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記1魑魅魍魎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魑魅魍魎(個人見解)

  提起魑魅魍魎,大家應該不會陌生:魑魅魍魎,通常代指傳說中的一些低級鬼怪。

  根據上古神話傳說《黃帝大戰蚩尤》記載,魑魅魍魎是當時九黎陣營從山林間召喚出來的低級鬼怪,後世也基本一直沿用了該說法,因此,魑魅魍魎自然也就的成了各種低級邪物的代名詞。

  不過最初的魑魅魍魎真的只是低級的鬼怪嗎?

  以下是我對於魑魅魍魎的一些考證(含未經證實的個人觀點):

  根據資料記載,魑,也通螭(chi讀一聲),魑(螭),傳說是一種類似龍的生物,其全身金色,背上有翅膀,頭上無角,但能呼風喚雨,是一種生活在山林間的鬼怪。

  同時,根據龍生九子的傳說記載,魑(螭)龍是龍的九子之一,寓意美好、吉祥和招財,有說法螭(魑)是水龍,可以防火,因此,古時房頂上的獸頭一般採用的就是螭(螭)龍的形象,同時,螭龍也能夠被雕刻在隨身攜帶的一些玉佩上。

  看到這裡,大家有沒有覺得奇怪:明明是同一種東西卻出現了截然不同的兩種記載。

  這裡可能有人會說,螭和魑不是一種東西,螭是紅色的,是龍子;魑是金色的,是山林間的妖怪。

  事實上,早以前,「螭」字又通「魑」字,兩者的確是同一種東西,關於紅色螭和金色魑的傳說是後人加上去的,最一開始並沒有這種說法。

  那麼事情就變得奇怪了,同一種東西為什麼會出現截然不同的兩種記載?帶著疑問,我們繼續往下看:

  根據《山海經》記載,應龍,全身金色,有翅膀,能呼風喚雨。

  然後,主流的說法認為:螭(魑)龍同應龍一樣,也能夠呼風喚雨。

  其實,關於應龍是如何修煉成的,相關神話傳說有很多個版本,但是不少版本都記載了:螭龍過五百年(或千年)後,最終長出角變成應龍。

  根據這些材料,我們不難得出,螭(魑)其實是可以進化成為應龍的。

  這裡可能要引出「應龍是一種龍類的代稱還是專指某一條龍」這個問題了,其實,後世道家神話傳說里的「應龍」一般代指的是某一種龍的統稱,而不是專指上古時的那條應龍。

  至於上古時期的應龍,也有說法,當時的「應龍」專指傳說中那條天界下來支援黃帝的天龍。

  至於哪種版本更可靠,這個很難說,其實,神話傳說往往存在很多版本,並且這些版本之間還存在各種各樣的內容方面的矛盾;比如說咱們剛才所說的:「應龍是天界下來的天龍」這一說法明顯與「應龍是螭龍修煉成的一種龍」這一說法存在矛盾,但是,沒辦法,這些有點矛盾的說法幾千年來就是這麼流傳下來的,從現在的角度看,可能根本沒有最可靠的版本。

  回到正題,因為記載存在矛盾,因此,我們其實無法推測上古時期所說的「應龍」是否特指天界下來的應龍,因為答案可能是既是也不是,但是,因為應龍是螭(魑)修煉而成的說法的確存在,因此,我們可以引用這一說法。

  因為螭(魑)真的是一種可以進化成應龍的存在,所以,我們至少能夠證明它不是低級的鬼怪。

  由該說法,我們還可以推理得出:上古九黎陣營的螭(魑)其實就是一隻沒有進化完全的應龍,而當時黃帝陣營的應龍則是進化完全的應龍,或者是天上的天龍。

  同時,剛才其實還有兩條能夠論證螭(魑)並非低級邪物的論據:1、不少古建築房頂上雕刻有螭龍(獸頭);2、古代的螭龍也能被雕刻在隨身攜帶的玉佩上。

  根據這些東西的文化含義,我想,這些東西上不應該雕低級邪物吧?

  至於螭(魑)同時也被理解成為低級鬼怪的原因,雖然目前缺乏證據,但是這個問題的確可以這麼理解:根據神話傳說記載,螭龍在那場上古的大戰中幫助了當時的九黎陣營,眾所周知,當時的九黎族最終戰敗了,在戰敗以後,因為常見的成王敗寇的原因,戰敗後的九黎族的首領——蚩尤也被後人描述成了妖怪的樣子(或者有些說法乾脆直接描繪成了妖怪或惡神),於是同理,當時同樣處於九黎陣營的螭自然也會被後人描繪成「魑」鬼。

