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大聰明朱高煦
朱棣眉頭一皺。
方孝孺這人他聽說過。
是建文帝朱允炆信重的臣子。
他和黃子澄,齊泰兩人一同,位列中樞,為建文帝朱允炆獻計獻策。
削藩之策中,有很多計策,都是這三人設計。
朱棣早就對這三貨恨得牙痒痒,現在正滿城抓捕。
一聽道衍和尚提起,立刻就來了氣。
「老和尚,我不殺他已經是好事,居然還要我求著他起草詔書?」
「如此一來,豈不是叫建文餘孽,看了笑話?」
道衍和尚知道朱棣這是一時的氣話,耐心勸導,道:「殿下再過幾日,就不是那偏居一隅之地的燕王了。」
「到時候,殿下榮登大寶,便是這大明天下的皇帝。」
「身為皇帝,應當海納百川,方可成雄渾氣魄。」
「當初唐太宗李世民未曾登基之前,被太子李建成百般刁難。」
「李建成手下謀士魏徵,更是多次建議,儘早下手,剷除太宗皇帝。」
「太宗皇帝登基之後,沒有計較魏徵之前的罪責,反而引以為重,委以重任。」
「君臣二人彼此幫助,開創貞觀之治,傳為千古美談。」
「如今,方孝孺乃是當世名儒,聲望極高,可說是如今讀書人心中標杆。」
「殿下如果能夠收服方孝孺,並委以重任,天下讀書人見了,便會爭相傳頌殿下賢明。」
「書生之筆更甚於武夫之刀,殿下收服方孝孺,便是收服了天下最利的筆,從此再也不懼流言蜚語了。」
「臣還請殿下三思,不要因為一時衝動,壞了大事。」
朱棣的偶像便是唐太宗李世民,如今聽道衍和尚提及,心中早已經動了心思。
不過他也聽說過方孝孺是塊硬骨頭,為人正直強硬,是一個有德之人。
「老和尚,你說的輕巧,如何說服方孝孺?」
「我看他沒這麼容易就範,恐怕不會聽我的。」
道衍和尚點了點頭:「殿下,天底下有能耐的人,多少都有些脾氣。」
「漢末動盪,劉備為匡扶漢室,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
「方孝孺不是石頭,殿下若是能以誠意打動,自然更好。」
「如果方孝孺不願意遵從,那也請殿下千萬不要傷他,放他歸去就是。」
朱棣懵了:「那這詔書?」
道衍和尚嘆氣道:「詔書由方孝孺來寫最好,實在不行,就叫孔家人來寫。」
「但是殺了方孝孺,天底下的讀書種子就滅絕了,這才是大禍。」
「老和尚,真有你說的這麼嚴重?」
「恐怕更甚之。」
道衍和尚神色凝重,「自宋以來,天下積貧積弱,遭異族壓制已經有數百年時間。」
「如此長的時間下來,天底下文人大多懦弱不堪,手無縛雞之力。」
「人心飄忽,文人無恥,心性脊樑都被打散打斷,少有鐵骨錚錚的讀書人。」
「如今方才有些許起色,如果殿下在這節骨眼上將方孝孺殺了,那天下就沒有敢說真話敢出頭的文人了。」
「臣說讀書種子滅絕,便是此意,切不可殺他,留他一命,保全這份起色,有利國家。」
朱棣聞言點了點頭,嘆氣道:「也只能如此了。」
「該殺的建文小兒,竟然用這等絕戶手段。」
兩人一番商討,最終也只想出來這麼個折中的辦法。
正要作罷,不曾想朱高煦推門進來,嚷嚷道:「爹,老和尚沒辦法,我有辦法。」
朱棣一皺眉,盯著朱高煦,道:「你在外偷聽?」
「我哪敢啊,這不看你下午臉色不對,想著來問問啥事不,剛好就聽你們說了幾句。」
朱高煦縮了縮脖子,訕訕笑道,「就不小心聽到兩句,我是自己人,您還擔心啥?」
「……」
朱棣無語了,朱高煦這小子莽莽撞撞,偏偏戰功赫赫。
性子像是年輕時候的他,橫行無忌風風火火,他還是頗為喜愛。
眼下也懶得計較朱高煦的錯誤,朱棣問道:「你什麼辦法?說出來聽聽。」
朱高煦放下心來,嘿嘿一笑,道:「爹,朱文奎沒了,這是一件麻煩事,可還有另外的人在啊。」
朱棣一愣,沒聽說朱允炆還有其他兒子啊,難不成是私生子?
