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滿餉不可敵(三)
面對石興義的勸說,楊可棟面無表情的回了一句。
「本使要的就是羅耀十死無生,不這樣日軍怎會如此輕易上鉤。」
聽了楊可棟的話,石興義沉默無言,只是拳頭不自覺的攥了起來。
局勢越來越不利,楊可棟這邊遲遲不發兵,羅耀部已完全被包圍了起來。
到了這時候,作為外人的方時春都忍不住出聲勸說道:
「楊將軍,趁著敵軍還沒有把羅耀部徹底包圍,現在發兵的話還有一線生機,那可是兩千多條性命,不能白白的丟了!」
只可惜楊可棟跟吃了稱坨鐵了心一般,絲毫不為所動。
「方大人不必多言,本使自有定奪。」
「哎……」
無奈之下方時春只能重重的嘆了一口氣,只可惜播州軍不聽他的指揮。
要不然定然不會如此白送,氣氛瞬間變得僵硬了起來,即便是知道先前戰略的石興義,心中也緊張不已。
畢竟是在開闊地帶面對幾乎三倍於自身兵力的援兵,即便是裝備再精良,訓練再有素,也難逃被蠶食的命運。
戰至辰時。
島津義弘坐鎮日軍營寨,陰沉的盯著距離營寨不足五百米的大戰。
血戰已經持續了半個時辰,在立花宗茂與島津家久的東西合圍下。
明軍居然還數次發動反衝鋒,最近的一次幾乎就要衝到營寨!
這等野戰能力讓島津義弘膽寒,當然膽寒的不止是他島津義弘一人。
此刻站在島津義弘身邊的斷臂男子正是從戰場中撤下的藤原千利。
作為薩摩兵本部長槍兵的長槍大將,這會他的身子竟然止不住的微微顫抖。
藤原千利從未打過如此惡戰,也壓根沒有見過戰鬥力如此兇猛的部隊。
而藤原千利的表現全部被旁邊的島津義弘收入眼底,沉默許久以後,島津義弘終於開口問道:
「藤原,明軍的那個協作戰陣,你以前可曾見過?」
面對詢問藤原千利十分老實,斷了一條胳膊的他已經再無戰鬥的心思了。
「回島津大人,過去我從不曾見過,這些明軍的戰力十分強悍,是不是再派些援兵。」
島津義弘沒有繼續說話,只是靜靜的看著戰局,身邊的日軍將官也同樣如此。
每個人的臉上都瀰漫著揮之不去的陰霾,至於為何心情低落,原因十分簡單。
那便是這是從入朝以來,日軍同明軍真正意義上的碰撞,結果也顯而易見。
起碼要用三倍的兵力,才能在野戰中壓制明軍,這讓剛經歷過戰國亂戰的日軍將領們十分沮喪。
戰局仍舊持續白熱化,雙方都沒有再增兵的意思,不管是島津義弘還是楊可棟。
實際上島津義弘也想再增兵,可他麾下的薩摩兵只剩下4000人,其中大部分還是弓箭兵和火槍兵。
在這種近身搏殺中並不占優勢,當然最關鍵的還是因為那些潰散的朝鮮兵。
雖然被砍殺了一陣後朝鮮兵只剩下2000多人,其中大部分也只會跪地求饒。
可終究是不穩定因素,因此島津義弘唯一能派上用場的有生戰力只有立花宗茂和島津家久麾下的幾千名長槍兵。
兩軍在欒山前線殺的血肉橫飛,都強撐著一股氣不斷的猛攻。
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就在播州軍血戰欒山之際,相隔八十里的平壤城也陷入了戰火。
連續多日沒見到方時春回來的李如松心中有些摸不准,可戰機不等人。
前期的攻城準備已經做好,再拖延下去只會讓日軍懷疑,於是將所有入朝將領召集過來各自安排任務以後。
李如松決定發動攻擊平壤城的總攻!
