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追擊快馬
神武大將軍殷破敗久經戰陣,交接兵符之時,已經派出數名探馬打探消息,大軍剛出朝歌西門,就有探馬回報,宋家莊有數匹快馬向西奔去,不知去向何方。
殷破敗雖不認識宋異人,但也久聞其名,知道其家財萬貫,樂善好施,在當地頗有聲望,他心想:宋家莊雖然人數眾多,但是養得起這麼多快馬的毫無疑問只有宋異人一人,他和文王有何交往?這些快馬是否前往西岐?
雷開在一旁急聲道:「殷將軍,以本將看來,這些快馬十有八九便是文王所乘,我們切不可貽誤戰機,應儘快追趕才是!」
殷破敗卻顯得頗為沉穩,他搖了搖頭道:「不急,先等等其他探馬回報。我從未聽說宋異人和西岐有何直接聯繫,文王未必便是從宋家莊出發。如果我們貿然行動,找錯了方向,豈不是白白浪費了時間,根本找不到文王的下落。」
雷開聞言,眉頭微皺,但仍強壓下心中的急躁,道:「殷將軍所言極是,是我太過心急了。只是這朝歌郊區村莊眾多,多以務農為生,能養得起快馬的確實寥寥無幾,而且快馬往西狂奔也不像是普通人所為,必然是有人要逃跑!」
殷破敗點了點頭,神色凝重道:「不錯,我也如此認為,但我們必須確保萬無一失,才能追趕。」
說著,他又派出數名探馬,分別前往不同的方向打探消息,同時命令大軍向西開進。
過不多時,又有探馬陸續回報,二將從情報分析,最有嫌疑的就是從宋家莊出去的這批快馬,於是殷破敗緊急下令,手下飛騎全速向西追擊,不恤馬力,必須追上文王!
三千飛騎如烏雲蔽日般向西奔去,馬蹄聲隆隆,塵土飛揚,遮天蔽日,大地也跟著微微發抖,這些飛騎手持長劍,背負弓箭,英姿勃發,氣勢如虹。
殷破敗在隊伍的最前方,他騎著一匹高大的戰馬,身材魁梧,面色威嚴,目光如炬,凝視著前方。
追了良久,夕陽西下,餘暉灑在大地上,給這片平原披上了一層金色的外衣。殷破敗舉目遠眺,只見前方不遠處,幾匹快馬若隱若現,肯定就是文王!
殷破敗心中一陣激動,終於追上了,他深吸一口氣,揮舞著手中的長刀,大聲命令:「所有將士,敵人就在眼前,建功立業的時候到了!快馬加鞭!趕上前面的快馬!」
隨著殷破敗的一聲令下,身後的將士們齊聲吶喊,士氣大振。馬蹄聲如雷,塵土飛揚,整個隊伍如同一股黑色的洪流,向著前方奔涌而去。
前面奔馳的快馬仿佛聽到了什麼,也加快了速度,向西狂奔。
殷破敗冷笑一聲,你跑得再快能跑到天上去?區區幾匹民間快馬,能跑過我大商飛騎?他大聲命令:即使跑死全部戰馬,也要追上前面的快馬!
飛騎的戰馬皆是精心挑選的良駒,體型矯健,四蹄生風,前面的快馬雖然速度飛快,但距離仍然逐漸拉近,突然,殷破敗愣住了:前面雖然有五匹快馬,但是只有一匹快馬上面有人!
殷破敗已打探到消息,姬昌父子全部出逃,現在只有一人,到底是誰?另一人去了何處?
殷破敗顧不上多想,他看到前面的快馬已經馬力不繼,而騎手又來不及換馬,再過片刻,就可以追上了,到時審問也來得及!