「你胡說八道什麼?建文哪還有其他兒子。」
朱高煦搖了搖手指,道:「他是沒有兒子了,可他還有一個弟弟啊,朱允熥,年紀剛好,你扶他上去,不就成了?」
「到時候走個流程,他把皇位禪讓給您,那不就皆大歡喜了。」
朱棣:「……」
道衍:「……」
「我就不該浪費時間聽你胡說八道!」
朱棣氣的額頭青筋直冒。
這混帳東西說的什麼糊塗話。
簡直是不動腦子的蠢逼。
難怪當初老爺子看見他煩。
就這智商,也只適合在戰場上衝鋒陷陣了。
一旁道衍和尚看著一臉懵逼的朱高煦,耐著性子解釋道:「並非是殿下不想扶朱允熥為皇帝,而是不能扶!」
「什麼意思?」
朱高煦愣住了,「這和讓朱文奎上,有什麼差別嗎?」
「首先,是年齡的問題。」
「朱文奎才七歲,乃是幼主,難以獨自治國,殿下便可趁機把控權力,逐漸架空皇帝。」
「而朱允熥,如今已經二十三歲,完全可以獨自治國,殿下少了理由,無法藉機行事。」
「其次,便是這禮法問題。」
「這其中牽扯到一樁舊事,當初懿文太子妃常氏病故,留下二子,其中朱雄英為嫡長子,朱允熥為嫡次子。」
「朱雄英在八歲時,因病去世,嫡長子不復存在,但朱允熥並無影響。」
「至於朱允炆,乃是如今的皇太后呂氏被扶正之前所生,論及根源,是庶長子。」
「但是因為呂氏被扶正,朱允炆子憑母貴,也能算上一個嫡子。」
「之後朱雄英病死,朱允炆也就成了名義上的長子。」
「這一重身份,哪怕朱允炆繼位成了皇帝,也無法改變,他也需要尊懿文太子妃常氏為正宮皇太后。」
「如今朱允炆已經死去,如果殿下扶持朱允熥為皇帝,那就是為朱允熥做了嫁衣。」
「太祖皇帝雖然將淮西勛貴清掃大半,但天底下與之有舊之人,還有許多。」
「朱允熥生母為懿文太子妃常氏,他成了皇帝,這些人必定會雲起呼應。」
「到時候,殿下不要說從中取利,恐怕自身性命,也會保不住。」
……
方孝孺這人他聽說過。
是建文帝朱允炆信重的臣子。
他和黃子澄,齊泰兩人一同,位列中樞,為建文帝朱允炆獻計獻策。
削藩之策中,有很多計策,都是這三人設計。
朱棣早就對這三貨恨得牙痒痒,現在正滿城抓捕。
一聽道衍和尚提起,立刻就來了氣。
「老和尚,我不殺他已經是好事,居然還要我求著他起草詔書?」
「如此一來,豈不是叫建文餘孽,看了笑話?」
道衍和尚知道朱棣這是一時的氣話,耐心勸導,道:「殿下再過幾日,就不是那偏居一隅之地的燕王了。」
「到時候,殿下榮登大寶,便是這大明天下的皇帝。」
「身為皇帝,應當海納百川,方可成雄渾氣魄。」
「當初唐太宗李世民未曾登基之前,被太子李建成百般刁難。」
「李建成手下謀士魏徵,更是多次建議,儘早下手,剷除太宗皇帝。」
「太宗皇帝登基之後,沒有計較魏徵之前的罪責,反而引以為重,委以重任。」
「君臣二人彼此幫助,開創貞觀之治,傳為千古美談。」
「如今,方孝孺乃是當世名儒,聲望極高,可說是如今讀書人心中標杆。」
「殿下如果能夠收服方孝孺,並委以重任,天下讀書人見了,便會爭相傳頌殿下賢明。」
「書生之筆更甚於武夫之刀,殿下收服方孝孺,便是收服了天下最利的筆,從此再也不懼流言蜚語了。」
「臣還請殿下三思,不要因為一時衝動,壞了大事。」
朱棣的偶像便是唐太宗李世民,如今聽道衍和尚提及,心中早已經動了心思。
不過他也聽說過方孝孺是塊硬骨頭,為人正直強硬,是一個有德之人。
「老和尚,你說的輕巧,如何說服方孝孺?」
「我看他沒這麼容易就範,恐怕不會聽我的。」
道衍和尚點了點頭:「殿下,天底下有能耐的人,多少都有些脾氣。」
「漢末動盪,劉備為匡扶漢室,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
「方孝孺不是石頭,殿下若是能以誠意打動,自然更好。」
