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知行學府
第128章 知行學府
讓他們過來,一方面是方便袁樹就近發展和管理。
另一方面,袁樹也是考慮到如果真的到了廢立君主的關鍵時刻,這些人都是最可靠忠誠的戰士,都是能拉出來當死士用的。
這些年裡,一心會正式成員除了保衛部那是專業打熬力氣、修煉戰陣之術的,其餘正式成員也或多或少參加過軍事訓練,或多或少也掌握過一些軍事技能。
這年頭的儒生還不是全面禁武之後的宋朝儒生,現在的儒生並不抗拒習武,並不抗拒練習軍事技能,就算是律令部的成員,也非常喜歡訓練馬術、弓術。
袁樹在守孝期間還專門給一心會的成員們安排過馬術比賽、射術比賽和刀術比賽,也給一些古文化愛好者組織過擊劍比賽和駕車比賽,獲勝者都是能得到實實在在的獎勵的。
所以正兒八經的一心會員不僅擅長口頭辯經,物理辯經的能力也是相當不錯,如果真的有人想要和他們進行物理辯經而不是口頭辯經,那他們也可以展露一下拳腳功夫。
至於袁樹在茂陵收納的三千多弟子門生,大部分都出身自涼州,涼州那種地方連女人和小孩子都會訓練弓術和長矛,更何況是年輕男子。
大家都是武德充沛。
所以還真別說,五千一心會員和三千弟子門生,加在一起,還真有八千軍隊的架勢和底氣。
雒陽這邊,已經有一千多人成為正式的一心會員了,弟子門生數量正在統計,按照一萬多人報名的趨勢來看,最終能加入這個大集體的人數不會少於五千。
那就是一萬三千多人了。
東漢帝國設在雒陽城的中央軍,包括宮廷禁衛軍、城門校尉系統的城門守軍,以及越騎營、長水營等五營軍隊,這些軍隊加在一起,人數也就一萬兩三千的樣子。
袁樹這邊的戰鬥力可能不如這些久經戰陣的職業軍隊,但是人數上,至少是不輸了。
袁樹自己稍微算了算才意識到,自己搞來搞去,已經搞出了一份相當可觀的事業基底了。
真要這樣搞下去,不出幾年,就算什麼事情都沒有發生,他都能具備發動兵變的能力了。
不過實力這東西,什麼時候都不嫌多。
雒陽城裡風波漸息之後,袁樹趁著難得的空閒親自操持起了一心會在雒陽的發展事務,這不操持不知道,一操持嚇一跳。
符合一心會標準的人數已經突破了一千五百人,至於願意加入袁氏心學門派的人數,已經超過了四千人,等於這個時候,袁樹在雒陽的小弟的數量已經超過了五千人。
這可比他在茂陵那邊拉隊伍的速度要快得多了。
要不怎麼說帝都首善之地就是個功業和罪孽的放大器呢。
有能耐的人在這裡甭管是建功立業還是犯罪,都能獲得極大的加成。
所以袁樹也就沒有更多的猶豫了,干就完了。
他親自跑到首陽山總部那邊監工,督促他們儘快把一心會總部和傳授知識的學校給建設起來,方便以後一心會的活動和袁氏心學的傳授。
因為不缺錢,不缺地,袁樹又考慮到這種中古時代傳授學業的不足之處,就打算引入正兒八經的學校制度,在一心會總部邊上正式建立一個以心學為主要傳授內容的學校,把所有需要學習願意學習的人都安排在裡面學習。
他為這所學校起名為知行學府。
最開始他只是想要方便傳授心學,但是在建設過程中,眼看著充沛的用地和資金預算,袁樹的心思就活絡開了,就打算把這所學府打造為這個時代、這個世界第一所真正意義上的綜合學府。
不僅要傳授袁氏心學和古文經學,農學,軍事,天文地理,鋼鐵冶煉,數學,這些東西都可以在這所學府裡面傳授,讓學子們自由學習、掌握,正如袁樹此前在一心會裡面依託各部門初步建立起來的教育體系。