突然,前方出現了一片密林,那些快馬毫不猶豫地向密林衝去,殷破敗知道,對方企圖藉助複雜的地形逃脫,他略一遲疑,發出命令:「射馬,不要射人!」
殷破敗身後的弓箭手們迅速張弓搭箭,「嗖、嗖、嗖」,一陣箭雨向著前面的快馬射去。伴隨著幾聲悽厲的馬嘶,有三匹馬不幸中箭,栽倒在地。但還是有兩匹馬以更快的速度衝進了密林。密林中樹木繁茂,枝葉交錯,陽光透過樹葉的縫隙灑下,形成一片片斑駁的光影。
殷破敗的飛騎進入密林後,頓時一片混亂,馬匹在狹窄的林間小道上難以飛馳,騎兵們也因視線受阻,追擊變得困難重重。
殷破敗迅速傳下命令:下馬!步行追擊!他深知在這種地形下,對方也無法飛馳,即使臨時設個埋伏,對方只有一個人,自己手下三千人,何懼之有?而此時,天色也漸漸暗了下來,密林中瀰漫著一股緊張而又壓抑的氣氛。
突然,聽得兩聲慘叫,接著是兵器撞擊之聲,緊接著傳來了雷開的聲音:「敵人在此處!」
殷破敗連忙帶著手下,往聲音方向趕去,走了幾步,前面的兵器撞擊之聲越發頻繁,雷開的聲音也傳來了:「放下武器,我可以饒你一命,我手下有三千人馬,你孤身一人,再頑抗能有何用?」
那人不答,又是一聲慘叫傳來,看來又是一名商朝士兵遇難。
殷破敗喊道:「雷將軍,包圍那人,不要著急與之纏鬥!」
雷開答應一聲,命令手下散開,兵器撞擊之聲頓時少了很多。
殷破敗走上前去,看那人身材高大,面貌英俊,但是衣服破損,沾有血跡,披頭散髮,狼狽不堪。
殷破敗大聲道:「我倆素昧平生,但是我猜你定是文王之子伯邑考!」
那人不說話,點點頭。
殷破敗道:「伯邑考,大王只是命令我將文王請回,並未有加罪之意,你可告知我文王去向,我帶你父子一同回見大王,可保無虞!」
伯邑考朗聲道:「文王已經從別路回西岐了,你無論如何也找不到他了!」
殷破敗有些生氣,他知道文王在不可能這麼短的時間就回到西岐,但看樣子自己追錯了方向,文王派伯邑考一人帶著幾匹馬向西狂奔,自己從別的路途溜走,現在手下的飛騎已經疲憊,恐怕難以追上了。
他想了一想,開口道:「文王是你的親身父親,他拿你作餌,勢必不將你的生死放在心上,你有何苦維護於他,招出他的去向,我可以放你一馬。大王的旨意只是找回文王,未說找回你伯邑考!」
伯邑考道:「我一向事父至孝,此計是我親口說出,你挑撥離間,又有何用?」
殷破敗雖不認識宋異人,但也久聞其名,知道其家財萬貫,樂善好施,在當地頗有聲望,他心想:宋家莊雖然人數眾多,但是養得起這麼多快馬的毫無疑問只有宋異人一人,他和文王有何交往?這些快馬是否前往西岐?
雷開在一旁急聲道:「殷將軍,以本將看來,這些快馬十有八九便是文王所乘,我們切不可貽誤戰機,應儘快追趕才是!」
殷破敗卻顯得頗為沉穩,他搖了搖頭道:「不急,先等等其他探馬回報。我從未聽說宋異人和西岐有何直接聯繫,文王未必便是從宋家莊出發。如果我們貿然行動,找錯了方向,豈不是白白浪費了時間,根本找不到文王的下落。」
雷開聞言,眉頭微皺,但仍強壓下心中的急躁,道:「殷將軍所言極是,是我太過心急了。只是這朝歌郊區村莊眾多,多以務農為生,能養得起快馬的確實寥寥無幾,而且快馬往西狂奔也不像是普通人所為,必然是有人要逃跑!」
殷破敗點了點頭,神色凝重道:「不錯,我也如此認為,但我們必須確保萬無一失,才能追趕。」
說著,他又派出數名探馬,分別前往不同的方向打探消息,同時命令大軍向西開進。
過不多時,又有探馬陸續回報,二將從情報分析,最有嫌疑的就是從宋家莊出去的這批快馬,於是殷破敗緊急下令,手下飛騎全速向西追擊,不恤馬力,必須追上文王!
三千飛騎如烏雲蔽日般向西奔去,馬蹄聲隆隆,塵土飛揚,遮天蔽日,大地也跟著微微發抖,這些飛騎手持長劍,背負弓箭,英姿勃發,氣勢如虹。
殷破敗在隊伍的最前方,他騎著一匹高大的戰馬,身材魁梧,面色威嚴,目光如炬,凝視著前方。
追了良久,夕陽西下,餘暉灑在大地上,給這片平原披上了一層金色的外衣。殷破敗舉目遠眺,只見前方不遠處,幾匹快馬若隱若現,肯定就是文王!
