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章 陰妃的心愿
「恭喜陛下,事情成了。」魏徵滿臉喜色地說道。
眾人都很吃驚,想不出李佑是如何說服那些唯利是圖的奸商們的。
李世民問道:「價格如何?」
高靜明激動地說道:「只比平時高出一成啊,陛下。」
「什麼,這不等於沒漲價嗎?不是已經漲到了好幾倍了嗎,這怎麼可能啊?」眾人都不可置信。
魏徵向李世民匯報了事情的經過,不過,他自動把李佑威脅商人的話略去了。這件事很容易被人詬病的。
當眾人聽說李淳風預測晴天,和瘟疫消散有關係時,這才能夠接受這個事實了。不過眾人仍然感到有些神奇。
李泰第一感覺中間還有問題,也想暗中去調查一下。後來想了想,覺得在這件事情上作文章,容易引起公憤,決定放棄了。
李世民很高興,可是他就是有些不信,他覺得那些商人們的覺悟不會有這麼高,很想知道其中還有什麼門道。
可是,他看到魏徵沒有說別的,決定暫時不問此事,以後再問尉遲恭,他一定會說的。
當下,李世民說道:「很好,藥材的問題解決了,要抓緊發放藥物,儘可能多救活些百姓。」
「是,陛下,臣等遵旨。」李承乾等人說道。
魏徵說道:「陛下,齊王殿下說,如果沒有什麼事情了,他就回礦業學校去了。」
李世民問道:「太子,玄齡,你們還有什麼問題嗎?趁著李佑在長安,趕緊問。」
李承乾也想不出還有什麼問題了,剩下的事情太醫院應該能夠應付了。房玄齡也覺得這件事應該沒有問題了,於是都表示沒問題了。
李世民點點頭,對魏徵說道:「好,你派人告訴李佑,讓他進宮去見見他母妃,然後就走吧。」
李世民接著說道:「好了,尉遲恭留下,大家都忙去吧。」
眾人走後,李世民問道:「敬德,這件事不是魏徵說的那麼簡單吧?」
尉遲恭對李世民忠心不二,自然不會瞞著李世民。於是,他就把李佑威脅商人的話也說了。說完後,他激動地說道:
「陛下,臣覺得齊王殿下做得對,臣也會那麼做的。如果陛下要責罰,也算上臣一個。」
李世民暗暗讚嘆:「李佑這個孩子,殺伐決斷,是個人物。承乾要是有這樣的擔當,該有多好啊,唉。」
他知道李佑這樣做,有可能會被人彈劾,他下定決心,堅決支持李佑。他說道:「敬德,別擔心,你們做得對。我會替你們撐腰的。」
下午,廣翠殿。
李佑問道:「母妃,您身體好吧?」
陰妃望著李佑有些疲憊的面容,說道:「我沒事,預防的藥也喝過了。倒是你整天在外面,要注意身體才是。
你來得正好,有件事要跟你說一下,昨天皇后來過了,她說……」
原來,長孫皇后念著李佑上次救了兕子,這次又救了自己,特地前來向陰妃表示感謝。她說欠李佑的人情,讓陰妃有事儘管開口。
長孫皇后的來訪,勾起了陰妃的心事。
皇子們不是一生下來就是親王的,除了太子以外,其他皇子一般先封為二等郡王,然後為一等郡王、二等親王和一等親王。
地位不同,待遇相差很大,比如李佑,僅僅在食邑的戶數上,就比李恪和李泰相差2000戶。其它方面的差別也很大。
唐朝妃子等級設置為:
一品:皇后娘娘
從一品:皇貴妃、(2名),因為楊妃前朝公主的身份,此時,皇貴妃只有她一人。
庶一品:汐貴妃、嵐貴妃、伊貴妃、傾貴妃(各1名),陰妃是庶一品的嵐貴妃。
陰妃是個女人,她沒有野心,可是心裡也有兩個願望。
母以子貴,陰妃早就盼著李佑能夠晉升為一等親王,能夠和李恪平起平坐,這樣,她也能夠晉升為皇貴妃和楊妃平起平坐了。這是她的第一個願望。
她的第二個願望,就是能夠堂堂正正地祭祀自己的父親。
陰妃的父親陰世師被李淵所殺,她自己是被李世民霸占進宮的。至於她的父親,根本也不能列入李氏的祭祀名錄中。
李世民女人多得是,陰妃根本就沒有地位,幸虧她的肚子爭氣,生下了李佑,這才有了妃子的地位。至於父親的事情,她始終不敢提起。
以前李佑不爭氣,她小心還來不及呢,哪敢有這些奢望。
現在不同了,李佑突然出息了,替朝廷立下了很多功勞,這才使陰妃有了期盼。
李佑說道:「母妃,您的心思孩兒明白。孩兒答應您,我外公的事情,將來一定會解決的。至於這個一等親王的事情,也不是件難事。
不過,孩兒覺得沒有什麼必要,朝廷里的事情您也清楚,我三位兄長爭得雞飛狗跳的,他們的日子都不好過。
我沒有這個頭銜,沒有競爭太子之位的資格,也就沒人針對我,日子不是挺好嗎?