既然有了更加專業的學府,袁樹就打算到時候把一心會內部的這個教育體系給全部移植到知行學府里,讓一心會成為一個更加單純的政治、軍事組織,讓知行學府承擔起它所需要的教育職能。
到時候所有想來投效袁樹的,全都可以進入這個知行學府裡面學習、考核,通過考核的再統一納入一心會,讓一心會獲得穩定且優質的新鮮血液來源,同時也讓一心會的組織更加精煉。
考慮到這個層面,袁樹就特別關注知行學府的建設進度與規模。
他表示知行學府不說比太學更大更恢弘,至少也要有一個學府的樣子,一應設置按照最高可容納三萬人的額度來算,裡頭不僅要有教學場所,還要有生活場所,甚至還要增添體育運動的場所。
另外,考慮到軍事訓練的必要性,袁樹又私下裡安排程立直接負責,在一心會總部之外秘密建設了一個保衛部專用的訓練場。
一個正兒八經的軍訓場所。
這樣一來,在整個一心會總部建築群里,袁樹所要求的東西就全部得到了滿足,整個建築群落占地面積之大、房屋之多,儼然有了一座小城的模樣。
但是這只是機構建設,袁樹更加關注的,是良知農莊的建設。
之前官學勢力投降的時候,交割給了袁氏不少政治利益和經濟利益,然後袁逢「論功行賞」,重賞袁樹,政治利益方面,袁樹得到了一小部分,經濟利益方面,袁樹得到了一大部分。
袁樹不僅得到了土地,還得到了很多土地上附帶的佃戶,這些佃戶的租賃契約與土地契約一起轉讓給了袁樹,袁樹等於不費吹灰之力就在雒陽東北部獲得了一個五十二頃之大的大型農莊。
以及本來就有的八百六十三戶佃戶。
相對於茂陵的良莊,這個良莊的規模小了一點,不過這只是一個開始,接下來,袁樹還打算繼續用袁氏家族的權勢獲得更多的土地——都說背靠大樹好乘涼,我袁某人背靠大樹,當然要好好兒的乘涼了!
而且袁某人雖然不是什么正面人物,但是這些佃戶跟著他,絕對比跟著其他地主老爺要好,能吃得更多,能得到更多,給誰種地不是種?
還是跟著袁老爺更好!
於是袁樹就規劃開了。
一心會總部和知行學府在裡頭,雒陽良莊將其包裹在內,雒陽良莊周邊要建設起來一些柵欄圍牆之類的,不說多高,也要有最起碼的防禦力。
然後,一個小小的國中之國就建立起來了。
接著就是擴張,一心會總部周邊哪些土地好,哪些土地開墾的差不多了,哪些軟柿子比較好捏,這些都要關注起來,然後一個一個的把軟柿子捏爆,把土地搶……拿過來。
一邊擴張雒陽良莊的規模,一邊在良莊裡大搞農業生產建設,興修水利,提供高品質農具,提供足夠的耕牛,提高農業生產量和農產品的質量。
農業生產所得可以直接提供給一心會總部與知行學府使用,實現某種程度上的內循環。
剩下來的則可以靠著袁氏家族的關係,到雒陽城裡面搶農產品訂單,把各大家族對農產品需求的訂單搶一部分過來,從這群死有錢的人手裡賺取刀樂!
拿到刀樂之後,再用這筆刀樂去獲取更多的土地、農戶,去擴大再生產,繼續擴大良莊的規模,擁有更多人口,更多潛在的優秀士兵。
用老爺們的錢來辦自己的事情,用老爺們的錢來練兵、強壯自己,這叫什麼?
這叫可持續發展。
到時候,袁樹個人所擁有的武裝力量就足以動搖雒陽的政治格局。
誅殺宦官也就不是什麼無法設想的事情了。
反正,這群宦官死定了,他說的,天皇老子來了也攔不住。
敢讓他枯坐一整日,還不給飯吃,不給蜜水喝,如此奇恥大辱,不報仇雪恨,誓不為人!
