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朝廷變故
趙志皋感激的看著陳矩,點了點頭。
沈一貫看著陳矩轉身入內消失在黑洞洞殿內的身影,唇角微微上揚,心中冷笑暗道:這一次就是陳矩也沒用!
而後又看了眼呆若木雞,宛若行屍走肉的石星。
這一次,誰都保不住石星!
趙志皋這個在改革派和他們之間左右逢源的老胡裱匠,早讓他們不耐煩了!
這些年若不是趙志皋這個老胡裱匠拖後腿,朝廷早應該復祖制,將張居正留下來的那些苟延殘喘的徒子徒孫們全都趕走,眾正盈朝了!
片刻。
陳矩從內里走出,有些不忍的看著趙志皋期盼的眼神,無奈的搖了搖頭。
哎!
一聲嘆息從趙志皋口中傳出,夾雜著無盡的心灰意冷與疲憊絕望。
陳矩、于慎行等人看著心酸又憤慨。
噗通!
石星跌坐在地上,掙扎著跪起來,衝著殿內一邊重重叩首,一邊大聲呼喊:「聖上,一切的錯,都在臣識人不明,與其他人無關,臣願意以死報答陛下多年聖卷!」
「拱辰兄!」
「石大人!」
⋯⋯⋯
砰!
眾人驚呼阻止之際,石星已經猛地重重撞在了殿門門框上,鮮血從額頭湧出,人緩緩倒在地上。
「快,快叫太醫!」趙志皋抱著石星大喊著催促道。
石星這麼做的目的,趙志皋明白。
是希望自己來承擔一切,而讓皇帝不要遷怒他這個首輔。
繼而動搖他首輔在朝中的地位和威嚴。
當夜,兵部尚書在太醫院醒來後,便被一道聖旨下昭獄。
直到天亮,趙志皋等人等候在宮門外,皇帝朱翊鈞也未曾召見。
延禧宮。
鄭氏一邊溫柔的擦拭著最喜歡的,象徵著富貴的牡丹花,唇角泛著笑意,一邊哼著歡快的曲調。
「母妃今天很高興?」文華殿聽經返回的朱常洵入內後,聽到母親鄭氏哼著的曲調,笑著詢問。
不過不等鄭氏開口,一邊坐下,一邊搶著說道:「母妃的好心情,應該是與外朝的事情有關係對吧?」
「兵部尚書石星被下昭獄,首輔趙志皋為父皇所遷怒,沈一貫馬上就能問鼎首輔的位置。」
鄭氏扭頭,嬌艷露出嬌媚笑容,高興說道:「沈一貫是支持我兒子做儲君的,娘當然高興了。」
「等趙志皋這個老胡裱匠被趕走後,我兒做太子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你要好好跟著儒臣們學習,你知道你父皇為什麼喜歡你,想讓你做皇帝嗎?」
朱常洵面露狐疑搖頭:「不知。」
「娘今天就告訴你,你父皇不選朱常洛那個都人子,固然有厭惡其母的原因,但更多是因為朱常洛懦弱!」
「他要是不懦弱,恐怕也活不到現在。」朱常洵想到了他的那位兄長,笑了笑說道。
他那位兄長可沒有他在宮中的地位。
雖然貴為皇子,可宮內的宮女太監都敢給其臉色看。
這樣的處境,怎麼可能養成強勢的性格。
若是強勢了也活不到現在,恐怕早不知怎麼死了。
宮內死個人,實在有太多讓人查不道的原因了。
鄭氏頓時喜笑顏開,片刻後,面色變得嚴肅說道:「但你也不要認為自己就高枕無憂!」
「你父皇喜歡你,是因為你父皇獨寵母妃,對你是愛屋及烏,他真正選你做皇帝的原因,是因為你從小表現出的霸道!」
「霸道?」朱常洵聽的只覺好笑。