再說了,雖然一等親王的俸祿多一些,咱們也不稀罕。不瞞您說,孩兒有錢,要什麼咱們都不稀罕。
因此,咱們不要也罷。」
陰妃明白他的意思,可是她也有自己的為難之處。
後宮嬪妃之間的爭鬥,激烈程度不亞於朝堂之上。陰妃已經進宮快二十年了,地位一直在楊妃等人之下,一直低眉順眼地生活著。
她不想壓別人一頭,可是也希望自己能夠堂堂正正地在人前顯貴,不再見了楊妃低三下四地行禮避讓。
陰妃不想讓李佑為難,可是心裡也渴望能夠達到自己的目標。
她說道:「佑兒,你為難就算了。母妃這麼多年都忍過來了,算了吧。」說著,眼淚在眼圈裡直轉。
李佑聽出來了母親的期盼,頓時感到一陣心痛,一陣心酸。他覺得自己太窩囊了,應該滿足母親的願望。
他說道:「行了,母妃,孩兒知道了,孩兒一定會滿足您的願望的。」
李佑陪著陰妃又閒聊了幾句,離開了廣翠殿,朝著東宮走去。
眾人都很吃驚,想不出李佑是如何說服那些唯利是圖的奸商們的。
李世民問道:「價格如何?」
高靜明激動地說道:「只比平時高出一成啊,陛下。」
「什麼,這不等於沒漲價嗎?不是已經漲到了好幾倍了嗎,這怎麼可能啊?」眾人都不可置信。
魏徵向李世民匯報了事情的經過,不過,他自動把李佑威脅商人的話略去了。這件事很容易被人詬病的。
當眾人聽說李淳風預測晴天,和瘟疫消散有關係時,這才能夠接受這個事實了。不過眾人仍然感到有些神奇。
李泰第一感覺中間還有問題,也想暗中去調查一下。後來想了想,覺得在這件事情上作文章,容易引起公憤,決定放棄了。
李世民很高興,可是他就是有些不信,他覺得那些商人們的覺悟不會有這麼高,很想知道其中還有什麼門道。
可是,他看到魏徵沒有說別的,決定暫時不問此事,以後再問尉遲恭,他一定會說的。
當下,李世民說道:「很好,藥材的問題解決了,要抓緊發放藥物,儘可能多救活些百姓。」
「是,陛下,臣等遵旨。」李承乾等人說道。
魏徵說道:「陛下,齊王殿下說,如果沒有什麼事情了,他就回礦業學校去了。」
李世民問道:「太子,玄齡,你們還有什麼問題嗎?趁著李佑在長安,趕緊問。」
李承乾也想不出還有什麼問題了,剩下的事情太醫院應該能夠應付了。房玄齡也覺得這件事應該沒有問題了,於是都表示沒問題了。
李世民點點頭,對魏徵說道:「好,你派人告訴李佑,讓他進宮去見見他母妃,然後就走吧。」
李世民接著說道:「好了,尉遲恭留下,大家都忙去吧。」
眾人走後,李世民問道:「敬德,這件事不是魏徵說的那麼簡單吧?」
尉遲恭對李世民忠心不二,自然不會瞞著李世民。於是,他就把李佑威脅商人的話也說了。說完後,他激動地說道:
「陛下,臣覺得齊王殿下做得對,臣也會那麼做的。如果陛下要責罰,也算上臣一個。」
李世民暗暗讚嘆:「李佑這個孩子,殺伐決斷,是個人物。承乾要是有這樣的擔當,該有多好啊,唉。」
他知道李佑這樣做,有可能會被人彈劾,他下定決心,堅決支持李佑。他說道:「敬德,別擔心,你們做得對。我會替你們撐腰的。」
下午,廣翠殿。
