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一章 大戲開幕
要是在夜幕中一直有人看著這位副侍的一舉一動的話,便能看到這位新任副侍冷峻的表情。
大紅燈籠照在他臉上,眼神幽邃。
他喃喃道:「義父,保義,活著真的比其他任何事情都要有意義啊。」
說完,他忽然止步,抬頭望月,想著那位太子殿下到底要在什麼時候才準備起事。
其實此刻,與他想法相同的還有那位溫思遠的學生,楊艾。
這位決心成為溫思遠精神意志延續的讀書人,站在溫府院裡看著夜空,緊皺眉頭。
這場金陵城裡即將要發生的大事其中細節他都已經知道的七七八八,這既是溫思遠想給他的東西,同時又是溫思遠要考驗他的東西。
太子何時起事?
義忠親王到底能不能被義忠王妃說服?
都值得讓人深思。
還有……
楊艾忽然一驚。
猛然回頭。
已經確認自己這位學生的確忠心耿耿的溫思遠站在遠處,輕聲張口。
「想通了?」
楊艾嚇出一身冷汗,木然點頭。
溫思遠呵呵一笑。
時至今日,或者說直到上一刻,除開知道事情全貌的極少數那幾個其餘人似乎都忽略了一件事情。
直到楊艾想通了這件事當中的緊要地方。
為何在金陵城內局勢算不上是晦暗不明的情況下,那位皇帝陛下一直無動於衷,除去之前召見過六部尚書和幾位鎮玄司官員,以及將謝保義秘密處死之外,便沒有再做過什麼事情。
太過於平淡。
這座金陵城裡威望最高的是溫思遠,軍事才能和野心最大的是北靜王與太子,最不想爭的是義忠親王,一直希望金陵城大亂的是雲思。
可這座金陵城的主人,是大周皇帝。
這一點毋庸置疑。
因此在金陵城裡要生事,怎麼能讓那位皇帝陛下不聞不問。
他不該擺出這樣的姿態。
唯一能夠解釋的理由便是那位皇帝陛下也在想些什麼事情,或許正在做些什麼事情。
「可皇帝陛下在深宮之中,能做出些什麼來逆轉局勢?」
楊艾實在是有些不理解,他緊皺眉頭。
溫思遠走過來,平靜說道:「事到如今也沒什麼好瞞著你的了,這件事情從頭到尾,其實都在陛下的掌控之中,況且當年還有件隱秘,北靜王看似是因為自家母妃的原因才被貶謫到了邊軍之中,但你有沒有仔細想過,如若當年奪嫡大亂的時候,這位王爺留在金陵,那當今陛下還能順利的登上龍椅嗎?要知道北靜王自始至終都沒站在陛下這邊,當年他可是站在大皇子身旁的....」
這話中的信息十分密集又驚世駭俗,聽得楊艾嘴巴微張,一時竟然愣在原地沒有反應過來。
半晌,他才好似理清了頭緒,驚駭道:「先皇當年是為了能讓皇帝陛下順利登基?!」
這實在令人咋舌。
畢竟當年奪嫡大亂之事可是當今聖上挑起來的,以先帝寬厚仁慈的性子,想來應當最是不喜這挑起自家兄弟血肉相殘的罪魁禍首才是。
溫思遠猜到他心中所想,嘆道:「最是無情帝王家,先帝的確溫厚,但那也只是相對的,在奪嫡大亂禍起後,不論先帝如何心痛,那也是木已成舟了,作為一朝天子,他當然會先以大局為重,考慮要不要立刻表明態度樹立太子,將事情遏制住才是第一要務。」
「可先帝若是一早便看準了陛下,那為何不早早將太子寶座給陛下?非要拖到禍起蕭牆?」
溫思遠想了想,覺得陛下推翻三教這事情還是太過重大,現在不好直言告知楊艾先帝與陛下因為這事才起了嫌隙。
於是他略過了一些關鍵。
「奪嫡大亂之中,陛下展現出了遠超其餘皇子的權謀手段,我猜測就是這件事情讓先帝徹底下了決心。」
「也是其餘皇子的確不中用啊....將龍椅傳給其餘的,那大周的情況說不得比現如今陛下直接和三教翻臉還要差些,只怕你也是想到了這一點,才無奈做出決定,將北靜王調出了金陵....」
溫思遠苦笑著在心中又補了一句。
楊艾聽得懵懵懂懂,但也隱約猜到了這其中只怕還有什麼驚天隱秘。
識趣的他沒有再問,而是將重心重新放回了今晚的事情上。
「一切陛下盡在陛下掌控之中?!」
溫思遠微笑道:「太子有的,皇帝陛下自然也有,而太子沒有的,陛下還有。」
楊艾眼睛瞪得滾圓。
「太子收買了御林軍統領,陛下也能重新掌握兵權?」
溫思遠緩緩點頭,有些感嘆。
「不止如此,不止如此啊,無論如何今夜這場亂局就要落下帷幕,你的大考也要結束了,說實話,我有些失望。」
楊艾低下頭,慚愧的說道:「愧對老師。」
溫思遠擺擺手,率先走出溫府。
「走吧,咱們去看看,看看這亂局之中誰能勝出,看看那兩個變數又會如何。」
楊艾回過神,趕緊跟上溫思遠的步伐,跟著他一同走出溫府,走向皇宮方向。
..................
