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 傳銷(7.9k)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林木依然,星光亦依然,沉寂的夏夜裡,大地似乎沒有一絲變化,無語,無聲,冷冷地見證戰局起落。

  鍾開莫名,一敗塗地,缺舟一帆渡歸返思識助能無垢之間,始料未及的舉動扭轉勝負。

  無可奈何的俏如來只得急急而奔,欲脫梵音囚籠。

  又是一陣心鐘鳴響不絕於耳——『第二次,這是第二次的鐘聲。』

  默默計數的俏如來勉力振作精神,咬傷手指,撕下布條書寫警語:「往東南行。」

  『原路上有地門的兵馬。』

  所謂地門人馬即是自己親領帶入的尚同會眾,在鐘聲洗禮下一朝反目。

  『照原路回歸必會遭受伏擊,必須往另一個方向。』

  流失的記憶,掩蓋不了內心的自責,悲傷與痛苦。

  其他的人,現在身在何處,是否平安,而自己是否還有能力扭轉乾坤。

  俏如來不敢想,只怕越想,察覺自己失去的越多。

  但執迷的心情總是如影隨形,讓人無從遁逃,教他不能自禁地回想到昨晚……

  「哈……哈……哈……」

  體力流失喘息沉沉,法濤無赦同梵海驚鴻,錦煙霞三人勉力聚功提元,暗自調勻丹田中已亂成一團的真氣,亟待再戰。

  額上淋漓的熱汗象徵酣戰方歇,而自開戰至今,不過一刻之功。

  法濤無赦引路下,苗軍兵鋒勢如破竹,赫然收復天門佛土,過法華山,經阿修羅窟,穿倒吊林,終至地門腹地,與梵海驚鴻、錦煙霞坐鎮,俏如來帶領的小股尚同精銳會師,卻為一人攔住去路——

  隻身鬥敗金剛伏魔的蒼越孤鳴仍舊好整以暇。

  輪迴劫無懼群戰,何況單論蒼狼本身內勁之強,已然不遜三尊聯袂,更有大智慧微操在後。

  井中觀月的精神境界亦不輸「物我兩忘」的枯禪功夫多少,破陣只在翻手之間。

  不緊不慢的他現今只是將人迫在臨界邊緣,引航淑世一帆。

  「世尊往昔說法既久,我時在座,身體疲懈,但念空、無相、無作,於菩薩法,遊戲神通、淨佛國土、成就眾生,心不喜樂。所以者何?世尊令我等出於三界,得涅槃證……」

  沉吟語聲念念如詠,字字若合符節,伴鐘聲扣心弦,普渡慈航,消解三尊戰意。

  大智慧口中所念乃《妙法蓮華經》,是佛陀釋迦牟尼晚年所說教法,屬於開權顯實的圓融教法。

  大小無異,顯密圓融,吐露人人皆可成佛之一乘了義。

  個中理趣正合地門願旨,而今使來,恰逢其時。

  乍來的鐘聲紛亂預期節奏,深入佛國的俏如來一行竟陷腹背受敵,交代石寒塵為首的一班群俠護送俏如來離開,天門三尊挺膺斷後。

  奈何薩埵十二訣諸般妙用,盡在大智慧掌握,一時間反成作繭自縛。

  原來薩埵共修根起蓮途,傳自初祖達摩,以武入禪,外則護法,降妖伏魔,內以修心,強身健體。

  世人常言佛門慈悲為懷,此理固有刻板之嫌,但亦非全無道理,而薩埵十二訣創者初祖達摩,更是如此。

  初學乍練者,倒也不覺如何,但隨著修行漸深,總須得涵養品性,參合經理,若否總是不得全功,恰如朽淨那般……

  當是之時,三尊陡逢勁敵,潛力激發,將十二訣中的精微處盡數發揮出來,心靈漸受感應,如沐靈山更勝皓首經海。

  只是竭智窮思到底易陷偏狹,開放言路又存歧途之虞。

  大智慧就在此時趁虛而入,欲渡眾生芸芸——

  「我等昔來真是佛子,而但樂小法,若我等有樂大之心,佛則為我說大乘法。於此經中唯說一乘,而昔於菩薩前,毀呰聲聞樂小法者,然佛實以大乘教化。是故我等,說本無心有所悕求。今法王大寶自然而至,如佛子所應得者皆已得之。」

  誦經聲未歇,白髮、梵劍、金輪上威力更見收斂,戰意大減,眼看兵不血刃,錦煙霞呢喃念念——

  「阿……阿彌陀佛!」

  佛號輕宣,變數乍生,金光浮現引證菩提,源自一步禪空的佛力印記在白練飛蹤皈依的剎那飛速流逝。

  概因那是屬於僧侶的禪機,卻非魔族的佛法。

  僧禪,魔法對壘剎那,搖動唯心的兩端,敲金鐘,響玉磬,氣機激盪顛倒夢想,泛開漣漪陣陣,紊亂法音波長。


  持劍之人首當其衝,梵海驚鴻神智一清,看向大智慧。

  眼前之人究竟是誰?

