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當機立斷
中和二年七月,義武節度使王處存與李克用家世代姻親,因此出面為其轉圜。
恰好朝廷正挖空心思往關中調兵,於是便托王處存給李克用帶個話:「若誠心款附,宜且歸朔州俟朝命。若暴橫如故,當與河東、大同軍共討之。」
李克用這次比較聽話,立刻帶兵離開了忻、代二州,到朔州待命。大同軍防禦史赫連鐸本不欲李克用大軍入境,但京城四面行營諸道兵馬都都統王鐸親自趕到了河中,以朝廷命令威壓,讓赫連鐸放其入境。
而在此時的華州,說服李詳反正的事情也進入到了最後階段。
「李將軍,我家留後數戰數捷,豈不比王重榮那守戶犬強百倍?」陳誠舉薦的說客李杭當著眾人的面侃侃而談:「朱溫已得王侍中允諾,仍任同華節度使。將軍既鎮華州,得受大唐華州刺史之職可以說是板上釘釘之事,何疑耶?」
李詳是個滿臉愁苦的老人,看起來就像個老實巴交的農民。不過能跟隨黃巢一路殺到關中,又怎麼可能是普通角色?手底下不知道多少人命呢。
這種屠夫,換了平常時候,李杭看都不敢多看一眼。但現在不一樣,他是代表夏綏節度留後邵樹德來做說客的,河對岸的下邽縣內還有六千夏綏精兵,李詳手底下兵不滿萬,且人心浮動,多半不敢拿他怎麼樣。
「貴使有所不知,黃王在我軍中安插了不少人,我若歸唐,未必能令所有人都聽從啊。」李詳愁眉苦臉地說道。
「將軍莫不是在戲我!」李杭提高了聲音,滿臉不高興道:「此乃華州,並非長安。將軍典軍多年,有眾萬人。死心塌地歸於黃巢者又有幾個?若不方便,將軍但可放開營門,某這便傳信渭北周、令狐兩位將軍,令其率兩萬夏綏精兵南下,替將軍誅殺賊人。」
李詳蹲坐在馬紮上,愁眉苦臉,一點不像個大將。若是邵樹德在此,多半要送他杆旱菸了,典型的陝北老農嘛。
「貴使稍安勿躁嘛。」李詳笑了笑,撐開了一臉老褶子,道:「且先下去歇息一番,某再思慮思慮。」
說完,便讓人帶李杭下去。李杭氣得跺了跺腳,仰天長嘆。
「將軍,事已至此,跟著黃王並無前途。開春以後,關東起碼有三四萬唐軍入援,後面怕是更多。待到年底,十幾萬唐軍集結,黃王如何能敵?」有部將勸道。
「但為何降邵樹德?此人乃夏綏節帥,遠在北疆,然河中王重榮近在咫尺,為何不降他?」
「末將聽聞邵樹德尚無子嗣,降了他,萬一邵某身死,咱們怕是都沒好下場。」
「有子嗣又有何用?他這般年輕,即便有子嗣亦是孩童。活著還好,無人敢反,若是死了,無親族兄弟,這夏綏帥位天曉得會落到誰手裡?咱們跟著他有何前途?」
「王遇,你說說看。」李詳聽了半天,也不發表意見,反而點了一將,想聽聽他的看法。
「鎮使,某覺得王重榮此人,不似英雄,守戶之犬。」王遇乃李詳軍中驍將,素有勇名,聞言立刻答道,回答的話也頗具個人風格。
李詳聞言失笑,道:「被鐵林軍打服了?」
王遇略有些尷尬,不過還是說道:「去歲王重榮引兵西進,末將領五千兵當道紮營,與其戰,大破其前軍,斬首七百級,若不是朱玫趕到,定斬此輩。某不願降王重榮,手下敗將罷了。」
說罷,又看了看其餘諸將,道:「你們若降王重榮,自去降好了。某聽聞邵樹德並不苛待降人,李唐賓如今亦是大將身份,要降便降真英雄,王重榮之輩,某還瞧不上。」
王遇這話讓諸人多有不滿,但積威之下,也沒人敢當著他面頂撞。驍將這個名頭,可不是自封的,而是打出來的,在座哪位沒吃過他苦頭?說句難聽點的話,若此時鎮使李詳死了,軍中推舉一人為主,那只可能是王遇,而不是他們。
