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雙贏的合作模式
在趙天明看來,王竹嫻怕方逸樺,是因為和她存在利益關係——合約被她捏在手裡,對一位演員來說,相當於演繹生命被她掌握。
趙天明和方逸樺沒有關係,當然不用怕她。
不過對即將拜見的邵六爺,趙天明還是有一些敬畏之心。
邵六爺可以說是港島電影圈的活化石,從20年代開始,從業時間長達六十年,一手創立的邵氏電影公司,曾經的輝煌成就,不需要贅述。
現在雖然已經處於半隱退狀態,但是在港島電影圈,仍然有廣泛影響力。
邵六爺關停邵氏,退隱幕後的最大原因,是年事已高,精力不濟。
連他自己都想不到,年逾八旬的他,還能親歷港島電影的黃金十年,以及沉淪谷底的十幾年,高壽107歲。
邵六爺的辦公室,雖然是里外格局,外邊有事務秘書,裡間才是他的辦公場所,不過布置得很簡樸。
絲毫沒有億萬富豪的奢華。
從前年,也就是1985年開始,邵六爺通過自己的基金會,和北邊的教育部門合作,捐贈巨資建設教育教學設施。
趙天明上輩子的高中,就有一座逸夫樓。
邵六爺在邵氏電影公司、無線電視台,對旗下藝人都很吝嗇,在港島演藝界,幾乎成為「摳門」的代名詞。
但是在慈善方面卻不遺餘力,有生之年慈善捐款總額高達100億港幣!
只憑這一點,他就值得趙天明由衷欽佩。
在秘書的引領下走進邵六爺的辦公室,看到他正坐在辦公桌後面讀報紙。
即便是之前還日理萬機的時候,每天讀報看電影,都是邵六爺雷打不動的日程。
現在儘管年事已高,已經處於半隱退狀態,邵六爺仍然堅持每天看報,了解時事,在港島上映的新電影,不論質量高低好壞,也都會認真觀看。
雖然因為業務調整的關係,關停了邵氏電影公司,把邵氏院線外租給德寶,但是邵六爺對電影的熱愛之情,絲毫不減。
不過,邵六爺熱愛電影,不是熱愛電影藝術,而是從一個商人的立場,熱愛電影事業能給他賺來的巨額利潤。
當然,再成功的人,也會犯錯。
邵六爺在電影上犯下的三大錯誤,一是錯失李小龍,二是錯失許關文,三是在港島電影開啟黃金十年的時候,關停了邵氏電影公司。
雖然後來又成立了大都會電影製作公司,趁著港島電影最興旺的風口分到幾杯羹,但是終究丟掉了市場龍頭的位置。
決定關停邵氏電影公司,是邵六爺研究判斷到,電視產業將會是比電影行業更大的市場,把寶壓在電視產業上。
這個判斷不能算錯。
無線電視台在他的掌控下,在港島電視行業,同樣成為行業霸主。
開電影公司成為行業霸主,辦電視同樣成為行業霸主,這就是邵六爺的能力。
但是,第一次看到他老人家的真人,趙天明左看右看,看不出富貴相,就是一個身材矮小面相消瘦的普通老人。
注意到有人進來,從報紙里抬起頭,目光很平和,沒有商業大亨不怒自威的感覺。
趙天明卻下意識地把腰弓起來,不想讓他抬著頭看自己。
秘書說道:「趙先生和王小姐到了。」
邵六爺點點頭,放下手裡報紙,擺手笑著說道:「坐下說話。」
趙天明和王竹嫻正襟危坐在他對面,王竹嫻拘謹地把雙手夾在雙膝之間,趙天明身體微微前傾。