八日清晨。
枕戈旦待準備許久的明軍終於完全包圍了小西行長盤踞的平壤城。
天剛蒙蒙亮時,入朝征倭的總指揮李如松下令攻城,不過有些巧合的是。
總指揮李如松選擇進攻的時間居然和楊可棟進攻島津義弘第四軍團的日子意外的碰在了一起。
作為久經戰場的名將,李如松絕不是泛泛之輩,在戰前他便根據平壤的地形,決定採取三面圍攻,東面設伏的戰術。
正所謂「圍城必闕」,從一開始李如松就抱著必勝的決心,畢竟這是入朝來的首戰。
於是李如松便分派薊鎮游擊吳惟忠和遼東副總兵查大受率領步兵和騎兵攻打城北要塞牡丹峰。
同時命中軍楊元、右軍張世爵領兵攻打西邊的七星門,左軍李如柏、參將李芳春領兵攻擊西面普通門。
當然兵不厭詐,深知兵法的李如松還讓副總兵祖承訓為統領。
用游擊駱尚志與朝鮮將領李鎰、金應瑞率領軍隊喬裝成朝鮮軍隊用來麻痹日軍,攻打城南的蘆門。
而主帥李如松則親自在平壤城下督戰,打響了入朝後主力明軍的第一戰!
戰鬥從一開始便進入白熱化。
明軍的大炮猛轟平壤城頭,一時間殺聲震天,在炮火的掩護下,各路明軍架上攻城梯,爭相攀登。
而小西行長的第一軍團則依託堅固高大的城池,在城牆上設立白旗作為聯繫。
揚長避短用弓箭、鐵炮連續射擊,頓時砲矢如雨,日軍占據有利地勢。
從城樓上潑灑沸水,砸下巨石,拼死抵抗,殺傷明軍甚多。
小西行長麾下的日本第一軍團都經歷過戰國時代內戰的洗禮磨練,其中不乏精兵悍將,戰鬥力自然不容小視。
再加上自古以來攻城方便是劣勢方,因此激戰了兩個時辰,負責攻擊平壤城的明軍攻勢受挫,局勢一時僵持了起來。
眼看久攻不下,站在中軍處的李如松臉色陰沉至極,恰好就在這時。
不知為何原本應該負責圍攻西門的李如柏卻來到了他的身邊,同時小心翼翼的開口建議道:
「兄長,日軍太頑固了,各線都受挫不小,是不是下令讓各部休整過後再戰。」
李成梁一生中育有八子,長子李如松,次子便是李如柏,因此兄弟二人平時關係很是親近。
可李如柏忘了一件事,那便是這裡是朝鮮戰場,李如松是征朝統帥!
「本使要的就是羅耀十死無生,不這樣日軍怎會如此輕易上鉤。」
聽了楊可棟的話,石興義沉默無言,只是拳頭不自覺的攥了起來。
局勢越來越不利,楊可棟這邊遲遲不發兵,羅耀部已完全被包圍了起來。
到了這時候,作為外人的方時春都忍不住出聲勸說道:
「楊將軍,趁著敵軍還沒有把羅耀部徹底包圍,現在發兵的話還有一線生機,那可是兩千多條性命,不能白白的丟了!」
只可惜楊可棟跟吃了稱坨鐵了心一般,絲毫不為所動。
「方大人不必多言,本使自有定奪。」
「哎……」
無奈之下方時春只能重重的嘆了一口氣,只可惜播州軍不聽他的指揮。
要不然定然不會如此白送,氣氛瞬間變得僵硬了起來,即便是知道先前戰略的石興義,心中也緊張不已。
畢竟是在開闊地帶面對幾乎三倍於自身兵力的援兵,即便是裝備再精良,訓練再有素,也難逃被蠶食的命運。
戰至辰時。
島津義弘坐鎮日軍營寨,陰沉的盯著距離營寨不足五百米的大戰。
血戰已經持續了半個時辰,在立花宗茂與島津家久的東西合圍下。
明軍居然還數次發動反衝鋒,最近的一次幾乎就要衝到營寨!
