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萬曆哭了
葉邦榮話音落地,朱常洛不由一愣,下意識追問道:「葉叔,是不是朝廷有什麼變故啊?」
朱常洛話音落地,三人齊刷刷的有些詫異,沒想到朱常洛竟是如此敏銳察覺到了背後的關鍵。
不過一想到朱常洛來到薊州之後的所作所為,三人也就釋懷了,以朱常洛展現出來的才能,似乎察覺到了也沒什麼好驚訝的。
「你猜對了,是有些變故。那高淮在遼東負責礦稅的徵收,似乎有些不擇手段了,以至於引起了兵變,朝鮮那邊也出了些事,聽說倭寇已經集結了不少兵力,要出手了。」
「遼東李家已經上奏,請求朝廷派兵支援遼東了。」
「朝中那些人想讓咱們戚家軍去遼東支援,狼子野心昭然若揭,無非是想讓我們戚家軍被遼東李家吞掉。」
「就連這次兵變,都是遼東李家的部下,這齣戲,他們倒是演的熟練的很啊。」
「所以這場較量宜早不宜遲,若是我們戚家軍敗給你的新軍了,那麼朝廷那些人就不會覺得我們戚家軍有多大的威脅了。」
「到時候我們便可以用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為藉口拖延一段時間,再從長計議,讓朝廷放棄派戚家軍去遼東支援。」
「要知道朝廷拖欠我們戚家軍的糧餉,以及之前我們戚家軍支援朝鮮的封賞,加在一起可不是一筆小數目,朝廷怕是難以拿的出來啊,就算能拿的出來怕是也要傷筋動骨。」
戚金話音落地,朱常洛卻是不由得苦笑起來。
他身為大明皇帝的長子,戚金這番話似乎有些扎心了。
「戚叔,雖然你們戚家軍需要敗給我的新軍,但我不希望你們放水作假,我希望戚家軍能全力以赴,我對自己訓練的這支新軍,信心十足。」
朱常洛話音落地,三人不由愣了一下,下一秒不約而同的放聲大笑起來。
「好好好!我們就猜到了你會說這句話,戚家軍可不是那麼容易打敗的,我們絕對不會放水作假,況且以那群老東西對你成見,怕是就算我讓他們放水,他們也不會答應。」
戚金朗聲大笑著。
忽然話鋒一轉,繼續說道:「差點忘了,我們這次來找你,除了較量這件事外,還有一件事要跟你說。只是不知道這件事,對於你而言,到底是福是禍了。」
朱常洛有些疑惑的皺了皺眉頭,循聲追問道:「什麼事,讓戚叔這麼謹慎?戚叔只管說便是。」
戚金嘆了口氣,這才說道:「昨日薊州衛隱藏的錦衣衛密探,突然自爆身份找了我,將你發放給薊州衛所各級部門的那篇文章要了一份,我想應該是朝廷的意思,我給了他們一份。」
朱常洛點了點頭,倒是沒有責怪戚金的念頭。
這玩意就算戚金不給,以錦衣衛的本事,想要拿到,也不是什麼難事。
只不過錦衣衛不惜自爆身份,親自去找戚金要,這裡面似乎不太尋常,難道是故意為之,好讓戚家軍跟朱濼這個薊州衛的指揮使,加深矛盾?
「你倒是也無需太擔憂了,我們想了一夜,這麼久過去了,薊州衛的改革已經差不多初見成效了,薊州衛的情況,朝廷肯定了如指掌。那篇文章也不是這幾天發放下去的,都過去了那麼久,他們才來索要,按照我們的推測,怕是你要再次高升了啊。」
見朱常洛眉頭緊鎖,樓大有也不由得出口安撫起來。
對於那篇出自朱常洛之口的改革文章,他們自然是讀過無數遍的,早就對裡面的內容爛熟於心了,除了驚嘆朱濼的才能之外,倒也沒發現什麼能被人抓住的把柄。
......
大明。
皇宮。
乾清宮。
朝中大臣們紛紛齊聚乾清宮殿門外,時不時的探頭看向裡面。
「張首輔才去世不過十年出頭,沒想到又冒出來一個主張改革的朱濼!」
「張首輔就不說了,這朱濼不過是個十四歲的毛頭小子,誰給他的勇氣,竟敢大刀闊斧的改革?」
「諸位大人,他何止啊,在他的那篇文章裡面,可是連張首輔都被他批判的快要一無是處了。」
「不過話說回來,他的批判倒也不是沒有道理,張首輔改革失敗,確實如他所言。」
「你們開口閉口張首輔的,那張居正不過是個竊國的奸臣罷了!」
「你再說一句?」
......
