的征途,身後是太子府派遣的護衛和隨從隊伍。三月的春風微涼,掠過關中大地,掀起他心底的複雜情緒。
儘管這是他第一次真正踏出長安,但對於邊疆的形勢,他卻早已爛熟於心。從史料到兵法,他比任何人都清楚邊疆這片土地的潛在危機與機遇。這一行,既是對自己的磨鍊,也是對太子李璟忠誠的試金石。
離開長安之前,他收到了趙謀主的一份「密信」,信中暗示他要提防同行的「隱秘考察員」,並點出了此人是奉命監視他的。顯然,太子雖欣賞他的才華,卻依然沒有完全放下戒備。
「如此更好。」陳遠在心中暗笑,知道自己接下來的每一步必須更加謹慎,絲毫不能露出破綻。
十日後,陳遠一行終於抵達了大唐北方邊境的要塞——靈州城。此地是唐朝與突厥接壤的前線重鎮,也是互市的核心樞紐。
剛一入城,撲面而來的便是濃烈的馬糞味和市集的喧囂聲。城中的商旅絡繹不絕,突厥、回鶻、吐蕃的商人混雜其中,與唐人買賣交易。粗獷的胡人手執韁繩,牽著駿馬或駱駝;唐朝的官吏則在互市上巡視,監督交易秩序。
「陳大人,這便是靈州互市。」一名護衛頭領低聲介紹道,「突厥人與我朝的商貿多在此進行。可惜近年來突厥屢屢挑釁,互市的規模已遠不如前。」
陳遠微微頷首,目光一掃,很快便注意到了一些異樣:互市中,突厥人的交易大多以毛皮、馬匹為主,而唐人出售的則是茶葉、絲綢等物資,但整個市場看起來秩序鬆散,甚至有人在暗中偷運兵器。
「守備如此鬆弛,若是敵軍趁互市大舉偷襲,靈州豈非危在旦夕?」他皺眉問道。
護衛頭領顯然也有些無奈:「城中守軍兵力不足,再加上當地官員怠政,這些漏洞屢次上報卻無人處理。」
陳遠心中暗自記下這些問題,心想自己接下來的調查必須直擊要害,否則此行的意義將大打折扣。
翌日,靈州太守李勛在城中的府邸設宴,為陳遠接風洗塵。這位李太守年約五十,身材瘦削,言辭間雖滿是恭敬,但卻透著幾分敷衍的意味。
「陳大人年紀輕輕,便被太子殿下委以重任,真是後生可畏啊!」李勛舉杯,目光中帶著探尋的意味,「不知陳大人此行,主要是考察哪一方面?」
陳遠微微一笑:「下官奉命而來,只為考察邊疆的互市情況及防務問題。還望太守大人多多賜教。」
「好說好說。」李勛撫須而笑,但轉眼間卻露出幾分為難之色,「不過陳大人來得可不巧,近來突厥派來了一位使者,言辭間多有挑釁,甚至揚言要廢除互市。」
「廢除互市?」陳遠眉頭一皺,「這對突厥本身不利,他們的許多生活物資都依賴互市,何以提出這樣的要求?」
李勛嘆了口氣:「說是廢除,實則是威脅。他們看準我朝近來在邊疆上兵力不足,便試圖以此脅迫我們降低互市的稅率,甚至允許他們隨意進入唐境放牧。」
陳遠聞言,頓時明白突厥的意圖。這不僅是經濟上的勒索,更是對大唐權威的挑釁。如果允許他們越界放牧,邊疆的防線將形同虛設。
「那這突厥使者如今何在?」他沉聲問道。
「就在城外的驛站。」李勛答道,面露難色,「那人氣焰極高,屢次拒絕與我們正式會談。說是要見『能做主的真人物』。」
陳遠冷笑一聲:「如此無禮,不見也罷。但此人既然挑釁,我自然不能讓他繼續逍遙。」
他隨即吩咐隨從:「備馬,隨我前往驛站。」
驛站外,一名身形魁梧的胡人正坐在馬紮上大口飲酒,旁邊的突厥侍從滿臉戒備地注視著陳遠一行。
「何人?」胡人放下酒壺,用濃重的口音問道,「你們唐人,有人能做主嗎?」
