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一)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在漢武帝打敗了西域的匈奴之後,河西走廊歸屬大漢管轄,從河西到西域的道路也被打通。在張騫兩次出使西域之後,漢朝初步與西域建立起友好關係。

  而隨著漢朝與西域的往來日益頻繁,這顯然是很多匈奴國邦不願看到,於是他們經常就派出軍隊攔截漢朝使者,並且向西域各國威脅。

  而漢朝使臣也因為在出使過程中對西域各國不尊重並且德行有虧,這也引起了西域各國的反感,於是很多小城邦拒絕為漢朝使者提供免費的食宿,並且有的還會出兵攻擊漢朝使者團隊。

  漢朝使臣在西域受到了不公平待遇後,回國將這種不滿的情緒向漢武帝說出。漢武帝為了恢復漢朝在西方國際的威望,於是決定向西域進行軍事行動。

  公元前111年,趙破奴率領附屬國胡人的騎兵出征西域,驅逐了匈奴囤積的當地的兵馬,並且第二年就攻破了人民相對較少的樓蘭和姑師兩個邦國,最終樓蘭向漢朝上交了人質才得以免除被覆滅的命運,而姑師被分為八個國家。

  而這件事情並沒有讓西域各國對漢朝充滿敬畏心理,更沒有讓他們歸心於大漢,反而因為戰爭的勝利,致使漢朝使者更加頤氣指使。這也使得西域大國的人對漢朝使者更加怠慢。而這些消息並沒有傳回漢朝,這讓匈奴的使者在漢朝依然備受尊敬。

  -----------------(大宛之戰)

  由於之前對樓蘭、姑師等西域小國的勝利,這使得漢朝對大宛頗為輕視。而漢武帝心繫的汗血寶馬又出產在大宛之地,於是就多次派遣使者前去溝通,而使者趾高氣昂的樣子惹惱了大宛國人,於是便將漢朝使者斬殺,雙方的矛盾一觸即發。

  公元前104年,漢武帝派遣李廣利率領數萬搜集而來的罪犯、刑徒和6000名由胡人組成的附庸騎兵前去進攻大宛城。

  李廣利從天山南麓行軍,到關東的時候,發生了嚴重的蝗蟲災害,甚至已經蔓延到了河西走廊地區的屯田區域。這使得當年河西走廊的糧草嚴重匱缺,也讓河西基地難以給西征軍提供有效的後勤糧草補給,這使得西征軍只能將後勤所需的糧草放到敵人身上了,希望能以戰養戰。

  更倒霉的是這一年冬天,整個西北地區氣候格外寒冷,雨雪交加。從未經歷過如此嚴寒的漢軍在這寒冬的雨雪之下寸步難行。更何況沿途的行軍過程中還有風沙漫天的雅丹地貌、海拔高聳的高原地區,這使得一直生活在中原低海拔地區的漢軍遭受了各種的身體不適和頭痛發熱等症狀,漢軍的士氣更是低迷頹廢。

  而正處於這種困窘境地的漢軍因為無法攻入敵人內部,又面臨著缺少糧草的問題,於是不得不宰殺牛馬作為食物,然而宰殺了馱牛馱馬之後,失去了畜力,漢軍的許多物資難以運送,這也使得漢軍更加被動,甚至連戰車和攻城的武器都難以攜帶。

  李廣利見此,被迫在車師附近的高昌壁將一部分傷員安置下來,並且將部分輜重留下,並且安排一部分人馬保衛後路。然後自己率領剩下的兵馬繼續前進。

  在西征隊伍進入塔里木盆地後,經過了樓蘭、尉犁、渠犁、輪台、龜茲、溫宿等西域的國家。在途中西征軍也向他們徵集糧草,但是這些西域國家本來就糧食儲備有限,然後西域的大國又事先挑唆漢朝與西域小國之間的關係,這也導致了西域各國一同進退,對漢軍緊閉城門,拒絕給漢軍提供補給。

  而漢軍只能一個個城市的進行攻城戰,能攻進去就有糧食吃,要是幾天都攻不下來,只能硬著頭皮換個城市繼續攻城,而且還要時刻擔心西域各國聯合起來圍攻自己,將自己的後路切斷。

