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戰敗之罪在姬信(二)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戰勝祭祀結束後,商國高層便在朝歌召開了審定《商禮》的會議。

  在鹿台的宮殿內,商國高層全都是正坐(跪坐)。子秀心中嘆氣,卻神色平靜地走到王位旁的首位上,以優雅的姿勢跪坐起來。

  中國的跪坐姿勢並非全身重量都壓在腿上,跪坐之時都會配合「支踵」。支踵是一種夾在兩條小腿之間、隱藏在臀部之下的小凳子,以解決跪坐所帶來的不適。

  除了支踵,還有腳墊、膝枕等,這些工具都在配合人體腿部的曲線,能在一定程度上減輕膝蓋和腿部的壓力,提高跪坐的舒適度。

  即便能坐出極為莊重優雅的正坐姿勢,子秀依舊不喜歡跪坐。在生活方面她儘可能向陳媛媛靠近,平日在家用椅子和凳子,外出行軍打仗則使用馬扎。

  但審核《商禮》太過於重要,以至於子秀很快就忘記了這些不適。

  禮,指的是一種生活方式。所以制定「禮」,需要腳踏實地,決不能脫離現實。

  《商禮》的開篇就講述了大商是什麼樣的國家,為了實現大商的長治久安,要建立何種制度,再根據制度需求,設置官制。

  此時大商的社會是分封制度,商王該獲得多少直屬領地,各個諸侯的等級,以及不同等級可以獲得多少封地。封地的劃分規則,繼承規範,領地屬性。

  在封地的現實基礎上,諸侯與商王之間的相互關係,諸侯與朝廷的相互關係,以及諸侯與諸侯之間的關係。

  基於以上的制度模式而產生的進貢,賞賜,出兵,救災,都是《商禮》中的一部分。

  每一條都不是空對空的想像,而是基於現實思考得出的規範。

  子秀已經做好了心理準備。想讓《商禮》在高層通過,至少需要半個月。在商國上層通過,大概得半年。至於執行起來需要多少時間,子秀甚至不願意花心思考慮。

  事情比子秀想得還糟糕,《商禮》討論了一個多月,還是沒能在高層達成共識。第一個難以解決的問題就在諸侯排序的先後順序上。

  在子秀沒看到的地方,商國國內反對商王子受的勢力依舊在活動,他們並沒有因為此次周國伐商失敗而放棄藉助外力的打算。在《商禮》正式提出後,周國開始接連得到了商國高層的最新消息。

  在牧野之戰結束兩個月後,周國春耕完全結束,周王姬發召集全體大臣參加會議。

  周國高層同樣是跪坐議事。大臣們看完消息內容,太宰姬旦當即進諫,「大王,《商禮》暴虐,征戰必起。」

  在周國談論起《禮》,太宰姬旦無疑最有發言權。因為姬旦已經差不多完成了《周禮》的編制,只是還沒拿出來公開討論。

  姬旦這麼講,就堵死了討論《商禮》具體內容的可能性,將討論方向引導了戰爭上。

  周國大臣們也不反對姬旦的思路,紂王是天下諸侯給商王子受起的外號。「紂」,指的是戰馬索具中勒在馬屁股上的皮革,用以驅使戰馬向前。紂王即位後,就不停地驅趕著商軍對外征伐。諸侯們說紂王暴虐,真的不是污衊。

  紂王已經征服了東夷,痛打了南方的徐夷與淮夷。周國大臣完全不相信紂王接下來會北上,西方的周國肯定是紂王接下來的討伐目標。

  牧野之戰已經證明了商軍騎兵的強悍,周國大臣中不負責戰爭的幾位都看向姜子牙,想聽聽太師姜子牙的看法。

  在眾人的矚目下,姜子牙開口了,「大王,臣以為當務之急,在於整兵精武,尋求賢才。」

  話題又被撂回給周王姬發。

  姬發對於周國現狀很清楚,有實力的人才早就被發掘一空。如果還要尋求人才,人才就是那位。但使用此人,顧慮太多。姬發只是點點頭,卻沒有接話。

  周國大臣們之後就討論起商國何時會出兵,若是出兵,首要目標會是誰。

  討論的結果非常不令人安心。紂王即位30年,光針對東夷就討伐了15次。加上對徐夷和淮夷的討伐,紂王每年都會發動一次對外征伐。

  對東夷的15次討伐,每次短則90餘日,長則120餘日。還有過一次高達240餘日。

  按照最短的90餘日來算,商國每次討伐後,會修整8個月。現在已經過去了兩個月,也就是說,半年內,周國一定會遭到商國的討伐。

  周國下達命令到各諸侯領地,諸侯們選拔出兵人員,準備兵器甲冑,糧草補給,集結部隊抵達指定地點。再由周王對周國軍隊進行編組,整訓。需要至少兩個月時間。整編完備後,還需要一個月的時間用來進行兵力調動與布置。


