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到底誰最快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鄭泰成離開的時間不久。

  沒過20分鐘便回到了自己的辦公室。

  「鄭代表,這麼快?」

  李璨宇有些詫異。

  按照半島檢察官辦公的效率,鄭泰成少說也要待上個半天左右。

  結果,這還沒過20分鐘就回來了?

  「20分鐘還快?」

  李璨宇:「……」

  不知道是不是自己想歪了,總感覺鄭代表在開車……

  不過,看這情形,估計剛才檢察官來也不是什麼大事。

  「哈哈,剛說到哪了?」

  鄭泰成笑著回到座位上,隨手將桌上的涼茶倒掉。

  「說到我下部電影的問題。」

  李璨宇眼疾手快,連忙拎起旁邊的紫砂壺,給他將茶續上。

  茶水在精緻的瓷杯中泛起一圈圈漣漪。

  鄭泰成看著漸滿的茶杯,微微抬了抬手,點了點桌面。

  李璨宇會意,立刻停下了倒茶的動作。

  鄭泰成端起茶杯,送到嘴邊輕輕吹了吹,嘬了一口,問道:

  「對,下部電影有考慮了嗎?很多東西都要提前籌謀的。」

  「有的,我前一陣從華夏買過來了一部小說的版權。」

  「華夏?故事大概講的是什麼?」

  李璨宇捋了捋思路,講道:

  「故事講的是兩位女孩從13歲相識以後的友情故事。」

  「她們一個乖巧、安靜,又有點孤獨;另一個活潑、張揚,但又是個問題少女。」

  「她們雖然性格完全相反,但卻是彼此最好的朋友。」

  「後來,安靜乖巧的女生喜歡上了一個男生,而這個男生卻喜歡上那個活潑張揚的女生。」

  「於是,兩人便陷入了三角戀的關係。」

  「……」

  聽完李璨宇講述的故事梗概,鄭泰成默默喝了一口茶,道:

  「有點俗套,但不狗血,這類型的故事更偏文藝向吧?」

  「是的。」李璨宇點了點頭。

  「拍這個是要拿獎?」

  「呃,不是,我只是想……」

  李璨宇支吾著,難以啟齒。

  他當然不好意思說,自己是為了捧李知恩才拍……

  《七月與安生》這劇本具有一定的藝術屬性,但並不高。

  而從主題深度來講,涉及到了友情、成長與自我認知。

  但並未有挖掘出很高的哲學和社會文化批判。

  比起那些剖析人性、社會階層等複雜問題的電影來說,它的內涵比較淺。

  如果投遞歐洲三大電影節,可能連入圍都未必。

  鄭泰成看著他這副模樣,不由得笑了笑,話鋒一轉道:

  「璨宇啊,你的想法我能夠理解,無非是賺了錢以後,拍一些自己想拍的電影。不過……」他話音頓了頓,放下手中的茶杯,正色道:「你應該知道華夏劇本在半島有水土不服的情況吧?」

  「您說的是河正宇前輩的那部電影嗎?」

  「嗯。」

  鄭泰成意味深長的說道:

  「所以,你可要謹慎啊,不要把剛積累下來的口碑全都敗光。」

  兩人所說的便是《許三觀賣血記》這部作品。

  說起這部劇本,它的歷程也是相當坎坷。

  早在2000年的時候,半島這邊就有製作公司慧眼識珠,買下了它的版權。

  最初確定的是姜聞自導自演。

  只可惜,這個計劃因為劇本遲遲未能通過電影局的審查而夭折。

  這一等,就是整整十二年。

  直到2012年,該片才正式開始投入製作。

  然而,就在籌備階段,原先約定的導演卻因為其他項目而無法繼續執導。

  這讓製作方陷入了進退兩難的境地。


  一方面,版權即將到期,原著方拒絕延期;

  另一方面,臨時換將,無疑會增加製作的風險和難度。

  經過深思熟慮,評估了多位導演後,製作方向河正宇發出了邀請。

  演員卡司也可謂是眾星雲集。

  河正宇自導自演,女主角是河智苑。

  還有成東鎰、金成鈞、尹恩惠、全慧珍等戲骨加盟。

  這樣的陣容,無疑為影片的質量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然而,結果卻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在上映後,票房卻沒過百萬觀影人次。