  是洞徹世情執著究竟的魔鬼,還是捨身渡世無怨無悔的大能。

  而地門的未來究竟是蒙昧不清的光明,還是眾生喜樂的閽暗,摩訶尊不知,只知道那絕不是慈悲。

  「這顛倒眾生,夢想痴望,人不成人,魔不成魔,僧不成僧,劃破因果,唯有……斬。」

  一聲叱喝,梵海驚鴻掄劍轉圓,卍字鋒刃迴旋聚攏繚亂氣流,僅僅削斷白髮一縷。

  劍鳴貫耳,渙散眼神重聚,象徵白練飛蹤本心回歸。

  此時血紅身影驀地掠過身畔,情知戰力懸殊的摩訶尊決心斷後。

  揮劍指地拖刀蓄勢,正是——「摩訶五趣·刀途厄病……」

  語聲戛止,招未發,劍遭制,定睛處,雪白長發飛纏卷上顛倒夢想,搶過兵器掌握。

  飛練縱三千!

  冷不防跌了個踉蹌的梵海驚鴻眨眼陷落一片浮雲當中。

  強烈的失重感稍縱即逝,要穴遭封,摩訶尊沉沉昏去,五指一松,顛倒夢想赫然易手。

  再轉眼,梵海驚鴻已將法濤無赦撞了個滿懷。

  等兩人反應過來,目光往前看去,借著通明月色,只見白練也似的長髮宛若錦繡屏風鼓張,涌動如流,切斷視線。

  奪劍、點穴一氣呵成的錦煙霞目光緊鎖蒼越孤鳴,頭也不回地道:「法濤無赦,帶他離開。重整旗鼓,再奪天門。」

  屬於一步禪空的領土,白練飛蹤決計不容外道染指。

  「這……保重!」

  深深凝望錦煙霞一眼,感受著肩頭分量的法濤無赦踟躕片刻,毅然轉身,擇路逃生。

  來到中途,幸逢前人栽樹開生門,北向直上往金雷,一時間兩人反而比外出拆塔的玄狐回去得要早。

  因著兩任大師緣故,金雷村民對高僧大德向來很有好感。

  出於同修情誼,雙尊婉拒了村民收留提議,選擇僑駐龍涎口,一則緬懷同修,二來襄助鎮守。

  對此全不知情的只有在外刷怪的玄·現金雷村僱傭兵·龍涎口護衛·常欣至上主義者·狐。

  這也不能怪常欣沒對他做好事先交待,只因隨著天門雙尊前後腳來到的還有一敗塗地、垂頭喪氣的雪山銀燕等人。

  聞知錦煙霞、俏如來失陷地門的少女自是向不受梵音影響的暗盟劍手求助。

  但破天荒的,玄狐頭一遭拒絕了常欣的請求。

  原因要從玄狐、飛淵同道破塔時開始說起——

  皇甫霜刃算準時機的交代一時間反讓兩人陷入等待局面。

  隔壁棚有位前輩曾經說過:「等待,是漫長的;等待,是煎熬的;等待,是令人抓狂的。」

  玄狐尚且好說,明確目標的他雖屬心焦,但也不乏耐性,然而個性活潑少練靜功的郁劍須臾則無這份修養。

  百無聊賴的她遂同身邊鐵精攀談起來。

  這一談可不得了,在常欣調教下待人接物趨於憨直的玄狐輕而易舉被人摸了個透底。

  身為茶餘話本忠實愛好者的飛淵顯然敏銳注意到了提到少女時玄狐眼角眉梢流露出來的千種情思,只不過性格三無的暗盟劍手未有自覺而已。

  做好事不留名,好成人之美的飛淵很自然地就擔起了牽線紅娘的責任。

  而第一步,就是助鐵開竅,教他知道什麼是愛情。

  「愛情?」反覆咀嚼專業名詞的玄狐神色不解,「我聽常欣講過,但是不明白,那是一種怎樣的感覺。」

  「不明白哦。嗯……要怎樣形容……」飛淵想了想,道,「就拿你現在的心情來講吧,知道常欣小姑娘被洗腦的你緊張她,你在為她煩惱,你怕她不會好,這一切的原因都在於——你愛她。」