  留給周王姬發自由控制的時間已經不到三個月。在這三個月里,周國王廷必須解決的問題可就太多了。首要問題就是要召集周國諸侯,讓他們接受與商國交戰的決定。

  諸侯們分居各地,從封地抵達周國國都鎬京,少則數日,多則半月。商量完事情,從鎬京返回封地,也得同樣時間。

  把這些都計算進入,周王姬發只有不到兩個月的時間來做召集諸侯的準備。

  姬奭負責民政,他說道:「牧野退兵已兩月,當召集諸侯議事。」

  姬發這些日子不停賜給周國諸侯賞賜,根據前去的官員講,周國諸侯們剛回到封地之時情緒非常差,隨著時間過去,怨氣已經開始消散。姬發又看向群臣,大家都不反對此事。姬發便下令召集諸侯。

  朝會結束後,姬旦被姬發留了下來。果然如姬旦所料,姬發問道:「旦,諸侯中可有需在意之人?」

  姬旦這些天已經對此次諸侯大會思考良多,早將各種可能考慮清楚。此次牧野退兵,周國諸侯就對周軍殿後的決定極為不滿。退兵傷亡很大,諸侯的怨氣不可能因為兩個月的時間就消散。一旦他們在鎬京聚集,定然會要個說法。

  「大王。牧野之時,乃臣力主周軍殿後。若諸侯震怒,臣願請罪。」姬旦答道。

  姬發語氣堅定,「勿要再言此事!」

  在牧野的時候,周王姬發的確反對了姬旦的提議。那是因為姬發作為周王,當然不能直接表示,周人要為了保護800諸侯的安全而送命。但姬發內心完全支持姬旦與姜子牙的看法。

  且不說未來伐商還需要800諸侯支持,哪怕真的讓800諸侯殿後,以三花娘娘騎兵展現出的勇猛,800諸侯必然不堪一擊,被殺地沿著道路奔逃。周軍為了不讓800諸侯的人馬衝散隊列,只能反戈一擊,先對800諸侯的潰兵下手。

  這個道理沒問題,可周國諸侯齊聚鎬京的時候都滿腹怨言,誰會在意這麼一個道理。如果說了這話,諸侯們只怕會說出更難聽的話。

  姬旦對此也極為清楚,見王兄姬發不會讓自己當替罪羊,姬旦才說道:「大王,臣聽聞信歸家後,除了耕種之外,閉門不出。」

  姬發心中的念頭動了動,卻還是沒有對此做出任何回應。姬信無疑是此次退兵中功勞僅次於尚父姜子牙的人。但姬信前後變化太大,著實可疑。甚至大到姬發都不願意把姬信叫來詢問的程度。

  見姬發還是不肯鬆口,姬旦反倒感覺有些釋然。在姬旦看來,重用姬信太過於危險。

  這倒不是說姬旦懷疑姬信會反周。如果姬信真要反周,最好的選擇反倒是什麼都不做,偷偷從牧野戰場逃走。以姬信不受重視的程度,姬信有太多機會可以這麼做。

  然而姬信卻站出來拯救了姬發的性命,拯救了周軍。在退兵最後,姬信更是豁出性命拯救了一萬多留在大河以北的周軍。

  戰後,姬旦仔細詢問了救出姬信的周國虎賁。這些周國虎賁都絕對忠於姬發,他們全都表示,如果尚父再晚點派他們出發,姬信必然死在三花娘娘的騎兵手下。

  這些周國虎賁們並不傻,他們中有人感受到了姬旦的那一絲懷疑。性格率直的虎賁們臉上露出的不以為然,讓姬旦印象深刻。

  不願意重用姬信,不是姬旦懷疑姬信,而是姬旦相信,重用姬信必然導致不可知的局面。周國現在不能出任何亂子了。

  兄弟二人最後也沒能談出些什麼,但兩人都沒對召集周國諸侯之事後悔。這件事遲早要做,與其等商國大軍壓境之時再慌慌忙忙召集諸侯,還不如現在召集諸侯,把話說清楚。

  這些天姬信要麼下地幹活,要麼在家帶孩子,一旦有時間就習武。雖然他也嘗試著想和王浩然聊聊天,但是王浩然卻始終不吭聲,更沒有奪取身體控制權。

  姬信很希望這樣的局面能維持下去,就格外用心地練武。此次上了戰場,與商國那名騎兵交手之後,姬信從對手的招式中感悟出了不少東西。嘗試將那靈蛇般的槍術融入自己的戈術中。