「如果方孝孺不願意遵從,那也請殿下千萬不要傷他,放他歸去就是。」
朱棣懵了:「那這詔書?」
道衍和尚嘆氣道:「詔書由方孝孺來寫最好,實在不行,就叫孔家人來寫。」
「但是殺了方孝孺,天底下的讀書種子就滅絕了,這才是大禍。」
「老和尚,真有你說的這麼嚴重?」
「恐怕更甚之。」
道衍和尚神色凝重,「自宋以來,天下積貧積弱,遭異族壓制已經有數百年時間。」
「如此長的時間下來,天底下文人大多懦弱不堪,手無縛雞之力。」
「人心飄忽,文人無恥,心性脊樑都被打散打斷,少有鐵骨錚錚的讀書人。」
「如今方才有些許起色,如果殿下在這節骨眼上將方孝孺殺了,那天下就沒有敢說真話敢出頭的文人了。」
「臣說讀書種子滅絕,便是此意,切不可殺他,留他一命,保全這份起色,有利國家。」
朱棣聞言點了點頭,嘆氣道:「也只能如此了。」
「該殺的建文小兒,竟然用這等絕戶手段。」
兩人一番商討,最終也只想出來這麼個折中的辦法。
正要作罷,不曾想朱高煦推門進來,嚷嚷道:「爹,老和尚沒辦法,我有辦法。」
朱棣一皺眉,盯著朱高煦,道:「你在外偷聽?」
「我哪敢啊,這不看你下午臉色不對,想著來問問啥事不,剛好就聽你們說了幾句。」
朱高煦縮了縮脖子,訕訕笑道,「就不小心聽到兩句,我是自己人,您還擔心啥?」
「……」
朱棣無語了,朱高煦這小子莽莽撞撞,偏偏戰功赫赫。
性子像是年輕時候的他,橫行無忌風風火火,他還是頗為喜愛。
眼下也懶得計較朱高煦的錯誤,朱棣問道:「你什麼辦法?說出來聽聽。」
朱高煦放下心來,嘿嘿一笑,道:「爹,朱文奎沒了,這是一件麻煩事,可還有另外的人在啊。」
朱棣一愣,沒聽說朱允炆還有其他兒子啊,難不成是私生子?
「你胡說八道什麼?建文哪還有其他兒子。」
朱高煦搖了搖手指,道:「他是沒有兒子了,可他還有一個弟弟啊,朱允熥,年紀剛好,你扶他上去,不就成了?」
「到時候走個流程,他把皇位禪讓給您,那不就皆大歡喜了。」
朱棣:「……」
道衍:「……」
「我就不該浪費時間聽你胡說八道!」
朱棣氣的額頭青筋直冒。
這混帳東西說的什麼糊塗話。
簡直是不動腦子的蠢逼。
難怪當初老爺子看見他煩。
就這智商,也只適合在戰場上衝鋒陷陣了。
一旁道衍和尚看著一臉懵逼的朱高煦,耐著性子解釋道:「並非是殿下不想扶朱允熥為皇帝,而是不能扶!」
「什麼意思?」
朱高煦愣住了,「這和讓朱文奎上,有什麼差別嗎?」
「首先,是年齡的問題。」
「朱文奎才七歲,乃是幼主,難以獨自治國,殿下便可趁機把控權力,逐漸架空皇帝。」
「而朱允熥,如今已經二十三歲,完全可以獨自治國,殿下少了理由,無法藉機行事。」
「其次,便是這禮法問題。」
「這其中牽扯到一樁舊事,當初懿文太子妃常氏病故,留下二子,其中朱雄英為嫡長子,朱允熥為嫡次子。」
「朱雄英在八歲時,因病去世,嫡長子不復存在,但朱允熥並無影響。」
「至於朱允炆,乃是如今的皇太后呂氏被扶正之前所生,論及根源,是庶長子。」
「但是因為呂氏被扶正,朱允炆子憑母貴,也能算上一個嫡子。」
「之後朱雄英病死,朱允炆也就成了名義上的長子。」
「這一重身份,哪怕朱允炆繼位成了皇帝,也無法改變,他也需要尊懿文太子妃常氏為正宮皇太后。」
「如今朱允炆已經死去,如果殿下扶持朱允熥為皇帝,那就是為朱允熥做了嫁衣。」
「太祖皇帝雖然將淮西勛貴清掃大半,但天底下與之有舊之人,還有許多。」
「朱允熥生母為懿文太子妃常氏,他成了皇帝,這些人必定會雲起呼應。」
「到時候,殿下不要說從中取利,恐怕自身性命,也會保不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