他從小與朱常洛不同,因為母妃的原因,在宮中要風得風,要雨得雨。
稍有不如意,對身邊伺候的宮娥太監非打即罵。
在宮中是出了名的頑劣。
甚至還被皇祖母為此訓斥過。
在外廷朝臣眼中典型的頑劣品性。
鄭氏看著兒子狐疑,感嘆道:「娘也是在那個礙眼的卑賤都人子逃走後,眼睛不再緊盯著宮內的一畝三分地後,才洞察你父皇的用意。」
「你父皇為什麼要讓你去文華殿聽儒臣講經,為什麼要讓你讀史。」
「母后說過,學帝王心術,帝王手段!」朱常洵立刻回答道。
鄭氏滿意的點頭:「這就對了,自從土木堡之變後,大明朝的皇帝就不好當了,廷臣的權利極具的增加,你父皇親征,推到了恩師張居正的功勳牌,鞭屍張居正,才徹徹底底的把權利收攏回來攥住了!」
「你曾祖父更是差點鬧出天大的笑話,在自己的寢宮中被宮女勒死。」
「諸般此類事情,如今的大明來說實在太多了。」
「所以大明如果需要一個手段狠辣,性格霸道的皇帝,只有這樣,才能壓住那些蠢蠢欲動,試圖分潤皇權之人!」
「這一點,從小你就入你父皇的眼!」
「母親一直寵著你,慣著你,不曾想無心插柳柳成蔭,還有這樣的好處,這就證明,天都向著我們母子,天意都讓我兒子當皇帝!」
鄭氏說著,臉上露著得意之色,鳳眸的神色卻漸變銳利。
「常洵,知道你現在應該做什麼嗎?」鄭氏的語氣忽然變得冷硬詢問道。
朱常洵一時間有些不適應,微微皺眉,搖了搖頭。
鄭氏緊接著說道:「你現在就去乾清宮門外,高呼請戰,請你父皇發兵朝鮮,平定倭亂!」
「母親,你是要我在父皇面前,展現出強硬的一面對嗎?」朱常洵試探詢問。
鄭氏笑著點頭:「不錯,而且這一次你要與沈次輔站在一邊,趙志皋已經是秋後的螞蚱蹦不了太久了。」
「而沈次輔則是你今後在朝中最大的助力,現在你應該投桃報李,幫沈次輔一把。」
「娘猜測,你去請戰,表現出的強硬姿態首先會讓你父皇對更加滿意,其次,大明朝受了這麼大的屈辱,你父皇心中一定是傾向戰爭解決問題,對外樹立大明朝的威嚴,附和你父皇的心思。」
「雙管齊下,或許你父皇會召見群臣,而且你父皇除非十分憤怒,否則他想要立你為儲君,那麼一定會抓住這次機會,向群臣表達一個態度,你敲開乾清宮門的可能性是很大的。」
沈一貫看著陳矩轉身入內消失在黑洞洞殿內的身影,唇角微微上揚,心中冷笑暗道:這一次就是陳矩也沒用!
而後又看了眼呆若木雞,宛若行屍走肉的石星。
這一次,誰都保不住石星!
趙志皋這個在改革派和他們之間左右逢源的老胡裱匠,早讓他們不耐煩了!
這些年若不是趙志皋這個老胡裱匠拖後腿,朝廷早應該復祖制,將張居正留下來的那些苟延殘喘的徒子徒孫們全都趕走,眾正盈朝了!
片刻。
陳矩從內里走出,有些不忍的看著趙志皋期盼的眼神,無奈的搖了搖頭。
哎!
一聲嘆息從趙志皋口中傳出,夾雜著無盡的心灰意冷與疲憊絕望。
陳矩、于慎行等人看著心酸又憤慨。
噗通!
石星跌坐在地上,掙扎著跪起來,衝著殿內一邊重重叩首,一邊大聲呼喊:「聖上,一切的錯,都在臣識人不明,與其他人無關,臣願意以死報答陛下多年聖卷!」
「拱辰兄!」
「石大人!」
⋯⋯⋯
砰!
