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邊關喜報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皇帝重不重視薊州衛的消息?

  重視!

  作為錦衣衛大都督,皇帝已經好幾次派人反覆叮囑他,薊州衛對抗演練只要有消息,必須第一時間送抵。

  在駱思恭看來,能不能敲開乾清宮的門。

  恐怕還得看他北鎮撫司衙門的!

  看這份喜報背後為長皇子的!

  「駱思恭,你還有沒有一點大局觀念!」沈一貫冷著臉開口訓斥:「不就是一個邊軍將領的對抗演練嗎!現在朝鮮之事,才是……」

  吱呀!

  沈一貫的話未落,乾清宮宮門忽然打開。

  所有人錯愕的轉頭看去……

  陳矩看著眾人難以置信的神色,暗自覺得好笑,此刻他也輕鬆了不少。

  說實話,他都被皇帝的反應給震驚了。

  駱思恭聲音傳入內里,皇帝微微皺眉的瞬間,陳矩都覺得駱思恭怕是要吃些苦頭了。

  畢竟連陛下甚是喜愛的三皇子都碰了壁。

  可讓陳矩震驚的事情恰恰就是發生了。

  陳矩現在還清晰記得適才皇帝緊皺了一天的眉頭,在駱思恭的話音傳入瞬間舒展,唇角露出笑容的一幕。。

  在眾人錯愕的注視下,陳矩開口:「首輔,聖上召見,錦衣衛大都督、首輔及六部侍郎一樣入內面見聖駕,其餘人等都散了吧。」

  「好,好……」趙志皋面露笑容,激動的連連說好:「諸位,隨我入內面聖。」

  「三皇子,聖上說了,三皇子且先回去吧,皇子的心思,陛下明白。」陳矩最後對朱常洵說了句後,轉身入內。

  朱常洵跪了半天,腿腳都發麻了。

  等來的卻是如此輕飄飄一句話,心中失落極了。

  他朱常洵跪在這裡,竟然還不如一個邊軍將領一次小小的對抗演練?

  朱常洵對他們母子想要拉攏的邊將朱濼,產生了一絲厭惡。

  「怎麼會這樣?」

  「為何一個邊將會有如此大的面子!」

  「我們在這裡站了一天,竟然還沒有一個邊將的面子大!」

  ⋯⋯

  留在外面的廷臣震驚之餘,也都憤憤不快的議論著。

  邊將朱濼,做成了連三皇子都沒有做成的事情,這個消息也以最快的速度在宮內傳開。

  慈寧宮。

  哎!

  李太后聽聞後,嘆了口氣,閉眼自言自語道:「吾兒何苦呢,張先生即便泉下有知,也不會埋怨你的,帝王權術,本就是他教你的。」

  身為皇帝的母親,李太后太了解自己兒子了。

  對張居正有恨有愧疚有敬重。

  但更多的是信任和思念!

  皇帝親政沒幾年後就沉迷酒色不理朝政,李太后看在眼裡,心中卻跟明鏡似的。

  她兒子、當今的皇帝是對大明朝兩百年的積弊徹底絕望了。

  親政雄心勃勃,試圖扭轉大明朝的頹勢。

  可很快,就被大明朝頑固僵腐,陳腐不堪的積弊打擊的失去信心。

  意志消沉!

  歷朝歷代這樣的繼任者實在是數不勝數。

  隋煬帝繼位之初何等雄心壯志,誓要做一代明君,超越始皇帝,成為千古一帝。

  對內對外,大刀闊斧的改革。

  可三次征遼、內部士族反叛,徹底的消磨了隋煬帝的雄心壯志。

  是故當大隋天下即將分崩離析的時候,隋煬帝想的不是振作精神,勵精圖治,重新收拾江山。

  而是選擇了遷都江都。

  試圖在江南繁華之地,醉生夢死。

  李太后也熟讀史書,很明白她的兒子,如今與隋煬帝當初選擇遷都江都十分的相似。

  隋煬帝是看透了收拾山河又能如何,依舊不過是士族與皇權共天下罷了。

  其胸中抱負依舊無法伸張。

  而他的兒子,如今也是意志消沉,自覺看透了大明內部的陳腐改變不了。


  這種陳腐,是大明兩百年的積累。

  更是幾千年朝代更迭,始終沒有解決的弊病!

  薊州衛的年輕邊軍將領,他改革的文章,李太后私下裡也看了。

  文章指出的問題,李太后亦覺得十分中肯正確。

  也正是這篇文章,這種改革者的身份,讓她的兒子會將其與張居正聯繫在一起。

  畢竟雙方都是改革者中,有自己一套獨特見解和理念的人。

  李太后更加清楚,也正是這種聯繫,才讓誰都叫不開的乾清宮門打開!

  在她兒子,當今皇帝心中,年輕的邊軍將領,或許已經被當做其先生張居正的化身。

  「容忍克己,正人先正己、律人先律己,說的好,不過掃清大明的陳腐積弊,還要有一顆百折不撓恆心,沒有這樣一顆恆心,無論再出色的才華,也不可能解決兩百年積弊,幾千年陳腐。」

  「恐怕哀家的兒子,又要失望了。」

  李太后搖了搖頭,對朱濼這位年輕邊將並不看好,她從自己兒子失敗消沉的轉變,比任何人都看得清楚,未來肩負起大明除舊迎新改革者,需要具備什麼樣的品質。

  才華在她看來,不如有一顆堅韌、百折不撓的恆心!

  而朱濼年紀輕輕,便身居高位。

  這種人,怎麼可能擁有一顆堅韌、百折不撓的恆心?

  嘗遍了人生酸甜苦辣的李太后很清楚,唯有苦難才能磨練出這樣一顆堅強不屈之心。

  ⋯⋯

  延禧宮。

  鄭氏同樣如這深宮內許多人一樣,被傳來的消息震驚了。

  她看著垂頭喪氣站在面前的兒子,其心中雖然也十分不快,因朱濼,讓她兒子此番無功而返,更是丟盡了顏面。

  但鄭氏還是聞言安慰道:「身為皇子,去嫉妒一個臣子,是最不可取的。」

  「就算你父皇青睞他又如何,他終究只是一個臣子,將來是要對你俯首叩拜的,若是你察覺有控制不住此人的傾向,找個藉口殺了便是!」

  朱常洵勉強笑了笑,應道:「母親,孩兒記住了。」

  ......

  乾清宮。

  趙志皋等人看著皇帝將第二封摺子看完後,放在案牘上,分明沒有讓他們看的意思,心中不由好奇。

  這份摺子中到底寫了什麼。

  朱翊鈞面態如常,已經看不到絲毫憤怒之色,相反開口之際,唇角還微不可察微微上揚:「諸位愛卿,薊州衛總兵府和衛指揮使衙門送來的摺子你們都看了吧。」

  「說說你們的看法,此番朱濼新軍不但在對抗演練中取勝,更是迫使察哈爾方面與本朝重新簽訂和平條約,對外彰顯了朝廷威嚴,如此大功,該如何賞賜。」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