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開放
李罡成則接言:「孟姐,你不喝給我唄!這個牌子奶茶是上周剛進入我國市場,我都還沒來得及嘗嘗味道,沒想到沾劉子萌的光,竟然喝到了。」
「挺貴的吧!」張裴民的餘光掃過孟嬌,對李罡成說。
「價格倒也不算離譜,但比艾家貴些!」李罡成如實說。
孟嬌一聽,沒吱聲,轉頭去看電腦屏幕上的監檢查督系統,佯裝沒聽到張裴民和李罡成的談話,動作自然的喝起那杯奶茶來。
張裴民輕笑一聲,起身朝辦公室門走去。
「民哥,你的監督檢查表錄完了嗎?」李罡成問。
「弄完了,案子該上傳的文書都上傳了,等彭初級回來審。」張裴民說。
「民哥,你要去哪裡?」李罡成追問。
「喝了別人的奶茶,總得去道聲謝呀!」張裴民笑著說。
「那你幫我給劉子萌說一聲,謝謝她的奶茶。」李罡成說:「我還要寫篇信息。」
「好勒。」張裴民應畢,看了一眼不為所動的孟嬌,轉身出門。
孟嬌見張裴民離開後,才扭頭對李罡成說:「你是他的跟屁蟲嗎?人家去哪裡你也要問。」
李罡成聽完,笑了笑沒吱聲。
孟嬌見李罡成不答言,微惱,說:「李罡成,你聽不見我在跟你說話嗎?」
「聽見了孟姐。」李罡成盯著電腦屏幕,說:「我來大隊就是民哥帶我,我一直都是他的跟屁蟲。」
「你有沒有點骨氣?你現在又不跟他一組,你幹嗎什麼事都聽他的?」孟嬌恨鐵不成鋼的說。
「孟姐,我當時來繩水市,人生地不熟,是民哥下班後帶著我去看房,盯著房東跟我簽租房協議。那個時候他老婆都懷孕了,需要他照顧,但是為了我的事,耽誤他好長時間,在沒有找到合適的房子前,是他去跟大隊領導匯報,讓我暫時住在救援站過渡的。而且平時生活、工作上,他對我都頗為照顧。」李罡成看向孟嬌,正色說:「孟姐,你到大隊還不到一年時間,很多事情並不清楚,我跟民哥的事,以後就不勞煩你關心了。」
孟嬌聽完,心裡怒氣瞬間躥起。她「噌」的一下站起身,將自己桌上那疊監督檢查記錄表扔到李罡成的桌子上,說:「既然你不用我關心,都你自己弄吧!」
「這不是你的工作嗎?」李罡成一臉懵然的問。
「現在是你的了。」孟嬌拿起奶茶,扭身就朝辦公室門外走。
李罡成滿臉無語的望著孟嬌的背影消失在門口,低頭看了看那疊監督檢查記錄表,不得不加班錄完。
張裴民到劉子萌的辦公室里,見到劉子萌正在寫清明節的宣傳方案,遂調侃:「咦,看樣子我們又有奶茶喝了哦!」
劉子萌聞聲,抬頭見是張裴民,不免笑起來:「民哥,你什麼時候想喝,我都可以請你。」
之前,劉子萌還跟著她們喚張裴民為「張哥」,後來聽到李罡成喚張裴民「民哥」,覺得這個稱呼更親切,便跟著李罡成這樣稱呼張裴民。
張裴民笑著坐在劉子萌身旁的空位置上,低聲問:「這次的奶茶是不是花了你不少錢啊?」
「還好吧!請你們喝奶茶比我請你們吃飯划算多了。」劉子萌如實說。
「你這小姑娘咋這麼實誠呢!」張裴民一聽,笑起來:「確實比請吃飯划算!但這個牌子的奶茶剛進入我國市場,價格不低,我大概算了一下,你還是花了不少錢吧?」
「這也不是天天請。」劉子萌微笑說:「之前,高姐和費芩也問了我同樣的問題。」
「是吧?」張裴民聽完,竟未有絲毫詫異,說:「我們文員出去吃飯,一般都是AA的。大家談得來就去,談不來就不去,去了該分攤多少就是多少。」
「其實這樣挺好,大家都沒負擔,能玩一起就玩一起。」劉子萌對張裴民的說法表示贊同。
「所以,我的意思你聽懂了嗎?」張裴民笑眯眯問。