「也罷。王重榮此人,某也有點瞧不上。邵樹德這般能戰,今後多半還能升官,便降了他又如何?」李詳站起身,道:「朱溫第一個降王重榮,能得諸般好處,咱們現在去湊熱鬧,怕是要遭冷遇。」
「王遇。」李詳臉色一正,道。
「末將在。」
「點三百精卒,去監軍府上,無論何人,皆斬之,不得走脫一個。」李詳命令道。
「末將遵命。」
「再把李杭請過來。」李詳坐了下去,又恢復了剛才那副愁眉苦臉的模樣。
******
坐鎮下邽的陳誠很快收到了李詳送過來的投名狀:黃巢監軍的首級。
說客李杭仍留在李詳軍中,不知道是自願的還是被迫的。不過這都是小事了,陳誠知會了一下周融、令狐敬,然後火速趕回了三原。
「留後,李詳降矣。」甫一見到邵樹德,陳誠便激動地說道。
「好!」彼時邵樹德正在研習兵書做筆記,聞言直接把筆一扔,起身道:「可令其西進?」
「某已給李詳遞了消息,立刻舉兵西進,奪渭橋倉、渭橋鎮,威脅孟楷側背。周融、令狐敬二位將軍亦會緊隨其後,領兵西進,這次孟楷有難了。」陳誠笑道。
「好!好!好!」邵樹德連說三聲「好」,顯然派陳誠過去「臨機決斷」是有道理的,這一點時間都沒耽擱,定可以讓孟楷驚慌失措。
朱溫降了,李詳降了,關中東半部分全歸大唐。北部八縣還被北面行營拿在手裡,西部九縣三天兩頭拉鋸,尚讓等人至今還帶著五萬人在和西面行營的人拼。也就南邊好一點,官軍兵力薄弱,但也有萬餘人。
考慮到關東、蜀中、西北各鎮援軍在朝關中匯集的大背景,黃巢還能蹦躂多久?
「魏博秋,傳令下去,某要檢閱大軍!」邵樹德此時不再等待,直接下令。
「遵命。」魏博秋很快便下去傳令。
下午,邵樹德帶著親兵至營外閱兵。
八千五百軍士(欠五百),除留守城內的部分輔兵之外,於外列陣的超過六千。
午時三刻,鼓聲驟起,角聲連鳴。
邵樹德在親兵的簇擁下,至高台上站定。
親兵副將魏博秋開始點將,李延齡、盧懷忠、朱叔宗、李唐賓、郭琪、折嗣裕及各營副將一一上前。下去後再按冊點名,三呼不至者立斬。
點完名後,魏博秋來報,六千五百餘人,無一缺席。
時西北風驟起,落葉飄零,今年的秋天來得格外早。
六千餘軍士著甲持槊,無喧譁之聲,無不耐之色,隊列整齊,殺氣凜然。
邵樹德莫名地想起了田承嗣。此人在安史之亂時為安祿山的先鋒,屢立戰功,同時治軍也是一把好手。史載有個風雪夜,安祿山巡營,到田承嗣部營區時,寂靜無聲,幾乎以為營內無人。
安祿山立刻下令點兵。營內兵將至空地上列陣,按冊點名,無一缺席。而且士卒們在風雪之中肅立很久,一絲喧譁也無,此謂強軍也!
鐵林軍,現在也有幾分這個氣象了。定期公開財貨數量,宣讀給軍士們聽,一年幾個節日,賞賜都按時發下。作戰勝利後所獲的戰利品,也統一造冊,儲備起來作為戰時賞賜之用,將士們都非常信服。
別的軍隊五日一操,甚至十天半月一操,鐵林軍三日一操。糧食、酒肉儘量供應,至今已有五千人分到了地,軍屬農場的出產也在給大夥提供撫恤、補貼。孤家寡人的軍士死了也不是白死,軍使自會為他們搜尋養子,香火祭祀不絕。
這支軍隊,不是一般的軍隊!首次交手的敵軍將領,總是詫異其士氣為何如此之高,沖陣沖不動,士卒們很難潰散。其實,你只要做到上述這些,也能造就一支強軍。古來名將早就為大家指明了道路,如何將士兵們能夠承受的極限提高,但說易行難,這會不貪財的將領又有幾個?