陳遠從容不迫地上前一步,微微一笑:「我乃奉太子之命,前來調查互市之事的陳遠。閣下何以如此狂妄,視我大唐為無物?」
突厥使者哈哈一笑,站起身來,身形竟比常人高出一頭。他用輕蔑的目光看著陳遠,說道:「聽說唐人喜歡談大道理,那便說說,如何讓我突厥人繼續與你們交易?」
陳遠不卑不亢,淡淡說道:「互市本為兩國互利之舉,若貴國真心想要廢除,倒也無妨。我大唐自有其他貿易渠道,絲綢和茶葉絕不會因你們而滯銷。但若貴國因缺少鹽鐵和茶葉而陷入困境,可別怪我們袖手旁觀。」
此言一出,突厥使者臉色一變。他顯然沒料到陳遠這般年輕,卻能言辭鋒利,直戳要害。
「你……唐人果然狡猾!」突厥使者惱羞成怒,但很快又換上了一副嘲諷的笑容,「不過,光憑嘴皮子上的功夫,可解決不了什麼問題。」
陳遠微微一笑:「既然如此,不如我們鬥智鬥勇一番,看看我唐人是否真的只是『嘴皮子功夫』。」
「如何鬥法?」突厥使者頓時來了興趣。
陳遠從隨從手中取過一卷羊皮地圖,攤開在眾人面前:「這是一份唐突邊界地圖,不如我們來比試兵法。如果你能勝過我,今日我便向太守請求,答應你提出的稅率減免之事。」
突厥使者雙眼放光,豪邁地應下:「好!若我輸了,就親自向你謝罪!」
這一場即興的智斗,陳遠以其現代知識和精妙的布局擊敗了突厥使者,讓對方心服口服。這不僅為大唐挽回了顏面,也初步展現了陳遠的外交與謀略才華。
而這場勝利的消息很快傳回靈州城,太守李勛對陳遠刮目相看,城中士兵與百姓更是對他讚不絕口。
然而,陳遠心中卻隱隱感覺到,這一切不過是風暴的前奏。在突厥背後,或許還有更大的陰謀等待著他。
儘管這是他第一次真正踏出長安,但對於邊疆的形勢,他卻早已爛熟於心。從史料到兵法,他比任何人都清楚邊疆這片土地的潛在危機與機遇。這一行,既是對自己的磨鍊,也是對太子李璟忠誠的試金石。
離開長安之前,他收到了趙謀主的一份「密信」,信中暗示他要提防同行的「隱秘考察員」,並點出了此人是奉命監視他的。顯然,太子雖欣賞他的才華,卻依然沒有完全放下戒備。
「如此更好。」陳遠在心中暗笑,知道自己接下來的每一步必須更加謹慎,絲毫不能露出破綻。
十日後,陳遠一行終於抵達了大唐北方邊境的要塞——靈州城。此地是唐朝與突厥接壤的前線重鎮,也是互市的核心樞紐。
剛一入城,撲面而來的便是濃烈的馬糞味和市集的喧囂聲。城中的商旅絡繹不絕,突厥、回鶻、吐蕃的商人混雜其中,與唐人買賣交易。粗獷的胡人手執韁繩,牽著駿馬或駱駝;唐朝的官吏則在互市上巡視,監督交易秩序。
「陳大人,這便是靈州互市。」一名護衛頭領低聲介紹道,「突厥人與我朝的商貿多在此進行。可惜近年來突厥屢屢挑釁,互市的規模已遠不如前。」
陳遠微微頷首,目光一掃,很快便注意到了一些異樣:互市中,突厥人的交易大多以毛皮、馬匹為主,而唐人出售的則是茶葉、絲綢等物資,但整個市場看起來秩序鬆散,甚至有人在暗中偷運兵器。
「守備如此鬆弛,若是敵軍趁互市大舉偷襲,靈州豈非危在旦夕?」他皺眉問道。
護衛頭領顯然也有些無奈:「城中守軍兵力不足,再加上當地官員怠政,這些漏洞屢次上報卻無人處理。」
陳遠心中暗自記下這些問題,心想自己接下來的調查必須直擊要害,否則此行的意義將大打折扣。
