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姜子牙面見鬼君(一)
轉眼就到了進鎬京的日子,姬信天沒亮就起身,貢品已經備好。姬信檢查完畢,便率隊出發。到了晚上才抵達鎬京。
此時的姬信已經是有封地的公子,當即被安排在專門用來招待諸侯的住處。姬信剛進了院子,就見園中有人。那人見到姬信進來,滿臉喜色,趕緊上前行禮,「信公子,孟津一別,吾時常懷念信公子奮戰之姿。」
姬信完全不記得見過此人,詢問後才知道,這位乃是洛地諸侯。曾經在大河以南見過姬信與商國騎兵激戰。
這位諸侯見姬信貌似挺沒有架子,當即問道:「信公子,吾聞封神之事,不知到底如何。」
姬信有些遲疑,不知道該講不該講。王浩然也有些為難,這件事在商周時代其實應該大講特講,從而得到諸侯們的支持。但是現階段周王姬發明顯不想讓這件事擴散出去,王浩然也不太確定此事該處理。
就在此時,門外腳步聲響,從外面進來一人。姬信與洛地諸侯一看來人,連忙行禮問候,「太師。」
姜子牙直接叫上姬信跟他出去,夜色中,姬信上了姜子牙的馬車。姬信很是激動,忍不住問道:「鬼君,可是大王要叫我去?」
「要是大王叫你,在門口就直接讓你去覲見。」王浩然答道。只覺得姬信這傢伙明顯還是沒能學會兵法。
姜子牙這一路上一言不發,姬信倒也終於能忍住,也是閉口不言。
到了姜子牙的宅邸,門口的僕人們進進出出,十分熱鬧。但是往裡面走,就不見僕人靠近。等兩人進了正廳,屋內屋外再無其他人,在這冬日感覺有點陰森。
姜子牙親自關緊門,與姬信面對面的正坐,就開口說道:「信公子,吾有一請求,還請公子成全。」
「尚父請講,吾絕不推諉。」姬信也顧不上不安,滿心期待地趕緊答道。
「吾想與鬼神一見。」姜子牙正色提出了請求。
姬信一愣,他是真的沒想到姜子牙居然真的完全相信了鬼神之說。正猶豫著要不要詢問王浩然,就見姜子牙正色向著自己行禮,大聲說道:「臣姜尚,曾有幸與另一位鬼神相談。若姜尚有幸,願請鬼神一晤。」
姬信本以為尚父姜子牙是向自己跪拜,卻沒想到竟然是向自己體內的鬼君王浩然跪拜,著實有點失望。然而下一刻,姬信就被擠到了意識角落,陷入了黑暗之中。
姜子牙聽到對面姬信有點動靜,抬頭看去,就見姬信已經站起身來,走到桌案邊,在桌案上坐下。
踞坐,也叫蹲坐,意思是坐時兩腳底和臀部著地,兩膝上聳;表示待人傲慢的姿態。桌案並不高,雖然此時的「姬信」談不上是完全的踞坐,卻也相差不遠。
姜子牙不僅沒有生氣,反倒大喜。連忙上前在王浩然面前跪拜,「臣姜子牙,敢請鬼神尊號。」
「姬信叫我鬼君,姜公如此稱呼我就好。」王浩然答道。他也嘗試過中國式正坐,卻怎麼都習慣不了。既然姜子牙已經知道王浩然的存在,想來也不會介意王浩然的坐姿。
姜尚立刻恢復正坐姿勢,目光灼灼地再次打量著王浩然。雖然王浩然的外貌還是姬信,但是舉手投足間大不相同,而且這口音也大不相同。確定了自己暫時只能看出這點差別,姜子牙說道:「鬼君,臣40年前曾見過另一位鬼神。不知那位鬼神與鬼君可否相識?」
「姜公,若是汝說出相識之事,不知要吾如何報償?」王浩然問。
姜子牙立刻完全確定對面的絕不是姬信,姬信雖然已經很可靠,但是絕不會有這般犀利。
「鬼君,吾想知道滅商之法。」姜子牙並沒有絲毫掩飾。
王浩然也想看看這時代排名第一的武聖到底有何等能耐,就念誦道:「孫子曰:凡先處戰地而待敵者佚,後處戰地而趨戰者勞,故善戰者,致人而不致於人。能使敵人自至者,利之也;能使敵人不得至者,害之也,故敵佚能勞之,飽能飢之,安能動之。出其所不趨,趨其所不意。行千里而不勞者,行於無人之地也。」
姜子牙甚至沒去思考,聽完這段,當即答道:「請鬼君細講。」
王浩然完全確定,這個時代的語言與幾百年後的語言相差太大。便將這段詳細講給姜子牙。
孫子說:兩軍交戰,大凡先期到達戰地能占據主動、安逸從容待敵,而後到達戰地就會緊張、勞頓。因此,善於指揮作戰的人,總是設法調動敵人而不被敵人所調動。
