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遊說失敗?劉封也略懂刀劍
于禁沉默。
其實在江陵城答應孫權的時候,于禁就有想過直接繞過麥城去樊城。
替孫權賣命?
于禁只是被關羽俘了又不是腦子被關羽打傻了。
奈何孫權也不是個善茬。
不僅只給了于禁一萬兵馬,還只給于禁提供三日乾糧,明顯就是在防著于禁出工不出力或者直接卷糧跑路。
這讓于禁不得不為了生存來攻麥城。
而現在。
劉封又遣使通好,欲用足夠去樊城的軍糧來換于禁這一萬人的衣甲旗號和武器。
雖然有讓于禁再降一次的嫌疑,但也給了于禁新的選擇。
良久。
于禁死死的盯著董恢:「我憑什麼相信劉封?」
董恢暗暗鬆了一口氣。
于禁肯這麼問,就意味著這事有商量的餘地。
有了商量的餘地,那核心就在於如何討價還價了。
對此。
董恢早有說辭,不假思索的反問:「於將軍,以你如今的處境,除了相信漢中王之子,還有別的選擇嗎?」
「孫權雖然分了衣甲旗號武器給你,但這衣甲旗號武器都是雜亂無章,即便於將軍統兵多年,也不可能讓這一萬士氣低迷的雜號兵馬如臂指使。」
「孫權故意如此,是想讓於將軍與漢中王之子拼個兩敗俱傷,他好從中漁利,於將軍莫非真以為孫權會讓你帶著一萬兵馬回樊城?」
「再者,倘若有流言傳到樊城稱『於將軍已經率眾降了孫權』,曹仁又探得於將軍助孫權攻麥城的事實,於將軍還能自辯立場嗎?」
于禁再次沉默。
在樊城外投降關羽的事本就令于禁名聲受損了,若再傳出歸降孫權的流言,于禁還真不好自辯立場。
投降關羽好歹只是投降,于禁沒有替關羽效力。
如今若真替孫權效力還在麥城跟劉封打得有來有回的,這流言不知道會傳成什麼樣。
軍司馬東里袞此刻也冷靜了。
眼下偷襲被發現,正面跟劉封打不知道得打多久。
若是跟劉封在麥城打上半個月,就算是以曹操的器量都得懷疑于禁等人是不是真的降了孫權。
東里袞近前低聲:「左將軍,孫權為人陰險,我們不能跟劉封在麥城對峙太久,否則樊城必傳流言。征南將軍本就對左將軍常有微詞,流言若起,我等就真的進退無路了。」
護軍浩周亦是近前:「左將軍,我以為孫權和劉封都不可相信,不如分一半的衣甲武器,我等也只要一半的軍糧,再派人去樊城請征南將軍運糧接應。」
「如此,既能避免為孫權效力而引起對左將軍不利的流言,也能避免劉封忽然發難而讓左將軍再受屈辱。」
于禁仔細考慮了利弊又綜合了東里袞和浩周的提議,對著董恢冷笑一聲:「劉封派個使者就想要我的衣甲旗號武器,未免也太小覷我了。」
「只要我現在派人秘密去給曹征南送信且言明當下的處境以及未來的決斷,流言就會不攻自破。劉封又能奈我何?」
「反倒是劉封自身的處境,令人堪憂啊。身為劉備的養子,對內不能與劉禪相爭獲得嗣子之位,對外不能敗孫權救關羽獲得軍功護身。」
「劉封已經離死不遠了。」
「更何況,我如今只是一個敗軍之將,即便回不了樊城那也是我咎由自取,怨不得旁人。可若能拉上漢中王之子與我黃泉同行,魏王定也能善待我的後人。」
「左右驍士,送董恢離開,莫要傷了他,別讓人笑話魏王麾下將校皆是不懂交戰通使之禮的莽夫匪類。」
董恢愕然。
然而左右驍士卻是不管董恢想說什麼,直接就扛著刀攔在了董恢面前。
見狀。
董恢知道這次出使失敗了。
向于禁行了一禮後,董恢轉身即走。
看著董恢離去的背影,東里袞不解問道:「左將軍真要為孫權賣命?」
浩周也是不解的看向于禁:「左將軍準備如何度過眼前危機?」
于禁虎目清冷:「我驅逐董恢並非要為孫權賣命,而是董恢沒資格跟我談條件。要想安全返回樊城,我得跟劉封當面談!」
「你二人速引眾軍搶占有利地形,倘若劉封不肯拿出誠意,那就與劉封殊死一搏,搶了劉封在麥城的軍糧;倘若功成,我等還能讓孫權歸還那兩萬軍士。」
于禁也非善茬。
敗給關羽猶且不服,又豈會真心向孫權和劉封服軟?