  但是,「魑」還是「螭」時的積極文化含義依然得到了後世的傳承,因此,後世很長一段時間裡,螭(魑)有了非常矛盾的雙重含義:既是祥瑞的龍子也是可怕的鬼怪。

  直到後來的某個時間,當時的古人也發現了這個自相矛盾的說法,為了自圓其說,當時的古人只能加入了金色魑、紅色螭的概念加以區分。


  這裡順便說一句,螭(螭)的獸頭文化在古代的某一時期也傳到了日本(沒有查到具體的年份,推測可能是唐代),不過,當時的螭文化大概還沒有出現區分金色魑、紅色螭之類的說法,因此,傳到日本的螭文化自然也沒有附加這一說法,所以,日本古建築屋頂上的獸頭到現在一直用的是金色的螭,或者類似形狀的東西。

  現在,基本上可以確定了,螭(魑)並非鬼怪,起碼不是低級的邪物;那麼,如果魑(螭)並非鬼怪,那麼與魑同名的魅魍魎又是什麼呢?

  為了研究這個問題,我們先來看一下網上能夠找到的,關於魅魍魎的資料:

  魅,性別女,據大多數資料記載,魅是樹妖,外貌漂亮,生活於森林中(是否會傷人暫且不論),同時,幾乎所有版本都記載了,魅是魑(螭)是情侶關係。

  同時,還有一個比較小眾的記載,該版本的記載中:魅是蟲妖怪,背上有昆蟲翅膀,手腳包裹著昆蟲的甲殼組織,其他設定大同小異,與螭的關係同為情侶。

  關於魍魎,根據現有資料,有說法「魍魎」其實是一隻鬼怪,但是也有說法是兩隻鬼怪。

  對此,我們來分別描述一下這兩個版本:

  是兩種的說法:

  魍鬼,性別男,其外形類似一隻黑色的大蜥蜴,能潛伏在水中偷襲人。

  魎,記載不詳,只知道是瘟神,蠱神,有說法性別女,其外形類似於大蜘蛛。

  至於魍魎是一隻鬼怪的說法:根據記載,與上文對魎的記載完全相同,只不過名字改成「魍魎」二字。

  根據這個描述,我聯想到了以前查閱到的一段資料:

  我曾經從網上搜索過「關於神話傳說中蚩尤以及其同伴名字、外形」的資料,最終,我搜索出了很多據說是出自古書《龍魚河圖》的資料,根據該資料記載:傳說中的蚩尤以及其兄弟可以說都是融合了一些動物、植物甚至是工具特徵的鋼筋鐵骨的神話生物。

  但是,因為我始終沒有找到這些資料的古文原文,因此,我目前也無法考證這些資料的真偽,我只知道,這段資料是一個比較主流的說法。

  關於魅魍魎,如果前文所說的資料內容屬實,個人認為,魅魍魎應該和資料中記載的蚩尤與他的80個同伴差不多,都是神話傳說中記載的,融合了昆蟲或者其他動物、工具特徵的神話生物;或者說,造型奇特的它們,其實就是史前部落的圖騰。

  關於魑魅魍魎到底是不是低級的鬼怪,為了進一步判斷這個問題,我們根據神話傳說里有限的情節進一步做出推導:傳說中,相對強大的九黎陣營在開戰前專門去山林中邀請魑魅魍魎前來助陣,並且,這幾位後來參與了「黃帝大戰蚩尤」這場大戰役的幾乎每一場戰鬥,直到最後決定勝負的涿鹿之戰,這幾位才被黃帝專門打造的戰鼓所擊退,同時,這幾位的退場也伴隨著當時九黎陣營的失敗。

  考慮神話傳說中的九黎陣營實力強大,可以推測,該陣營應該不會開戰前專門去請一些不入流的成員加入;並且,傳說中的這幾位能夠參加這麼多次戰鬥並且在戰鬥結束後依然生還,說明它們幾位的戰鬥力在當時的神話傳說里還說得過去,因此,它們幾個應該不只是人們想像中的低級邪物那麼簡單。

  最後,個人猜測魑魅魍魎本來的名字大概率不叫「魑魅魍魎」,它們的真正的名字應該是與「魑魅魍魎」讀音相似的,褒義性質的名字,這個就和「蚩尤」這個稱號同理,蚩尤本來的名字大概率不叫「蚩尤」,「蚩尤」只是與其本來名字類似的一個錯號。

  但是,由於這些人物本來的名字缺乏相關記載,導致我們現在已經無從考證其本來的名字了,只知道「魑」在古代可能也被寫作「螭」。

  最後,說點題外話:語言其實是存在習慣的,我們現在已經習慣了用「魑魅魍魎」代指各種對人有傷害的東西,如果以後的某個時期,本文中的觀點真的被證實了,那麼當時的人們該如何準確的表達這個詞?改用近義詞還是依舊按照習慣來呢?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