能使敵人自動來到我軍預設戰場,是誘敵以利的結果;使敵人不能先到達其預定戰場,則是相逼以害。所以,敵人若安逸閒適,我們就煩而擾之,使其疲倦;敵人若糧草充足,我們就設法使其飢困;敵人若安守自固,我們就挑釁騷擾,使其不得安寧而動。
姜子牙最初聽到這些,神色中都是激動,但是思索一陣後,姜子牙嘆息一聲,「鬼君,吾年老,便是懂得其妙,卻也不懂如何使用。只是,今夜能聞此等用兵之法,吾雖死無憾。」
果然是不得了的人物!王浩然心中大讚。若是一般人,哪怕是不懂,也會期待多聽多學些。但是姜子牙做人有底線,竟然果斷終止。
雖然這個道理很多人都懂,但是真的遇到後,能夠做到自我節制的人卻很少。
王浩然嘗試了解姜子牙知識的上限,便問道:「姜公,吾以為汝已經明白了用兵之變,可是吾想錯了?」
姜子牙也不隱瞞,「鬼君,吾以為,以往戰車與騎兵皆是為軍陣而存。見過三花的用兵,吾方知,軍陣已經只為用兵而存。然吾一生所學皆是陣法,便是再學,也無寸進之力。」
王浩然心中覺得有趣。果然是人老成精,姜子牙所說的句句都是真話,而且是掏心掏肝的大實話。但是在最後卻留了一個套子,如果王浩然稍有同情之心,就會安慰幾句,甚至是嘗試多講點。
既然上層人物都是再明確不過的利益交換,王浩然用冰冷的語氣說道:「汝是如何與鬼神相見?」
姜子牙心中有點失望,卻立刻答道:「40年前,吾與三花在殷都相識。吾聽聞,帝乙言說,吾一人。便以為商不可投……」
「講如何相遇!」王浩然語氣更冷。姜子牙這麼賣商國的壞,在王浩然看來還是不夠誠懇。
在21世紀,由周公姬旦提出的儒家的那套,已經徹底失去了存在的經濟土壤與社會制度的支撐。算是蓋棺定論。
拿著棺材裡的玩意來說服王浩然,王浩然完全沒興趣。
姜子牙倒也聰明,連忙低頭道歉。道歉完畢後,老頭回憶起過去,臉上突然有了些光彩。
有八卦啊!王浩然立刻來了興趣。他與陳媛媛是1歲時候就碰頭的青梅竹馬,與正常的青梅竹馬一樣,陳媛媛在王浩然眼中是異父異母的親兄妹,也是個標標準準的大豬蹄子。
40年前,姜子牙應該才20歲左右,還是帥小伙。看著老頭一臉懷念的樣子,王浩然不得不懷疑,難道陳媛媛和姜子牙還有過什麼緋聞不成?
此時的姬信已經是有封地的公子,當即被安排在專門用來招待諸侯的住處。姬信剛進了院子,就見園中有人。那人見到姬信進來,滿臉喜色,趕緊上前行禮,「信公子,孟津一別,吾時常懷念信公子奮戰之姿。」
姬信完全不記得見過此人,詢問後才知道,這位乃是洛地諸侯。曾經在大河以南見過姬信與商國騎兵激戰。
這位諸侯見姬信貌似挺沒有架子,當即問道:「信公子,吾聞封神之事,不知到底如何。」
姬信有些遲疑,不知道該講不該講。王浩然也有些為難,這件事在商周時代其實應該大講特講,從而得到諸侯們的支持。但是現階段周王姬發明顯不想讓這件事擴散出去,王浩然也不太確定此事該處理。
就在此時,門外腳步聲響,從外面進來一人。姬信與洛地諸侯一看來人,連忙行禮問候,「太師。」
姜子牙直接叫上姬信跟他出去,夜色中,姬信上了姜子牙的馬車。姬信很是激動,忍不住問道:「鬼君,可是大王要叫我去?」
「要是大王叫你,在門口就直接讓你去覲見。」王浩然答道。只覺得姬信這傢伙明顯還是沒能學會兵法。
姜子牙這一路上一言不發,姬信倒也終於能忍住,也是閉口不言。
到了姜子牙的宅邸,門口的僕人們進進出出,十分熱鬧。但是往裡面走,就不見僕人靠近。等兩人進了正廳,屋內屋外再無其他人,在這冬日感覺有點陰森。
姜子牙親自關緊門,與姬信面對面的正坐,就開口說道:「信公子,吾有一請求,還請公子成全。」
「尚父請講,吾絕不推諉。」姬信也顧不上不安,滿心期待地趕緊答道。
「吾想與鬼神一見。」姜子牙正色提出了請求。
姬信一愣,他是真的沒想到姜子牙居然真的完全相信了鬼神之說。正猶豫著要不要詢問王浩然,就見姜子牙正色向著自己行禮,大聲說道:「臣姜尚,曾有幸與另一位鬼神相談。若姜尚有幸,願請鬼神一晤。」
姬信本以為尚父姜子牙是向自己跪拜,卻沒想到竟然是向自己體內的鬼君王浩然跪拜,著實有點失望。然而下一刻,姬信就被擠到了意識角落,陷入了黑暗之中。
