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九章 軍區副司令黃驊(大綱或草稿,將來可能會寫到的)
八路軍軍區副司令黃驊遇害後,妻兒很快「失蹤」,2007年才被找到。
黃驊市是HEB省CZ市代管的一個縣級市,之所以如此命名,是為了紀念原八路軍冀魯邊軍區副司令員、革命烈士黃驊。
他的經歷真是令人唏噓,作為一個參加過中央蘇區歷次反圍剿、走過二萬五千里長征的老紅軍,大風大浪、最艱苦的時期都闖過來了,沒想到卻在抗戰後期的1943年遭叛徒暗算犧牲,非常可惜。
本來組織想要優待黃驊的妻子和後人,可沒想到她們卻「失蹤」了,直到2019年黃驊的兩個孩子才被找到,這背後,同樣也是一段很感動的故事!
黃驊1911年出生於湖北陽新,他的童年非常不幸,家境貧困不說,父母和兄長在他年幼時就相繼去世,因此他吃了很多苦,比起同齡人來也成熟一些。為了生存下去,他9歲時就給本村私塾做炊事員。
9歲換現在來看,也就是沒長大的孩子,可黃驊卻已經要努力養活自己了。不過他還比較喜歡這份工作,因為偶爾可以旁聽教書先生授課,學習到不少的知識。
後來他還給地主家放過牛、跟木匠師傅學過藝,本想就普普通通過完這一輩子,只是15歲時見到紅軍打土豪,改變了他的人生軌跡。
雖然黃驊當時年紀不大,但接觸過的人已經很多,遇到紅軍時才知道,原來這個世界上真的還有支持窮人、為窮人發聲的隊伍!他自己也是窮人,當然知道該站在哪一邊,很快他就成為了鳳凰鄉兒童團中的一員。
參加革命後,黃驊的表現非常出色,為組織傳遞消息、路口放哨等工作都完成得很好,1929年入了黨,次年又加入了彭老總領導的紅5軍。
他正式加入紅軍的時間節點,正是國民黨反動派對中央蘇區發起第一次「圍剿」之際,惡劣的戰場環境讓他迅速成長,往後的幾次反「圍剿」他也因為戰功屢有升遷。
長征之時,黃驊擔任紅軍幹部團的營政委,別看只是營級幹部,這支部隊全都是由幹部組成,團長就是著名的陳賡。
紅軍主力成功抵達陝北後,黃驊進入紅軍大學學習了一段時間,等全面抗戰爆發才被派往晉西南參與創建抗日根據地。
日寇侵華前期攻勢非常兇猛,太原失守後,黨中央及時調整戰略,115師以山西為主要陣地支援華北地區的抗戰,黃驊對於組織交待的任務很上心,他拉起了一支能打硬仗的晉西南遊擊支隊,自任支隊隊長,多次去襲擊小股日寇。
後來晉西南遊擊支隊與115師補充團合編為115師晉西支隊,陳士榘任支隊長,黃驊擔任副支隊長。在他們二人的率領下,晉西支隊與日寇進行了大小百餘次戰鬥,是山西知名的抗日武裝。
黃驊對戰爭有很清醒的認識,知道以實際情況來看,硬拼是拼不過日寇的,所以他就專門找敵人的薄弱處進攻,進行運動殲敵。
組織見黃驊能力突出,之後又調任他為魯西軍區副司令員、冀魯邊軍區任副司令員兼115師教導6旅副旅長等職,是人民軍隊中非常著名的高級幹部。
除了會打仗以外,黃驊還有非常崇高的革命精神,1937年在宋任窮的撮合下,他與顧蘭青相識相戀並結為了革命伴侶。結婚當晚,黃驊說的卻不是情話,而是一個請求:
我們雖然現在也還艱苦,但是不要忘記更艱苦的過去,不要忘記老百姓,要時刻關心群眾。我們穿的衣服不用多,要樸素一些。別跟別人比穿得好,要比學習好、比工作好。
這種質樸的話,可見黃驊的為人,妻子顧蘭青也是一位革命者,新婚之夜聽到這樣的話非但沒有生氣,反而連忙點頭同意。兩人沒多久有了一個兒子,只是由於抗戰形勢嚴峻,他們工作繁忙沒辦法帶在身邊撫養,就將兒子寄養在了老鄉家裡。
沒有什麼事比骨肉分離更難受了,可為了民族大義,他們不得不如此。
黃驊市是HEB省CZ市代管的一個縣級市,之所以如此命名,是為了紀念原八路軍冀魯邊軍區副司令員、革命烈士黃驊。
他的經歷真是令人唏噓,作為一個參加過中央蘇區歷次反圍剿、走過二萬五千里長征的老紅軍,大風大浪、最艱苦的時期都闖過來了,沒想到卻在抗戰後期的1943年遭叛徒暗算犧牲,非常可惜。
本來組織想要優待黃驊的妻子和後人,可沒想到她們卻「失蹤」了,直到2019年黃驊的兩個孩子才被找到,這背後,同樣也是一段很感動的故事!