  為人緊張,為人煩惱的原因就在於愛情嗎……玄狐暗記在心。

  說者無心聽者有意。

  飛淵想不到這樣一句話會引起怎樣的波瀾,被提綱挈領的玄狐更只知道牢牢把握關鍵乃至舉一反三。

  直到——

  聽聞噩耗淚眼朦朧的少女手足無措求助於己:「玄狐!玄狐,那座寶塔對你無用,你的武功又這麼厲害,你可以幫我救出錦煙霞跟俏如來嗎?」


  雙目微動,看了眼常欣的玄狐選擇撇過頭去,耳畔仍聞少女憂思——

  【怎會這樣,難道,你沒想辦法救他們,你……怎會這樣。俏如來是不是也忘記了一切,他是不是也跟我一樣,什麼都不記得。】

  念及愛情定義,胸口無由氣悶的暗盟劍手猶豫了一下,抗拒道:「我……我拒絕。」

  「啊?」常欣不解。

  個性平等良善的少女並不覺得施以援手有什麼不對。

  「為什麼!你為什麼不肯幫我救人。」

  「我不想。」玄狐說。

  「為什麼!」常欣追問。

  「我不知道。」

  丟下彆扭一語的玄狐看了眼雪山銀燕,兀自快步離去,竟對少女求助話語置之不理。

  自顧回到巢穴的玄狐恰與梵海驚鴻、法濤無赦不期而遇。

  佛魔相逢話不投機,僧者一意除惡為民不願龍涎口為外魔掌握,玄狐寡言更存無名不吐不快。

  心底醋意激起殺人慾望亟待發泄,就在劍拔弩張之際,放曠詩號無端插入暫為調停。

  「聽琵琶,隨波逐浪風流計;賞絕藝,駭浪驚波入酒茶。」容姿華貴,風流蒨蒨的鱗族太子踏入龍涎口,「你便是玄狐?」

  玄狐眼神一動:「鱗族的人?」

  「太虛海境皇太子,北冥觴。」武息一放氣勢咄咄,北冥觴自有計較。

  高調現身佛劫戰場,鯤帝一脈若對殘害鱗王之魔無所作為總歸不合常理。

  『一旦父王未死之事暴露,屆時,海境的平靜便要遭受破壞,』北冥觴心想,『我必須設法維持現狀,而維持現狀最好的方式,唯有……』

  思緒把定,鱗族太子出言邀戰:「還請兩位大師助我一道伏魔。」忖及玄狐劍法甚高,北冥觴果斷拉攏有生力量。

  無餘地,無回應,冷心冷麵的玄狐只是拔劍相候。

  就在雙尊尚未剖白立場之際,又來一聲喝止——

  「且慢!」

  話甫落,水成渦,四人定睛觀看,但見波潭當中響一聲,鑽出一團晶瑩水光,落地現形,儼似芝蘭玉樹,正是封鱗非冕。

  見得來人,北冥觴一怔:「欲星移?!」該死,這個時間點他怎麼能出海境,這樣外界之人甚至雁王凰後不就很有可能推斷父王未死之事,他究竟是在想什麼!

