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武王姬發的現代評價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姬發,西周開國君王。

  權謀:A(觀兵孟津,此盟絕非不期而遇,而是有預謀的軍事演習)

  武力:B(斬下紂首,紂王已自焚,故評分下降)

  魅力:A(牧誓,決戰戰前動員。此時節天降大雨,聯軍乃是冒雨前進,可見其人格魅力之高。)

  時運:S(商朝用兵東夷,主力未歸,朝歌守軍大多是東夷降軍或者奴隸,無忠誠性可言,自然也與姬發所謂的德行無關,故不列在魅力;

  商朝內部動亂,比乾死,箕子囚,微子奔周,帶來了商朝的情報;

  周文王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天下諸侯三分之二已歸周)

  註:普通人的極限是為A,凡是稱帝建業之人必有一條是S。

  人生高光時刻:牧野之戰,一戰滅商。

  死亡時間:公元前1046年,即滅商三年後。

  死亡原因:大概率是積勞成疾。《史記》記載姬發滅商之後回國,整晚睡不著,周公旦詢問其原因,姬發說:「我未定天保,何暇寐。」也就是說自己的功業還沒有得到上天的保佑,沒有時間休息。

  現在有觀點認為,姬發之所以會在滅商之後離世,是因為在商朝看到了殘忍的人牲制度,出現了心理疾病,晚上睡不著就是一種表現。所謂「人牲」就是用奴隸俘虜作為祭品,來祭天或者祭祖。

  我並不否認這一觀點的可能性,但是不贊同這個觀點作為主流。該觀點有些過於文學性了,是典型的弱假設。

  死亡影響:天下初定而後繼之人年幼,大亂在即。

  當初滅商後,為鞏固周朝在東邊的統治,姬發做了以下幾件大事。

  一,為了安撫殷商遺民,封紂王之子武庚建立殷國。那些不願意歸順的殷商貴族都被作為人牲拿去周朝祭祖了,《逸周書》載:「執矢惡臣百人」。

  二,為了監視殷國,派遣自己親兄弟管叔,蔡叔,霍叔三人作為三監。管叔在北,蔡叔在南,霍叔在東。

  三,出兵征服尚未臣服的商朝諸侯,滅九十九國,臣服六百五十二。凡戰必有人牲,所謂「告以馘俘」。

  四,分封齊(姜太公)、魯(周公旦)、燕(召公奭)三國,控制更為遼闊的東方新疆域。

  此外,臨死之前,周武王以最親密也是最有才能的弟弟周公旦輔政。

  姬發以為通過這些手段就能夠穩固統治。

  然而他去世不久,管叔蔡叔霍叔見周公旦取得監國輔政的相位,心懷不滿,便勾結武庚,還聯合其他心懷異志的東方諸侯一起作亂。

  為博取同情,他們還散播謠言,說周公旦密謀篡權奪位。

  這就是轟轟烈烈的「三監之亂」。由此拉開了第二次滅商之戰——周公東征。

  這場作亂,無論是道義上,還是實力上,三監都不具有領先的優勢。

  更何況,武庚乃是殷商遺民,其他東方諸侯有著各自不同的訴求。這個聯盟內部本就矛盾重重,實在是看不到什麼未來。

  周公對內說服召公,穩定宗室;對外聯合姜子牙,以齊國牽制東方叛亂諸侯。

  周公自己則是親自統領大軍,鎮壓三監之亂。歷經三年,真正意義上完成了滅商重任,完成了他哥哥交給他的任務。

  總結:開國之君,分封天下,井田宗法,禮樂並舉,敬天保民。後世影響六星!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