我的軍士能夠比你承受更多的恐懼,能夠忍受更大的傷亡,兩軍一旦對壘,結果顯而易見,須知大家的技藝並沒有太大的差別,更何況鐵林軍基本上都是老兵。
「李延齡!」邵樹德瞄了一眼,還好,這廝減了一點肥,沒那麼胖了。
「末將在!」
「人賜錢兩緡、絹兩匹,城內軍士亦有。」
「遵命!」
輜重營很快將財貨搬了出來,各部分頭點名,按冊發放。這其實也是一個杜絕吃空餉的辦法,現在人少,可以這麼做。以後人多了,還得想其他招。
每個領到賞賜的軍士都興高采烈,連聲高呼「謝大帥」、「謝軍使」。李延齡這廝還帶著人不停宣講,「爾等領的是邵大帥的賞賜」,「要為邵大帥效死」,諸軍連聲高呼,士氣高漲。
大戰即將來臨,鐵林軍有此士氣,勝算又提高了幾分。
恰好朝廷正挖空心思往關中調兵,於是便托王處存給李克用帶個話:「若誠心款附,宜且歸朔州俟朝命。若暴橫如故,當與河東、大同軍共討之。」
李克用這次比較聽話,立刻帶兵離開了忻、代二州,到朔州待命。大同軍防禦史赫連鐸本不欲李克用大軍入境,但京城四面行營諸道兵馬都都統王鐸親自趕到了河中,以朝廷命令威壓,讓赫連鐸放其入境。
而在此時的華州,說服李詳反正的事情也進入到了最後階段。
「李將軍,我家留後數戰數捷,豈不比王重榮那守戶犬強百倍?」陳誠舉薦的說客李杭當著眾人的面侃侃而談:「朱溫已得王侍中允諾,仍任同華節度使。將軍既鎮華州,得受大唐華州刺史之職可以說是板上釘釘之事,何疑耶?」
李詳是個滿臉愁苦的老人,看起來就像個老實巴交的農民。不過能跟隨黃巢一路殺到關中,又怎麼可能是普通角色?手底下不知道多少人命呢。
這種屠夫,換了平常時候,李杭看都不敢多看一眼。但現在不一樣,他是代表夏綏節度留後邵樹德來做說客的,河對岸的下邽縣內還有六千夏綏精兵,李詳手底下兵不滿萬,且人心浮動,多半不敢拿他怎麼樣。
「貴使有所不知,黃王在我軍中安插了不少人,我若歸唐,未必能令所有人都聽從啊。」李詳愁眉苦臉地說道。
「將軍莫不是在戲我!」李杭提高了聲音,滿臉不高興道:「此乃華州,並非長安。將軍典軍多年,有眾萬人。死心塌地歸於黃巢者又有幾個?若不方便,將軍但可放開營門,某這便傳信渭北周、令狐兩位將軍,令其率兩萬夏綏精兵南下,替將軍誅殺賊人。」
李詳蹲坐在馬紮上,愁眉苦臉,一點不像個大將。若是邵樹德在此,多半要送他杆旱菸了,典型的陝北老農嘛。
「貴使稍安勿躁嘛。」李詳笑了笑,撐開了一臉老褶子,道:「且先下去歇息一番,某再思慮思慮。」
說完,便讓人帶李杭下去。李杭氣得跺了跺腳,仰天長嘆。
「將軍,事已至此,跟著黃王並無前途。開春以後,關東起碼有三四萬唐軍入援,後面怕是更多。待到年底,十幾萬唐軍集結,黃王如何能敵?」有部將勸道。
「但為何降邵樹德?此人乃夏綏節帥,遠在北疆,然河中王重榮近在咫尺,為何不降他?」
「末將聽聞邵樹德尚無子嗣,降了他,萬一邵某身死,咱們怕是都沒好下場。」
「有子嗣又有何用?他這般年輕,即便有子嗣亦是孩童。活著還好,無人敢反,若是死了,無親族兄弟,這夏綏帥位天曉得會落到誰手裡?咱們跟著他有何前途?」
「王遇,你說說看。」李詳聽了半天,也不發表意見,反而點了一將,想聽聽他的看法。
「鎮使,某覺得王重榮此人,不似英雄,守戶之犬。」王遇乃李詳軍中驍將,素有勇名,聞言立刻答道,回答的話也頗具個人風格。
李詳聞言失笑,道:「被鐵林軍打服了?」
王遇略有些尷尬,不過還是說道:「去歲王重榮引兵西進,末將領五千兵當道紮營,與其戰,大破其前軍,斬首七百級,若不是朱玫趕到,定斬此輩。某不願降王重榮,手下敗將罷了。」
說罷,又看了看其餘諸將,道:「你們若降王重榮,自去降好了。某聽聞邵樹德並不苛待降人,李唐賓如今亦是大將身份,要降便降真英雄,王重榮之輩,某還瞧不上。」
王遇這話讓諸人多有不滿,但積威之下,也沒人敢當著他面頂撞。驍將這個名頭,可不是自封的,而是打出來的,在座哪位沒吃過他苦頭?說句難聽點的話,若此時鎮使李詳死了,軍中推舉一人為主,那只可能是王遇,而不是他們。
