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什麼?董卓兒子是天才?
突然見到賈詡。
董恆有些意外。
不過,對於他來講,這種意外,也是一個絕佳的機會。
看到賈詡果然如意料之中的老謀深算。
他知道,賈詡是他必須想辦法收到名下的謀士。
只是,這種有才華的謀士,如何才能願意跟隨自己呢!
自己可並沒有什麼王霸之氣,也沒什麼吸引能人的氣質。
有點難辦啊!
「賈先生,看來你對袁紹的了解也不多啊!」
董恆微笑道:「我想問的是,袁紹能不能成為天下亂局的關鍵,你卻說的是他在汝南袁氏的繼承人地位。」
「這完全是顧左右而言他啊!」
賈詡沒有回答,而是反問道:
「怎麼,公子有什麼想法,不妨說出來,在下洗耳恭聽!」
董恆看了一眼賈詡。
老狐狸!
他知道,像賈詡這種人,若不能讓他知道自己的過人之處。
恐怕他都不會跟自己真心交流。
一直打機鋒,不是他想要的。
歷史上賈詡也是如此。
一直以來,賈詡都是韜光養晦,名氣並不大。
並不是他能力不行,而是他一般不主動表現,喜歡隱藏於幕後,做事極為的謹慎。
賈詡在跟隨董卓時期,沒有什麼名氣。
後來,在給張繡做謀士的時候,才給張繡提了幾個計策,名氣才大了起來。
再到後來,他投靠了曹操,才逐漸大放異彩。
即便如此,他在曹操面前,依然非常小心謹慎,藏於人後。
所以,對於這種人,董恆很清楚,捨不得孩子,套不著狼。
若不能給予賈詡感興趣的東西,讓賈詡覺得自己是值得效忠之人,想要賈詡投靠,無異於痴人說夢。
否則,就算這個時候賈詡親自說,他要效忠自己,董恆也不會相信。
這個世界,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
「本公子有些淺薄之見,賈先生不妨為我參謀參謀。」
與其相互算計,不如直接跟賈詡攤牌,把自己的想法,先說出來,看看賈詡的表現。
有一句話說的好:真誠是最大的必殺技。
「在本公子看來,袁紹從人生的第一步開始,其志向就不在小。」
「賈先生覺得袁紹只是汝南袁氏的繼承人,卻沒想到袁紹其志可不僅僅是延續汝南袁氏的家族名望,他真正的志向是天下!」
賈詡臉色頓時一變:「袁紹志在天下,此言何解?
如今袁紹不過是偏遠冀州的渤海郡太守,他如何能志在天下?」
顯然,賈詡沒料到董恆會這麼說。
確實如董恆所說,賈詡眼中,袁紹不過一世家子弟罷了。
能走到現在,無非是靠著家族的庇護。
但董恆所說,袁紹志在天下,那意思已經很明顯了。
袁紹想要奪取天下,成為天下的掌控者。
這一點,賈詡完全沒想到,不由得有些震驚。
董恆幾句話,就徹底引起了他的興趣。
見賈詡不再是之前的波瀾不驚,董恆露出微笑。
「袁紹有反意,其志早已顯露,不過世人不自知也!」
「事實上,從袁紹入洛陽開始,他就已明顯展露出自己的野心。」
董恆眼神一凝,緩緩道:
「袁紹早年做過郎官,後來因母喪辭官,服了三年喪禮後,他又為父親服喪三年。
按道理來說,他根本沒必要再為父親服喪,畢竟此時他父已經離世多年。
這些情況,若說袁紹僅僅是因為孝順,那就想的簡單了!
