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武當、陽家人
第172章 武當、陽家人
嘉竟二十三年,臘月二十。
豫州省,襄陽府。
深夜。
道路兩側,山林掩映,草木枯黃。
前些日子剛下了一場大雪,此處雖然偏僻,卻是由襄陽府去往承天府的必經之路,多有客商、鏢師往來,道路兩旁的積雪已經化了七七八八,唯獨路上的積雪被過往行人碾成一片,被凍的愈發堅硬。
此時已經接近年節,又是深夜,道路之上也沒了趕路的行人,一片安靜。
而在道路一側的山林之中,隱隱透出一抹火光。
三個道士打扮的人圍坐在一處篝火旁邊。
一個年老的掰著餅子吃著,一個中年人拿著樹枝撥弄篝火。
一個少年在一旁盤坐,像是在靜心修習內功,但看他眼珠在眼皮下面不住滾動,就知道他根本沒有入靜,只是在做樣子罷了。
半晌,中年道士開口道。
「志省師叔,咱們就這麼走著去少林嗎?不如我背著禮渺師弟,咱們輕功趕路,還能趕在過年之前到達。」
年老道士搖了搖頭。
「行遲大師已經圓寂了有些日子了,咱們去弔唁已經不分時候。左右趕不上回武當山過年,不如就這麼慢慢走,正好磨一磨禮渺的性子。」
「卻是要勞煩禮青師侄你,陪我在路上走一陣子了。」
道號禮青的中年道士連連擺手,不敢應和他的自謙之語。
武當的輩分,現在是傳到了「師資月圓皈志禮,身中抱一管丹成」一句,這位志省道人,已經是武當派內唯二的「志字輩」,也是除了武當掌門外唯一的絕頂高手。
他雖然是掌門的親傳弟子,但也不敢在志省面前托大。
禮青轉頭看了看道號「禮渺」的少年道士,卻是心中不由得暗嘆一聲。
這位禮渺師弟,當真是讓人嫉妒。
剛打好了內功底子,就有絕頂高手帶著行走江湖,還要去少林露臉,分明是當成下一任掌門培養的。
不過,他也清楚,自己的資質是無論如何不能與禮渺相比的。
他多年修行,性子又平和,不會讓這陰私想法在心中停留太久。也就收攏了心神,去一旁又砍了些樹枝,投入篝火之中。
正當三人準備休息之時,卻是聽得山道之上隱隱傳來人聲。
禮青皺了皺眉。
現在已經是亥時,誰會在這山道之上趕路?
自古以來,趁夜行事的,都是為了避人耳目,多半不是什麼善茬。
禮青撥散了篝火,免得被人看到火光。而後就要起身去查探一番。
「我與你一起。」
志省卻也一起站了起來。
「我聽著這聲音,估摸著有個三四十人。而且腳步齊整,像是行伍之人。可兵丁卻不會夜間行軍。」
「我有些不好的猜測,若真如我所想,你怕是應付不來。」
禮青的臉也沉了下來。
他是武當掌門親傳,積年的一流,江湖上赫赫有名的人物。連他都應付不來,還要志省這絕頂高手親自去查探,恐怕不是小事。
兩人屏氣凝神,藉助山林掩蓋身形,接近了山道。
藉助積雪反射的月光,兩人看向那一行人。
領頭之人身形異常高大,看不清面目。
後面跟著的攏共有三十七人,都是身著勁裝,佩刀帶劍。還有些背著碩大的行囊,看上面凸起的痕跡,裝的分明也是兵器。隊列整齊,沿著山道快步前行,片刻就走出了老遠。
看著看著,禮青皺起了眉頭。
「師叔,這些人的武功底子,我怎麼看不明白?」
「明明筋骨強硬,應該是橫練有成的。動作卻如此生硬,也不見腳下有什麼步法,也不見運行真氣。這是什麼路數?」
他說完了話,卻沒聽到志省的回答。
禮青心下詫異,轉頭看向志省。
卻是悚然一驚。
志省此時面沉如水,嘴唇緊緊地抿了起來,雙眼死死的盯住了領頭之人的背影,手上緊緊地攥住了劍柄。
「果然如我所料……事情大了。」
「那個領頭的人,是陽家人。」
「陽家人?」
禮青一時疑惑,半晌,猛然反應過來,面色便也沉了下來。
「明教的那個陽家人!?」
志省點點頭。
「看他身形,尋常人恐怕只能到他胸口。骨架雄闊,一雙手幾乎垂到膝蓋,正是陽家人的身形特徵。當年的陽厲軒正是這般,之前的歷代明教教主,除去少數幾個,大多都是這樣的身材。」
禮青先是細細觀瞧一番,發現正如志省所說。而後卻是疑惑不解。
