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三更已完,這裡放一下沈煉的人物資料。
(本章非正文)
(今日三更,劇情已經更完,以下是沈煉的人物歷史,本來想放到劇情中,但是怕讀者說水字數,
以後人物資料都儘量不放在更新的劇情中,找地方給大家放出來,上架前這些章都會刪除,或者單獨整理出一個番外)
(資料是從許多文獻出引用,結尾有文獻出處。)
看著暗中沈煉剛毅的臉龐,祁景回憶起史書上曾經看過無數遍的那段介紹:
「沈煉,沈煉,字純甫,號青霞山人,
浙江紹興人嘉靖十七年進士,歷任溧陽(今屬江蘇)、在平(今屬山東)、清豐(今屬河南)知縣,調京師任錦衣衛經歷(掌管文書出入)。
為人剛直疏狂,嫉惡如仇。
憂傷國事,醉酒長嘯,擊缶鳴鳴,高誦《出師表》、《赤壁賦》,蒼然泣下。
不畏權貴,嚴世蕃召諸客飲酒,虐戲耍笑,對不勝飲者強灌之。
沈煉不平,反灌嚴世蕃,厲色曰:「吾代客酬也!」
當「庚戌之變」的烽火驟起之時,沈煉挺身而出,
堅決反對在敵人兵臨城下時簽訂屈辱的和約,
言辭激昂慷慨,滔滔不絕。
吏部尚書夏邦謨見狀,心中詫異,不禁問道:「你不過是個小小的官吏,為何如此激憤?」
沈煉目光如炬,直視夏邦謨,傲然回答:「我乃錦衣衛經歷沈煉。
只因朝中大臣們皆緘口不言,我作為小吏才不得不發聲。」
目睹將帥們的畏縮與膽怯,面對敵寇的囂張與猖狂,
沈煉更是義憤填膺,主動請纓,誓要討伐來犯之敵,其豪情壯志,盡顯英雄本色。
事變過後,沈煉上《早正奸臣誤國以決征虜大策》長篇奏疏,聲討嚴氏父子誤國之罪。
該疏首先指明「如今外敵入侵,即便是三尺童子也知曉這是嚴嵩父子一手造成的惡果。」
故而,若要克敵制勝,保衛家國,
「必先為天下剷除奸邪,激發忠義之心」。
唯有除去了嚴嵩父子,
「那敵寇之患,自然不足為慮」,
然後著重從貪賄、擅權、結黨等方面揭露了嚴氏父子的卑劣行徑。
奏疏列舉了嚴氏父子的「十大罪狀」:
一、接受將領們的賄賂,從而挑起邊疆的爭端。
二、收受各藩王的饋贈,導致宗藩(即皇室宗族)失去了應有的職責和權力。
三、掌控吏部大權,貪污腐敗行為隨處可見,甚至就連小小的驛丞官吏也不放過。這樣一來,官員的常規選拔制度被破壞,社會風氣和官場紀律也大受損害。
四、向巡撫、巡按等官員索取常規賄賂,使得書信使者頻繁往來於他們的門前,以至於地方官員不得不加重對百姓的盤剝,百姓的財富日漸減少,社會教化也無法推行。
五、暗中壓制科道官(負責監察的官員),使他們不敢直言進諫。
六、嫉妒賢能之士,排斥有才之人,惡意中傷善良之輩。一旦有人違背了他的意願,他就會不遺餘力地將對方排擠到絕境,使得人們為國效力的決心瞬間消失殆盡。
七、放縱兒子收受財物,招致天下人的怨恨。
八、不斷地將財物運回家中,運輸過程中騷擾百姓,使得民間貧窮、財物耗盡,國家的根本元氣受到嚴重損害。
九、長期在內閣任職,但貪污腐敗的行為卻日益嚴重,沒有任何好的表現。
十、不能協同謀劃討伐叛逆之事,以緩解君主的憂慮。
沈煉在奏疏中還對為虎作張的吏部尚書夏邦謨作了尖銳地譏刺。
指出他是嚴氏父子的「私門之吏」,而非朝廷「公室之臣」,
「大事面白嚴嵩而後敢行,小事書通嚴世蕃而後敢發,三公但參謀議,豈可以嚴氏父子而干預六卿之政耶!」
由於主管官吏任免升降的吏部尚書也是「始也因賄而得官,既也因官而得賄」,因此各級官吏競相效法,致使貪風盛行。
沈煉憤怒地說:
官員們說:「內閣和吏部需要錢財,我們這些堅守清廉的人沒有什麼好處可得。」
於是,不論朝廷內外,也不論距離遠近,大家紛紛效仿,形成了不良的風氣,廉潔羞恥之心不再被推崇,盜賊像蜜蜂一樣紛紛湧現。……自己身為已經聲名狼藉的官員,卻還說「我要提拔賢能的人,罷免不賢的人」,我這是在欺騙誰呢?欺天乎?