接下來的行為,證實了他的真實目的。」
「什麼目的?」賈詡看向董恆。
董恆淡淡的說了兩個字:「養望!」
「袁紹此舉正是為了養望,簡單來說,就是不斷塑造自身的名氣、名望,等待最終出山。」
「如果說,早年的袁紹養望做法,還不夠明確,那麼後來的行為,就很明白了。」
賈詡眉頭緊皺,有些不解道:「如今天下名士,養望者甚多,袁紹此舉有何不同嗎?」
漢朝推行的選官制度是察舉制,所謂察舉制,就是舉孝廉。
孝順廉潔成為選拔官員的標準。
說到底,就是看你的人品,是否符合儒家道德規範。
因此很多人做官之前,都在想辦法積累聲望。
袁紹也是如此。
董恆搖了搖頭道:「很多名士養望確實是為了入仕,但是他們入仕的目的既是為了自己,也是為了效忠朝廷。
但袁紹的養望最終目的,卻沒有這麼單純,從他後面的行為來看,他是為了自己凌駕於大漢朝廷,讓他自己成為大漢的主宰。」
董恆的話已經是比較隱晦了。
說句不好聽的,袁紹根本沒把朝廷放在眼裡,他甚至有取代漢朝的念想。
董恆繼續說道:
「袁紹服喪期滿後,因為名望,有很多人推薦袁紹入朝為官,但都被袁紹拒絕了。
袁紹為什麼拒絕,是因為他不想做官,只想閒雲野鶴嗎?當然不是。
事實上,袁紹比誰都想做官,只是他不想從小官做起,他想一下子就做成高官。
於是,袁紹在洛陽時候,他整日與名士結交,府內賓客絡繹不絕。
與此同時,袁紹還表現出與宦官勢不兩立的樣子,他幫助很多受到黨錮之禍的黨人,不斷資助他們。
因此,袁紹在士人心中的地位越來越高,甚至在很多人眼裡,袁紹就是士人的代表,是所有人士人的榜樣。
如此,袁紹的目的,才算是達到了。」
看著賈詡正在一邊聽,一邊思索,董恆沒有打擾繼續說道:
「在這個時候,袁紹終於等來了機會,他一飛沖天的機會。」
賈詡開口回了一句,「公子指的機會是,大將軍何進嗎?」
董恆點了點頭。
「沒錯,正是何進!!!」
「有何進在,加上袁紹的個人聲望,他很快受到漢靈帝重用,成為漢靈帝組建西園新軍的八名校尉之一--中軍校尉。
這一刻,袁紹多年養望的目的初步達成,他不僅在士人心中有著非常高的聲望,成為很多士人心中的表率。
而且,他因此獲得了朝堂的極大關注,直接擔任了非常重要的職務,成為了皇帝眼裡的新貴。
這樣的袁紹,能是個簡單的人嗎?」
賈詡緩緩道:「公子如此年輕,竟然能看透袁紹此人,真是讓人在下佩服!」
董恆面帶微笑,看著賈詡道:
「賈先生若是以為袁紹僅僅就這麼簡單,那就大錯特錯了。」
賈詡一愣。
「公子意思是?」
董恆不由得笑了幾聲。
「沒錯,這袁紹,不僅工於心計,而且善於謀劃,且聽我繼續給先生分析分析。」
賈詡連連點頭。
「袁紹在成為中軍校尉後,一直致力於誅除宦官,名望比之以前更大了。
在漢靈帝死後,他被任命為司隸校尉,成為了洛陽京畿的最高長官。
然而,袁紹的目標顯然不止於此。
很快,他通過各種謀劃,獲得了何進的進一步信任,何進在很多事情上都會聽一聽袁紹的意見。」
董恆繼續道:
「然而,袁紹看似忠心於何進,實際上何進也不過是他獲取權柄,而利用的工具罷了!」
賈詡再次震驚!
袁紹在利用何進,這話從何說起?
他可從來沒有這麼想過。
這個時候,他對董恆的看法已經與開始完全不一樣了。
一開始的時候,他不過是認為董恆是個可塑之才。
但現在,他覺得,董恆的智慧,比董卓可高多了。
這樣的人!
絕對是能夠成為日後影響天下的大人物。
只是不知是英雄,還是梟雄!