  當然,票房並不能完全代表一部電影的質量。

  《許三觀》的失敗,最大的原因還是在於文化差異。

  華夏有著悠久的歷史和文化底蘊,這是半島所無法替代的。

  像那些年代劇或者古裝劇,半島民眾根本沒有足夠的文化沉澱去支撐和理解。

  翻拍也只會是水土不服,無法引起觀眾的共鳴。

  (當然,不是沒有成功的。比如翻拍《太子妃升職記》的《仁哲王后》)

  《許三觀》的年代背景時間跨度很長,從20世紀40年代一直延續到80年代左右。

  那個年代的半島民眾的生活水平普遍較低,很多人都是靠撿駐韓美軍吃剩的菜飯為生。

  而在故事的中期,也就是60年代,半島迎來了「漢江奇蹟」,經濟開始飛速發展,民眾的生活水平才有了顯著的提高。

  這樣的歷史背景,導致半島觀眾在觀看《許三觀》時無法產生代入感,自然也就無法體會到影片所想要傳達的情感和內涵。

  所以,《許三觀》的票房撲街,並不是河正宇的錯,也不是演員演技不好或劇本改編得糟糕。

  而是因為文化差異和歷史原因導致的觀眾無法代入和共鳴的問題。

  而鄭泰成跟李璨宇說的,便是這個意思。

  「你手裡應該不止這個劇本吧?」

  李璨宇點了點頭,道:「嗯,還有一部現實類的愛情題材劇本。」

  「原創?」

  「原創。」

  「說來聽聽。」

  鄭泰成眉頭一挑,表現出濃厚的興趣。

  李璨宇整理了一下思緒,緩緩開口道:

  「概念是男女主角在錯過末班車以後發現興趣愛好出奇的一致,而後兩人在一起默契的度過了四年,當大學畢業後,在人生與社會的影響下,又漸行漸遠的故事。」

  「劇情的推動力是男女主雙方對於理想生活的追求,矛盾點便是現實生活與理想生活的衝突,成長不同步而構成的障礙,最後兩人分開,理想和現實相互妥協。劇情里有甜蜜也有苦澀,更有一些令人感到無奈的現實問題。」

  「男主角的意向演員是金秀賢,女主角的意向演員是金泰梨或朴寶英……」

  這個本子就是李璨宇在《你的名字》殺青宴上,和蔡秀彬說的如果她沒有戲約,可以過來試鏡的《如花束般的戀愛》。

  因為《你的名字》大火,導致影片中的演員們都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關注度。

  而蔡秀彬恰好就在這個階段,被爆出與職業棒球選手的戀情。

  所以,為了電影票房和口碑的著想,李璨宇只好將她從意向演員名單中劃掉。

  其實他挺喜歡蔡秀彬的。

  但現實就是這麼殘酷,有時候,為了大局考慮,不得不做出一些取捨。

  鄭泰成聽後,沉吟片刻,問道:

  「結局是be嗎?」

  「是的。」

  鄭泰成不禁搖頭失笑,道:

  「經久不衰的韓劇三寶你是一個也不用啊,這是要開創新的愛情流派?」

  「哈哈~」

  「不過,這個劇本比《你的名字》如何?」

  「商業屬性不如《你的名字》,但藝術屬性優於它。所以為了彌補商業性的不足,我選擇了金秀賢這種明星演員來出演。」

  「既然選擇明星演員,那為什麼不考慮讓全智賢跟他三搭?」


  「貴是一方面,主要還是全智賢的年齡不符合女主角的設定。」

  鄭泰成恍然,他剛有些著相了。

  光想著「都敏俊」和「千頌伊」這對CP帶來的化學反應,而忽略了全智賢現在已經35歲的事實……

  正常情況。

  除了特定的需要從小演到老那種時間跨度極久的劇本,半島演員很少去演與自己年齡相差太多的角色。

  當然,也有例外。

  比如車太賢,再比如韓孝周。

  「這部電影的預算經費大概是多少?」鄭泰成直截了當地問道。

  很顯然,他對《如花束般的戀愛》這個劇本的感興趣程度遠高於《七月與安生》。

  李璨宇想了想,給出了一個相對保守的估計:

