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火之章(三)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浬長岸本是一名極富作戰經驗的將領,自浬長家受封於對馬島以來,浬長岸本便作為家將為浬長氏擴充軍備,使浬長氏戰略海域極為廣泛。

  但是這引起了周邊海盜的不滿,在浬長氏政權尚未穩定時,不斷有海盜侵擾民眾,浬長岸本整編軍隊,親自操練半年時間,將軍人分為三等,予以不同俸祿。

  在利益驅使下,軍隊戰鬥力直線上升。

  浬長岸本意識到時機已經成熟,集結水陸兩軍,統一調度,對臨近海盜據點發動突襲,勢如破竹,俘敵數百,得船數十艘。

  隨後全軍分為三對清剿周邊海盜,全軍士氣高昂,僅一個月時間,海盜據點皆被掃除。

  此時,浬長氏水軍達到全盛時期。八成水軍都是壯年,不少海盜安家,加入水軍。

  一年後,數以千計的海盜突然包圍對馬島。浬長氏戰船來不及開出水港,被圍困於港泊。

  浬長岸本身為總管水陸兩軍的家老,自然要負起全責。浬長氏主君浬長四榮,怒斥浬長岸本沒有盡職,並說道:「公是眾臣之首,卻如此懈怠軍務,若此番不能退敵,公當自裁殉國!」

  浬長岸本雙膝跪地,「主公!我得到消息,海盜頭領是主公胞弟,浬長牧源。」

  「那又如何!凡欲奪吾位者,當除之!吾弟違逆天道倫常,以下犯上,罪不容誅!」

  「主公,他手下不少人都是我浬長氏族人啊。望主公到城頭喊話,感化敵軍,不致使族人自相殘殺!」

  「夠了!浬長岸本,你擁兵自重,如今教訓起我了?速速退下,想出退敵之策!」

  浬長岸本行禮告退,眼底卻流露出了一抹不為人知的冷意。

  浬長岸本帶領貼身侍衛登上山頭,觀望包圍島嶼的數十艘戰船,帥艦當先,幾名武士英氣風發的站在甲板上,注視著島上的動向。

  他們正是浬長牧源,隤元冢錟,餘卒嶸太。

  浬長岸本感嘆道,「主公之弟英姿勃發,想來能讓我浬長氏革新蛻變,也罷,我就做一回叛臣。」

  第二日,浬長岸本手持海軍軍符,登船交給了浬長牧源。

  浬長岸本在民眾心中威望極高,海軍甚至視其為英雄。也正是這層原因,浬長四榮懼怕他功高蓋主。

  浬長岸本歸降後,水陸兩軍將領打開城門迎接浬長牧源,兵不血刃拿下了城池。

  浬長牧源正在趕往城府的路上,便傳來了浬長四榮自殺的消息。浬長牧源,浬長岸本在民眾的歡呼聲中進駐了城府。

  隨後,浬長牧源馬上下令,封浬長岸本為家老,統管軍政要務。

  浬長牧源深知海盜勢力難以消除,同時作用之大可以幫助浬長家日後發展。

  因此浬長牧源即位後,頒布法令:浬長家勢力範圍內,海盜可以成為職業,可以集體活動,但是不能搶掠當地鄉民;城府有權僱傭海盜作戰,海盜可以與城府商議金額。

  這一系列規定為當地制定了新的秩序,並且歷史實踐證明,在日本這一海上島國,這一套制度擁有頑強的生命力。不僅劃分了城府與海盜的界限,促進了雙方和平發展;同時因為海盜不能搶掠當地鄉民,使得周邊地區的民生問題突出,許多外地人遷入浬長家領地,只為求得安定的生活;而海盜也有了固定的收入和可以搶掠的對象,同時浬長氏家族成為海盜領袖,主導著多數海盜的行動,在城府的庇護下能夠逐步發展壯大。

  當然,隨之而來的城府兵力削減,自身戰鬥力下降,浬長氏已經無法回到全盛時期。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