董恆有些意外。
不過,對於他來講,這種意外,也是一個絕佳的機會。
看到賈詡果然如意料之中的老謀深算。
他知道,賈詡是他必須想辦法收到名下的謀士。
只是,這種有才華的謀士,如何才能願意跟隨自己呢!
自己可並沒有什麼王霸之氣,也沒什麼吸引能人的氣質。
有點難辦啊!
「賈先生,看來你對袁紹的了解也不多啊!」
董恆微笑道:「我想問的是,袁紹能不能成為天下亂局的關鍵,你卻說的是他在汝南袁氏的繼承人地位。」
「這完全是顧左右而言他啊!」
賈詡沒有回答,而是反問道:
「怎麼,公子有什麼想法,不妨說出來,在下洗耳恭聽!」
董恆看了一眼賈詡。
老狐狸!
他知道,像賈詡這種人,若不能讓他知道自己的過人之處。
恐怕他都不會跟自己真心交流。
一直打機鋒,不是他想要的。
歷史上賈詡也是如此。
一直以來,賈詡都是韜光養晦,名氣並不大。
並不是他能力不行,而是他一般不主動表現,喜歡隱藏於幕後,做事極為的謹慎。
賈詡在跟隨董卓時期,沒有什麼名氣。
後來,在給張繡做謀士的時候,才給張繡提了幾個計策,名氣才大了起來。
再到後來,他投靠了曹操,才逐漸大放異彩。
即便如此,他在曹操面前,依然非常小心謹慎,藏於人後。
所以,對於這種人,董恆很清楚,捨不得孩子,套不著狼。
若不能給予賈詡感興趣的東西,讓賈詡覺得自己是值得效忠之人,想要賈詡投靠,無異於痴人說夢。
否則,就算這個時候賈詡親自說,他要效忠自己,董恆也不會相信。
這個世界,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
「本公子有些淺薄之見,賈先生不妨為我參謀參謀。」
與其相互算計,不如直接跟賈詡攤牌,把自己的想法,先說出來,看看賈詡的表現。
有一句話說的好:真誠是最大的必殺技。
「在本公子看來,袁紹從人生的第一步開始,其志向就不在小。」
「賈先生覺得袁紹只是汝南袁氏的繼承人,卻沒想到袁紹其志可不僅僅是延續汝南袁氏的家族名望,他真正的志向是天下!」
賈詡臉色頓時一變:「袁紹志在天下,此言何解?
如今袁紹不過是偏遠冀州的渤海郡太守,他如何能志在天下?」
顯然,賈詡沒料到董恆會這麼說。
確實如董恆所說,賈詡眼中,袁紹不過一世家子弟罷了。
能走到現在,無非是靠著家族的庇護。
但董恆所說,袁紹志在天下,那意思已經很明顯了。
袁紹想要奪取天下,成為天下的掌控者。
這一點,賈詡完全沒想到,不由得有些震驚。
董恆幾句話,就徹底引起了他的興趣。
見賈詡不再是之前的波瀾不驚,董恆露出微笑。
「袁紹有反意,其志早已顯露,不過世人不自知也!」
「事實上,從袁紹入洛陽開始,他就已明顯展露出自己的野心。」
董恆眼神一凝,緩緩道:
「袁紹早年做過郎官,後來因母喪辭官,服了三年喪禮後,他又為父親服喪三年。
按道理來說,他根本沒必要再為父親服喪,畢竟此時他父已經離世多年。
這些情況,若說袁紹僅僅是因為孝順,那就想的簡單了!