眾人驚呼阻止之際,石星已經猛地重重撞在了殿門門框上,鮮血從額頭湧出,人緩緩倒在地上。
「快,快叫太醫!」趙志皋抱著石星大喊著催促道。
石星這麼做的目的,趙志皋明白。
是希望自己來承擔一切,而讓皇帝不要遷怒他這個首輔。
繼而動搖他首輔在朝中的地位和威嚴。
當夜,兵部尚書在太醫院醒來後,便被一道聖旨下昭獄。
直到天亮,趙志皋等人等候在宮門外,皇帝朱翊鈞也未曾召見。
延禧宮。
鄭氏一邊溫柔的擦拭著最喜歡的,象徵著富貴的牡丹花,唇角泛著笑意,一邊哼著歡快的曲調。
「母妃今天很高興?」文華殿聽經返回的朱常洵入內後,聽到母親鄭氏哼著的曲調,笑著詢問。
不過不等鄭氏開口,一邊坐下,一邊搶著說道:「母妃的好心情,應該是與外朝的事情有關係對吧?」
「兵部尚書石星被下昭獄,首輔趙志皋為父皇所遷怒,沈一貫馬上就能問鼎首輔的位置。」
鄭氏扭頭,嬌艷露出嬌媚笑容,高興說道:「沈一貫是支持我兒子做儲君的,娘當然高興了。」
「等趙志皋這個老胡裱匠被趕走後,我兒做太子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你要好好跟著儒臣們學習,你知道你父皇為什麼喜歡你,想讓你做皇帝嗎?」
朱常洵面露狐疑搖頭:「不知。」
「娘今天就告訴你,你父皇不選朱常洛那個都人子,固然有厭惡其母的原因,但更多是因為朱常洛懦弱!」
「他要是不懦弱,恐怕也活不到現在。」朱常洵想到了他的那位兄長,笑了笑說道。
他那位兄長可沒有他在宮中的地位。
雖然貴為皇子,可宮內的宮女太監都敢給其臉色看。
這樣的處境,怎麼可能養成強勢的性格。
若是強勢了也活不到現在,恐怕早不知怎麼死了。
宮內死個人,實在有太多讓人查不道的原因了。
鄭氏頓時喜笑顏開,片刻後,面色變得嚴肅說道:「但你也不要認為自己就高枕無憂!」
「你父皇喜歡你,是因為你父皇獨寵母妃,對你是愛屋及烏,他真正選你做皇帝的原因,是因為你從小表現出的霸道!」
「霸道?」朱常洵聽的只覺好笑。
他從小與朱常洛不同,因為母妃的原因,在宮中要風得風,要雨得雨。
稍有不如意,對身邊伺候的宮娥太監非打即罵。
在宮中是出了名的頑劣。
甚至還被皇祖母為此訓斥過。
在外廷朝臣眼中典型的頑劣品性。
鄭氏看著兒子狐疑,感嘆道:「娘也是在那個礙眼的卑賤都人子逃走後,眼睛不再緊盯著宮內的一畝三分地後,才洞察你父皇的用意。」
「你父皇為什麼要讓你去文華殿聽儒臣講經,為什麼要讓你讀史。」
「母后說過,學帝王心術,帝王手段!」朱常洵立刻回答道。
鄭氏滿意的點頭:「這就對了,自從土木堡之變後,大明朝的皇帝就不好當了,廷臣的權利極具的增加,你父皇親征,推到了恩師張居正的功勳牌,鞭屍張居正,才徹徹底底的把權利收攏回來攥住了!」
「你曾祖父更是差點鬧出天大的笑話,在自己的寢宮中被宮女勒死。」
「諸般此類事情,如今的大明來說實在太多了。」
「所以大明如果需要一個手段狠辣,性格霸道的皇帝,只有這樣,才能壓住那些蠢蠢欲動,試圖分潤皇權之人!」
「這一點,從小你就入你父皇的眼!」
「母親一直寵著你,慣著你,不曾想無心插柳柳成蔭,還有這樣的好處,這就證明,天都向著我們母子,天意都讓我兒子當皇帝!」
鄭氏說著,臉上露著得意之色,鳳眸的神色卻漸變銳利。
「常洵,知道你現在應該做什麼嗎?」鄭氏的語氣忽然變得冷硬詢問道。
朱常洵一時間有些不適應,微微皺眉,搖了搖頭。
鄭氏緊接著說道:「你現在就去乾清宮門外,高呼請戰,請你父皇發兵朝鮮,平定倭亂!」
「母親,你是要我在父皇面前,展現出強硬的一面對嗎?」朱常洵試探詢問。
鄭氏笑著點頭:「不錯,而且這一次你要與沈次輔站在一邊,趙志皋已經是秋後的螞蚱蹦不了太久了。」
「而沈次輔則是你今後在朝中最大的助力,現在你應該投桃報李,幫沈次輔一把。」
「娘猜測,你去請戰,表現出的強硬姿態首先會讓你父皇對更加滿意,其次,大明朝受了這麼大的屈辱,你父皇心中一定是傾向戰爭解決問題,對外樹立大明朝的威嚴,附和你父皇的心思。」
「雙管齊下,或許你父皇會召見群臣,而且你父皇除非十分憤怒,否則他想要立你為儲君,那麼一定會抓住這次機會,向群臣表達一個態度,你敲開乾清宮門的可能性是很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