翌日,靈州太守李勛在城中的府邸設宴,為陳遠接風洗塵。這位李太守年約五十,身材瘦削,言辭間雖滿是恭敬,但卻透著幾分敷衍的意味。
「陳大人年紀輕輕,便被太子殿下委以重任,真是後生可畏啊!」李勛舉杯,目光中帶著探尋的意味,「不知陳大人此行,主要是考察哪一方面?」
陳遠微微一笑:「下官奉命而來,只為考察邊疆的互市情況及防務問題。還望太守大人多多賜教。」
「好說好說。」李勛撫須而笑,但轉眼間卻露出幾分為難之色,「不過陳大人來得可不巧,近來突厥派來了一位使者,言辭間多有挑釁,甚至揚言要廢除互市。」
「廢除互市?」陳遠眉頭一皺,「這對突厥本身不利,他們的許多生活物資都依賴互市,何以提出這樣的要求?」
李勛嘆了口氣:「說是廢除,實則是威脅。他們看準我朝近來在邊疆上兵力不足,便試圖以此脅迫我們降低互市的稅率,甚至允許他們隨意進入唐境放牧。」
陳遠聞言,頓時明白突厥的意圖。這不僅是經濟上的勒索,更是對大唐權威的挑釁。如果允許他們越界放牧,邊疆的防線將形同虛設。
「那這突厥使者如今何在?」他沉聲問道。
「就在城外的驛站。」李勛答道,面露難色,「那人氣焰極高,屢次拒絕與我們正式會談。說是要見『能做主的真人物』。」
陳遠冷笑一聲:「如此無禮,不見也罷。但此人既然挑釁,我自然不能讓他繼續逍遙。」
他隨即吩咐隨從:「備馬,隨我前往驛站。」
驛站外,一名身形魁梧的胡人正坐在馬紮上大口飲酒,旁邊的突厥侍從滿臉戒備地注視著陳遠一行。
「何人?」胡人放下酒壺,用濃重的口音問道,「你們唐人,有人能做主嗎?」
陳遠從容不迫地上前一步,微微一笑:「我乃奉太子之命,前來調查互市之事的陳遠。閣下何以如此狂妄,視我大唐為無物?」
突厥使者哈哈一笑,站起身來,身形竟比常人高出一頭。他用輕蔑的目光看著陳遠,說道:「聽說唐人喜歡談大道理,那便說說,如何讓我突厥人繼續與你們交易?」
陳遠不卑不亢,淡淡說道:「互市本為兩國互利之舉,若貴國真心想要廢除,倒也無妨。我大唐自有其他貿易渠道,絲綢和茶葉絕不會因你們而滯銷。但若貴國因缺少鹽鐵和茶葉而陷入困境,可別怪我們袖手旁觀。」
此言一出,突厥使者臉色一變。他顯然沒料到陳遠這般年輕,卻能言辭鋒利,直戳要害。
「你……唐人果然狡猾!」突厥使者惱羞成怒,但很快又換上了一副嘲諷的笑容,「不過,光憑嘴皮子上的功夫,可解決不了什麼問題。」
陳遠微微一笑:「既然如此,不如我們鬥智鬥勇一番,看看我唐人是否真的只是『嘴皮子功夫』。」
「如何鬥法?」突厥使者頓時來了興趣。
陳遠從隨從手中取過一卷羊皮地圖,攤開在眾人面前:「這是一份唐突邊界地圖,不如我們來比試兵法。如果你能勝過我,今日我便向太守請求,答應你提出的稅率減免之事。」
突厥使者雙眼放光,豪邁地應下:「好!若我輸了,就親自向你謝罪!」
這一場即興的智斗,陳遠以其現代知識和精妙的布局擊敗了突厥使者,讓對方心服口服。這不僅為大唐挽回了顏面,也初步展現了陳遠的外交與謀略才華。
而這場勝利的消息很快傳回靈州城,太守李勛對陳遠刮目相看,城中士兵與百姓更是對他讚不絕口。
然而,陳遠心中卻隱隱感覺到,這一切不過是風暴的前奏。在突厥背後,或許還有更大的陰謀等待著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