「可,自從三十年前籍天睿入主明教,陽家人不應該已經滅族了麼?這人是從哪裡冒出來的?」
「不知道。」
志省搖頭。
「此地不宜久留,回去接上禮渺,咱們回武當。」
二人悄聲退入山林,運使輕功,迴轉休息之處。
一邊走著,志省對禮青說道。
「自大朔開國以來,明教教主之位父死子繼,一直都是姓陽。這些人跟明教脫不了干係。」
「之前我所想的,就是明教攻破少林山門之後不知去向,或許會流竄到此處。果然,這些人應該就是明教之人,卻不知來襄陽作甚。」
禮青點點頭。
若是明教的人,他恐怕還真的應付不來。
休息之處不遠,不過片刻,二人便已到了附近。
二人卻是猛地停住。
隔著樹林,二人隱隱見到了火光,聽到禮渺正在與人說話。
「師叔?」
禮青看向志省。
志省面沉如水,提劍撥開了面前的枝葉。
方才被禮青撥散的篝火已經重新升起,一個男子正坐在火邊,與禮渺說話。
此人看著有三十出頭,面相英武,身穿黑色勁裝,身披玄黑色熊皮大氅,手中握著一截樹枝,正對著禮渺比劃,一邊比劃一邊說道。
「太乙玄門劍,你們掌門還真沒有我懂。」
禮渺一臉不服氣。
「你吹牛!我家掌門可是絕頂高手,太乙玄門劍又是我武當絕學!你怎麼會比我家掌門還懂?」
男子促狹一笑。
「那你來看。」
說罷,手中樹枝陡然一晃,竟是在空中舞了一個劍花。
旋即虛劃了幾下。
禮渺看不懂這幾下的厲害,就要開口。
志省和禮青卻是面露駭然之色。
那隨手的幾下,分明是太乙玄門劍的精要所在。已經脫離了招式,意存形散、不落窠臼,吃透了其中三味!
當代武當掌門,怕是真做不到這般信手拈來!
這人到底是誰!?
見禮渺要開口反駁譏諷,志省連忙開口。
「禮渺!」
此話一出,篝火旁的兩人卻是齊齊抬頭看了過來。
「師父!」
「嗯?」
男子皺眉看向志省,手指搓動,差點就要一記玄天指點過去。
本地的門派這麼沒有禮貌的嗎?
直呼我的名字?
欠抽了?
(本章完)
嘉竟二十三年,臘月二十。
豫州省,襄陽府。
深夜。
道路兩側,山林掩映,草木枯黃。
前些日子剛下了一場大雪,此處雖然偏僻,卻是由襄陽府去往承天府的必經之路,多有客商、鏢師往來,道路兩旁的積雪已經化了七七八八,唯獨路上的積雪被過往行人碾成一片,被凍的愈發堅硬。
此時已經接近年節,又是深夜,道路之上也沒了趕路的行人,一片安靜。
而在道路一側的山林之中,隱隱透出一抹火光。
三個道士打扮的人圍坐在一處篝火旁邊。
一個年老的掰著餅子吃著,一個中年人拿著樹枝撥弄篝火。
一個少年在一旁盤坐,像是在靜心修習內功,但看他眼珠在眼皮下面不住滾動,就知道他根本沒有入靜,只是在做樣子罷了。
半晌,中年道士開口道。
「志省師叔,咱們就這麼走著去少林嗎?不如我背著禮渺師弟,咱們輕功趕路,還能趕在過年之前到達。」
年老道士搖了搖頭。
「行遲大師已經圓寂了有些日子了,咱們去弔唁已經不分時候。左右趕不上回武當山過年,不如就這麼慢慢走,正好磨一磨禮渺的性子。」
「卻是要勞煩禮青師侄你,陪我在路上走一陣子了。」
道號禮青的中年道士連連擺手,不敢應和他的自謙之語。
武當的輩分,現在是傳到了「師資月圓皈志禮,身中抱一管丹成」一句,這位志省道人,已經是武當派內唯二的「志字輩」,也是除了武當掌門外唯一的絕頂高手。
他雖然是掌門的親傳弟子,但也不敢在志省面前托大。
禮青轉頭看了看道號「禮渺」的少年道士,卻是心中不由得暗嘆一聲。
這位禮渺師弟,當真是讓人嫉妒。
剛打好了內功底子,就有絕頂高手帶著行走江湖,還要去少林露臉,分明是當成下一任掌門培養的。
不過,他也清楚,自己的資質是無論如何不能與禮渺相比的。
他多年修行,性子又平和,不會讓這陰私想法在心中停留太久。也就收攏了心神,去一旁又砍了些樹枝,投入篝火之中。
正當三人準備休息之時,卻是聽得山道之上隱隱傳來人聲。
禮青皺了皺眉。
現在已經是亥時,誰會在這山道之上趕路?