  「50億左右吧,現實向題材的劇本除了取景和演員片酬,沒有太多花銷的地方。」

  「50億倒是不多,你回去把劇本發我郵箱,如果沒問題的話我投20億。」

  鄭泰成沒多猶豫。

  實際上,這就是口碑效應。

  《你的名字》票房大賣,讓李璨宇在半島電影圈聲名鵲起。

  再也沒人把他當成玩票性質的年輕導演。

  電影圈就是這麼現實。

  在歐洲三大電影節拿了獎的導演地位不一定很高,拍商業片兒的導演地位也不一定就低。

  歸根結底,能掙錢,就有資本捧。

  票房高,就代表觀眾喜歡。

  觀眾喜歡你,你地位自然就高。

  至於拿獎項……

  有一說一,這個更多還是圈內人認可,觀眾認可度其實並不高。

  很多拿了國際大獎的電影,半島觀眾連聽都沒聽說過,更別提去電影院支持了。

  因為那些影片只服務於上層,並不向下兼容。

  被生活壓的喘不過氣的老百姓哪有什麼欣賞藝術的閒情雅致。

  而票房高,則是圈外觀眾認可,圈內人認可較弱。

  也算是某種意義上的鄙視鏈吧。

  其實,《你的名字》這部電影在籌備初期,差點因而拉不到投資而導致項目流產。

  當初評估機構給出的綜合評級是A,扣分項的不穩定因素就在於這個新人導演頭上。

  後來還是靠李滄東的名頭背書,外加三寸不爛之舌忽悠,才被剛踏入半島電影市場的二十世紀福克斯公司投資。

  如今形勢逆轉。

  想要投資李璨宇下一部電影的資方不計其數。

  但不管在哪個國度的娛樂圈,都沒有吃獨食的。

  收益,肯定是要分出去一些的,要不然走不長遠。

  能吃獨食的情況,只有兩種:

  第一種,是沒人看好的第一部電影;

  第二種,是連續撲街到沒人敢投後。

  按照CJ預估的票房過千萬觀影人次,李璨宇到手的收益,應該會在百億韓元左右。

  他計劃用這筆錢,成立一家電影製作公司。

  這樣,影片上映之後的周邊販賣、海外版權、網絡版權等後續基礎收益,就可以掌握在自己手裡了。

  也不用額外支付一筆製片費用。

  因此,李璨宇之後的兩部電影,確實是需要人投資的。

  因為沒錢。

  「謝謝鄭代表,但是……我想先拍《七月與安生》。」

  李璨宇猶豫了一下,開口回答道。

  「我倒是覺得你應該先穩紮穩打,有了《你的名字》的熱度,下一部繼續拍攝愛情題材的電影會更容易些。」

  鄭泰成作為CJ娛樂的代表,眼光不可謂是不獨到。

  他給李璨宇規劃的發展路線確實是最符合新人導演的發展時期的。

  只是,如果不是李知恩的話……

  「那如果,我三個月弄出成片呢?」

  鄭泰成驚訝地看著他,道:「什麼時候開機?」


  「回去我就籌備立項的事,《你的名字》下畫就開機。預計成片出來是十月份左右,然後年底拍《如花束般的戀愛》。」

  聞言,鄭泰成在腦海里快速地算了下日期,道:

  「那豈不是說,這部電影還能參加釜山電影節?」

  李璨宇微微一笑,道:

  「沒錯。我就是這麼想的。」

  「你確定你能三個月弄出成片?」

  「確定,而且還是能保證質量的成片。」

  「……」

  沉默片刻,鄭泰成幽幽說道:

  「如果是真的話,我願稱你為快男。」

  「……」

  你才快男呢!

  你全家都是!

  當然,碎碎念李璨宇也只敢在心裡叨叨,面上還是保持著謙遜與從容,道:

  「謝謝代表,但這個稱呼我不敢當,香江的導演才是真快男呢。」

  鄭泰成聞言,不由得啞然失笑:

  「演員卡司呢?」

  「丁海寅、李知恩和朴智妍。」

  「嗯……丁海寅和李知恩這對兒演員熱度正高,二搭沒問題。至於朴智妍……」

  說到這,鄭泰成抿著嘴搖了搖頭。

  意思不言而喻。

  在商言商。

  投資固然沒有穩賺不賠的。

  但將不穩定因素提前解決掉,把風險降到最低,這才是商人應該考慮的事情。

  「呃,演員陣容也沒有上來就定死的嘛。」

  李璨宇想了想,道:「我覺得,不如你先看看劇本?」

  「行,那你晚上把這倆劇本都發我郵箱裡。」

  「好的。」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