這等野戰能力讓島津義弘膽寒,當然膽寒的不止是他島津義弘一人。
此刻站在島津義弘身邊的斷臂男子正是從戰場中撤下的藤原千利。
作為薩摩兵本部長槍兵的長槍大將,這會他的身子竟然止不住的微微顫抖。
藤原千利從未打過如此惡戰,也壓根沒有見過戰鬥力如此兇猛的部隊。
而藤原千利的表現全部被旁邊的島津義弘收入眼底,沉默許久以後,島津義弘終於開口問道:
「藤原,明軍的那個協作戰陣,你以前可曾見過?」
面對詢問藤原千利十分老實,斷了一條胳膊的他已經再無戰鬥的心思了。
「回島津大人,過去我從不曾見過,這些明軍的戰力十分強悍,是不是再派些援兵。」
島津義弘沒有繼續說話,只是靜靜的看著戰局,身邊的日軍將官也同樣如此。
每個人的臉上都瀰漫著揮之不去的陰霾,至於為何心情低落,原因十分簡單。
那便是這是從入朝以來,日軍同明軍真正意義上的碰撞,結果也顯而易見。
起碼要用三倍的兵力,才能在野戰中壓制明軍,這讓剛經歷過戰國亂戰的日軍將領們十分沮喪。
戰局仍舊持續白熱化,雙方都沒有再增兵的意思,不管是島津義弘還是楊可棟。
實際上島津義弘也想再增兵,可他麾下的薩摩兵只剩下4000人,其中大部分還是弓箭兵和火槍兵。
在這種近身搏殺中並不占優勢,當然最關鍵的還是因為那些潰散的朝鮮兵。
雖然被砍殺了一陣後朝鮮兵只剩下2000多人,其中大部分也只會跪地求饒。
可終究是不穩定因素,因此島津義弘唯一能派上用場的有生戰力只有立花宗茂和島津家久麾下的幾千名長槍兵。
兩軍在欒山前線殺的血肉橫飛,都強撐著一股氣不斷的猛攻。
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就在播州軍血戰欒山之際,相隔八十里的平壤城也陷入了戰火。
連續多日沒見到方時春回來的李如松心中有些摸不准,可戰機不等人。
前期的攻城準備已經做好,再拖延下去只會讓日軍懷疑,於是將所有入朝將領召集過來各自安排任務以後。
李如松決定發動攻擊平壤城的總攻!
八日清晨。
枕戈旦待準備許久的明軍終於完全包圍了小西行長盤踞的平壤城。
天剛蒙蒙亮時,入朝征倭的總指揮李如松下令攻城,不過有些巧合的是。
總指揮李如松選擇進攻的時間居然和楊可棟進攻島津義弘第四軍團的日子意外的碰在了一起。
作為久經戰場的名將,李如松絕不是泛泛之輩,在戰前他便根據平壤的地形,決定採取三面圍攻,東面設伏的戰術。
正所謂「圍城必闕」,從一開始李如松就抱著必勝的決心,畢竟這是入朝來的首戰。
於是李如松便分派薊鎮游擊吳惟忠和遼東副總兵查大受率領步兵和騎兵攻打城北要塞牡丹峰。
同時命中軍楊元、右軍張世爵領兵攻打西邊的七星門,左軍李如柏、參將李芳春領兵攻擊西面普通門。
當然兵不厭詐,深知兵法的李如松還讓副總兵祖承訓為統領。
用游擊駱尚志與朝鮮將領李鎰、金應瑞率領軍隊喬裝成朝鮮軍隊用來麻痹日軍,攻打城南的蘆門。
而主帥李如松則親自在平壤城下督戰,打響了入朝後主力明軍的第一戰!
戰鬥從一開始便進入白熱化。
明軍的大炮猛轟平壤城頭,一時間殺聲震天,在炮火的掩護下,各路明軍架上攻城梯,爭相攀登。
而小西行長的第一軍團則依託堅固高大的城池,在城牆上設立白旗作為聯繫。
揚長避短用弓箭、鐵炮連續射擊,頓時砲矢如雨,日軍占據有利地勢。
從城樓上潑灑沸水,砸下巨石,拼死抵抗,殺傷明軍甚多。
小西行長麾下的日本第一軍團都經歷過戰國時代內戰的洗禮磨練,其中不乏精兵悍將,戰鬥力自然不容小視。
再加上自古以來攻城方便是劣勢方,因此激戰了兩個時辰,負責攻擊平壤城的明軍攻勢受挫,局勢一時僵持了起來。
眼看久攻不下,站在中軍處的李如松臉色陰沉至極,恰好就在這時。
不知為何原本應該負責圍攻西門的李如柏卻來到了他的身邊,同時小心翼翼的開口建議道:
「兄長,日軍太頑固了,各線都受挫不小,是不是下令讓各部休整過後再戰。」
李成梁一生中育有八子,長子李如松,次子便是李如柏,因此兄弟二人平時關係很是親近。
可李如柏忘了一件事,那便是這裡是朝鮮戰場,李如松是征朝統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