「也罷。王重榮此人,某也有點瞧不上。邵樹德這般能戰,今後多半還能升官,便降了他又如何?」李詳站起身,道:「朱溫第一個降王重榮,能得諸般好處,咱們現在去湊熱鬧,怕是要遭冷遇。」
「王遇。」李詳臉色一正,道。
「末將在。」
「點三百精卒,去監軍府上,無論何人,皆斬之,不得走脫一個。」李詳命令道。
「末將遵命。」
「再把李杭請過來。」李詳坐了下去,又恢復了剛才那副愁眉苦臉的模樣。
******
坐鎮下邽的陳誠很快收到了李詳送過來的投名狀:黃巢監軍的首級。
說客李杭仍留在李詳軍中,不知道是自願的還是被迫的。不過這都是小事了,陳誠知會了一下周融、令狐敬,然後火速趕回了三原。
「留後,李詳降矣。」甫一見到邵樹德,陳誠便激動地說道。
「好!」彼時邵樹德正在研習兵書做筆記,聞言直接把筆一扔,起身道:「可令其西進?」
「某已給李詳遞了消息,立刻舉兵西進,奪渭橋倉、渭橋鎮,威脅孟楷側背。周融、令狐敬二位將軍亦會緊隨其後,領兵西進,這次孟楷有難了。」陳誠笑道。
「好!好!好!」邵樹德連說三聲「好」,顯然派陳誠過去「臨機決斷」是有道理的,這一點時間都沒耽擱,定可以讓孟楷驚慌失措。
朱溫降了,李詳降了,關中東半部分全歸大唐。北部八縣還被北面行營拿在手裡,西部九縣三天兩頭拉鋸,尚讓等人至今還帶著五萬人在和西面行營的人拼。也就南邊好一點,官軍兵力薄弱,但也有萬餘人。
考慮到關東、蜀中、西北各鎮援軍在朝關中匯集的大背景,黃巢還能蹦躂多久?
「魏博秋,傳令下去,某要檢閱大軍!」邵樹德此時不再等待,直接下令。
「遵命。」魏博秋很快便下去傳令。
下午,邵樹德帶著親兵至營外閱兵。
八千五百軍士(欠五百),除留守城內的部分輔兵之外,於外列陣的超過六千。
午時三刻,鼓聲驟起,角聲連鳴。
邵樹德在親兵的簇擁下,至高台上站定。
親兵副將魏博秋開始點將,李延齡、盧懷忠、朱叔宗、李唐賓、郭琪、折嗣裕及各營副將一一上前。下去後再按冊點名,三呼不至者立斬。
點完名後,魏博秋來報,六千五百餘人,無一缺席。
時西北風驟起,落葉飄零,今年的秋天來得格外早。
六千餘軍士著甲持槊,無喧譁之聲,無不耐之色,隊列整齊,殺氣凜然。
邵樹德莫名地想起了田承嗣。此人在安史之亂時為安祿山的先鋒,屢立戰功,同時治軍也是一把好手。史載有個風雪夜,安祿山巡營,到田承嗣部營區時,寂靜無聲,幾乎以為營內無人。
安祿山立刻下令點兵。營內兵將至空地上列陣,按冊點名,無一缺席。而且士卒們在風雪之中肅立很久,一絲喧譁也無,此謂強軍也!
鐵林軍,現在也有幾分這個氣象了。定期公開財貨數量,宣讀給軍士們聽,一年幾個節日,賞賜都按時發下。作戰勝利後所獲的戰利品,也統一造冊,儲備起來作為戰時賞賜之用,將士們都非常信服。
別的軍隊五日一操,甚至十天半月一操,鐵林軍三日一操。糧食、酒肉儘量供應,至今已有五千人分到了地,軍屬農場的出產也在給大夥提供撫恤、補貼。孤家寡人的軍士死了也不是白死,軍使自會為他們搜尋養子,香火祭祀不絕。
這支軍隊,不是一般的軍隊!首次交手的敵軍將領,總是詫異其士氣為何如此之高,沖陣沖不動,士卒們很難潰散。其實,你只要做到上述這些,也能造就一支強軍。古來名將早就為大家指明了道路,如何將士兵們能夠承受的極限提高,但說易行難,這會不貪財的將領又有幾個?
我的軍士能夠比你承受更多的恐懼,能夠忍受更大的傷亡,兩軍一旦對壘,結果顯而易見,須知大家的技藝並沒有太大的差別,更何況鐵林軍基本上都是老兵。
「李延齡!」邵樹德瞄了一眼,還好,這廝減了一點肥,沒那麼胖了。
「末將在!」
「人賜錢兩緡、絹兩匹,城內軍士亦有。」
「遵命!」
輜重營很快將財貨搬了出來,各部分頭點名,按冊發放。這其實也是一個杜絕吃空餉的辦法,現在人少,可以這麼做。以後人多了,還得想其他招。
每個領到賞賜的軍士都興高采烈,連聲高呼「謝大帥」、「謝軍使」。李延齡這廝還帶著人不停宣講,「爾等領的是邵大帥的賞賜」,「要為邵大帥效死」,諸軍連聲高呼,士氣高漲。
大戰即將來臨,鐵林軍有此士氣,勝算又提高了幾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