  對面王儲直呼名諱全無禮賢姿態,封鱗非冕倒是恪盡臣子本分,側過身子的他口吻恭謹:「臣在此,恭請王上回宮。」

  這是要換班的意思……北冥觴眨了眨眼。

  王撫內相攘外,此乃海境舊理。

  自覺領會臣下意圖的北冥觴儘管覺得此非最優解,但考慮身在外人面前,仍是順著話杆向下圓。

  故作思量片刻的北冥觴婉拒道:「父王方歿,海境局勢總需有人安撫,便請師相操勞,現今台面地門佛劫肆虐,中苗鱗既有同盟之好,便由本王一盡心力。」

  目睹太子指點江山一番,尚未見沉默的欲星移如何動作,忽來流光一道長風破浪,勁透岩層釘在地上。

  旁人這才看清光影真貌,那是一件兵器,霜鐔長柄藍田成刃,刃尖鑄分三叉。

  望著眼前再熟悉不過的物什,北冥觴的神色突然變得精彩萬分:「海皇戟!」

  聽到這話,雖說對外境風習仍屬陌生,但就名號入手亦能揣度出十之八九。

  『想來此物當屬王權象徵一類。』梵海驚鴻暗暗想道。

  『師相是在以此物喻指鱗王肩上所擔社稷之重麼?』法濤無赦猜測,

  然而這些只是對外官方說法,看透內層深意的鱗族太子暗暗叫苦:『父王也來了麼?』

  更甚者,擲戟時機能掐得如此準確,北冥封宇怕不是就在水面下聽著。

  想到這裡,悲從中來的北冥觴很想給之前大放厥詞的自己兩巴掌。

  至此,在線逃家的熊孩子被「拎」回了家,藏好破綻的欲星移也可放心在外施展拳腳。

  第一步,先拜訪大智慧。

  『依照現有的情報,要再接近達摩金光塔,風險甚大,但一定有其他的方式……』

  安撫好雪山銀燕等人情緒,順帶收集完游離情報的欲星移此刻來到地門外圍。


  且行且思的他迎面正遇虔誠信眾巡遊邊境——

  「追隨大智慧,救世廣慈悲……」

  語反覆,意恭敬,奇特而又悚然的一幕照眼,欲星移心道:『來了。』

  無二的步伐踏如一體,所行者眾,但打扮卻是魚龍混雜,中、苗、佛三方兼有。

  就在雙方錯身剎那,封鱗非冕神色一正,語出驚人:「廣大無邊的智慧,能感應到我前來嗎?我代表一個人前來,雁王。」

  停步轉眸,缺舟一帆渡看向眼前陌生而又熟悉之人,語氣狐疑:「你代表雁王前來?」

  「在下欲星移。」

  「我知曉,在別人的記憶當中有你。在下缺舟一帆渡,叫我缺舟便可。」

  「在那些人的記憶中,應該沒我與雁王同時出現的畫面。」欲星移道。

  「所以,我該如何相信你?」缺舟一帆渡問。

  「那你相信雁王嗎?」封鱗非冕反問一句。

  「與你同樣。」缺舟一帆渡回答說,跟著雪袖一卷邀人入座,「請。」

  無水汪洋中,缺舟一帆渡誠心斟茶款客。

  在他對面,像是很能接受大智慧神通,面色波瀾不驚的欲星移無動於衷,只是自顧判斷。

  「看來是吃了不少雁王的虧。」

  面對挖苦,歷經萬劫的缺舟一帆渡淡然以應:「不管過程如何,最後必登彼岸;不管怎樣的黑暗,最後一定會得渡。」

  「佛者的胸襟,自信的眼界,確實非同凡響,不愧是大智慧。」欲星移狀似嘆服。

  缺舟一帆渡:「你尚未說來此何事。」

  欲星移:「只是來確認。」

  「這種小事還要他人代勞?」佛者眉梢一揚。

  「我也感到疑惑,所以自作主張。」欲星移聳肩道。

  「雁王不知你來此。」

  「你也可讓他知曉。」

  不動聲色的拉扯過後,缺舟一帆渡切入正題:「說出你想確認之事。」

  「九界當中,已經浮出台面者,中、苗、鱗、羽、道、佛、魔,除了佛國本身,中原已入智慧眼界,下一步,該是苗疆吧?」

  疑問一句,欲星移卻說得萬分肯定。

  「已近邊界。」缺舟一帆渡坦誠道。

  欲星移目光一閃,語出猜測:「七天。」

  「五天。」噠的一聲放下杯盞,缺舟一帆渡口吻確定。

  「太慢了!」搖頭否定地門方針,宛若缺氧難耐的欲星移作勢欲離,起身瞬間恰恰掀翻面前茶杯,「苗疆失苗王,你們卻不趁此快速拓展,先機已失。」

  眼看對面侃侃而談,仰起頭來的缺舟一帆渡誠心請益。

  「你的意見?」

  「三天。」欲星移定下期限,「只要三天,無法伸及苗疆,地門計劃——」

  說著,他伸手拿起桌上翻倒的茶杯,缺舟只道他要將之扶穩放好,豈料欲星移五指一松,任由青瓷墜落。

  「終止。」

  玉碎瓦全,激起茶水飛濺,欲星移篤定道:「這不是威脅,而是定局。」

  「我會期待。」挑釁入耳,缺舟一帆渡態度平和依舊。

  「你不擔心?」欲星移蹙眉,超然態度總是令人頭疼。

  「如果現在的苗疆能找出反對地門裡面的依據,不也很好?」缺舟一帆渡說,「如果他們有更好的救贖方式,有更好的選擇,地門欣然受之。」真切話語不似作偽,確由心發,「也許,還會反過來協助他們。誰也不能肯定,地門理念一定是正確。」