奏疏最後要求皇帝下詔,
「將此三人詳議其罪,應誅而誅,應斥而斥」。
皇帝命大學士李本票擬聖旨。
李本「畏嵩之威」,差人詢問嚴世蕃如何票寫。
嚴世蕃乃同嚴嵩義子趙文華「擬票停當」,由趙文華「袖入」,遞與李本。
李本「抄票封進」。
皇帝忠奸不辨,遂以「出位恣肆狂言,排陷大臣,計取直名」之罪,
將沈煉杖責數十,流放塞外保安(今河北涿鹿東北)為民。
沈煉帶著家人被流放到保安之後,因為沒有房屋可以居住,一時陷入了困境。
當地的一位百姓在得知他就是那位大名鼎鼎、曾經上書請求誅殺嚴氏父子的沈煉後,非常高興地邀請他到自己家裡居住;
村裡的長輩們也紛紛伸出援手,為他提供柴米等生活必需品,並且讓自己的子弟跟著沈煉學習。
塞外的百姓一向性格熱誠憨厚,又因為長期飽受戰亂的痛苦,所以他們經常和沈煉一起痛罵嚴氏父子,這幾乎成了他們日常的一部分。
沈煉親手扎了三個草人,分別代表唐代的奸相李林甫、宋代的奸相秦檜以及當朝的奸相嚴嵩,他經常召集弟子們,用箭射擊這些草人,以此表達他的憤怒。
有時,沈煉還會騎著馬跑到居庸關口,面向南方大罵嚴嵩,然後滿懷悲憤地回家!
沈煉對於時局的憤慨之情溢於言表,即便身為一個流離失所的人,他也絕不放過那些因為失職而導致邊疆不寧的邊帥們的種種劣跡。
宣大總督許論為了冒領軍功,竟然殺害無辜百姓,用他們的首級來充數。
沈煉得知後,將那些被殺害百姓的姓名一一記錄下來,然後寫了一封信給許論,專門罵他。
許論升任兵部尚書,嚴嵩黨羽楊順繼任宣大總督。
俺答率軍入侵,攻破了應州(現在的山西應縣)四十多個堡壘。
楊順因為害怕受到懲罰,竟然下令讓官兵把逃難的百姓剃髮後斬首,以此來冒充斬殺敵軍的首級上報戰功,他的殘忍無恥比之前的統帥還要嚴重。
正當楊順宴會稱賀之時,沈煉送來言詞更為激烈的書信和諷刺詩。
其詩曰:
殺生獻捷古來無,
解道功成萬骨枯,
白草黃沙風雨夜,
冤魂多少覓頭顱。
他又撰文祭悼陣亡將士和被殺百姓,矛頭直指嚴氏父子和楊順。
《祭陣亡張游擊文》曰:
奸臣執柄,綱紀大虧。
邊陲告警,三軍退蒽。
……外通貨賂,內結權私。
社稷之計,盪於霜枝。
割人誣賞,奪馬自資。
報功欺主,曾無愧辭。
……張公雖死,神氣長生。
諸將雖在,奄奄無聲。
汝不忠義,知有權貴。
權貴行誅,汝骨亦碎。
先死為榮,後死為辱。
死辱生榮,其辨如燭。
張公有靈,誅此逆賊。
賊逆不誅,伊何為德。
沈煉對禍國殃民的嚴黨勢不兩立,而對貧苦民眾卻寄以深切的同情。
保安災荒連年,民不潦生。
他傾其所有,買糧煮粥,救濟饑民,又買地收葬餓呼骸骨。
百姓感其恩德,為之修立生祠。
沈煉還勸諭富人出粟賑災,所撰《化糧施粥勸諭文》向人們展現了災荒和戰亂給塞外民眾帶來的苦難:
我等居處邊城,遭逢歉歲,兵戈出沒,民不安生。
大水漂流,家無寧室。
粗食隔日,糠復難尋。
斗米六錢,荒村莫買。
官司幾處,誰悲凍餓之人;
道路相逢,儘是流離之子。
