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七章 袁天罡肩上擔著的天下氣數!(跪求訂閱,跪求月票!)
第238章 袁天罡肩上擔著的天下氣數!(跪求訂閱,跪求月票!)
「自從盤古迄希夷,虎鬥龍爭事正奇。悟得循環真諦在,試於唐後論元機。」
「袁天罡的推背圖?」
「沒錯!」孟凡點了點頭道。
李星雲言道:「他的推背圖作為大唐密藏,我曾有幸拜讀過,那時的我也以為袁天罡是個順應天道的,並以此為鑑,誰知………」
「誰知見到了袁天罡之後,才明白他想逆天改命,對吧!」
孟凡嗤笑一聲,反問道:
「諷刺嗎?」
「卜算天機的術士,現在卻以改易天道為己任,你覺得是什麼樣的人才會讓袁天罡有了這種想法?如此的忠於大唐?」
孟凡直接給出答案道:「太宗還是玄宗?」
「李星雲,你天真就天真在將所謂的希望放在別人身上,能做皇帝的,能掌御乾坤的,可不都是什麼聖明之主!」
「那晉時的腌臢事,還用一件一件細說嗎?」
「袁天罡正是因為算到了後世之事,他這個知天機者,才不願意我神州百姓沾染猩膻,淪為牲狗。」
「空厥宮中,雪深叄尺,吁嗟元,南轅北轍。妖氛未靖不康寧,北掃烽煙望帝京。異姓立朝終國位,卜世叄六又南行。」
「大唐之後的朝代,可沒你想像的那麼好,異族入主中原,正是因為有了失望,才讓唐初的袁天罡在見過貞觀之治的太平景象時,生出了讓大唐再續國運的想法。」
「而後,慢慢的成為了其執念!」
「逆天改命確實難,但他袁天罡的肩上,擔著的是大唐國運,是這悠悠天下的百姓,是數百年之後的神州!」
「最後卻為了你,躊躇了數十年!」
「你的一時之意,或許會淪為不在史書中記載的千古罪人!」
只見李星雲皺著眉頭:「換做是我,未必會做得更好?」
孟凡卻直接打斷他道:「世間變化無常,事成與不成,與是否有心去做,是兩碼事!」
「蕩蕩中原,莫御八牛;泅水不滌,有血無頭。」
「一後二主盡升遐,四海茫茫總一家。不但我生還殺我,回頭還有李兒花。」
「這天下的氣數,自我來之後,便要改了!」
「我說的!」
最後一句話霸氣絕倫。
孟凡轉身選擇離去,幽幽道:
「李星雲,為了為你喪命的不止一個,你的師父陽叔子是其一,潞州城的百姓或是其二。」
「姬如雪在袁天罡眼中也未必不可成全你。」
「袁天罡的謀局也不會停下來,你每往前走一步,便有血骨累累為你鑄造階梯,為帝王者,必定是孤家寡人。」
「甚至未來……還有………你且好自為之吧!」
李星雲還欲細問,但孟凡的身影卻早已消失。
藏兵谷。
在袁天罡的眼中,天上眾星宿間,龍德星一直晦明不定,其中有一鯉兒額頭生角,有化龍之勢,但最後還是熄滅下去。
那鯉兒也只留下半龍之身!
此星命主貴人,逢凶化吉,努力有成,德望崇高,象徵貴人多助,由禍轉福,不忌諸凶,能避煞。
袁天罡看著這一星象,眼眸中亦是明滅不定:「李星雲到底經歷了什麼?」
「明明稱帝之心將起,有望紫薇,但卻又最終熄滅下去?」
「傳令下去,一有消息,速來報我!」
而在孟凡走後。
李星雲動作輕柔的將姬如雪的身軀抱起,看向溫韜和上官雲闕,面色平靜的說道:「走吧,去冰英冢!」
上官雲闕欲言又止:「星雲,我可絕對不是有意要欺騙你的,實在是大帥他……」
「我知道!」
「袁天罡想扶我坐那個位置,我身邊的人都成了所謂的棋子,只為了激起我的稱帝之心。」
李星雲的手不斷握緊姬如雪,隨後看向上官雲闕和溫韜二人:「放心吧,我不會讓你們為難的。」
「龍泉寶藏我也會去找的。」
李星雲的面色有些灰寂,緩緩起身,他不知曉自己接下來該要如何去做,是順從袁天罡的心意去稱帝?