(本章完)
讓他們過來,一方面是方便袁樹就近發展和管理。
另一方面,袁樹也是考慮到如果真的到了廢立君主的關鍵時刻,這些人都是最可靠忠誠的戰士,都是能拉出來當死士用的。
這些年裡,一心會正式成員除了保衛部那是專業打熬力氣、修煉戰陣之術的,其餘正式成員也或多或少參加過軍事訓練,或多或少也掌握過一些軍事技能。
這年頭的儒生還不是全面禁武之後的宋朝儒生,現在的儒生並不抗拒習武,並不抗拒練習軍事技能,就算是律令部的成員,也非常喜歡訓練馬術、弓術。
袁樹在守孝期間還專門給一心會的成員們安排過馬術比賽、射術比賽和刀術比賽,也給一些古文化愛好者組織過擊劍比賽和駕車比賽,獲勝者都是能得到實實在在的獎勵的。
所以正兒八經的一心會員不僅擅長口頭辯經,物理辯經的能力也是相當不錯,如果真的有人想要和他們進行物理辯經而不是口頭辯經,那他們也可以展露一下拳腳功夫。
至於袁樹在茂陵收納的三千多弟子門生,大部分都出身自涼州,涼州那種地方連女人和小孩子都會訓練弓術和長矛,更何況是年輕男子。
大家都是武德充沛。
所以還真別說,五千一心會員和三千弟子門生,加在一起,還真有八千軍隊的架勢和底氣。
雒陽這邊,已經有一千多人成為正式的一心會員了,弟子門生數量正在統計,按照一萬多人報名的趨勢來看,最終能加入這個大集體的人數不會少於五千。
那就是一萬三千多人了。
東漢帝國設在雒陽城的中央軍,包括宮廷禁衛軍、城門校尉系統的城門守軍,以及越騎營、長水營等五營軍隊,這些軍隊加在一起,人數也就一萬兩三千的樣子。
袁樹這邊的戰鬥力可能不如這些久經戰陣的職業軍隊,但是人數上,至少是不輸了。
袁樹自己稍微算了算才意識到,自己搞來搞去,已經搞出了一份相當可觀的事業基底了。
真要這樣搞下去,不出幾年,就算什麼事情都沒有發生,他都能具備發動兵變的能力了。
不過實力這東西,什麼時候都不嫌多。
雒陽城裡風波漸息之後,袁樹趁著難得的空閒親自操持起了一心會在雒陽的發展事務,這不操持不知道,一操持嚇一跳。
符合一心會標準的人數已經突破了一千五百人,至於願意加入袁氏心學門派的人數,已經超過了四千人,等於這個時候,袁樹在雒陽的小弟的數量已經超過了五千人。
這可比他在茂陵那邊拉隊伍的速度要快得多了。
要不怎麼說帝都首善之地就是個功業和罪孽的放大器呢。
有能耐的人在這裡甭管是建功立業還是犯罪,都能獲得極大的加成。
所以袁樹也就沒有更多的猶豫了,干就完了。
他親自跑到首陽山總部那邊監工,督促他們儘快把一心會總部和傳授知識的學校給建設起來,方便以後一心會的活動和袁氏心學的傳授。
因為不缺錢,不缺地,袁樹又考慮到這種中古時代傳授學業的不足之處,就打算引入正兒八經的學校制度,在一心會總部邊上正式建立一個以心學為主要傳授內容的學校,把所有需要學習願意學習的人都安排在裡面學習。
他為這所學校起名為知行學府。
最開始他只是想要方便傳授心學,但是在建設過程中,眼看著充沛的用地和資金預算,袁樹的心思就活絡開了,就打算把這所學府打造為這個時代、這個世界第一所真正意義上的綜合學府。
不僅要傳授袁氏心學和古文經學,農學,軍事,天文地理,鋼鐵冶煉,數學,這些東西都可以在這所學府裡面傳授,讓學子們自由學習、掌握,正如袁樹此前在一心會裡面依託各部門初步建立起來的教育體系。