..................
今夜月色很美,掛在夜空中的那輪明月顯得十分皎潔,照在玉白色的石塊鋪成的皇宮地面上,竟然隱隱能夠看到有些光芒。
駐守皇宮的御林軍一共兩千人,總共四個統領,每人各統領五百人,以眾星拱月一般分布在皇城四個角落。
拱衛皇城。
周桐是這四個統領之中最為年輕的一個,才堪堪到而立之年,這位與國同姓的御林軍統領是皇室之中一支偏房的子弟,但是因為頗具才幹,才被大周皇帝提拔為御林軍統領,成為這皇宮裡四大統領之一。
要知道,要想成為這皇城裡的御林軍統領,除去家世要乾乾淨淨之外,也應當是在戰場上有過功勳的武人,其餘三人便是如此,唯獨周桐是以皇室子弟的身份坐上的這御林軍統領位置,因此從一開始,便在軍中頗有微詞。
不少御林軍將士對於這位統領,並非完全信服。
今夜皇城之亂,始於南大營。
那位在邊軍之中攢夠了功勳的南大營統領在亥時收到了一封密旨,密旨上內容倒是不複雜,就是寥寥幾句話而已。
大紅燈籠照在他臉上,眼神幽邃。
他喃喃道:「義父,保義,活著真的比其他任何事情都要有意義啊。」
說完,他忽然止步,抬頭望月,想著那位太子殿下到底要在什麼時候才準備起事。
其實此刻,與他想法相同的還有那位溫思遠的學生,楊艾。
這位決心成為溫思遠精神意志延續的讀書人,站在溫府院裡看著夜空,緊皺眉頭。
這場金陵城裡即將要發生的大事其中細節他都已經知道的七七八八,這既是溫思遠想給他的東西,同時又是溫思遠要考驗他的東西。
太子何時起事?
義忠親王到底能不能被義忠王妃說服?
都值得讓人深思。
還有……
楊艾忽然一驚。
猛然回頭。
已經確認自己這位學生的確忠心耿耿的溫思遠站在遠處,輕聲張口。
「想通了?」
楊艾嚇出一身冷汗,木然點頭。
溫思遠呵呵一笑。
時至今日,或者說直到上一刻,除開知道事情全貌的極少數那幾個其餘人似乎都忽略了一件事情。
直到楊艾想通了這件事當中的緊要地方。
為何在金陵城內局勢算不上是晦暗不明的情況下,那位皇帝陛下一直無動於衷,除去之前召見過六部尚書和幾位鎮玄司官員,以及將謝保義秘密處死之外,便沒有再做過什麼事情。
太過於平淡。
這座金陵城裡威望最高的是溫思遠,軍事才能和野心最大的是北靜王與太子,最不想爭的是義忠親王,一直希望金陵城大亂的是雲思。
可這座金陵城的主人,是大周皇帝。
這一點毋庸置疑。
因此在金陵城裡要生事,怎麼能讓那位皇帝陛下不聞不問。
他不該擺出這樣的姿態。
唯一能夠解釋的理由便是那位皇帝陛下也在想些什麼事情,或許正在做些什麼事情。
「可皇帝陛下在深宮之中,能做出些什麼來逆轉局勢?」
楊艾實在是有些不理解,他緊皺眉頭。
溫思遠走過來,平靜說道:「事到如今也沒什麼好瞞著你的了,這件事情從頭到尾,其實都在陛下的掌控之中,況且當年還有件隱秘,北靜王看似是因為自家母妃的原因才被貶謫到了邊軍之中,但你有沒有仔細想過,如若當年奪嫡大亂的時候,這位王爺留在金陵,那當今陛下還能順利的登上龍椅嗎?要知道北靜王自始至終都沒站在陛下這邊,當年他可是站在大皇子身旁的....」
這話中的信息十分密集又驚世駭俗,聽得楊艾嘴巴微張,一時竟然愣在原地沒有反應過來。
