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4章 寒風中的刺蝟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小美一開始到上海時是在朴勝的舅子的殺鴨子的攤頭做幫工的,後來有了一些積蓄和做生意的經驗了,就開始和自己的大姐一起包了一個攤位賣鴨蛋;就在鴨子的身上做文章,皮蛋、鹹蛋、松花蛋、生鴨蛋、熟鴨蛋、鹹蛋黃等產品一應俱全,再後來鹽水鴨、板鴨、烤鴨都經營了起來,品種齊全。

  有一天小鎖林在攤頭上對山郎說:「你個知道小美在大統路上擺攤頭?」「神謊吊卵吹牛腳,你聽見誰說的?」「我聽見美琴說的,你為啥不去看看她?你們從學校里開始就蠻要好的啊。」小鎖林眼睛裡羨慕地說道:「個是啊?那時候的故事多啊,做鏈條槍我比你在行,斗老繭,拔茅針,挑羊草、打豬草,只曉得瞎擂絲」。

  「一些時候和你們比賽摜斜刀,輸多贏少,輸掉多少青養草,多少時候我都在幫你們挑養草啊。」小鎖林一臉的不服氣的說叨著。

  這個初夏天的午後氣溫不高;山郎忽然想起了小美。對著鎖小林說道:「我要去看看小美,下午的攤頭你就一個人出去擺吧。」「沒事體,我一個人可以的,你去吧,祝你好運啊,其實你們倆還是蠻般配的。」

  山郎收拾了一下,就朝大統路橋方向走去。好像沒有了當初的這種心情;十八、九歲的人了,背井離鄉的,因為生活的艱難與困苦,消磨了不少豪邁的心情。

  朴勝是山郎的本家叔,到大統路菜市場一打聽,一會兒就找到了。小美是朴勝的寄丫頭,說說又親近了一成,朴勝還是小美和山郎上學時的班主任,哈哈,住得近、靠得近家庭背景情況都是熟絡的。

  朴勝一見是山郎來了,停下手頭事情,拉了張小凳讓山郎在攤頭邊坐下,許久未見,聊聊彼此在上海的一些進貨渠道和生活際遇;山郎小伙子也是發巢了,初入社會,還是來到了人生地不熟,兩眼一抹黑的大上海;作為曾經的(代課)老師和學生,朴勝也是感慨良多的啊,也只不過和學生們一樣在市場上起早摸黑的浮生活;一忽兒,聊到了幾個學生仔畢業後的去處,山郎就順著話題問起了:「好像小美也在這個大統路的擺攤做生意」,朴勝抬手一指說:「哦,她們就在最南面的第二家攤頭」,山郎連忙起身說:我去戲戲講講,看看她們生意做得個好,」去戲戲!難班遇見的,市場裡還有幾個八隊裡的,也在那裡擺攤,大隊裡的許多人都來上海做小生意,比在老家沒事情做的好,有空經常來戲哦」。

  在上海見到山郎,真是讓小美有些喜出望外;通訊聯絡靠寫信的鄉下,即使在上海同鄉之間傳遞訊息也靠熟人傳遞捎口信的,在批發市場間走動的人,在各個市場之間遇見老鄉都是常事,彼此傳遞著家鄉的信息和市場動向——幫我帶個信,帶錢帶物也是常事;這個市場新開的攤位、品種、銷售冷門,有漏檔的種種交流。

  「我和山郎去街面上去玩一下,轉轉就回來啊」,小美對著大姐說道。一陣風的就跑了過來,對山郎說:「我們去哪裡玩啊?」「大世界你去過嗎?聽說蠻好戲的地方,來上海這麼久,我還沒去玩過呢」」我也沒有去過呀,那我們就一道就去那裡逛逛吧」。

  小美和山郎乘上了18路電車,沒幾站路就到了聞名已久的大世界。也是鄉下人進城的感覺。上海灘的風雨風雲對江北南通人其實還是很遙遠的事情;開埠已久,即使在70、80年代,許多人也並沒有到過上海。上海是標準的花花世界啊。

  大世界最有特色的大概就是'哈哈鏡'了,十二面大鏡子能使人變胖、變瘦、變長、變矮等,站到12面哈哈鏡面前千人千面、千姿百態,引人捧腹大笑,故謂之'哈哈鏡'。

  山郎當場大吃一驚,從來沒有見到過如此夢幻照進現實的讓人移幻的鏡子,人一會兒變長了,一會兒變短了;移步另一面鏡子又變彎了,一忽兒就又變直了。

  改開前夕,萬物復甦;人民路上車水馬龍,南京東路人來人往;熙熙攘攘的好像每個人都不用勞作做事的,只要在路上走走,就有飯吃的一樣。

  人與人的相處,從熟識到熟悉,到疏遠再到形同陌路,有時候的人就像是寒風中的刺蝟——相互依偎的刺蝟。

  接近傍晚時分,落班的晚高峰要來了,山郎還是要回到海防路去的,生活著實讓人無處可逃。

  走在BJ東路,山郎說道:「今朝我總算是開了眼界,重新認識了上海這個花花世界」;一直說著:「上海真不醜,是個好地方,我要多尋點錢,尋你做乸乸「,一句話說到小美滿臉通紅,笑著說:「你別想,等你有錢了,我的頭髮也白了啊」,山郎說:「我一定在你頭髮白之前存足夠夠的錢,把你尋歸去做乸乸!」

  小美面帶笑意著說:「我住蕃瓜弄那裡,記得有空再來戲!」

  其實呢,山郎的頭髮在年輕的時候就有些許花白,祖傳的花白頭。我想,小美著著實實地跟山郎開了一個冷玩笑。

  到了1979年的冬季徵兵,山郎報名去當兵;再後來又去了老山輪戰的前線,成了一名翻山越嶺的運輸兵。

  果不其然的,山郎與小美為什麼還沒有開始就已經結束?是家裡、還是他們自己的關係?我也一直沒有去打聽。

  不過,1995年的一段時間裡經常和山郎一起跑車去南昌、宜昌、荊州等地,還有一段時間經常半夜裡拉加氣磚去上海,重裝的卡車就像是一副生活的重擔;重新走在那些條年輕歲月里穿弄堂賣雞蛋的路上,觸景傷情處,山郎經常和我說:「當年我要是要了小美,我過的一定不是現在的顛沛流離的生活,或者說就留在上海紮下根了」。

  關聯到故事情節里的有關主腳在現實中生活,到此打住,筆者就不再在這裡添油加醋地敘說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