  白天越來越長,姬信的女兒們醒得也越來越早。清晨,姬信就被兩個小東西給弄醒,不得不起來照顧她們。

  這天,姬信訓斥兩個娃尿床的事情。兩個小丫頭哭唧唧地說,她們晚上憋尿的時候也會醒。姬信問她們為何不出去噓噓。小丫頭說,會害怕。

  姬信很想告訴她們,沒啥好怕的。但話到嘴邊卻說不出,最後憋出一句,「爹會晚上叫你們起來。」

  抹去兩個小丫頭的淚水,姬信給娃們曬褲子去了。


  這時候,許久沒開口過的王浩然突然問道:「你不煩麼?」

  「煩。但還需照看她們。」姬信答道。然後不管姬信怎麼嘗試與王浩然聊天,王浩然都沒有任何反應。

  王浩然感覺到了姬信的誠意,卻堅決不吭聲。他這些天並沒有閒著,而是反覆思考陳媛媛從第一次打開通道,到變成植物人之間的細節。結合自己與姬信的連接,以及數次趁姬信沉睡時候脫離回自己時代的試驗,王浩然得出了一些推論。

  以王浩然現在的實力,完全無法影響到連接通道。王浩然如果離開通道,回到21世紀,通道依舊敞開。在那個時候,姬信就有可能穿過通道進入王浩然的意識之中。

  王浩然留在姬信的意識中,就可以徹底屏蔽掉通道。哪怕王浩然陷入沉睡,姬信也完全感受不到通道的存在。

  在意識中,對於世界的理解程度,決定了意志力的強弱。現階段王浩然無疑有著壓倒性的優勢。但是即便沒有受到王浩然的指點,姬信只是通過與商國騎兵交手的經驗,在武藝上有了些進展,就讓姬信的意志力得到些許提升。

  王浩然大概推測出青梅陳媛媛有可能遭受了什麼。三花娘娘子秀本就是個非常優秀的人物,陳媛媛為了換取甲骨文的知識,與三花娘娘子秀進行了非常多的交流,使得三花娘娘的見識暴增。

  滿打滿算,從公元前1100年商末到21世紀初,也沒有3300年。人類肉體的進化非常少。這點進化程度完全抵消不了資質的差距,21世紀的普通人遠遠比不上商末的優秀人物。

  三花娘娘通過交流,敉平了見識和理解世界水平的差距後,意識方面碾壓陳媛媛,那簡直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

  便是如此,王浩然依舊覺得自己的青梅很了不起。她至少守住了底線,並沒有向三花娘娘投降,任由她隨意進入21世紀。

  王浩然一直認為,有智慧的人最大的優勢在於他們擁有學習能力。如果任由三花娘娘兩界穿梭,她只怕幾年內就可以在21世紀這個知識爆炸的時代學到現代知識體系。一旦局面發展到這個階段,陳媛媛將再無力量對抗,只能任由三花娘娘揉捏。

  至於如何切斷這種聯繫,王浩然的設想之一就是通道兩頭中有一人死亡。可這種想法沒辦法嘗試。即便王浩然弄死了姬信,證明自己的設想是正確的。陳媛媛還是救不回來。

  如果嘗試,只能先殺死三花娘娘子秀。子秀是商國王室的重要成員,商國的大祭司,商王子受最重要的戰友與盟友。想殺死子秀,除了意外的情況,就只剩下「滅商」這一個選擇。

  滅商就得利用姬信,姬信見識得越多,就會成長得越快。姬信越成長,王浩然面對的威脅就越大。

  王浩然決定,除了正經事之外,決不能與姬信交談。可姬信的夫人去年冬天去世了,姬信是帶著喪妻之痛從軍遠征。回來後就又當爹又當媽。心中再煩,也沒有放棄自己身為父親的責任。

  方才見到姬信照顧兩個女兒,單身狗王浩然突然莫名感動,忍不住問了一嘴。王浩然雖然立刻沉默,卻還是對姬信生出點佩服。

  姬信雖然輕佻,卻不是一無是處啊。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