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一心會,出動!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ins>

  第142章 一心會,出動!

  這場大水來得很突然,雖然不甚猛烈,但是突如其來的襲擊還是讓人猝不及防。

  雒陽城內還好,畢竟基礎建設足夠,且主要的防災力量都在城內,所以城內儘管也被大水侵襲,到底沒有引起什麼大的動亂。

  但是城外就不一樣了。

  雒陽城外是貧民窟一樣的存在,三十多萬人居住於此,沒有城牆,沒有排水設施,且地勢比較低,好幾個人口密集的貧民窟完全就是窪地,大水一來,遂成澤國。

  道路被毀,房屋被淹,地面上的水很深,城外居民不得不爬上屋頂求生,但是舉目四望,哪裡還有生路呢?

  當真是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很多人都因為沒能及時爬到高的地方被水淹死,慘不忍睹。

  雒陽駐軍和全部的防災力量雖然全面動員起來,但是也主要負責保護雒陽內城和皇宮,保全達官貴人們不受損失,保護他們不受大水的威脅。

  至於城外的災民……

  誰在乎他們呢?

  所有人的心思都在雒陽城內,雒陽城外根本沒有人顧及到,反正他們是最為卑賤的一群人,就像是韭菜一樣,割了一茬,還能自己長出來,根本不需要擔心。

  袁樹當時正在首陽山下的一心會總部主持召開一心會的月例會,商討進一步細化一心會會規的事情,同時商討提拔一批新的幹部充實幹部隊伍。

  就在這個時候,賈詡披著斗笠急匆匆從雒陽城趕來,把一些事情告訴了袁樹,袁樹遂得知了雒陽城外的慘事。

  他有點坐不住了。

  「都是人命,雒陽駐軍居然不去救人?就那麼冷眼旁觀城外三十萬黎庶為大水所害?他們幹什麼吃的?」

  賈詡只能嘆息。

  「雒陽城裡也淹了水,駐軍只顧著保護軍事要地和達官貴人,哪裡有心思去顧及城外黎庶?而且駐軍只有一萬多人,城外黎庶卻有三十多萬,受災者少說也有十萬,駐軍根本顧不過來。

  我來之前,聽說朝廷正在商量怎麼救災,但是商量了兩三天,沒有結果,聽說是國庫空虛,拿不出錢來,所以就拖著,估計他們也只有聽天由命了,但願這大雨儘快停歇。」

  袁樹皺著眉頭,想了想,還是過不去心裡那關。

  他覺得自己必須要做點什麼。

  「文和,我打算召集人手前去救災,咱們這裡有房屋,有空地,有糧食,可以作為臨時避難所,把雒陽難民接過來安置,等大水退去再讓他們回去重建家園,豈不美哉?」

  賈詡愣了愣,深深地看了看袁樹。

  少頃,賈詡搖了搖頭。

  「公子,我建議您不要這樣做。」

  「為什麼?當初茂陵大雪,我就是這樣賑濟饑民的,當時還獲得了朝廷嘉獎。」

  「這裡不是茂陵,這裡是雒陽,天子腳下。」

  賈詡搖頭道:「茂陵遠在關中,甚至可以算是前線邊地,遠離京畿之地,天子看不見,摸不著,不甚重要,朝廷可以不在乎,但是雒陽乃天子居所,首善之地,意義非凡。

  天子都沒有下令救人,公子卻去救人,這叫什麼?往好了說,這叫為君分憂,往壞了說,這叫邀買人心!在天子腳下邀買人心,公子,有心之人要是做文章,可不是好事。

  </ins>

  您的叔叔剛剛成為司徒沒有多久,袁氏興旺、名氣增長,正是天下注目之時,此時此刻,袁氏族人更應該低調行事,韜光養晦,避免太過出挑,否則就算是袁氏,也會很難受。」

  袁樹沉默了一會兒。

  他知道賈詡說得很對,這個時候低調行事、韜光養晦是應該的。

  可他就是過不去心裡那關。

  那些人都是無辜的,見死不救,他如何做得到?

  至於邀買人心……

  哼!

  反正也要推翻這個小皇帝,宰了那群狗宦官,在他們眼皮子底下邀買人心,又如何?

  慫貨不敢做的事情,我如何不敢做?!

  什麼叫致良知?

  什麼叫知行合一?


  這就是!