半晌,他才好似理清了頭緒,驚駭道:「先皇當年是為了能讓皇帝陛下順利登基?!」
這實在令人咋舌。
畢竟當年奪嫡大亂之事可是當今聖上挑起來的,以先帝寬厚仁慈的性子,想來應當最是不喜這挑起自家兄弟血肉相殘的罪魁禍首才是。
溫思遠猜到他心中所想,嘆道:「最是無情帝王家,先帝的確溫厚,但那也只是相對的,在奪嫡大亂禍起後,不論先帝如何心痛,那也是木已成舟了,作為一朝天子,他當然會先以大局為重,考慮要不要立刻表明態度樹立太子,將事情遏制住才是第一要務。」
「可先帝若是一早便看準了陛下,那為何不早早將太子寶座給陛下?非要拖到禍起蕭牆?」
溫思遠想了想,覺得陛下推翻三教這事情還是太過重大,現在不好直言告知楊艾先帝與陛下因為這事才起了嫌隙。
於是他略過了一些關鍵。
「奪嫡大亂之中,陛下展現出了遠超其餘皇子的權謀手段,我猜測就是這件事情讓先帝徹底下了決心。」
「也是其餘皇子的確不中用啊....將龍椅傳給其餘的,那大周的情況說不得比現如今陛下直接和三教翻臉還要差些,只怕你也是想到了這一點,才無奈做出決定,將北靜王調出了金陵....」
溫思遠苦笑著在心中又補了一句。
楊艾聽得懵懵懂懂,但也隱約猜到了這其中只怕還有什麼驚天隱秘。
識趣的他沒有再問,而是將重心重新放回了今晚的事情上。
「一切陛下盡在陛下掌控之中?!」
溫思遠微笑道:「太子有的,皇帝陛下自然也有,而太子沒有的,陛下還有。」
楊艾眼睛瞪得滾圓。
「太子收買了御林軍統領,陛下也能重新掌握兵權?」
溫思遠緩緩點頭,有些感嘆。
「不止如此,不止如此啊,無論如何今夜這場亂局就要落下帷幕,你的大考也要結束了,說實話,我有些失望。」
楊艾低下頭,慚愧的說道:「愧對老師。」
溫思遠擺擺手,率先走出溫府。
「走吧,咱們去看看,看看這亂局之中誰能勝出,看看那兩個變數又會如何。」
楊艾回過神,趕緊跟上溫思遠的步伐,跟著他一同走出溫府,走向皇宮方向。
..................
..................
今夜月色很美,掛在夜空中的那輪明月顯得十分皎潔,照在玉白色的石塊鋪成的皇宮地面上,竟然隱隱能夠看到有些光芒。
駐守皇宮的御林軍一共兩千人,總共四個統領,每人各統領五百人,以眾星拱月一般分布在皇城四個角落。
拱衛皇城。
周桐是這四個統領之中最為年輕的一個,才堪堪到而立之年,這位與國同姓的御林軍統領是皇室之中一支偏房的子弟,但是因為頗具才幹,才被大周皇帝提拔為御林軍統領,成為這皇宮裡四大統領之一。
要知道,要想成為這皇城裡的御林軍統領,除去家世要乾乾淨淨之外,也應當是在戰場上有過功勳的武人,其餘三人便是如此,唯獨周桐是以皇室子弟的身份坐上的這御林軍統領位置,因此從一開始,便在軍中頗有微詞。
不少御林軍將士對於這位統領,並非完全信服。
今夜皇城之亂,始於南大營。
那位在邊軍之中攢夠了功勳的南大營統領在亥時收到了一封密旨,密旨上內容倒是不複雜,就是寥寥幾句話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