就在乾清宮外的大臣們快要從議論變成爭吵,再演變為鬥毆的時候,乾清宮內終於有人走了出來。
為首的兩個人,一個是司禮監的陳矩,另外一個則是北鎮撫司衙門錦衣衛都指揮使駱思恭。
二人身後還跟著一大群的太監跟宮女。
當二人出來之後,殿門外的爭吵議論聲瞬間戛然而止,所有人都下意識的看向了兩個人。
「陳公公,陛下可曾讓咱們進去?」
陳矩掃了一眼眾人,這才冷聲回道:「陛下有些睏乏,要歇息了,諸位大人哪裡來的回哪裡去吧,莫要打擾了陛下歇息。」
陳矩話音落地,一群大臣瞬間面面相覷。
自從皇長子朱常洵血洗延禧宮失蹤以來,好不容易萬曆才終於再次露面召見大臣們了,怎麼突然之間,好像又回到了皇帝不上朝的局面了?
只是皇帝已經下旨了,大臣們也無計可施,只得滿腹疑慮的紛紛散去。
只不過心中的疑慮,隨著時間的發酵,逐漸變成了憤怒。
而這滿腔的怒火,最終都歸咎到了朱常洛的身上。
只是眾人不知道的是,此時的乾清宮內,萬曆皇帝斜躺在軟榻上,看著錦衣衛送上來的關於薊州衛的密報,卻是若有所思起來。
昏黃的燭光之下,萬曆皇帝的手慢慢的開始顫抖起來,及至後來,竟是眼裡流下了兩行熱淚。
「先生......」
兩個字不輕不重,從萬曆的嘴裡,自言自語的說了出來。
萬曆皇帝的先生,自然只有一個人,那就是已經去世十三年的張居正!
即便十幾年過去了,即便萬曆已經親自將張居正的變革廢除了大半!
即便已經無人敢在萬曆面前提及張居正了,可是此時的萬曆,卻在看見有關張居正的文章時,依然止不住的熱淚盈眶了。
朱常洛話音落地,三人齊刷刷的有些詫異,沒想到朱常洛竟是如此敏銳察覺到了背後的關鍵。
不過一想到朱常洛來到薊州之後的所作所為,三人也就釋懷了,以朱常洛展現出來的才能,似乎察覺到了也沒什麼好驚訝的。
「你猜對了,是有些變故。那高淮在遼東負責礦稅的徵收,似乎有些不擇手段了,以至於引起了兵變,朝鮮那邊也出了些事,聽說倭寇已經集結了不少兵力,要出手了。」
「遼東李家已經上奏,請求朝廷派兵支援遼東了。」
「朝中那些人想讓咱們戚家軍去遼東支援,狼子野心昭然若揭,無非是想讓我們戚家軍被遼東李家吞掉。」
「就連這次兵變,都是遼東李家的部下,這齣戲,他們倒是演的熟練的很啊。」
「所以這場較量宜早不宜遲,若是我們戚家軍敗給你的新軍了,那麼朝廷那些人就不會覺得我們戚家軍有多大的威脅了。」
「到時候我們便可以用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為藉口拖延一段時間,再從長計議,讓朝廷放棄派戚家軍去遼東支援。」
「要知道朝廷拖欠我們戚家軍的糧餉,以及之前我們戚家軍支援朝鮮的封賞,加在一起可不是一筆小數目,朝廷怕是難以拿的出來啊,就算能拿的出來怕是也要傷筋動骨。」
戚金話音落地,朱常洛卻是不由得苦笑起來。
他身為大明皇帝的長子,戚金這番話似乎有些扎心了。
「戚叔,雖然你們戚家軍需要敗給我的新軍,但我不希望你們放水作假,我希望戚家軍能全力以赴,我對自己訓練的這支新軍,信心十足。」
朱常洛話音落地,三人不由愣了一下,下一秒不約而同的放聲大笑起來。
「好好好!我們就猜到了你會說這句話,戚家軍可不是那麼容易打敗的,我們絕對不會放水作假,況且以那群老東西對你成見,怕是就算我讓他們放水,他們也不會答應。」
戚金朗聲大笑著。
忽然話鋒一轉,繼續說道:「差點忘了,我們這次來找你,除了較量這件事外,還有一件事要跟你說。只是不知道這件事,對於你而言,到底是福是禍了。」
朱常洛有些疑惑的皺了皺眉頭,循聲追問道:「什麼事,讓戚叔這麼謹慎?戚叔只管說便是。」
戚金嘆了口氣,這才說道:「昨日薊州衛隱藏的錦衣衛密探,突然自爆身份找了我,將你發放給薊州衛所各級部門的那篇文章要了一份,我想應該是朝廷的意思,我給了他們一份。」
朱常洛點了點頭,倒是沒有責怪戚金的念頭。
這玩意就算戚金不給,以錦衣衛的本事,想要拿到,也不是什麼難事。
只不過錦衣衛不惜自爆身份,親自去找戚金要,這裡面似乎不太尋常,難道是故意為之,好讓戚家軍跟朱濼這個薊州衛的指揮使,加深矛盾?