劉子萌微怔,片刻後說:「民哥,你們該不會是想組局吧?」
「聰明。」張裴民笑起來。
「可我組不合適吧!」劉子萌說。
「沒讓你組,自會有人組局,到時候你別推辭就行了。」張裴民含笑說:「你們幾個來了,我們文員還沒聚一次餐呢!」
劉子萌聞言,略顯驚喜的問:「難道只要有新文員加入,所有文員都會聚一聚嗎?」
「我們大隊一直都有這樣的傳統,新文員來了,是必須要會餐的,雖然吃飯錢是AA制,但這並不妨礙我們文員迎新、交流感情。」張裴民解釋。
「那領導們會去嗎?」劉子萌問。
張裴民搖頭說:「不會的。他們在,大家都拘束,原本你們才是主角,最後反而會讓他們喧賓奪主。」
劉子萌聽完,笑了笑沒答言。
「那就這樣了,咱們暫定在周五晚上。」張裴民說。
「好的。」劉子萌應著。
張裴民說完,便去了其他文員的辦公室。
人一旦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就會感覺到既充實,時間過得又快。
劉子萌就是這種感覺。
周五早上,救援站隊站開放,預約前來救援站參觀的是附近的一所幼兒園,約莫有七八十人,除了三至五歲的幼兒們外,還有帶隊的老師、陪同的家長,很是熱鬧。
劉子萌作為專職宣傳員,與幼兒園聯繫溝通、與救援站協調準備項目、拍照、錄視頻等工作都是她的,儘管救援站的通訊員在場,但她依舊按照自己預想的拍攝計劃進行拍攝。
一般來說,這種活動,救援站安排副站長、站長助理或者是班長骨幹來負責主持講解就可以了,但令劉子萌感到意外的是遲颺竟親自前來。
遲颺很快就從人群里尋到了劉子萌的身影,見她正在專注的拍素材,嘴角沒來由的微微揚起。
遲颺一米八的個頭,身材頎長、臉廓稜角分明。此時,他頭戴大檐帽,一身剪裁合體的春秋常服將他的身材優勢展現了出來,引得在場老師和家長忍不住駐足觀望、議論紛紛。
「挺貴的吧!」張裴民的餘光掃過孟嬌,對李罡成說。
「價格倒也不算離譜,但比艾家貴些!」李罡成如實說。
孟嬌一聽,沒吱聲,轉頭去看電腦屏幕上的監檢查督系統,佯裝沒聽到張裴民和李罡成的談話,動作自然的喝起那杯奶茶來。
張裴民輕笑一聲,起身朝辦公室門走去。
「民哥,你的監督檢查表錄完了嗎?」李罡成問。
「弄完了,案子該上傳的文書都上傳了,等彭初級回來審。」張裴民說。
「民哥,你要去哪裡?」李罡成追問。
「喝了別人的奶茶,總得去道聲謝呀!」張裴民笑著說。
「那你幫我給劉子萌說一聲,謝謝她的奶茶。」李罡成說:「我還要寫篇信息。」
「好勒。」張裴民應畢,看了一眼不為所動的孟嬌,轉身出門。
孟嬌見張裴民離開後,才扭頭對李罡成說:「你是他的跟屁蟲嗎?人家去哪裡你也要問。」
李罡成聽完,笑了笑沒吱聲。
孟嬌見李罡成不答言,微惱,說:「李罡成,你聽不見我在跟你說話嗎?」
「聽見了孟姐。」李罡成盯著電腦屏幕,說:「我來大隊就是民哥帶我,我一直都是他的跟屁蟲。」
「你有沒有點骨氣?你現在又不跟他一組,你幹嗎什麼事都聽他的?」孟嬌恨鐵不成鋼的說。
「孟姐,我當時來繩水市,人生地不熟,是民哥下班後帶著我去看房,盯著房東跟我簽租房協議。那個時候他老婆都懷孕了,需要他照顧,但是為了我的事,耽誤他好長時間,在沒有找到合適的房子前,是他去跟大隊領導匯報,讓我暫時住在救援站過渡的。而且平時生活、工作上,他對我都頗為照顧。」李罡成看向孟嬌,正色說:「孟姐,你到大隊還不到一年時間,很多事情並不清楚,我跟民哥的事,以後就不勞煩你關心了。」
