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殘酷的猜想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ins>

  第136章 殘酷的猜想

  袁樹的話說完,袁隗眉頭一皺。

  袁逢大驚。

  「難道說……」

  「不會有錯的,宦官應該已經在為除掉渤海王做準備了,渤海王已經是宦官的必殺之人了,所謂的流言或許都只是藉口罷了,為了除掉一個宗王,必須要有充足的藉口!」

  袁隗也反應了過來,接著說道:「渤海王就是今上最大的威脅,不把渤海王除掉,今上的位置不可能穩固,那些宦官就算是為了自己,也一定會這樣做,不過是時間早晚的問題罷了!」

  兩兄弟眉頭緊鎖,但是袁樹卻仿佛從中找到了什麼關鍵訊息似的,眉頭忽然鬆開了。

  「父親,三叔,這件事情對於渤海王來說的確致命,但是對於我們來說,或許並不是壞事。」

  袁逢和袁隗紛紛愣住,一起看向了袁樹,不知道他為什麼會這樣說。

  袁樹也不兜圈子,直接解釋。

  「此前我們還需要擔心渤海王如果不願意與我們合作該怎麼辦,但是現在,不需要擔心了,宦官要除掉渤海王,渤海王會願意授首嗎?螻蟻尚且求生,更何況是宗王?他若不想死,就需要有人幫助他,什麼人能夠幫助他?」

  袁樹指了指自己的胸口。

  「袁氏!」

  「以宦官的手段,渤海王是沒有退路的,他沒有兵權,沒有實際控制渤海國的權力,就算是有,區區一個封國,如何能對抗整個大漢?他要是想活著,就必須要走這條路。」

  「而袁氏就是他最好的聯盟者,他別無選擇!」

  「待我們準備的差不多的時候,便可以向渤海王提出合作請求了,想必到那個時候,渤海王應該也會有所察覺,主動求生的。」

  袁樹一番話說下來,袁逢和袁隗都有所感觸,兩兄弟各自思考了一陣子,覺得袁樹說的很有道理。

  按照那群宦官的作風,就算劉悝本人並沒有求取皇位的想法,他們也不會放過劉悝,更何況劉悝早在劉志還活著的時候就表露出對皇位的關心了。

  宦官們為了自身的安全,必殺之而後快。

  這樣一來,和劉悝合作的問題應該就不是問題了。

  但是與此同時,又有一個新問題誕生了。

  宦官什麼時候會發難?

  宦官會在什麼時間點對劉悝動手?

  如果宦官動手比較早,比如說明天就要動手,那袁氏根本沒有充分的時間準備政變的事情,政變需要的人力物力調度等等都需要時間來籌備,為了不引人注目,更是需要一點一點來搞,需要的時間更多,難度更大。

  如果宦官這邊沉不住氣,快速動手,那麼袁氏將十分被動。

  袁逢和袁隗察覺到了問題所在,但是他們也不是宦官集團的內部人員,不知道他們是怎麼策劃的。

  袁隗想著乾脆去找袁赦探探口風,但是被袁逢阻止,袁逢認為這個時候去找袁赦打探這件事情的口風很容易打草驚蛇,袁赦雖然是袁家人,卻也是宦官,不能完全信任他。

  茲事體大,還要多加思考才是。

  袁隗想了想也是,但這樣一來,就等於他們陷入了被動,而主動權完全掌握在宦官手裡,這對於政變這種要命的事情來說,影響太大。

  袁樹一直在邊上不說話,仔細的思考著這件事情裡頭的關鍵點。

  他雖然有著先知的優勢,但並非每一個歷史節點都能記得清楚,至少在這件事情上,他只能靠目前所掌握的消息來判斷。

  於是他反覆思量各方利益關係,思考著劉宏和皇權和宦官和劉悝之間的微妙關係,從各個角度去思考宦官的動機。

  然後,他終於在一個不起眼的角落裡注意到了一個華點。

  「竇太后。」

  袁樹說了三個字。

  袁逢和袁隗一愣,一起看向了袁樹。

  「竇太后?」

  袁逢疑惑道:「我兒何意?」

  「父親,有沒有一種可能,只要竇太后還活著,宦官就不會輕易對渤海王下手。」

  袁樹看著袁逢,皺眉道:「這是兒的猜想,今上的皇帝之位,是竇太后和前大將軍一起策立的,或者說,就是竇太后策立的,先帝沒有兒子,竇太后執政,也只有她才有立皇帝的權力。