民納無收之稅,日苦催征;
軍丟有分之糧,歲難存活。
人將相食,亂從此生。
又有嚴嵩的同黨編造謊言,聲稱沈煉「勾結亡命之徒,練習擊劍射箭」,意圖尋找機會砍下嚴嵩父子的頭顱。
嚴世蕃指令巡按御史路楷聯合楊順策劃除掉沈煉,並向他們承諾:「事成之後,功勞大的可以封侯,功勞小的也會賜予高官厚祿。」
當時,楊順和路楷逮捕了一批被指控為「謀反」和「勾結外敵」的白蓮教教徒。他們便耍起了陰謀,將沈煉的名字也列入了「謀反」的白蓮教徒名單中上報給皇帝,並稱白蓮教的首領以沈煉為師,「聽從他的指揮」。
嚴嵩父子得知後大喜過望。
皇帝批准了他們的奏請。在嘉靖三十六年九月,沈煉以「謀叛」的罪名在宣府被處斬,他的長子沈襄被發配到邊疆最偏遠的地方充軍,次子沈袞和三子沈褒則被活活打死在杖刑之下。
……
以上內容,參考
張顯清:嚴嵩傳
尹守衡:《皇明史竊》卷九二《沈煉傳》。
沈煉:《祭陣亡張游擊文》,《青霞集》卷二。
沈煉:《化糧施粥勸諭文》,《青霞集》卷二。
感興趣的也可以看一下馮夢龍所作《沈小霞相會出師表》。
(今日三更,劇情已經更完,以下是沈煉的人物歷史,本來想放到劇情中,但是怕讀者說水字數,
以後人物資料都儘量不放在更新的劇情中,找地方給大家放出來,上架前這些章都會刪除,或者單獨整理出一個番外)
(資料是從許多文獻出引用,結尾有文獻出處。)
看著暗中沈煉剛毅的臉龐,祁景回憶起史書上曾經看過無數遍的那段介紹:
「沈煉,沈煉,字純甫,號青霞山人,
浙江紹興人嘉靖十七年進士,歷任溧陽(今屬江蘇)、在平(今屬山東)、清豐(今屬河南)知縣,調京師任錦衣衛經歷(掌管文書出入)。
為人剛直疏狂,嫉惡如仇。
憂傷國事,醉酒長嘯,擊缶鳴鳴,高誦《出師表》、《赤壁賦》,蒼然泣下。
不畏權貴,嚴世蕃召諸客飲酒,虐戲耍笑,對不勝飲者強灌之。
沈煉不平,反灌嚴世蕃,厲色曰:「吾代客酬也!」
當「庚戌之變」的烽火驟起之時,沈煉挺身而出,
堅決反對在敵人兵臨城下時簽訂屈辱的和約,
言辭激昂慷慨,滔滔不絕。
吏部尚書夏邦謨見狀,心中詫異,不禁問道:「你不過是個小小的官吏,為何如此激憤?」
沈煉目光如炬,直視夏邦謨,傲然回答:「我乃錦衣衛經歷沈煉。
只因朝中大臣們皆緘口不言,我作為小吏才不得不發聲。」
目睹將帥們的畏縮與膽怯,面對敵寇的囂張與猖狂,
沈煉更是義憤填膺,主動請纓,誓要討伐來犯之敵,其豪情壯志,盡顯英雄本色。
事變過後,沈煉上《早正奸臣誤國以決征虜大策》長篇奏疏,聲討嚴氏父子誤國之罪。
該疏首先指明「如今外敵入侵,即便是三尺童子也知曉這是嚴嵩父子一手造成的惡果。」
故而,若要克敵制勝,保衛家國,
「必先為天下剷除奸邪,激發忠義之心」。
唯有除去了嚴嵩父子,
「那敵寇之患,自然不足為慮」,
然後著重從貪賄、擅權、結黨等方面揭露了嚴氏父子的卑劣行徑。
奏疏列舉了嚴氏父子的「十大罪狀」:
一、接受將領們的賄賂,從而挑起邊疆的爭端。