還是繼續執拗,追求那閒雲野鶴的生活?
他想要逃,但卻終究逃不開!
這個書最近更新在##!!更新!
最終,他看著孟凡離去的方向,似乎找到了答案,又或是堅定了信心。
只見其喃喃自語道:「治理天下的才能我或許沒有,但不妨先假意按照袁天罡的謀劃來走。」
「觀天下暗涌,朔風卷塵,伺亂世機變而動!」
「自此,我與他一明一幽!」
孟凡奪取幽州之事,李星雲早已知曉,事實上對於孟凡這個憑空冒出來的弟弟,其一舉一動李星雲都在時刻關注著。
畢竟,孟凡也算是李星雲在世上最後的親人了,而孟凡想要稱霸天下的心意李星雲也是知道的。
就在剛剛,李星雲忽然下定了心意。
既然孟凡和袁天罡有約,不能南下,那自己便憑著李唐血脈的名義,按照袁天罡的規劃,在中原就先樹立起一個靶子來,同時為孟凡爭取發展的時間。
他也早就看明白了,自己這位名義上的兄弟胸有溝壑,甚至完全可以和袁天罡對抗,甚至還隱隱有所勝之。
也唯有這樣的人,才能一改袁天罡所卜算出來的那個天數。
當天子這事,既然自己撐不起,那不如換一個人來做,左右都是他李家血脈,如此一來也不算辜負袁天罡的謀劃了。
—————
而在另一邊。
朱友貞也是剛剛得知了汴州城內所有的府庫內藏盡皆被搬空之事,這讓原本就暴怒驚懼的朱友貞的性情更加長陰晴不定。
在連斬了數位官員之後。
朱友貞眼光陰翳,道:「傳旨王彥章,從各州調派糧草,整備大軍,伐岐!」
這也是不得已而為之的辦法,眼下大梁府庫空虛,向北便是晉國,潞州剛被自己搜刮乾淨,沒有油水。
往南而去,又怕晉國趁勢南下,大軍難以調回,屆時大梁腹背受敵。
不如往西北伐岐,來充府庫。
而且岐國論軍事兵力和地盤,也算是較弱的一方,再加上自己和李星雲有仇,李茂貞又出手相助那李星雲,朱友貞自然不可能輕易將其放過。
至於說為什麼不找孟凡的麻煩,他敢嗎?
(本章完)
「自從盤古迄希夷,虎鬥龍爭事正奇。悟得循環真諦在,試於唐後論元機。」
「袁天罡的推背圖?」
「沒錯!」孟凡點了點頭道。
李星雲言道:「他的推背圖作為大唐密藏,我曾有幸拜讀過,那時的我也以為袁天罡是個順應天道的,並以此為鑑,誰知………」
「誰知見到了袁天罡之後,才明白他想逆天改命,對吧!」
孟凡嗤笑一聲,反問道:
「諷刺嗎?」
「卜算天機的術士,現在卻以改易天道為己任,你覺得是什麼樣的人才會讓袁天罡有了這種想法?如此的忠於大唐?」
孟凡直接給出答案道:「太宗還是玄宗?」
「李星雲,你天真就天真在將所謂的希望放在別人身上,能做皇帝的,能掌御乾坤的,可不都是什麼聖明之主!」
「那晉時的腌臢事,還用一件一件細說嗎?」
「袁天罡正是因為算到了後世之事,他這個知天機者,才不願意我神州百姓沾染猩膻,淪為牲狗。」
「空厥宮中,雪深叄尺,吁嗟元,南轅北轍。妖氛未靖不康寧,北掃烽煙望帝京。異姓立朝終國位,卜世叄六又南行。」
「大唐之後的朝代,可沒你想像的那麼好,異族入主中原,正是因為有了失望,才讓唐初的袁天罡在見過貞觀之治的太平景象時,生出了讓大唐再續國運的想法。」
「而後,慢慢的成為了其執念!」
「逆天改命確實難,但他袁天罡的肩上,擔著的是大唐國運,是這悠悠天下的百姓,是數百年之後的神州!」
「最後卻為了你,躊躇了數十年!」
「你的一時之意,或許會淪為不在史書中記載的千古罪人!」
只見李星雲皺著眉頭:「換做是我,未必會做得更好?」
孟凡卻直接打斷他道:「世間變化無常,事成與不成,與是否有心去做,是兩碼事!」
「蕩蕩中原,莫御八牛;泅水不滌,有血無頭。」
「一後二主盡升遐,四海茫茫總一家。不但我生還殺我,回頭還有李兒花。」
「這天下的氣數,自我來之後,便要改了!」
「我說的!」
最後一句話霸氣絕倫。
孟凡轉身選擇離去,幽幽道:
「李星雲,為了為你喪命的不止一個,你的師父陽叔子是其一,潞州城的百姓或是其二。」
「姬如雪在袁天罡眼中也未必不可成全你。」
「袁天罡的謀局也不會停下來,你每往前走一步,便有血骨累累為你鑄造階梯,為帝王者,必定是孤家寡人。」
「甚至未來……還有………你且好自為之吧!」
李星雲還欲細問,但孟凡的身影卻早已消失。
藏兵谷。
在袁天罡的眼中,天上眾星宿間,龍德星一直晦明不定,其中有一鯉兒額頭生角,有化龍之勢,但最後還是熄滅下去。
那鯉兒也只留下半龍之身!