  今上,正是由她所立,雖然黨錮之後,大將軍自殺,竇太后也被軟禁,但是名義上,她依然是太后,今上也時不時的會去拜見竇太后,並沒有廢黜太后之位的打算。

  </ins>

  如是說來,只要今上仍然遵奉竇太后,那麼竇太后就是今上皇位的堅實保障,雖然有人質疑,卻不會反對,只要竇太后還在,反對今上就是反對竇太后,反對竇太后,就是反對先帝。

  所以,竇太后只要活著,今上皇位就穩定,如果竇太后一直活著,活到今上二十歲左右,那麼,今上的皇位也就徹底穩固了,屆時,不管竇太后什麼時候去世,都不會影響到今上的皇位。」

  順著袁樹的思路,袁逢和袁隗想了想,覺得確實有道理。

  劉志依靠宦官從梁氏外戚手裡奪取了皇權,又通過消滅宦官五侯這五位盟友而完全把持了權力,成為了正統皇權裝置,實質上掌控了全部的皇權。

  他死後,因為沒有兒子,所以正妻竇太后按照當時的慣例成為了皇權代持人,名正言順執政,為天下所認可,成為了下一任正統皇權裝置。

  劉宏是她所立的皇帝,她就是劉宏權力合法性的最大保障,雖然事實上已經被軟禁,但是只要她活著,並且沒有下詔正式廢黜劉宏,那麼劉宏甭管年紀多小,是否被宦官掌控,都是最合法的大漢天子。

  如此一來,只要竇太后活到劉宏二十歲左右,那劉宏的皇位也就徹底穩當了,到那個時候,無論竇太后是死了還是活著,都不會有誰能夠威脅到劉宏的皇位。

  成年天子和少年天子的政治意義是完全不同的。

  想通了這一點之後,袁逢瞬間捕捉到了這條思維下的一個重要節點。

  「如此說來,如果竇太后活到了天子成年,那麼渤海王也不用死了……處死一個宗王,還是很麻煩的事情,很容易招惹非議,引起天下宗室的恐慌,如非必要,應該不能做。」

  袁隗也想通了。

  「但是反過來說,如果竇太后死在了天子成年之前,那麼……渤海王就必須要死了,他不死,天子之位就不穩,天子之位不穩,宦官心有不安,必然動手!」

  袁逢和袁隗悟了。

  袁樹也完全想明白了這個不同尋常的詭異現象究竟是為什麼而出現的。

  好好一個宗王,怎麼就在封國內部傳出了覬覦皇位的流言呢?

  宦官們這是在為必要時殺掉劉悝進行輿論布局,但是並未大肆宣揚,只是在等待時機,好在必要時刻一擊必殺,用最快的速度處死劉悝,一點自救的時間都不留給劉悝。

  竇太后只要死在劉宏成年之前,他們轉瞬之間就能把劉悝送下去陪伴竇太后,無縫銜接,絕對高效,為劉宏的天子之位掃清一切障礙。

  袁逢、袁隗和袁樹一起沉默了一陣子,然後紛紛感嘆。

  看來有沒有文化和有沒有智謀是兩回事。

  就好比有些人是文盲,但天生就能打仗,天生名將,無法用常理來解釋。

  宦官大抵也是如此,他們就具備搞政治鬥爭的才能,否則也難以從那麼多宦官之中脫穎而出,成為最頂尖的幾個大宦官,弄權天下。

  比起他們來,那些名士大儒們都顯得不夠聰明、機敏、殘忍。

  畢竟這些「名士大儒」們究竟有多少是真的,有多少是因為出身優越而被吹捧出來的,大家心裡都有數。

  而這些宦官完全是在遍地殺機的環境中脫穎而出的鬥爭高手。

  這麼一想,「天下名士」、「天下楷模」們到底是如何在黨錮之禍中敗下陣來,也就不難理解了。

  純粹就是菜,李膺竇武這些人除了菜,沒別的解釋,還不承認自己菜,又菜又愛玩。

  參透了這一點的袁逢和袁隗收起了全部的輕視之心,開始認真對待這群殘酷而又狡猾的敵人。

  從來都沒有在這個層面輕視過宦官們的袁樹也開始用更加謹慎的心態來應對這群敵人。

  雖然他們都多了一絲緊張的情緒,但是也隨之有了一個巨大的優勢。

  他們可以一邊觀察竇太后的狀況,一邊觀察劉悝那邊的狀況,做兩手準備的同時,也能印證他們這個殘酷的「猜想」。

  (本章完)

  </ins>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