既然有了更加專業的學府,袁樹就打算到時候把一心會內部的這個教育體系給全部移植到知行學府里,讓一心會成為一個更加單純的政治、軍事組織,讓知行學府承擔起它所需要的教育職能。
到時候所有想來投效袁樹的,全都可以進入這個知行學府裡面學習、考核,通過考核的再統一納入一心會,讓一心會獲得穩定且優質的新鮮血液來源,同時也讓一心會的組織更加精煉。
考慮到這個層面,袁樹就特別關注知行學府的建設進度與規模。
他表示知行學府不說比太學更大更恢弘,至少也要有一個學府的樣子,一應設置按照最高可容納三萬人的額度來算,裡頭不僅要有教學場所,還要有生活場所,甚至還要增添體育運動的場所。
另外,考慮到軍事訓練的必要性,袁樹又私下裡安排程立直接負責,在一心會總部之外秘密建設了一個保衛部專用的訓練場。
一個正兒八經的軍訓場所。
這樣一來,在整個一心會總部建築群里,袁樹所要求的東西就全部得到了滿足,整個建築群落占地面積之大、房屋之多,儼然有了一座小城的模樣。
但是這只是機構建設,袁樹更加關注的,是良知農莊的建設。
之前官學勢力投降的時候,交割給了袁氏不少政治利益和經濟利益,然後袁逢「論功行賞」,重賞袁樹,政治利益方面,袁樹得到了一小部分,經濟利益方面,袁樹得到了一大部分。
袁樹不僅得到了土地,還得到了很多土地上附帶的佃戶,這些佃戶的租賃契約與土地契約一起轉讓給了袁樹,袁樹等於不費吹灰之力就在雒陽東北部獲得了一個五十二頃之大的大型農莊。
以及本來就有的八百六十三戶佃戶。
相對於茂陵的良莊,這個良莊的規模小了一點,不過這只是一個開始,接下來,袁樹還打算繼續用袁氏家族的權勢獲得更多的土地——都說背靠大樹好乘涼,我袁某人背靠大樹,當然要好好兒的乘涼了!
而且袁某人雖然不是什么正面人物,但是這些佃戶跟著他,絕對比跟著其他地主老爺要好,能吃得更多,能得到更多,給誰種地不是種?
還是跟著袁老爺更好!
於是袁樹就規劃開了。
一心會總部和知行學府在裡頭,雒陽良莊將其包裹在內,雒陽良莊周邊要建設起來一些柵欄圍牆之類的,不說多高,也要有最起碼的防禦力。
然後,一個小小的國中之國就建立起來了。
接著就是擴張,一心會總部周邊哪些土地好,哪些土地開墾的差不多了,哪些軟柿子比較好捏,這些都要關注起來,然後一個一個的把軟柿子捏爆,把土地搶……拿過來。
一邊擴張雒陽良莊的規模,一邊在良莊裡大搞農業生產建設,興修水利,提供高品質農具,提供足夠的耕牛,提高農業生產量和農產品的質量。
農業生產所得可以直接提供給一心會總部與知行學府使用,實現某種程度上的內循環。
剩下來的則可以靠著袁氏家族的關係,到雒陽城裡面搶農產品訂單,把各大家族對農產品需求的訂單搶一部分過來,從這群死有錢的人手裡賺取刀樂!
拿到刀樂之後,再用這筆刀樂去獲取更多的土地、農戶,去擴大再生產,繼續擴大良莊的規模,擁有更多人口,更多潛在的優秀士兵。
用老爺們的錢來辦自己的事情,用老爺們的錢來練兵、強壯自己,這叫什麼?
這叫可持續發展。
到時候,袁樹個人所擁有的武裝力量就足以動搖雒陽的政治格局。
誅殺宦官也就不是什麼無法設想的事情了。
反正,這群宦官死定了,他說的,天皇老子來了也攔不住。
敢讓他枯坐一整日,還不給飯吃,不給蜜水喝,如此奇恥大辱,不報仇雪恨,誓不為人!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