「你倒是也無需太擔憂了,我們想了一夜,這麼久過去了,薊州衛的改革已經差不多初見成效了,薊州衛的情況,朝廷肯定了如指掌。那篇文章也不是這幾天發放下去的,都過去了那麼久,他們才來索要,按照我們的推測,怕是你要再次高升了啊。」
見朱常洛眉頭緊鎖,樓大有也不由得出口安撫起來。
對於那篇出自朱常洛之口的改革文章,他們自然是讀過無數遍的,早就對裡面的內容爛熟於心了,除了驚嘆朱濼的才能之外,倒也沒發現什麼能被人抓住的把柄。
......
大明。
皇宮。
乾清宮。
朝中大臣們紛紛齊聚乾清宮殿門外,時不時的探頭看向裡面。
「張首輔才去世不過十年出頭,沒想到又冒出來一個主張改革的朱濼!」
「張首輔就不說了,這朱濼不過是個十四歲的毛頭小子,誰給他的勇氣,竟敢大刀闊斧的改革?」
「諸位大人,他何止啊,在他的那篇文章裡面,可是連張首輔都被他批判的快要一無是處了。」
「不過話說回來,他的批判倒也不是沒有道理,張首輔改革失敗,確實如他所言。」
「你們開口閉口張首輔的,那張居正不過是個竊國的奸臣罷了!」
「你再說一句?」
......
就在乾清宮外的大臣們快要從議論變成爭吵,再演變為鬥毆的時候,乾清宮內終於有人走了出來。
為首的兩個人,一個是司禮監的陳矩,另外一個則是北鎮撫司衙門錦衣衛都指揮使駱思恭。
二人身後還跟著一大群的太監跟宮女。
當二人出來之後,殿門外的爭吵議論聲瞬間戛然而止,所有人都下意識的看向了兩個人。
「陳公公,陛下可曾讓咱們進去?」
陳矩掃了一眼眾人,這才冷聲回道:「陛下有些睏乏,要歇息了,諸位大人哪裡來的回哪裡去吧,莫要打擾了陛下歇息。」
陳矩話音落地,一群大臣瞬間面面相覷。
自從皇長子朱常洵血洗延禧宮失蹤以來,好不容易萬曆才終於再次露面召見大臣們了,怎麼突然之間,好像又回到了皇帝不上朝的局面了?
只是皇帝已經下旨了,大臣們也無計可施,只得滿腹疑慮的紛紛散去。
只不過心中的疑慮,隨著時間的發酵,逐漸變成了憤怒。
而這滿腔的怒火,最終都歸咎到了朱常洛的身上。
只是眾人不知道的是,此時的乾清宮內,萬曆皇帝斜躺在軟榻上,看著錦衣衛送上來的關於薊州衛的密報,卻是若有所思起來。
昏黃的燭光之下,萬曆皇帝的手慢慢的開始顫抖起來,及至後來,竟是眼裡流下了兩行熱淚。
「先生......」
兩個字不輕不重,從萬曆的嘴裡,自言自語的說了出來。
萬曆皇帝的先生,自然只有一個人,那就是已經去世十三年的張居正!
即便十幾年過去了,即便萬曆已經親自將張居正的變革廢除了大半!
即便已經無人敢在萬曆面前提及張居正了,可是此時的萬曆,卻在看見有關張居正的文章時,依然止不住的熱淚盈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