東里袞和浩周見于禁心有計較,心安不少。
就在于禁等人積極搶占有利地形準備跟劉封秀肌肉的期間,董恢也回到了營地。
「未能完成將軍之命,請將軍治罪。」董恢羞愧的向劉封請罪,去的時候信誓旦旦能說服于禁,結果卻被于禁攆走。
劉封微有訝異:「于禁都到這般處境了,以休緒之才,竟然還能遊說失敗?是我料算有誤。此責在我,非在休緒,我又豈會治罪休緒。且細細道來!」
董恢心中感動不已。
尋常人會認為是董恢才能不足才導致遊說失敗,劉封卻是認為是自己料算失誤而非董恢才能不足。
似這等主動攬責的上司,又如何能不令下屬心服口服?
董恢遂將遊說于禁的前後經過和雙方說辭及東里袞和浩周的反應,都細細的向劉封陳述。
陳述間。
校尉方月匆匆入內:「將軍,斥候緊急傳報,賊兵主力正向我方推進,又分兵搶占左右險山,我等是否要出兵搶山?」
董恢吃了一驚:「這于禁,難道真要為孫權賣命?」
劉封細思了一陣,心中有了答案:「于禁再自甘墮落,也不會傻到為孫權賣命。驅趕使者又炫耀武力,這是想跟我討價還價啊。」
「來而不往非禮也。傳我軍令:豎旌旗,響擂鼓,各營持械列陣,藏於營內......」
劉封大笑起身,逐一下達軍事指令。
在探得于禁主力大軍將近後,劉封又令左右在營門口燃起篝火。
劉封更是匹馬單槍立於營門,靜待于禁的到來。
于禁能炫耀武力,劉封同樣也能炫耀武力。
都是軍中戰將,誰又會慫了誰?
正如那句經典語錄:若是于禁不講道理的話,劉封也是略懂一些刀劍的。
其實在江陵城答應孫權的時候,于禁就有想過直接繞過麥城去樊城。
替孫權賣命?
于禁只是被關羽俘了又不是腦子被關羽打傻了。
奈何孫權也不是個善茬。
不僅只給了于禁一萬兵馬,還只給于禁提供三日乾糧,明顯就是在防著于禁出工不出力或者直接卷糧跑路。
這讓于禁不得不為了生存來攻麥城。
而現在。
劉封又遣使通好,欲用足夠去樊城的軍糧來換于禁這一萬人的衣甲旗號和武器。
雖然有讓于禁再降一次的嫌疑,但也給了于禁新的選擇。
良久。
于禁死死的盯著董恢:「我憑什麼相信劉封?」
董恢暗暗鬆了一口氣。
于禁肯這麼問,就意味著這事有商量的餘地。
有了商量的餘地,那核心就在於如何討價還價了。
對此。
董恢早有說辭,不假思索的反問:「於將軍,以你如今的處境,除了相信漢中王之子,還有別的選擇嗎?」
「孫權雖然分了衣甲旗號武器給你,但這衣甲旗號武器都是雜亂無章,即便於將軍統兵多年,也不可能讓這一萬士氣低迷的雜號兵馬如臂指使。」
「孫權故意如此,是想讓於將軍與漢中王之子拼個兩敗俱傷,他好從中漁利,於將軍莫非真以為孫權會讓你帶著一萬兵馬回樊城?」
「再者,倘若有流言傳到樊城稱『於將軍已經率眾降了孫權』,曹仁又探得於將軍助孫權攻麥城的事實,於將軍還能自辯立場嗎?」
于禁再次沉默。
在樊城外投降關羽的事本就令于禁名聲受損了,若再傳出歸降孫權的流言,于禁還真不好自辯立場。
投降關羽好歹只是投降,于禁沒有替關羽效力。
如今若真替孫權效力還在麥城跟劉封打得有來有回的,這流言不知道會傳成什麼樣。
軍司馬東里袞此刻也冷靜了。
眼下偷襲被發現,正面跟劉封打不知道得打多久。
若是跟劉封在麥城打上半個月,就算是以曹操的器量都得懷疑于禁等人是不是真的降了孫權。
東里袞近前低聲:「左將軍,孫權為人陰險,我們不能跟劉封在麥城對峙太久,否則樊城必傳流言。征南將軍本就對左將軍常有微詞,流言若起,我等就真的進退無路了。」