邵六爺笑著說道:「趙天明,過去半年港島上映的所有電影,我最喜歡的就是你拍的那兩部,看到像你這樣有才華的年輕人,不斷加入電影行業,我很欣慰,港島電影會因為有你們,一直興旺下去。」
「我們只是占了六爺你們打下深厚底蘊的便宜,不是我們的才華、成就有多高,是我們站在巨人的肩上。」趙天明恭聲說道。
「哈哈。」邵六爺聽到他這番話,暢懷大笑。
半晌,才收斂笑意,「我看到你那部《電鋸驚魂》的時候,就想認識認識你,但是邵氏已經停產了,我也不再拍電影了,認識了又能怎麼樣?就沒倚老賣老。」
「我也一直想來拜見您,就怕打擾到您的清靜。」趙天明陪笑道。
「我很願意和像你這樣的年輕人交流學習,只要不嫌棄我老古董,儘管過來。」
「我這次過來,一是因為阿嫻是您老手下的兵,她在港島沒有其他親朋,能有今天多虧您和六嬸的關照,於情於理都應該來拜訪一下,二來,我也斗膽想來看看,和您有沒有合作的機會。」
「阿嫻是個好姑娘,有天賦又很踏實,我很看好她的。」邵六爺先向王竹嫻點了點頭,又對趙天明說道:「你想怎麼合作?」
「我聽說六爺您的基金會,和北邊教育部門有合作,捐款幫扶教育事業,此舉功在當代利在千秋,我也想盡一點綿薄之力。」趙天明笑著說道。
「我的別的本事沒有,寫劇本拍電影還有幾分能耐,想寫兩個劇本請六爺指點一下,如果能入您法眼,值得您投資,我願意零片酬參與,算我的一份心力。」
「嗯?」邵六爺沒想到趙天明竟然提出這麼一個合作模式。
以趙天明現如今正當紅的狀態,與其他電影公司合作,正常拿片酬、票房分紅,一部電影少說也能賺一兩百萬港幣。
雖然和邵六爺現在一年慈善捐款幾千萬上億港幣的數額相比,一兩百萬港幣不算什麼。
但那要看和誰比。
邵六爺了解過趙天明的背景,知道他父母皆亡,在港島孑然一身,半年之前還只是個勉強溫飽的小武師,最近半年轉型做編劇導演,才走了鴻運。
他現在全部身家,可能都沒有一百萬港幣。
邵六爺身家幾十億港幣,一年慈善捐款幾千萬上億港幣,只占了他資產增值的一部分。
趙天明願意捐款一兩百萬港幣,相當於捐出了全部身家。
以這種模式向邵六爺示好,能最大可能地維護雙方臉面,達到雙贏。
是連邵六爺自己都沒有想到的好辦法。
趙天明和方逸樺沒有關係,當然不用怕她。
不過對即將拜見的邵六爺,趙天明還是有一些敬畏之心。
邵六爺可以說是港島電影圈的活化石,從20年代開始,從業時間長達六十年,一手創立的邵氏電影公司,曾經的輝煌成就,不需要贅述。
現在雖然已經處於半隱退狀態,但是在港島電影圈,仍然有廣泛影響力。
邵六爺關停邵氏,退隱幕後的最大原因,是年事已高,精力不濟。
連他自己都想不到,年逾八旬的他,還能親歷港島電影的黃金十年,以及沉淪谷底的十幾年,高壽107歲。
邵六爺的辦公室,雖然是里外格局,外邊有事務秘書,裡間才是他的辦公場所,不過布置得很簡樸。
絲毫沒有億萬富豪的奢華。
從前年,也就是1985年開始,邵六爺通過自己的基金會,和北邊的教育部門合作,捐贈巨資建設教育教學設施。
趙天明上輩子的高中,就有一座逸夫樓。
邵六爺在邵氏電影公司、無線電視台,對旗下藝人都很吝嗇,在港島演藝界,幾乎成為「摳門」的代名詞。
但是在慈善方面卻不遺餘力,有生之年慈善捐款總額高達100億港幣!
