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自筆者出生以來,看到的中國故事結局大都是圓滿的。如后羿射日十存其一;又如祝英台梁山伯終成眷屬;朱元璋締造洪武盛世。但是似乎在美好的背後,過程往往充斥著悲情。十日照地,生不如死;雙雙殞命,化蝶齊飛;喪妻送子埋孫,萬念俱灰···

  筆者單純想給馬秀英、朱標、常婉以及朱雄英一個好的結局,過程也被希望是好的,故人為造出了一個歷史中不存在的人物,去幫助朱家一家人。希望可以帶大家進入筆者的精神世界。

  背景:元朝治下官員腐敗的徹底,蒙古貴族並沒有把漢人當作同類而是當作牲畜,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在元軍打了敗仗時,元朝的官吏會殺諸多漢人,來充當自己的戰果亦或是迷惑元順帝的手段。有些甚至單純殺人,只是為了空餘出地用來放牧。其後這種形式愈演愈烈,官員從生活的各個方面抽取民眾的血液。在這樣的歷史條件下,民眾喪失了生存的基本條件,故反元起義的旗號在各地被打響。

  朱元璋又名朱重八,他的童年是在一間四面透風的茅草屋裡度過的。他有志於讀書,但無奈家裡農民出身,沒有一點餘下的錢財。整個童年都在為地主劉德放牛,故從小可謂是嘗遍苦難。在這樣的條件下,一般人是很難會有勇氣起反念的(因為他們至少餓不死)。朱重八也是這樣,他小小的理想或許是期待放牛時能夠路上撿到一根有趣的樹枝,抑或是從地主口中吃剩下的飯中挑出一點肉。而事實也確實如此。翻閱明史上下,朱重八的抗元思想並不是童年時期就出現的。

  朱家的髮際還要從1344年說起,彼時朱重八17歲,期間發生了很多事情。最先到來的是黃河的大洪水,沿岸的幾十萬人都流離失所成為難民。雖然元統治者並未把漢人當作同類,但是如此數量的人共同起義終歸是一件兇險的事,所以黃河還是要修的。當然,這又是一件巨利的事。

  黃河洪水,隨之而來的是瘟疫和旱災。意味著驚慌混亂,意味著沒有糧食。在千年後的今天,新冠肆虐大旱無水都可以奪走諸多生命,何況當時的人們。元順帝下詔撥款賑災,從戶部發出到州、縣官員手裡,再到百姓手裡,每人拿一點都很正常吧,是很正常,補貼家用皆大歡喜,最後再寫一份百姓高呼吾皇賢明的奏書,皇帝也很歡喜。但是百姓不歡喜。而在百姓中更加不歡喜的是我們的小朱。在災難到來後,朱重八在一個月內接連失去了他的父親、大哥、侄子、母親。老天似乎和小朱開了一個巨大的玩笑,閻王點卯哪有按著一家人的族譜點的?朱重八的願望並不複雜,一家人能有東西吃甚至僅僅是能活下去而己。但是上天並沒有滿足他。

  父母去世後他又面臨一個巨大的問題—安葬父母。然而輾轉求過多人後並無成果。他就這麼和二哥拖著父母走來走去。幸好有個好心人看他可憐施捨給他一塊地,他的父母也得以安息。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在這樣巨大的痛苦下,朱重八練就了一顆冰冷的心,也埋下了一顆反抗的種子。

  為了生存,朱重八選擇去皇覺寺當和尚。寺廟很小,只能容下數十人。它有很大,充分展現了世間的惡。朱重八在這裡做夠了髒活累活,但是由於饑荒過於嚴重,所有和尚都需要去化緣。他被分配到了淮西—饑荒的主要地帶。而在這裡他傳奇的人生就即將啟程。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