  「道,不證不明。」寥寥數語,欲星移已能隱隱把握佛者曖昧立場。

  「然也!」此言大善,指稍天人轉過一圈,缺舟一帆渡頷首贊同,「所以,我正不斷找尋可能的錯誤。」

  「既是如此,地門又要對外抵禦,甚至擒下俏如來、苗王以及錦煙霞,豈非多此一舉?」欲星移又問。

  「他們無法說服我們。」缺舟一帆渡目露惋惜。

  「是啊,那就對了。」欲星移老神在在道。

  「你在暗示,」缺舟一帆渡皺了皺眉,「苗疆將為反抗而反抗,是嗎?」


  眸光微垂,望向杯中,清澈無波的水面倒映兩地風景。

  荒郊野店,酒旗風招,一副柏木桌凳座頭上,皇甫霜刃按了主位,御兵韜對席,下首侍立著的是小尉長窮千秋。

  「按王上交代,鐵軍衛內所有墨者悉為帶入中原抗禦佛劫,現如今已成地門戰力。」一時間淪作光杆司令的御兵韜感覺被君臣孤立了,「吾需要一個理由。」

  雖說這般安排乃王上交代,然而御兵韜心知,背後真正出謀劃策的只會是眼前之人。

  皇甫霜刃答得雲山霧繞,據典引經。

  「武王嘗問太公曰:『練士之道奈何?』蓋聚卒成眾者,依其性而適其能,軍中有大勇、敢死、樂傷者,謂之冒刃;有銳氣、壯勇、強暴者,謂之陷陣……」

  「這是……」談吐歷歷如數家珍,誘起小尉長腦中記憶,「六韜?」

  能得鐵驌求衣看重提拔,窮千秋自有過人之處,但更關鍵者,乃在身處下游者力求上進。

  在同僚為雜書軼聞迷亂心智時,窮千秋已在內卷賽道上漸沉漸深。

  武祖所撰,號為兵家權謀之始的《六韜》,窮千秋自是讀過,雖然不求甚解,但對個中練士之法還是有些印象的。

  將軍中士卒分為冒刃之士、陷陳之士、勇銳之士、勇力之士、寇兵之士、死斗之士、敢死之士、勵鈍之士、必死之士、幸用之士、待命之士……

  平日裡針對性的訓練,戰時可應對不同的戰場情況。

  「此軍之服習,不可不察也。」

  口若懸河終至尾聲,接過收尾工作的御兵韜此刻已有所悟。

  「想必軍師也發現了,想借蠱術異能操縱大軍令行禁止不難,但只能保持最低限度的本能,服從上峰命令。」

  簡言之,磕嗨了的腦子不能適應太過複雜的行為。

  「即使是被譽為兵神的前軍長復生,也未必能指揮若定。」若想要揮師布陣,只怕力有未逮。

  「傳聞巫教有一蠱法能可操屍,受蠱者智能如常。」思及愛徒潛伏還珠樓期間帶回的情報,御兵韜語帶試探。

  「以訛傳訛而已,」皇甫霜刃擺了擺手道。

  翳流確實有此手段,皇甫霜刃也確然於此間復現了此法,但受限成本緣故,只用在少數高手身上,尋常苗兵自然無此價值。

  「維持身體死而不腐乃至維持生命機能,皇甫自認尚可做到,然智識方面已超乎單純醫術範疇,卻是力有未逮,所幸生逢其時……」皇甫霜刃話意未盡。

  「無我梵音。」聞弦歌而知雅意,御兵韜心中有數。

  『藉由佛國重塑人性的手段培養一批忠心擁躉麼?』鐵驌求衣想道,『但屆時新鐵軍衛效忠的對象也是地門,而非苗疆,除非……』

  「除非苗王與大智慧是同一人。」皇甫霜刃微微一笑,「好教軍師知曉,此戰當中,前任大智慧寄體念荼羅不幸戰死。」

  猜猜看誰會被大智慧挑做下一幅肉體容器呢?

  這算什麼,臣等正欲死戰,陛下何故先降嗎?

  甩了甩腦袋清走雜思的御兵韜正想說些什麼,旋即便聞皇甫霜刃語出遊說——

  「以禮投之,屆時或許墨之一國仍得保全,軍師以為如何?」

  唯一的問題在於,御兵韜是否能跨過心中這道坎。

  屬於墨之一國的王,一定得是「蒼越孤鳴」嗎?