只憑這一點,他就值得趙天明由衷欽佩。
在秘書的引領下走進邵六爺的辦公室,看到他正坐在辦公桌後面讀報紙。
即便是之前還日理萬機的時候,每天讀報看電影,都是邵六爺雷打不動的日程。
現在儘管年事已高,已經處於半隱退狀態,邵六爺仍然堅持每天看報,了解時事,在港島上映的新電影,不論質量高低好壞,也都會認真觀看。
雖然因為業務調整的關係,關停了邵氏電影公司,把邵氏院線外租給德寶,但是邵六爺對電影的熱愛之情,絲毫不減。
不過,邵六爺熱愛電影,不是熱愛電影藝術,而是從一個商人的立場,熱愛電影事業能給他賺來的巨額利潤。
當然,再成功的人,也會犯錯。
邵六爺在電影上犯下的三大錯誤,一是錯失李小龍,二是錯失許關文,三是在港島電影開啟黃金十年的時候,關停了邵氏電影公司。
雖然後來又成立了大都會電影製作公司,趁著港島電影最興旺的風口分到幾杯羹,但是終究丟掉了市場龍頭的位置。
決定關停邵氏電影公司,是邵六爺研究判斷到,電視產業將會是比電影行業更大的市場,把寶壓在電視產業上。
這個判斷不能算錯。
無線電視台在他的掌控下,在港島電視行業,同樣成為行業霸主。
開電影公司成為行業霸主,辦電視同樣成為行業霸主,這就是邵六爺的能力。
但是,第一次看到他老人家的真人,趙天明左看右看,看不出富貴相,就是一個身材矮小面相消瘦的普通老人。
注意到有人進來,從報紙里抬起頭,目光很平和,沒有商業大亨不怒自威的感覺。
趙天明卻下意識地把腰弓起來,不想讓他抬著頭看自己。
秘書說道:「趙先生和王小姐到了。」
邵六爺點點頭,放下手裡報紙,擺手笑著說道:「坐下說話。」
趙天明和王竹嫻正襟危坐在他對面,王竹嫻拘謹地把雙手夾在雙膝之間,趙天明身體微微前傾。
邵六爺笑著說道:「趙天明,過去半年港島上映的所有電影,我最喜歡的就是你拍的那兩部,看到像你這樣有才華的年輕人,不斷加入電影行業,我很欣慰,港島電影會因為有你們,一直興旺下去。」
「我們只是占了六爺你們打下深厚底蘊的便宜,不是我們的才華、成就有多高,是我們站在巨人的肩上。」趙天明恭聲說道。
「哈哈。」邵六爺聽到他這番話,暢懷大笑。
半晌,才收斂笑意,「我看到你那部《電鋸驚魂》的時候,就想認識認識你,但是邵氏已經停產了,我也不再拍電影了,認識了又能怎麼樣?就沒倚老賣老。」
「我也一直想來拜見您,就怕打擾到您的清靜。」趙天明陪笑道。
「我很願意和像你這樣的年輕人交流學習,只要不嫌棄我老古董,儘管過來。」
「我這次過來,一是因為阿嫻是您老手下的兵,她在港島沒有其他親朋,能有今天多虧您和六嬸的關照,於情於理都應該來拜訪一下,二來,我也斗膽想來看看,和您有沒有合作的機會。」
「阿嫻是個好姑娘,有天賦又很踏實,我很看好她的。」邵六爺先向王竹嫻點了點頭,又對趙天明說道:「你想怎麼合作?」
「我聽說六爺您的基金會,和北邊教育部門有合作,捐款幫扶教育事業,此舉功在當代利在千秋,我也想盡一點綿薄之力。」趙天明笑著說道。
「我的別的本事沒有,寫劇本拍電影還有幾分能耐,想寫兩個劇本請六爺指點一下,如果能入您法眼,值得您投資,我願意零片酬參與,算我的一份心力。」
「嗯?」邵六爺沒想到趙天明竟然提出這麼一個合作模式。
以趙天明現如今正當紅的狀態,與其他電影公司合作,正常拿片酬、票房分紅,一部電影少說也能賺一兩百萬港幣。
雖然和邵六爺現在一年慈善捐款幾千萬上億港幣的數額相比,一兩百萬港幣不算什麼。
但那要看和誰比。
邵六爺了解過趙天明的背景,知道他父母皆亡,在港島孑然一身,半年之前還只是個勉強溫飽的小武師,最近半年轉型做編劇導演,才走了鴻運。
他現在全部身家,可能都沒有一百萬港幣。
邵六爺身家幾十億港幣,一年慈善捐款幾千萬上億港幣,只占了他資產增值的一部分。
趙天明願意捐款一兩百萬港幣,相當於捐出了全部身家。
以這種模式向邵六爺示好,能最大可能地維護雙方臉面,達到雙贏。
是連邵六爺自己都沒有想到的好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