二、收受各藩王的饋贈,導致宗藩(即皇室宗族)失去了應有的職責和權力。
三、掌控吏部大權,貪污腐敗行為隨處可見,甚至就連小小的驛丞官吏也不放過。這樣一來,官員的常規選拔制度被破壞,社會風氣和官場紀律也大受損害。
四、向巡撫、巡按等官員索取常規賄賂,使得書信使者頻繁往來於他們的門前,以至於地方官員不得不加重對百姓的盤剝,百姓的財富日漸減少,社會教化也無法推行。
五、暗中壓制科道官(負責監察的官員),使他們不敢直言進諫。
六、嫉妒賢能之士,排斥有才之人,惡意中傷善良之輩。一旦有人違背了他的意願,他就會不遺餘力地將對方排擠到絕境,使得人們為國效力的決心瞬間消失殆盡。
七、放縱兒子收受財物,招致天下人的怨恨。
八、不斷地將財物運回家中,運輸過程中騷擾百姓,使得民間貧窮、財物耗盡,國家的根本元氣受到嚴重損害。
九、長期在內閣任職,但貪污腐敗的行為卻日益嚴重,沒有任何好的表現。
十、不能協同謀劃討伐叛逆之事,以緩解君主的憂慮。
沈煉在奏疏中還對為虎作張的吏部尚書夏邦謨作了尖銳地譏刺。
指出他是嚴氏父子的「私門之吏」,而非朝廷「公室之臣」,
「大事面白嚴嵩而後敢行,小事書通嚴世蕃而後敢發,三公但參謀議,豈可以嚴氏父子而干預六卿之政耶!」
由於主管官吏任免升降的吏部尚書也是「始也因賄而得官,既也因官而得賄」,因此各級官吏競相效法,致使貪風盛行。
沈煉憤怒地說:
官員們說:「內閣和吏部需要錢財,我們這些堅守清廉的人沒有什麼好處可得。」
於是,不論朝廷內外,也不論距離遠近,大家紛紛效仿,形成了不良的風氣,廉潔羞恥之心不再被推崇,盜賊像蜜蜂一樣紛紛湧現。……自己身為已經聲名狼藉的官員,卻還說「我要提拔賢能的人,罷免不賢的人」,我這是在欺騙誰呢?欺天乎?
奏疏最後要求皇帝下詔,
「將此三人詳議其罪,應誅而誅,應斥而斥」。
皇帝命大學士李本票擬聖旨。
李本「畏嵩之威」,差人詢問嚴世蕃如何票寫。
嚴世蕃乃同嚴嵩義子趙文華「擬票停當」,由趙文華「袖入」,遞與李本。
李本「抄票封進」。
皇帝忠奸不辨,遂以「出位恣肆狂言,排陷大臣,計取直名」之罪,
將沈煉杖責數十,流放塞外保安(今河北涿鹿東北)為民。
沈煉帶著家人被流放到保安之後,因為沒有房屋可以居住,一時陷入了困境。
當地的一位百姓在得知他就是那位大名鼎鼎、曾經上書請求誅殺嚴氏父子的沈煉後,非常高興地邀請他到自己家裡居住;
村裡的長輩們也紛紛伸出援手,為他提供柴米等生活必需品,並且讓自己的子弟跟著沈煉學習。
塞外的百姓一向性格熱誠憨厚,又因為長期飽受戰亂的痛苦,所以他們經常和沈煉一起痛罵嚴氏父子,這幾乎成了他們日常的一部分。
沈煉親手扎了三個草人,分別代表唐代的奸相李林甫、宋代的奸相秦檜以及當朝的奸相嚴嵩,他經常召集弟子們,用箭射擊這些草人,以此表達他的憤怒。
有時,沈煉還會騎著馬跑到居庸關口,面向南方大罵嚴嵩,然後滿懷悲憤地回家!