此星命主貴人,逢凶化吉,努力有成,德望崇高,象徵貴人多助,由禍轉福,不忌諸凶,能避煞。
袁天罡看著這一星象,眼眸中亦是明滅不定:「李星雲到底經歷了什麼?」
「明明稱帝之心將起,有望紫薇,但卻又最終熄滅下去?」
「傳令下去,一有消息,速來報我!」
而在孟凡走後。
李星雲動作輕柔的將姬如雪的身軀抱起,看向溫韜和上官雲闕,面色平靜的說道:「走吧,去冰英冢!」
上官雲闕欲言又止:「星雲,我可絕對不是有意要欺騙你的,實在是大帥他……」
「我知道!」
「袁天罡想扶我坐那個位置,我身邊的人都成了所謂的棋子,只為了激起我的稱帝之心。」
李星雲的手不斷握緊姬如雪,隨後看向上官雲闕和溫韜二人:「放心吧,我不會讓你們為難的。」
「龍泉寶藏我也會去找的。」
李星雲的面色有些灰寂,緩緩起身,他不知曉自己接下來該要如何去做,是順從袁天罡的心意去稱帝?
還是繼續執拗,追求那閒雲野鶴的生活?
他想要逃,但卻終究逃不開!
這個書最近更新在##!!更新!
最終,他看著孟凡離去的方向,似乎找到了答案,又或是堅定了信心。
只見其喃喃自語道:「治理天下的才能我或許沒有,但不妨先假意按照袁天罡的謀劃來走。」
「觀天下暗涌,朔風卷塵,伺亂世機變而動!」
「自此,我與他一明一幽!」
孟凡奪取幽州之事,李星雲早已知曉,事實上對於孟凡這個憑空冒出來的弟弟,其一舉一動李星雲都在時刻關注著。
畢竟,孟凡也算是李星雲在世上最後的親人了,而孟凡想要稱霸天下的心意李星雲也是知道的。
就在剛剛,李星雲忽然下定了心意。
既然孟凡和袁天罡有約,不能南下,那自己便憑著李唐血脈的名義,按照袁天罡的規劃,在中原就先樹立起一個靶子來,同時為孟凡爭取發展的時間。
他也早就看明白了,自己這位名義上的兄弟胸有溝壑,甚至完全可以和袁天罡對抗,甚至還隱隱有所勝之。
也唯有這樣的人,才能一改袁天罡所卜算出來的那個天數。
當天子這事,既然自己撐不起,那不如換一個人來做,左右都是他李家血脈,如此一來也不算辜負袁天罡的謀劃了。
—————
而在另一邊。
朱友貞也是剛剛得知了汴州城內所有的府庫內藏盡皆被搬空之事,這讓原本就暴怒驚懼的朱友貞的性情更加長陰晴不定。
在連斬了數位官員之後。
朱友貞眼光陰翳,道:「傳旨王彥章,從各州調派糧草,整備大軍,伐岐!」
這也是不得已而為之的辦法,眼下大梁府庫空虛,向北便是晉國,潞州剛被自己搜刮乾淨,沒有油水。
往南而去,又怕晉國趁勢南下,大軍難以調回,屆時大梁腹背受敵。
不如往西北伐岐,來充府庫。
而且岐國論軍事兵力和地盤,也算是較弱的一方,再加上自己和李星雲有仇,李茂貞又出手相助那李星雲,朱友貞自然不可能輕易將其放過。
至於說為什麼不找孟凡的麻煩,他敢嗎?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