孟嬌聽完,心裡怒氣瞬間躥起。她「噌」的一下站起身,將自己桌上那疊監督檢查記錄表扔到李罡成的桌子上,說:「既然你不用我關心,都你自己弄吧!」
「這不是你的工作嗎?」李罡成一臉懵然的問。
「現在是你的了。」孟嬌拿起奶茶,扭身就朝辦公室門外走。
李罡成滿臉無語的望著孟嬌的背影消失在門口,低頭看了看那疊監督檢查記錄表,不得不加班錄完。
張裴民到劉子萌的辦公室里,見到劉子萌正在寫清明節的宣傳方案,遂調侃:「咦,看樣子我們又有奶茶喝了哦!」
劉子萌聞聲,抬頭見是張裴民,不免笑起來:「民哥,你什麼時候想喝,我都可以請你。」
之前,劉子萌還跟著她們喚張裴民為「張哥」,後來聽到李罡成喚張裴民「民哥」,覺得這個稱呼更親切,便跟著李罡成這樣稱呼張裴民。
張裴民笑著坐在劉子萌身旁的空位置上,低聲問:「這次的奶茶是不是花了你不少錢啊?」
「還好吧!請你們喝奶茶比我請你們吃飯划算多了。」劉子萌如實說。
「你這小姑娘咋這麼實誠呢!」張裴民一聽,笑起來:「確實比請吃飯划算!但這個牌子的奶茶剛進入我國市場,價格不低,我大概算了一下,你還是花了不少錢吧?」
「這也不是天天請。」劉子萌微笑說:「之前,高姐和費芩也問了我同樣的問題。」
「是吧?」張裴民聽完,竟未有絲毫詫異,說:「我們文員出去吃飯,一般都是AA的。大家談得來就去,談不來就不去,去了該分攤多少就是多少。」
「其實這樣挺好,大家都沒負擔,能玩一起就玩一起。」劉子萌對張裴民的說法表示贊同。
「所以,我的意思你聽懂了嗎?」張裴民笑眯眯問。
劉子萌微怔,片刻後說:「民哥,你們該不會是想組局吧?」
「聰明。」張裴民笑起來。
「可我組不合適吧!」劉子萌說。
「沒讓你組,自會有人組局,到時候你別推辭就行了。」張裴民含笑說:「你們幾個來了,我們文員還沒聚一次餐呢!」
劉子萌聞言,略顯驚喜的問:「難道只要有新文員加入,所有文員都會聚一聚嗎?」
「我們大隊一直都有這樣的傳統,新文員來了,是必須要會餐的,雖然吃飯錢是AA制,但這並不妨礙我們文員迎新、交流感情。」張裴民解釋。
「那領導們會去嗎?」劉子萌問。
張裴民搖頭說:「不會的。他們在,大家都拘束,原本你們才是主角,最後反而會讓他們喧賓奪主。」
劉子萌聽完,笑了笑沒答言。
「那就這樣了,咱們暫定在周五晚上。」張裴民說。
「好的。」劉子萌應著。
張裴民說完,便去了其他文員的辦公室。
人一旦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就會感覺到既充實,時間過得又快。
劉子萌就是這種感覺。
周五早上,救援站隊站開放,預約前來救援站參觀的是附近的一所幼兒園,約莫有七八十人,除了三至五歲的幼兒們外,還有帶隊的老師、陪同的家長,很是熱鬧。
劉子萌作為專職宣傳員,與幼兒園聯繫溝通、與救援站協調準備項目、拍照、錄視頻等工作都是她的,儘管救援站的通訊員在場,但她依舊按照自己預想的拍攝計劃進行拍攝。
一般來說,這種活動,救援站安排副站長、站長助理或者是班長骨幹來負責主持講解就可以了,但令劉子萌感到意外的是遲颺竟親自前來。
遲颺很快就從人群里尋到了劉子萌的身影,見她正在專注的拍素材,嘴角沒來由的微微揚起。
遲颺一米八的個頭,身材頎長、臉廓稜角分明。此時,他頭戴大檐帽,一身剪裁合體的春秋常服將他的身材優勢展現了出來,引得在場老師和家長忍不住駐足觀望、議論紛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