李佑問道:「母妃,您身體好吧?」
陰妃望著李佑有些疲憊的面容,說道:「我沒事,預防的藥也喝過了。倒是你整天在外面,要注意身體才是。
你來得正好,有件事要跟你說一下,昨天皇后來過了,她說……」
原來,長孫皇后念著李佑上次救了兕子,這次又救了自己,特地前來向陰妃表示感謝。她說欠李佑的人情,讓陰妃有事儘管開口。
長孫皇后的來訪,勾起了陰妃的心事。
皇子們不是一生下來就是親王的,除了太子以外,其他皇子一般先封為二等郡王,然後為一等郡王、二等親王和一等親王。
地位不同,待遇相差很大,比如李佑,僅僅在食邑的戶數上,就比李恪和李泰相差2000戶。其它方面的差別也很大。
唐朝妃子等級設置為:
一品:皇后娘娘
從一品:皇貴妃、(2名),因為楊妃前朝公主的身份,此時,皇貴妃只有她一人。
庶一品:汐貴妃、嵐貴妃、伊貴妃、傾貴妃(各1名),陰妃是庶一品的嵐貴妃。
陰妃是個女人,她沒有野心,可是心裡也有兩個願望。
母以子貴,陰妃早就盼著李佑能夠晉升為一等親王,能夠和李恪平起平坐,這樣,她也能夠晉升為皇貴妃和楊妃平起平坐了。這是她的第一個願望。
她的第二個願望,就是能夠堂堂正正地祭祀自己的父親。
陰妃的父親陰世師被李淵所殺,她自己是被李世民霸占進宮的。至於她的父親,根本也不能列入李氏的祭祀名錄中。
李世民女人多得是,陰妃根本就沒有地位,幸虧她的肚子爭氣,生下了李佑,這才有了妃子的地位。至於父親的事情,她始終不敢提起。
以前李佑不爭氣,她小心還來不及呢,哪敢有這些奢望。
現在不同了,李佑突然出息了,替朝廷立下了很多功勞,這才使陰妃有了期盼。
李佑說道:「母妃,您的心思孩兒明白。孩兒答應您,我外公的事情,將來一定會解決的。至於這個一等親王的事情,也不是件難事。
不過,孩兒覺得沒有什麼必要,朝廷里的事情您也清楚,我三位兄長爭得雞飛狗跳的,他們的日子都不好過。
我沒有這個頭銜,沒有競爭太子之位的資格,也就沒人針對我,日子不是挺好嗎?
再說了,雖然一等親王的俸祿多一些,咱們也不稀罕。不瞞您說,孩兒有錢,要什麼咱們都不稀罕。
因此,咱們不要也罷。」
陰妃明白他的意思,可是她也有自己的為難之處。
後宮嬪妃之間的爭鬥,激烈程度不亞於朝堂之上。陰妃已經進宮快二十年了,地位一直在楊妃等人之下,一直低眉順眼地生活著。
她不想壓別人一頭,可是也希望自己能夠堂堂正正地在人前顯貴,不再見了楊妃低三下四地行禮避讓。
陰妃不想讓李佑為難,可是心裡也渴望能夠達到自己的目標。
她說道:「佑兒,你為難就算了。母妃這麼多年都忍過來了,算了吧。」說著,眼淚在眼圈裡直轉。
李佑聽出來了母親的期盼,頓時感到一陣心痛,一陣心酸。他覺得自己太窩囊了,應該滿足母親的願望。
他說道:「行了,母妃,孩兒知道了,孩兒一定會滿足您的願望的。」
李佑陪著陰妃又閒聊了幾句,離開了廣翠殿,朝著東宮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