護軍浩周亦是近前:「左將軍,我以為孫權和劉封都不可相信,不如分一半的衣甲武器,我等也只要一半的軍糧,再派人去樊城請征南將軍運糧接應。」
「如此,既能避免為孫權效力而引起對左將軍不利的流言,也能避免劉封忽然發難而讓左將軍再受屈辱。」
于禁仔細考慮了利弊又綜合了東里袞和浩周的提議,對著董恢冷笑一聲:「劉封派個使者就想要我的衣甲旗號武器,未免也太小覷我了。」
「只要我現在派人秘密去給曹征南送信且言明當下的處境以及未來的決斷,流言就會不攻自破。劉封又能奈我何?」
「反倒是劉封自身的處境,令人堪憂啊。身為劉備的養子,對內不能與劉禪相爭獲得嗣子之位,對外不能敗孫權救關羽獲得軍功護身。」
「劉封已經離死不遠了。」
「更何況,我如今只是一個敗軍之將,即便回不了樊城那也是我咎由自取,怨不得旁人。可若能拉上漢中王之子與我黃泉同行,魏王定也能善待我的後人。」
「左右驍士,送董恢離開,莫要傷了他,別讓人笑話魏王麾下將校皆是不懂交戰通使之禮的莽夫匪類。」
董恢愕然。
然而左右驍士卻是不管董恢想說什麼,直接就扛著刀攔在了董恢面前。
見狀。
董恢知道這次出使失敗了。
向于禁行了一禮後,董恢轉身即走。
看著董恢離去的背影,東里袞不解問道:「左將軍真要為孫權賣命?」
浩周也是不解的看向于禁:「左將軍準備如何度過眼前危機?」
于禁虎目清冷:「我驅逐董恢並非要為孫權賣命,而是董恢沒資格跟我談條件。要想安全返回樊城,我得跟劉封當面談!」
「你二人速引眾軍搶占有利地形,倘若劉封不肯拿出誠意,那就與劉封殊死一搏,搶了劉封在麥城的軍糧;倘若功成,我等還能讓孫權歸還那兩萬軍士。」
于禁也非善茬。
敗給關羽猶且不服,又豈會真心向孫權和劉封服軟?
東里袞和浩周見于禁心有計較,心安不少。
就在于禁等人積極搶占有利地形準備跟劉封秀肌肉的期間,董恢也回到了營地。
「未能完成將軍之命,請將軍治罪。」董恢羞愧的向劉封請罪,去的時候信誓旦旦能說服于禁,結果卻被于禁攆走。
劉封微有訝異:「于禁都到這般處境了,以休緒之才,竟然還能遊說失敗?是我料算有誤。此責在我,非在休緒,我又豈會治罪休緒。且細細道來!」
董恢心中感動不已。
尋常人會認為是董恢才能不足才導致遊說失敗,劉封卻是認為是自己料算失誤而非董恢才能不足。
似這等主動攬責的上司,又如何能不令下屬心服口服?
董恢遂將遊說于禁的前後經過和雙方說辭及東里袞和浩周的反應,都細細的向劉封陳述。
陳述間。
校尉方月匆匆入內:「將軍,斥候緊急傳報,賊兵主力正向我方推進,又分兵搶占左右險山,我等是否要出兵搶山?」
董恢吃了一驚:「這于禁,難道真要為孫權賣命?」
劉封細思了一陣,心中有了答案:「于禁再自甘墮落,也不會傻到為孫權賣命。驅趕使者又炫耀武力,這是想跟我討價還價啊。」
「來而不往非禮也。傳我軍令:豎旌旗,響擂鼓,各營持械列陣,藏於營內......」
劉封大笑起身,逐一下達軍事指令。
在探得于禁主力大軍將近後,劉封又令左右在營門口燃起篝火。
劉封更是匹馬單槍立於營門,靜待于禁的到來。
于禁能炫耀武力,劉封同樣也能炫耀武力。
都是軍中戰將,誰又會慫了誰?
正如那句經典語錄:若是于禁不講道理的話,劉封也是略懂一些刀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