沈煉對於時局的憤慨之情溢於言表,即便身為一個流離失所的人,他也絕不放過那些因為失職而導致邊疆不寧的邊帥們的種種劣跡。
宣大總督許論為了冒領軍功,竟然殺害無辜百姓,用他們的首級來充數。
沈煉得知後,將那些被殺害百姓的姓名一一記錄下來,然後寫了一封信給許論,專門罵他。
許論升任兵部尚書,嚴嵩黨羽楊順繼任宣大總督。
俺答率軍入侵,攻破了應州(現在的山西應縣)四十多個堡壘。
楊順因為害怕受到懲罰,竟然下令讓官兵把逃難的百姓剃髮後斬首,以此來冒充斬殺敵軍的首級上報戰功,他的殘忍無恥比之前的統帥還要嚴重。
正當楊順宴會稱賀之時,沈煉送來言詞更為激烈的書信和諷刺詩。
其詩曰:
殺生獻捷古來無,
解道功成萬骨枯,
白草黃沙風雨夜,
冤魂多少覓頭顱。
他又撰文祭悼陣亡將士和被殺百姓,矛頭直指嚴氏父子和楊順。
《祭陣亡張游擊文》曰:
奸臣執柄,綱紀大虧。
邊陲告警,三軍退蒽。
……外通貨賂,內結權私。
社稷之計,盪於霜枝。
割人誣賞,奪馬自資。
報功欺主,曾無愧辭。
……張公雖死,神氣長生。
諸將雖在,奄奄無聲。
汝不忠義,知有權貴。
權貴行誅,汝骨亦碎。
先死為榮,後死為辱。
死辱生榮,其辨如燭。
張公有靈,誅此逆賊。
賊逆不誅,伊何為德。
沈煉對禍國殃民的嚴黨勢不兩立,而對貧苦民眾卻寄以深切的同情。
保安災荒連年,民不潦生。
他傾其所有,買糧煮粥,救濟饑民,又買地收葬餓呼骸骨。
百姓感其恩德,為之修立生祠。
沈煉還勸諭富人出粟賑災,所撰《化糧施粥勸諭文》向人們展現了災荒和戰亂給塞外民眾帶來的苦難:
我等居處邊城,遭逢歉歲,兵戈出沒,民不安生。
大水漂流,家無寧室。
粗食隔日,糠復難尋。
斗米六錢,荒村莫買。
官司幾處,誰悲凍餓之人;
道路相逢,儘是流離之子。
民納無收之稅,日苦催征;
軍丟有分之糧,歲難存活。
人將相食,亂從此生。
又有嚴嵩的同黨編造謊言,聲稱沈煉「勾結亡命之徒,練習擊劍射箭」,意圖尋找機會砍下嚴嵩父子的頭顱。
嚴世蕃指令巡按御史路楷聯合楊順策劃除掉沈煉,並向他們承諾:「事成之後,功勞大的可以封侯,功勞小的也會賜予高官厚祿。」
當時,楊順和路楷逮捕了一批被指控為「謀反」和「勾結外敵」的白蓮教教徒。他們便耍起了陰謀,將沈煉的名字也列入了「謀反」的白蓮教徒名單中上報給皇帝,並稱白蓮教的首領以沈煉為師,「聽從他的指揮」。
嚴嵩父子得知後大喜過望。
皇帝批准了他們的奏請。在嘉靖三十六年九月,沈煉以「謀叛」的罪名在宣府被處斬,他的長子沈襄被發配到邊疆最偏遠的地方充軍,次子沈袞和三子沈褒則被活活打死在杖刑之下。
……
以上內容,參考
張顯清:嚴嵩傳
尹守衡:《皇明史竊》卷九二《沈煉傳》。
沈煉:《祭陣亡張游擊文》,《青霞集》卷二。
沈煉:《化糧施粥勸諭文》,《青霞集》卷二。
感興趣的也可以看一下馮夢龍所作《沈小霞相會出師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