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黃楊大師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忘憂閣出名。

  忘憂酒,更是名震天下。

  傳言昊天道南門神符師顏瑟,為求忘憂酒不惜威脅忘憂閣管事。

  忘憂閣背景雄厚,不僅沒有被威脅,反而將整個昊天道南門都拒之門外。

  傳言,西陵有神官,化名而來。

  不顧教中事物,一連在長安城裡等了三個月。

  只為求一杯忘憂酒。

  奈何,無緣就是無緣。

  也有傳言,大唐書院的夫子,曾與忘憂閣閣主交涉,喝過一杯忘憂酒。

  且對忘憂酒,讚嘆不已。

  長安城城南,有一座萬雁塔寺。

  大唐是一個沒有信仰的國度,在大唐的長安城裡,也不應該有寺廟。

  但這座寺廟的香火,卻格外的興盛。

  往來香客,絡繹不絕。

  在這座寺廟裡有一位自號黃楊的和尚。

  這位和尚,曾遠赴荒原不可知之地,得以修行無上佛法。

  又曾有機緣,和大唐的唐王陛下相遇,結為檻內兄弟,有大唐御弟的名頭。

  僧人並不貪戀權貴。

  只是奉行苦修,平日裡枯坐萬雁塔內閱覽經文。

  這一日。

  昊天道南門觀主李青山,來了萬雁塔。

  在萬雁塔最高的樓層之中,兩人之間擺放著一個棋枰。

  黑白子,縱橫交錯,隱隱有一種殺伐之意。

  「忘憂酒,真的可以讓不能修行的人踏上修行麼?」

  李青山眼神複雜,說道:「陳平安沒有修行資質,這是我南門記錄在案的,並且那個少年的身份,得到多方核實,沒有冒名頂替。」

  黃楊大師說道:「一杯酒,就能讓人突破桎梏,踏上修行,這種事情,屬實有些匪夷所思,哪怕是傳說中的天書,也未必能有如此的效果。」

  李青山搖頭,說道:「天書神奇,世人又怎知,凡人無法翻開天書,想要見證天書的神奇,最起碼也是洞玄之境,才能略窺一絲門路。」

  黃楊大師說道:「書院禮科副教授曹知風,於大唐神風七年畢業於書院術科,留院任教已三十年,他洞玄巔峰已經很多年,想來,本身距離那個境界也不遠了。」

  李青山說道:「可他確實邁入了知命,如果沒有那一杯酒,不知道還要等多少時間。」

  黃楊大師說道:「世上洞玄巔峰的天才有許多,他們都有邁入知命的資質,只不過他們一直都找不到突破的門徑,有的人看一眼山河,就能突破,有的人看一眼魚蝦,就能突破,也有人窮盡一生,也找不到自己的突破口,誰又能說,和那一杯酒,沒有關係呢。」

  李青山嘆息一聲,說道:「是啊,知命難入,修行亦是如此,有一線希望,便會有人爭破頭去嘗試,畢竟,越難得到的,越真實,如果直接給了,反而會引人懷疑。」

  黃楊大師說道:「聽說,夫子也喝了一杯忘憂酒。」

  李青山說道:「夫子回了書院後山,陛下曾欲要前往拜見,卻並沒有得到回應。」

  「書院沒有消息傳出來?」

  「夫子並沒有指示。」

  「原來夫子已經默認了忘憂閣開在長安城麼?那麼,那位光明大神官,又該如何處置。」

  李青山微眯著眼睛,看向長安城裡的某處,說道:「那位光明大神官從始至終都沒有露面,哪怕所有的懷疑都指向他,可是他似乎並不在長安城,這一點我可以確定。」

  「不是他的話,忘憂閣又是誰的手筆呢,知守觀觀主,還是桃山後山的那些老傢伙,亦或是佛門?」

  李青山說道:「誰都有可能,包括那位消失了的光明大神官。」

  「忘憂酒的配方珍貴無比,不是普通的知命境界修士可以配置出來,我們只需要查到這忘憂酒是什麼地方送進來的,便可以順藤摸瓜查到忘憂閣的幕後黑手,當然,我們要調查的必須是真正的忘憂酒。」

  黃楊大師一怔,說道:「你的意思是這忘憂酒,難不成還有假的?」

  李青山說道:「每個月三杯,哪怕是五境之上的大修士,估計也沒辦法承受這樣的消耗,除了少數的幾杯,其餘的酒估計都是假的吧,為了炒作忘憂閣的名聲。」


  黃楊大師也想過這個問題,但長安城裡的上流人物,並不是傻子,那麼多人,願意花費百八十萬兩白銀,去購買假的忘憂酒,足以證明這些酒水的真實性。

  若是酒水有假,絕對逃不過這些人的眼睛。

  李青山又說道:「也許這些酒水都是真的,只不過在這些酒水之中,有那麼幾杯是特殊的,讓對的人,喝下對的酒,就能誕生神跡,引起關注。」

  黃楊大師眼眸一亮,頓時明白了什麼。

  李青山說道:「黃楊大師知道我南門的情況,還請黃楊大師出面,去買一杯忘憂酒。」

  黃楊大師一怔。

  接著便聽到李青山又說道:「所有的費用,全部由南門墊付,這次只為了調查忘憂酒的成分,是否真的有傳聞那般的奇效。」

  黃楊大師同意了,當即起身,說道:「我去試試。」

  李青山說道:「你會成功的。」

  極西北的荒原之地,有一處天坑,方圓幾百里,下陷上萬丈。

  天坑的中心處有一座山峰,延綿而起,突起於整個荒原的地平線。

  這座山峰,便是傳說中,佛宗不可知之地,懸空寺。

  自從夫子攻打桃山後。

  講經首座站在懸空寺的崖畔,已經有幾十年了。

  就在前一段時間。

  有一個年輕人,從南方大地跨越空間而來。

  降臨在懸空寺。

  講經首座想要和年輕人講道理。

  年輕人並沒有與之纏鬥。

  只是搶了一顆青梨之後。

  快速的逃走了。

  講經首座來到梨樹下,他看到梨樹上刻著一串字符。

  上面寫著:「佛本是道,魔亦是道,萬法相通,皆為自然。」

  講經首座本可以用言出法隨的手段,將年輕人留在山上。

  可他卻沒有這樣做。

  因為他被這一段話給吸引了。

  他的心裡,似乎得到了某種啟發。

  講經首座本就無法離開懸空寺。

  他相信年輕人,也不會再去找佛門的麻煩,所以講經首座選擇了沉默。

  他有預感。

  距離他離開懸空寺的日子,不遠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