  經過一段時間的行軍後,漢軍兵甲殘破不堪、狼狽的離開溫宿,冒著嚴寒走出天山南脈的東段山口,然後繼續沿著納倫河一路向西行軍。最終抵達了大宛國的東邊邊境的郁城。

  這時李廣利率領的漢軍僅剩了幾千人,而郁城的守軍又防守嚴密,並且他們的兵種多為衝擊重騎兵和重步兵,這使得漢軍一觸即潰。

  得知前線戰敗,漢武帝頂著巨大壓力,為了挽回已損的國威,下定決心繼續對大完發起進攻。而這次為了保證遠征之戰的勝利,漢武帝給李廣利配足了兵器、糧草和兵力。

  公元前102年秋天,六萬漢軍和一路上自願參與戰爭吃軍糧的漢人踏上了遠征的路途。另外還有18萬的戍卒在酒泉和張掖城駐守,隨時準備向西域增援,並且防備匈奴派遣大軍來切斷漢軍後勤補給的糧道和退路。

  漢武帝的這次決心,讓全國各地的物資都在向西北集結,全國上下都在全力支撐對西域的遠征。為了保證補給的正常,大軍分開行軍,沿著塔里木盆地的南北邊緣分開行軍,


  李廣利率領主力從上次的北道行軍,其他人則從南道行軍。

  等大軍抵達了輪台國時,西征軍遇到了唯一一次抵抗。而漢軍在將負隅頑抗的輪台屠城之後,接下來南北兩路的行軍便通暢順通,再也沒有城邦敢於抵抗。而漢軍在前進行軍的路上也在各城邦留下了部分部隊來保證補給線的通暢。

  在進入費爾甘南盆地後,漢軍繞開了上次戰敗的郁成,指派除了小股部隊監視郁成,李廣利帶領著三萬主力軍直奔大宛國國王所在的王都貴山城。

  抵達貴山城的漢軍率先遭到了大宛國王毋寡的直屬騎兵反擊。貴山城的軍隊是由少量的重騎兵和輕騎兵組成,然而此次出征,漢軍攜帶了大量的強弩,這使得貴山城的騎兵無法攻破漢軍的陣地。

  隨著大宛騎兵的敗退,漢軍將大宛城團團包圍。而屬於遊牧民族的大宛人在城內儲備了大量的糧食,這使得貴山城在被漢軍圍困的情況下也不會出現缺糧的情況。

  而此時漢軍也面臨著嚴峻的戰況,他們這一路上動靜很大,附近的遊牧部落不是帶著物資撤走了就是將能用的物資全部燒掉了,於是漢軍很難在附近收集到給戰馬吃的乾草或者糧秣。而且與漢朝聯姻的烏蘇國也只派出了兩千人的援軍,而且還在遠處處於觀望狀態。

  並且大宛西北地區的另一個大國康居也在集結部隊,對漢軍虎視眈眈,同時各地的遊牧部落也在各自部落的首領帶領下向圍困的王都都山城靠攏。

  此時留守在郁城的監視小隊也因為向城內人民索要飲水和口糧被拒後向郁成發起了攻擊,但是卻依舊被打的節節敗退,幾乎全軍覆沒。

  無可奈何之下,包圍貴山城的漢軍只能趁著錫爾河在冬季枯水期的情況下,將都山城從河水中引水的引水渠改道,讓都山城內的軍民面臨缺水的情況。

  而因為城內的大量騎兵,且軍民都需要引水,在斷水之後,很快都山城內的大宛騎兵就不得不出城迎戰。而此時的漢軍看見出城的大宛騎兵,搶先猛攻,拿下了貴山城的外城,並且俘虜了大宛國的大將煎靡。

  而此時躲在城內的貴族們卻害怕了,於是他們發動政變,斬殺了國王毋寡,並拿著他的人頭向漢軍議和。

  此時李廣利深陷外族的汪洋大海之中,虎視眈眈的康居國,蠢蠢欲動的遊牧部落,於是李廣利明智的選擇了擁立一名親漢的國王,然後率領大軍回朝。而且在回朝的途中順便將郁成圍困,郁成也因為缺糧而選擇投降。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