接下來的行為,證實了他的真實目的。」
「什麼目的?」賈詡看向董恆。
董恆淡淡的說了兩個字:「養望!」
「袁紹此舉正是為了養望,簡單來說,就是不斷塑造自身的名氣、名望,等待最終出山。」
「如果說,早年的袁紹養望做法,還不夠明確,那麼後來的行為,就很明白了。」
賈詡眉頭緊皺,有些不解道:「如今天下名士,養望者甚多,袁紹此舉有何不同嗎?」
漢朝推行的選官制度是察舉制,所謂察舉制,就是舉孝廉。
孝順廉潔成為選拔官員的標準。
說到底,就是看你的人品,是否符合儒家道德規範。
因此很多人做官之前,都在想辦法積累聲望。
袁紹也是如此。
董恆搖了搖頭道:「很多名士養望確實是為了入仕,但是他們入仕的目的既是為了自己,也是為了效忠朝廷。
但袁紹的養望最終目的,卻沒有這麼單純,從他後面的行為來看,他是為了自己凌駕於大漢朝廷,讓他自己成為大漢的主宰。」
董恆的話已經是比較隱晦了。
說句不好聽的,袁紹根本沒把朝廷放在眼裡,他甚至有取代漢朝的念想。
董恆繼續說道:
「袁紹服喪期滿後,因為名望,有很多人推薦袁紹入朝為官,但都被袁紹拒絕了。
袁紹為什麼拒絕,是因為他不想做官,只想閒雲野鶴嗎?當然不是。
事實上,袁紹比誰都想做官,只是他不想從小官做起,他想一下子就做成高官。
於是,袁紹在洛陽時候,他整日與名士結交,府內賓客絡繹不絕。
與此同時,袁紹還表現出與宦官勢不兩立的樣子,他幫助很多受到黨錮之禍的黨人,不斷資助他們。
因此,袁紹在士人心中的地位越來越高,甚至在很多人眼裡,袁紹就是士人的代表,是所有人士人的榜樣。
如此,袁紹的目的,才算是達到了。」
看著賈詡正在一邊聽,一邊思索,董恆沒有打擾繼續說道:
「在這個時候,袁紹終於等來了機會,他一飛沖天的機會。」
賈詡開口回了一句,「公子指的機會是,大將軍何進嗎?」
董恆點了點頭。
「沒錯,正是何進!!!」
「有何進在,加上袁紹的個人聲望,他很快受到漢靈帝重用,成為漢靈帝組建西園新軍的八名校尉之一--中軍校尉。
這一刻,袁紹多年養望的目的初步達成,他不僅在士人心中有著非常高的聲望,成為很多士人心中的表率。
而且,他因此獲得了朝堂的極大關注,直接擔任了非常重要的職務,成為了皇帝眼裡的新貴。
這樣的袁紹,能是個簡單的人嗎?」
賈詡緩緩道:「公子如此年輕,竟然能看透袁紹此人,真是讓人在下佩服!」
董恆面帶微笑,看著賈詡道:
「賈先生若是以為袁紹僅僅就這麼簡單,那就大錯特錯了。」
賈詡一愣。
「公子意思是?」
董恆不由得笑了幾聲。
「沒錯,這袁紹,不僅工於心計,而且善於謀劃,且聽我繼續給先生分析分析。」
賈詡連連點頭。
「袁紹在成為中軍校尉後,一直致力於誅除宦官,名望比之以前更大了。
在漢靈帝死後,他被任命為司隸校尉,成為了洛陽京畿的最高長官。
然而,袁紹的目標顯然不止於此。
很快,他通過各種謀劃,獲得了何進的進一步信任,何進在很多事情上都會聽一聽袁紹的意見。」
董恆繼續道:
「然而,袁紹看似忠心於何進,實際上何進也不過是他獲取權柄,而利用的工具罷了!」
賈詡再次震驚!
袁紹在利用何進,這話從何說起?
他可從來沒有這麼想過。
這個時候,他對董恆的看法已經與開始完全不一樣了。
一開始的時候,他不過是認為董恆是個可塑之才。
但現在,他覺得,董恆的智慧,比董卓可高多了。
這樣的人!
絕對是能夠成為日後影響天下的大人物。
只是不知是英雄,還是梟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