黃驊1911年出生於湖北陽新,他的童年非常不幸,家境貧困不說,父母和兄長在他年幼時就相繼去世,因此他吃了很多苦,比起同齡人來也成熟一些。為了生存下去,他9歲時就給本村私塾做炊事員。
9歲換現在來看,也就是沒長大的孩子,可黃驊卻已經要努力養活自己了。不過他還比較喜歡這份工作,因為偶爾可以旁聽教書先生授課,學習到不少的知識。
後來他還給地主家放過牛、跟木匠師傅學過藝,本想就普普通通過完這一輩子,只是15歲時見到紅軍打土豪,改變了他的人生軌跡。
雖然黃驊當時年紀不大,但接觸過的人已經很多,遇到紅軍時才知道,原來這個世界上真的還有支持窮人、為窮人發聲的隊伍!他自己也是窮人,當然知道該站在哪一邊,很快他就成為了鳳凰鄉兒童團中的一員。
參加革命後,黃驊的表現非常出色,為組織傳遞消息、路口放哨等工作都完成得很好,1929年入了黨,次年又加入了彭老總領導的紅5軍。
他正式加入紅軍的時間節點,正是國民黨反動派對中央蘇區發起第一次「圍剿」之際,惡劣的戰場環境讓他迅速成長,往後的幾次反「圍剿」他也因為戰功屢有升遷。
長征之時,黃驊擔任紅軍幹部團的營政委,別看只是營級幹部,這支部隊全都是由幹部組成,團長就是著名的陳賡。
紅軍主力成功抵達陝北後,黃驊進入紅軍大學學習了一段時間,等全面抗戰爆發才被派往晉西南參與創建抗日根據地。
日寇侵華前期攻勢非常兇猛,太原失守後,黨中央及時調整戰略,115師以山西為主要陣地支援華北地區的抗戰,黃驊對於組織交待的任務很上心,他拉起了一支能打硬仗的晉西南遊擊支隊,自任支隊隊長,多次去襲擊小股日寇。
後來晉西南遊擊支隊與115師補充團合編為115師晉西支隊,陳士榘任支隊長,黃驊擔任副支隊長。在他們二人的率領下,晉西支隊與日寇進行了大小百餘次戰鬥,是山西知名的抗日武裝。
黃驊對戰爭有很清醒的認識,知道以實際情況來看,硬拼是拼不過日寇的,所以他就專門找敵人的薄弱處進攻,進行運動殲敵。
組織見黃驊能力突出,之後又調任他為魯西軍區副司令員、冀魯邊軍區任副司令員兼115師教導6旅副旅長等職,是人民軍隊中非常著名的高級幹部。
除了會打仗以外,黃驊還有非常崇高的革命精神,1937年在宋任窮的撮合下,他與顧蘭青相識相戀並結為了革命伴侶。結婚當晚,黃驊說的卻不是情話,而是一個請求:
我們雖然現在也還艱苦,但是不要忘記更艱苦的過去,不要忘記老百姓,要時刻關心群眾。我們穿的衣服不用多,要樸素一些。別跟別人比穿得好,要比學習好、比工作好。
這種質樸的話,可見黃驊的為人,妻子顧蘭青也是一位革命者,新婚之夜聽到這樣的話非但沒有生氣,反而連忙點頭同意。兩人沒多久有了一個兒子,只是由於抗戰形勢嚴峻,他們工作繁忙沒辦法帶在身邊撫養,就將兒子寄養在了老鄉家裡。
沒有什麼事比骨肉分離更難受了,可為了民族大義,他們不得不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