  這問題就好比問封鱗非冕共締海境大夢的合作者一定得是北冥封宇一樣。

  答案毋庸置疑。

  稍加沉默,選擇性忽略了眼前人近乎大逆的言辭,並不作答的御兵韜轉而發問尋根究底。

  「相識至今,消滅忘今焉的目的已經達成,但那只是為報導域之仇,現在吾倒好奇,真正的汝究竟想要什麼?」

  信任的前提是坦誠。

  鐵驌求衣相信荻花題葉絕不會放任蒼越孤鳴治下的苗疆不理,所以還珠樓主的身份就顯得格外可疑,但又確然找不到直接證據確定兩人關係。

  而皇甫霜刃就這樣承認了下來,承認荻花題葉從未離開苗疆。

  突來一問引發談趣,還珠樓主雙眉微挑,難得興味道:「吾想要什麼呢?天下無敵,至尊霸業,舉世無雙,皆非吾所願。」


  「汝心非是霸主之心,自對這些理念無所求。」御兵韜評價說。

  「如果說,吾只是厭惡當今的人世,你相信嗎?」皇甫霜刃問

  「雖說厭倦,汝卻汲汲營營。必有其目的。」御兵韜道。

  瞥了鏡頭一眼,皇甫霜刃陳情起來更是滔滔不絕。

  「荀孟有道,人之初生有善有惡,必須教化,但這些都是從人已降生而講道。事實上,人類是齊聚各界的靈魂來轉世降生,靈魂不停在人界輪迴無法超脫,因為本性充滿惡毒,貪慾,私利,自傲、不滿等等因子凝結成人類。」

  同樣瞅了眼小尉長,御兵韜恪盡捧哏本分。

  「人之本性,如之奈何。」

  「是啊,」皇甫霜刃嘆息,「而佛一心想度化、想拯救,但尋根究底,不過讓人類在驚懼無助時利用,在享樂墮落時遺忘,這樣的佛啊,真是獲得可悲又愚蠢。」

  「聽起來,汝欲改變的目標是佛非人。」御兵韜總結說。

  「人界是必須的存在,讓罪惡的靈魂有其贖罪之處。」皇甫霜刃道,「而數千年來,佛天天高唱著渡化,高喊著拯救,而成事者卻無幾人,更成為逃避現實之人的避難所,這樣的佛界,已經成為愚民收容之地,清心寡欲,斷除情慾,對人類是不可能的結果。既然做不到,又萬分消極,不如消滅再造。」

  御兵韜:「汝要成為新佛界的創造者?」

  「墨之一國下的佛界,」努力不去觸動九算雷達的皇甫霜刃強調一句,「這比單純的爭奪霸業更有意義不是嗎?」

  要知道祭司心善,見不得流離失所,所以他要做的是建設而非爭霸。

  「祭司台上虛懸已久,迷茫的信徒總是缺少引領。」總不能白領工資吧。

  儘管蒼越孤鳴並不建議一直養著自家祭司,但荻花題葉顯然不安於如此。

  「人類對信仰有其堅持,但人心可悲在他們是奴性與惰性的綜合體,不論治世、亂世,他們總管自己的生活,誰能給予穩定,誰就是主人,只要一統,就能消滅所有的宗教,重新再造一個人民的新教派,將教義深入民間。」

  而地門手段顯然是滿足這個先決條件的。

  「緊接著,在言論與思想的影響下,就會制立統一化,」眼光長遠的御兵韜恍惚能看見對方描述的未來,但頭腦依舊理智,「佛家成立已久,會如此輕易地被洗腦嗎?」

  皇甫霜刃不答,只是將眼光投向一旁垂手恭立的窮千秋身上,御兵韜順著他的視線看去——

  傳銷畫餅至今,小尉長表現出的態度一直很淡定。

  饒是聽出兩大首腦計劃放任頭家失陷地門時,他也沒有表現出太過震驚的表情。

  喜怒不形於色,更難得的是連心率都控制在一個相當穩定的節奏。

  這種人要麼是極端的城府深沉,要麼是單純的提線木偶。

  而根據御兵韜的判斷來說,小尉長顯然不屬於前者,因此反常的表現就顯得格外啟人疑竇。

  於是皇甫霜刃問了一個問題:「小尉長,你有信仰嗎?」

  無水汪洋,眼看著漆黑一片的穹頂天幕映在杯心,缺舟一帆渡暗暗嘆了口氣:『暴露了嗎?』他本來還期待能聽到更多乾貨的說。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