殷破敗心中一陣激動,終於追上了,他深吸一口氣,揮舞著手中的長刀,大聲命令:「所有將士,敵人就在眼前,建功立業的時候到了!快馬加鞭!趕上前面的快馬!」
隨著殷破敗的一聲令下,身後的將士們齊聲吶喊,士氣大振。馬蹄聲如雷,塵土飛揚,整個隊伍如同一股黑色的洪流,向著前方奔涌而去。
前面奔馳的快馬仿佛聽到了什麼,也加快了速度,向西狂奔。
殷破敗冷笑一聲,你跑得再快能跑到天上去?區區幾匹民間快馬,能跑過我大商飛騎?他大聲命令:即使跑死全部戰馬,也要追上前面的快馬!
飛騎的戰馬皆是精心挑選的良駒,體型矯健,四蹄生風,前面的快馬雖然速度飛快,但距離仍然逐漸拉近,突然,殷破敗愣住了:前面雖然有五匹快馬,但是只有一匹快馬上面有人!
殷破敗已打探到消息,姬昌父子全部出逃,現在只有一人,到底是誰?另一人去了何處?
殷破敗顧不上多想,他看到前面的快馬已經馬力不繼,而騎手又來不及換馬,再過片刻,就可以追上了,到時審問也來得及!
突然,前方出現了一片密林,那些快馬毫不猶豫地向密林衝去,殷破敗知道,對方企圖藉助複雜的地形逃脫,他略一遲疑,發出命令:「射馬,不要射人!」
殷破敗身後的弓箭手們迅速張弓搭箭,「嗖、嗖、嗖」,一陣箭雨向著前面的快馬射去。伴隨著幾聲悽厲的馬嘶,有三匹馬不幸中箭,栽倒在地。但還是有兩匹馬以更快的速度衝進了密林。密林中樹木繁茂,枝葉交錯,陽光透過樹葉的縫隙灑下,形成一片片斑駁的光影。
殷破敗的飛騎進入密林後,頓時一片混亂,馬匹在狹窄的林間小道上難以飛馳,騎兵們也因視線受阻,追擊變得困難重重。
殷破敗迅速傳下命令:下馬!步行追擊!他深知在這種地形下,對方也無法飛馳,即使臨時設個埋伏,對方只有一個人,自己手下三千人,何懼之有?而此時,天色也漸漸暗了下來,密林中瀰漫著一股緊張而又壓抑的氣氛。
突然,聽得兩聲慘叫,接著是兵器撞擊之聲,緊接著傳來了雷開的聲音:「敵人在此處!」
殷破敗連忙帶著手下,往聲音方向趕去,走了幾步,前面的兵器撞擊之聲越發頻繁,雷開的聲音也傳來了:「放下武器,我可以饒你一命,我手下有三千人馬,你孤身一人,再頑抗能有何用?」
那人不答,又是一聲慘叫傳來,看來又是一名商朝士兵遇難。
殷破敗喊道:「雷將軍,包圍那人,不要著急與之纏鬥!」
雷開答應一聲,命令手下散開,兵器撞擊之聲頓時少了很多。
殷破敗走上前去,看那人身材高大,面貌英俊,但是衣服破損,沾有血跡,披頭散髮,狼狽不堪。
殷破敗大聲道:「我倆素昧平生,但是我猜你定是文王之子伯邑考!」
那人不說話,點點頭。
殷破敗道:「伯邑考,大王只是命令我將文王請回,並未有加罪之意,你可告知我文王去向,我帶你父子一同回見大王,可保無虞!」
伯邑考朗聲道:「文王已經從別路回西岐了,你無論如何也找不到他了!」
殷破敗有些生氣,他知道文王在不可能這麼短的時間就回到西岐,但看樣子自己追錯了方向,文王派伯邑考一人帶著幾匹馬向西狂奔,自己從別的路途溜走,現在手下的飛騎已經疲憊,恐怕難以追上了。
他想了一想,開口道:「文王是你的親身父親,他拿你作餌,勢必不將你的生死放在心上,你有何苦維護於他,招出他的去向,我可以放你一馬。大王的旨意只是找回文王,未說找回你伯邑考!」
伯邑考道:「我一向事父至孝,此計是我親口說出,你挑撥離間,又有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