自古以來,趁夜行事的,都是為了避人耳目,多半不是什麼善茬。
禮青撥散了篝火,免得被人看到火光。而後就要起身去查探一番。
「我與你一起。」
志省卻也一起站了起來。
「我聽著這聲音,估摸著有個三四十人。而且腳步齊整,像是行伍之人。可兵丁卻不會夜間行軍。」
「我有些不好的猜測,若真如我所想,你怕是應付不來。」
禮青的臉也沉了下來。
他是武當掌門親傳,積年的一流,江湖上赫赫有名的人物。連他都應付不來,還要志省這絕頂高手親自去查探,恐怕不是小事。
兩人屏氣凝神,藉助山林掩蓋身形,接近了山道。
藉助積雪反射的月光,兩人看向那一行人。
領頭之人身形異常高大,看不清面目。
後面跟著的攏共有三十七人,都是身著勁裝,佩刀帶劍。還有些背著碩大的行囊,看上面凸起的痕跡,裝的分明也是兵器。隊列整齊,沿著山道快步前行,片刻就走出了老遠。
看著看著,禮青皺起了眉頭。
「師叔,這些人的武功底子,我怎麼看不明白?」
「明明筋骨強硬,應該是橫練有成的。動作卻如此生硬,也不見腳下有什麼步法,也不見運行真氣。這是什麼路數?」
他說完了話,卻沒聽到志省的回答。
禮青心下詫異,轉頭看向志省。
卻是悚然一驚。
志省此時面沉如水,嘴唇緊緊地抿了起來,雙眼死死的盯住了領頭之人的背影,手上緊緊地攥住了劍柄。
「果然如我所料……事情大了。」
「那個領頭的人,是陽家人。」
「陽家人?」
禮青一時疑惑,半晌,猛然反應過來,面色便也沉了下來。
「明教的那個陽家人!?」
志省點點頭。
「看他身形,尋常人恐怕只能到他胸口。骨架雄闊,一雙手幾乎垂到膝蓋,正是陽家人的身形特徵。當年的陽厲軒正是這般,之前的歷代明教教主,除去少數幾個,大多都是這樣的身材。」
禮青先是細細觀瞧一番,發現正如志省所說。而後卻是疑惑不解。
「可,自從三十年前籍天睿入主明教,陽家人不應該已經滅族了麼?這人是從哪裡冒出來的?」
「不知道。」
志省搖頭。
「此地不宜久留,回去接上禮渺,咱們回武當。」
二人悄聲退入山林,運使輕功,迴轉休息之處。
一邊走著,志省對禮青說道。
「自大朔開國以來,明教教主之位父死子繼,一直都是姓陽。這些人跟明教脫不了干係。」
「之前我所想的,就是明教攻破少林山門之後不知去向,或許會流竄到此處。果然,這些人應該就是明教之人,卻不知來襄陽作甚。」
禮青點點頭。
若是明教的人,他恐怕還真的應付不來。
休息之處不遠,不過片刻,二人便已到了附近。
二人卻是猛地停住。
隔著樹林,二人隱隱見到了火光,聽到禮渺正在與人說話。
「師叔?」
禮青看向志省。
志省面沉如水,提劍撥開了面前的枝葉。
方才被禮青撥散的篝火已經重新升起,一個男子正坐在火邊,與禮渺說話。
此人看著有三十出頭,面相英武,身穿黑色勁裝,身披玄黑色熊皮大氅,手中握著一截樹枝,正對著禮渺比劃,一邊比劃一邊說道。
「太乙玄門劍,你們掌門還真沒有我懂。」
禮渺一臉不服氣。
「你吹牛!我家掌門可是絕頂高手,太乙玄門劍又是我武當絕學!你怎麼會比我家掌門還懂?」
男子促狹一笑。
「那你來看。」
說罷,手中樹枝陡然一晃,竟是在空中舞了一個劍花。
旋即虛劃了幾下。
禮渺看不懂這幾下的厲害,就要開口。
志省和禮青卻是面露駭然之色。
那隨手的幾下,分明是太乙玄門劍的精要所在。已經脫離了招式,意存形散、不落窠臼,吃透了其中三味!
當代武當掌門,怕是真做不到這般信手拈來!
這人到底是誰!?
見禮渺要開口反駁譏諷,志省連忙開口。
「禮渺!」
此話一出,篝火旁的兩人卻是齊齊抬頭看了過來。
「師父!」
「嗯?」
男子皺眉看向志省,手指搓動,差點就要一記玄天指點過去。
本地的門派這麼沒有禮貌的嗎?
直呼我的名字?
欠抽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