  於是袁樹下定決心,堅決地搖了搖頭。

  「文和,我問你,見死不救,是錯誤的事情嗎?」

  賈詡猶豫片刻,點了點頭。

  「是。」

  「人遇見無辜者遇難,伸出援助之手,這是良知嗎?」

  「是……」

  賈詡又愣了一下,便知道袁樹到底要說什麼了。

  他看著袁樹,面色上閃過一絲掙扎,便又開口道:「公子,在危急關頭,人應當學會變通,不同的事情,不能用同樣的眼光去看待。

  此時此刻,正是變通之時,如果您因為這件事情而遭到猜忌,從而導致致良知之大業不存,天下人又該如何的失望落寞呢?

  公子,您一定要知道,朝廷里那些達官顯貴,讓他們為民謀利做正事,比殺了他們還要難,可讓他們謀取私利,壞別人的事,他們都是無師自通的天才。」

  袁樹站起了身子,走到了賈詡身邊,拍了拍他的肩膀。

  「文和,致良知如果可以變通,那就沒有必要繼續存在了,我也就沒有必要組織一心會、建立知行學府了,繼續讓今文經學大行其道,連古文經學都沒有存在的必要。

  這天底下,就是因為有那麼多的變通,才讓卑鄙小人多了許多的空子可以鑽,而我們之所以聚在一起,就是要對這種事情說不,就是要對這種卑鄙的顧慮說不。

  如果連我們都多出了這樣的顧慮,都為了朝廷里那些無能鼠輩而產生顧慮,畏首畏尾,不敢行動,不敢致良知,那我不如就此解散學派,回家做我的紈絝子弟,醉生夢死也好過憂心忡忡!」

  說完,袁樹便徑直往外走。

  看著袁樹離開的背影,賈詡深吸了一口氣。

  致良知……

  知行合一……

  是啊!

  如果因為顧慮到那種事情而不去做近在眼前的事情,如何算得了致良知?

  如果因為擔心猜忌和打壓而放棄了心中的良知,那麼,大家又為了什麼要聚在一起呢?

  聚在一起,不就是為了能夠勇敢去做自己認為是對的事情嗎?

  如果不做,這一切還有什麼意義?

  如果這一次不做,那麼賈詡可以認為一心會從此就會走向墮落,就會變成一個純粹為了追求權力的組織。

  如果做了……

  無論結果如何,他們都無愧於心。

  心……

  心!

  懷著如此的感悟,賈詡快步追上了袁樹的步伐。

  大雨滂沱之中,袁樹在一心會總部宣布召開緊急會議,商討一心會全體出動前往救援被大水困住的雒陽平民的事情。

  毫無疑問的,很多人的第一反應都是表示支持,應該去做。

  但是在內部會議中,也有一些政治嗅覺敏銳的人提出了和賈詡一樣的擔憂,生怕這件事情會引起朝廷的猜忌,從而影響到他們的發展和存在。

  天子都不做,咱們卻去做,這種授人以柄的事情萬一被利用起來,很容易對袁樹和整個心學門派造成威脅。

  這一顧慮影響到了一心會不少領導層的幹部,連十三太保中都有人對此表示擔憂。

  袁樹則毫不留情的痛擊這種想法。

  一心會之所以存在,目的,就是為了向這種現象說不!

  遵循心中良知,幫助弱小,保護弱小,這就是致良知,這就是知行合一!

  「知易行難,這正是致良知最大的難處所在,一個人的力量有限,很難做到知行合一,所以,吾輩才會聚在一起,互相勉勵,互相幫助,互相督促,讓知行合一不再是困難!

  這就是一心會存在的最大意義!或者說,一心會就是為此而存在的,如果連一心會都對此感到遲疑而不敢出動,那我倒是要問問諸位,一心會還有什麼存在的必要?」

  袁樹的話語擲地有聲,十分響亮,眾人一陣沉默之後,盧植首先表態支持。

  「袁君說的對,一心會之所以存在,就是因為一個人很難做到知行合一,總是有諸多顧慮,但如果一群人聚集在一起,只要人數夠多,力量夠大,奸佞之輩就無法為所欲為。

  彼等不做該做的事情,是彼等無恥、無能!而吾輩做吾輩應該做的事情,就是致良知,就是知行合一!這正是吾輩聚在一起的目的!如何能不做?!」

  盧植的表態帶動了更多人跟著一起表態,這一決定最後被完全通過。

  一心會作為這個時代最有凝聚力和執行效率的組織,正式開始全面動員。

  全體一心會員放下手中事,全部集合起來,根據一心會會規中關於緊急動員的條例,開始行動。

  一心會,出動!

  (本章完)

  </ins>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