姜子牙聽到對面姬信有點動靜,抬頭看去,就見姬信已經站起身來,走到桌案邊,在桌案上坐下。
踞坐,也叫蹲坐,意思是坐時兩腳底和臀部著地,兩膝上聳;表示待人傲慢的姿態。桌案並不高,雖然此時的「姬信」談不上是完全的踞坐,卻也相差不遠。
姜子牙不僅沒有生氣,反倒大喜。連忙上前在王浩然面前跪拜,「臣姜子牙,敢請鬼神尊號。」
「姬信叫我鬼君,姜公如此稱呼我就好。」王浩然答道。他也嘗試過中國式正坐,卻怎麼都習慣不了。既然姜子牙已經知道王浩然的存在,想來也不會介意王浩然的坐姿。
姜尚立刻恢復正坐姿勢,目光灼灼地再次打量著王浩然。雖然王浩然的外貌還是姬信,但是舉手投足間大不相同,而且這口音也大不相同。確定了自己暫時只能看出這點差別,姜子牙說道:「鬼君,臣40年前曾見過另一位鬼神。不知那位鬼神與鬼君可否相識?」
「姜公,若是汝說出相識之事,不知要吾如何報償?」王浩然問。
姜子牙立刻完全確定對面的絕不是姬信,姬信雖然已經很可靠,但是絕不會有這般犀利。
「鬼君,吾想知道滅商之法。」姜子牙並沒有絲毫掩飾。
王浩然也想看看這時代排名第一的武聖到底有何等能耐,就念誦道:「孫子曰:凡先處戰地而待敵者佚,後處戰地而趨戰者勞,故善戰者,致人而不致於人。能使敵人自至者,利之也;能使敵人不得至者,害之也,故敵佚能勞之,飽能飢之,安能動之。出其所不趨,趨其所不意。行千里而不勞者,行於無人之地也。」
姜子牙甚至沒去思考,聽完這段,當即答道:「請鬼君細講。」
王浩然完全確定,這個時代的語言與幾百年後的語言相差太大。便將這段詳細講給姜子牙。
孫子說:兩軍交戰,大凡先期到達戰地能占據主動、安逸從容待敵,而後到達戰地就會緊張、勞頓。因此,善於指揮作戰的人,總是設法調動敵人而不被敵人所調動。
能使敵人自動來到我軍預設戰場,是誘敵以利的結果;使敵人不能先到達其預定戰場,則是相逼以害。所以,敵人若安逸閒適,我們就煩而擾之,使其疲倦;敵人若糧草充足,我們就設法使其飢困;敵人若安守自固,我們就挑釁騷擾,使其不得安寧而動。
姜子牙最初聽到這些,神色中都是激動,但是思索一陣後,姜子牙嘆息一聲,「鬼君,吾年老,便是懂得其妙,卻也不懂如何使用。只是,今夜能聞此等用兵之法,吾雖死無憾。」
果然是不得了的人物!王浩然心中大讚。若是一般人,哪怕是不懂,也會期待多聽多學些。但是姜子牙做人有底線,竟然果斷終止。
雖然這個道理很多人都懂,但是真的遇到後,能夠做到自我節制的人卻很少。
王浩然嘗試了解姜子牙知識的上限,便問道:「姜公,吾以為汝已經明白了用兵之變,可是吾想錯了?」
姜子牙也不隱瞞,「鬼君,吾以為,以往戰車與騎兵皆是為軍陣而存。見過三花的用兵,吾方知,軍陣已經只為用兵而存。然吾一生所學皆是陣法,便是再學,也無寸進之力。」
王浩然心中覺得有趣。果然是人老成精,姜子牙所說的句句都是真話,而且是掏心掏肝的大實話。但是在最後卻留了一個套子,如果王浩然稍有同情之心,就會安慰幾句,甚至是嘗試多講點。
既然上層人物都是再明確不過的利益交換,王浩然用冰冷的語氣說道:「汝是如何與鬼神相見?」
姜子牙心中有點失望,卻立刻答道:「40年前,吾與三花在殷都相識。吾聽聞,帝乙言說,吾一人。便以為商不可投……」
「講如何相遇!」王浩然語氣更冷。姜子牙這麼賣商國的壞,在王浩然看來還是不夠誠懇。
在21世紀,由周公姬旦提出的儒家的那套,已經徹底失去了存在的經濟土壤與社會制度的支撐。算是蓋棺定論。
拿著棺材裡的玩意來說服王浩然,王浩然完全沒興趣。
姜子牙倒也聰明,連忙低頭道歉。道歉完畢後,老頭回憶起過去,臉上突然有了些光彩。
有八卦啊!王浩然立刻來了興趣。他與陳媛媛是1歲時候就碰頭的青梅竹馬,與正常的青梅竹馬一樣,陳媛媛在王浩然眼中是異父異母的親兄妹,也是個標標準準的大豬蹄子。
40年前,姜子牙應該才20歲左右,還是帥小伙。看著老頭一臉懷念的樣子,王浩然不得不懷疑,難道陳媛媛和姜子牙還有過什麼緋聞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