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 南遷與招安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翌日,清晨。

  趙宋天子趙佶設朝,駕坐文德殿,文武班齊。

  趙佶宣命捲簾,旨令左右近臣,宣檢校太尉楊戩出班。

  雖然已經得知楊戩戰敗的消息,並且已對楊戩進行處罰,但是該有的流程還是要走的。

  趙佶眼神淡漠的看著楊戩,冷聲道:「你奉詔統率十萬大軍,征討三聖軍,勝敗如何?」

  楊戩跪倒在地,臉色慘白,上奏道:「臣統率大軍前去征討,非不效力,奈緣賊軍狡詐,遭了埋伏,全軍覆沒。臣有愧聖恩,乞骸骨!」

  朝廷百官,盡皆面色大變,議論紛紛,大殿內一片嘈雜。

  「安靜!」

  趙佶怒喝道。

  看到趙佶陰沉的臉色,殿中百官迅速安靜下來。

  趙佶的目光重新落在楊戩身上,冷冷道:「你統兵征伐三聖賊軍,一戰就被寇兵殺的人馬辟易,片甲只騎無還,你告訴朕是因為賊軍狡詐?!

  此番征伐不利,導致賊軍越發勢大,國朝有傾覆之危,如此大罪,本該斬首示眾。

  但念你多年鞍前馬後的侍候朕,免你死罪,貶為庶民!」

  楊戩雙眼通紅,淚流滿面,高呼道:「奴婢謝官家不殺之恩!」

  趙佶神色冷漠,揮手讓御林軍將楊戩帶了下去。

  旋即,趙佶沉聲道:「三聖軍賊軍越發勢大,威脅朝廷社稷,不知諸卿有何教我?」

  監察御史秦檜出列道:「啟稟官家,臣夜觀星象,現熒星流火,參詳歷數,覺今日天命已逝,唯南遷方能解此厄難。」

  「啟稟官家,秦御史此言甚是有理!濟州距離東京太近,賊軍聚眾三十萬,要是舉兵南下,則京都危矣!

  為了大宋社稷,臣懇請陛下順應天意,遷都江南!」

  御史大夫王黼出班奏道。

  「臣懇請陛下順應天意,遷都江南!」

  「臣懇請陛下順應天意,遷都江南!」

  ……

  一位位大臣紛紛出班上奏,面色凜然正氣,一副為朝廷、為官家著想的模樣。

  這些大臣的想法很簡單,朝廷征討賊軍已經折損了二十五六萬兵馬。

  賊軍聚眾三十萬,濟州距離東京不過數百里,要是賊軍殺過來,朝廷拿什麼抵擋?

  在他們心中,京城肯定是守不住的,他們主張南遷!

  在他們看來,到了南邊,最起碼還能保住半邊江山,繼續當官,繼續安享榮華富貴。

  危難時刻,貪生怕死之輩,終究是多數。

  國家大難算什麼?榮華富貴才是最重要的!

  趙佶眼中閃過意動之色,他本就是貪生怕死,安圖享樂之輩。

  要不然,原本的歷史軌跡中,趙佶也不會在金軍兵臨城下時,禪位給太子趙恆。

  「言南遷者,可斬也!」

  一聲厲呵傳來,卻是戶部尚書侯蒙,氣得臉都在抖。

  秦檜伸手指了指天,冷哼道:「天象示警,若不南遷,大宋就要亡了!」

  侯蒙冷冷的盯著秦檜,怒吼道:「天下大事靠天象,那太祖皇帝就不用起兵了!等著天象示警,等著恭帝主動禪位得了。」

  他聲音如雷,振聾發聵:「京師乃是天下之本,一動則大事去矣!諸位,難道忘了晉朝南渡的教訓嗎?」

  秦檜欲言又止,他想說那不還有半邊天下嗎?

  許多大臣心中所想,跟他一個意思,但是沒臉站出來說。

  最終,還是王黼站出來,質問道:「侯尚書,若不南遷,如何抵擋三聖賊軍?如何保住大宋江山社稷?如何保證官家安危?」

  侯蒙頓時沉默了,禁軍糜爛,軍備鬆弛。

  童貫、呼延灼、高俅、楊戩四次征伐,已經挑走了禁軍中為數不多的精銳。

  以東京城如今的兵力,確實無法抵擋賊軍的兵鋒。

  他沉吟片刻,出奏道:「臣懇請陛下下詔招安!」

  趙佶聞言,先是面色憤怒,旋即便滿臉意動之色。

  侯蒙見狀,繼續上奏道:「三聖賊軍在賊首王倫的帶領下,已然是一支精銳勁旅。


  一旦成功招安,朝廷將會多出一支三十萬人的精銳大軍。

  憑藉這支精銳大軍,未必不能收復幽雲十六州!」

  「收復幽雲十六州?」

  聽到這句話後,趙佶頓時眼前一亮。

  收復幽雲十六州,這可是趙宋歷代皇帝最大的夢想,魂牽夢繞,日思夜想!

  即便是趙佶,也無法拒絕收復幽雲十六州的誘惑。

  一旦收復幽雲十六州,他趙佶的功績將會超越歷代先帝,成為一代聖君,名流千古!

  王黼見狀,連忙出班上奏道:「官家三思,賊首王倫狼子野心,要是敕封其為王,怕是會上演陳橋舊事啊?」

  「陳橋舊事?黃袍加身!」

  聽到這裡,趙佶臉色大變,滿臉猶豫之色。

  侯蒙出班道:「官家勿憂,賊首王倫麾下大將秦明、林沖、呼延灼、魯智深、花榮等人,曾經都是朝廷官員出身。

  只要招安時,官家以高官顯爵敕封這些人,他們必然不會再跟著王倫反叛。

  畢竟,跟著王倫反叛,就算王倫造反成功,他們又能獲得多少好處?可一旦失敗,就是身死族滅的下場!

  只要是正常人,又有誰願意冒如此大的風險呢?」

  蔡京也跟著出班奏道:「侯尚書乃是老臣謀國之言,臣也贊同招安!

  即便敕封王倫為王又如何?給他一個虛爵即可!

  等到拿下三聖軍,空有虛名的王倫,還不是任由陛下處治!

  要是不尊號令,任那王倫爵位再高,一杯酒、一條白綾,就能將其賜死!」

  「臣附議!」

  「臣附議!」

  ……

  殿中文武紛紛附議,雖然心中不爽王倫能敕封王爵,但是比起南遷,招安也不是不能接受!

  反正在他們看來,王倫接受招安後,就是將死之人!

  爵位再高又如何,他們何必很將死之人計較?!

  趙佶大喜道:「侯卿所言深得朕心,招安之事就由侯卿負責,朕御筆親書丹詔!」

  侍候在一旁的太監連忙抬來御案,拂開詔紙。

  趙佶拿起硃筆,揮毫潑墨,筆走龍蛇,就御案上親書丹詔。

  盞茶功夫後,詔書完成,左右近臣,捧過御寶。

  趙佶接過御寶,在丹詔上自行用訖。

  又命庫藏官,教取金牌三十六面,銀牌七十二面,紅錦三十六匹,綠錦七十二匹,黃封御酒一百八瓶,盡付與侯蒙。

  又贈正從表里二十四匹,金字招安御旗一面,讓侯蒙立即前往濟州,招安三聖軍。

  散朝後,侯蒙在文德殿辭別天子,打擔了御酒、金銀牌面、緞匹表里之物。

  然後,侯蒙帶著上千儀仗隊,打起御賜金字黃旗,被百官送出南熏門,徑直往濟州而去。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