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4章 訪談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653章 訪談

  隨著《彗星來的那一夜》登陸院線,王樹為了宣傳電影吸引更多的人買票走進院線。

  這會兒,再次接受新浪娛樂記者的專訪。

  新浪記者問:「《彗星來的那一夜》這個點子是怎麼來的?」

  王樹:「當時,我在洛杉磯,寫出了《環太平洋》的劇本,而後想著該怎麼拍一部區別於成千上萬獨立電影那樣講述庸俗關係的電影呢?於是,我想到了《時空戀旅人》和《恐怖遊輪》,結合這兩部電影,想到了這個多維現實世界的概念。此後,我便開始設計包袱、繪製人物關係,並讓它們緊扣主題。」

  新浪記者:「你以前創作的劇本,都是一些大投資高成本的項目。而這次,你卻動用了最少的資源去拍這部影片。難道你就沒有想過尋求其他資金來源?」

  王樹:「沒有,我是刻意不這麼做的。我拍那些大片,目的就是為自己瘋狂的獨立實驗電影積攢啟動資金,然後嘗試獨立製作電影。尤其是在《台北行》和《環太平洋》之後,我刻意選擇了回歸簡單和純粹的東西。」

  新浪記者:「那麼關於選角,你是如何決定這幾個角色由誰扮演的?」

  王樹:「他們都是足夠信任我,即便不知道要做什麼,即便沒有劇本,也會來到我家的人。而且他們彼此也不認識。我根據每個人的特點以及與劇本中角色的匹配程度分配角色。」

  新浪記者:「在影片拍攝時,你們都向演員交代了哪些信息?」

  王樹:「我們一共拍了三天。每一天,每一個演員都會拿到一張便箋紙,上面列了他們當晚要做的事,和一些情景條件和行動目標,比如『如果發生了某某情況,你就要做某某事』或者『今天設法離開這間房子』等。」

  新浪記者:「他們知道電影的基調和主線嗎?因為劇情很快就從一片和樂融融的氣氛中急轉直下了。」

  王樹:「我不想讓他們知道,這就是為什麼我們不告訴他們具體的角色設定的原因。」

  「我只是試著告訴他們:『你們是在一群自以為是精英階級的晚宴上,最尋常的人物。』」

  」如果全都說透了,他們就會想著如何演繹這群在超現實狀況下的角色,這樣反而不自然,不夠吸引人了。」

  新浪記者:「所以,你們其實只要不斷嚇唬他們就行了,是吧?他們在拍攝階段的最後有真正被嚇到嗎?」

  王樹:「當然了。第一天是他們最害怕的,因為當時突然斷電了,而且又有敲門聲。當字條出現的時候,他們才真正意識到:『好吧,這真是一間恐怖歡樂屋。我們並不是在做一個即興的實驗,而是被關在了一個專門為我們設計的恐怖歡樂屋中。』而當他們發現外面還有一個又一個這樣的恐怖歡樂屋在等著他們的時候,他們著實很興奮。」

  新浪記者:「你構想過影片確切的結局嗎?」

  王樹:「大概有一個想法。我能確定的是,這是一個關於孫麗的故事,而且得是一個主角逐漸浮出水面的故事。我希望在一開始,大家覺得是一場群戲,不確定誰是主角。當然,如果是第二次看的話,那就一目了然了,從第一幕就可以發現,一切都是關於她的。另外,我也確定孫麗必須得經歷一些不尋常的事情,並得作出關鍵的選擇。」

  「我有想過另一個版本的結局,就是她和最後那個世界裡的陳昆在一起了——即便他不是原來的那個陳昆。」

  「同時,他們也決定欣然接受這樣的結局,大概是兩人一邊看著彼此,一邊說:『這樣……沒問題吧?』」

  「不過現在的這個結局看起來更真實一些。畢竟你選擇了暴力,自然是不會有什麼好結果的。」

  新浪記者:「我在看電影的時候發現影片中出現了兩次關於花瓶的對話。這是暗示孫麗進入了另一個房間的第一條線索嗎?」

  王樹:「這的確是第一條線索。」

  新浪記者:「我們來談談這個走錯的房子吧。到後來,有幾個從在原來房子裡的人呆在了這個走錯的房子裡?」

  王樹:「你是指孫麗決定逃離的那間房子,而不是影片最後的那間房子?」

  新浪記者:「對。」

  王樹:「應該是孫麗、趙麗影和陳昆。因為是他們三個人和鄧鈔一起出去檢查另一間房子的。」

  「當他們說『我們得去看看那間房子』的時候,鏡頭一直是跟著他們的。所以他們四個出去了,回來的時候進入了一間新的房子。之後鄧鈔又離開過,所以之後的鄧鈔就不是原來的鄧鈔了,對吧?而且鄧鈔在後來說:『我看到的是餐巾』。」


  「因此,在影片最後,當他們互相爭執,有人問『你看到盒子裡的隨機物品是什麼』的時候,你就可以清楚地分辨出誰是屬於哪個房子的了。」

  新浪記者:「我們看到了多少個屬於自己的『標記』?最後,孫麗還從某處的盒子裡拿出了一隻猴子玩偶。」

  王樹:「是的,這只是為了證明他們的猜測,也就是有很多房子都跟他們一樣選擇了『標記』——通過選取一個隨機物品來標記自己的房間以便快速辨認。所以,既然看到了從來沒出現過的猴子玩偶,那麼就說明了這個猜測是對的。」

  「你可能會猜,估計至少有50種隨機物品吧。但其實,他們的選擇是受限於身邊物品的種類的:在餐廳或客廳里,他們當時究竟有哪些東西可以選擇用來裝進盒子呢?」

  新浪記者:「觀影者需要留意那扇無用之門嗎?」

  王樹笑著回答:」那扇無用之門被使用了好多次。孫麗是從這兒進來的,也是從這兒出去的,最後還是從這兒進來的。當然,這些過程都交待得非常隱晦。」

  「此外,姜五和楊偉拿走盒子的時候也是走的那扇門。」

  「說到這個,我得提醒一下,如果觀影者看的夠仔細,你就會發現當他們拿走盒子的時候,他們往盒子裡放了一隻微波爐手套。」

  新浪記者:「天哪!」

  王樹:「一些人需要看好幾次電影的時候才會發現這個線索。他們想要離開這個房子,於是將照片放回了盒子,並把微波爐手套也放進了盒子,因為這間房子就是微波爐手套房子。」

  「然而對此,孫麗、陳昆和趙麗影卻毫不知情。」

  「其實只要看看桌子,問一句『為什麼桌球拍變成了微波爐手套?』那麼故事的進展可能就大不相同了。」

  「不過他們沒有那麼做,因為他們根本沒有發現,甚至演員本身也沒有發現。對於為什麼桌上多出了微波爐手套,他們完全沒有質疑。」

  新浪記者:「那麼,杯墊房子又是哪一間呢?」

  王樹:「我剛剛說這間房子是微波爐手套房子,指的是他們收到的盒子裡裝著微波爐手套。當姜五和楊偉帶回來一隻盒子的時候,他們打開了它並問道:『為什麼裡面有個微波爐手套?』」

  「因此,每一間房子都收到了一隻盒子,後來又自己做了一隻盒子。對於這間房子來說,他們收到了裝著微波爐手套的盒子,後來做盒子的時候選了杯墊。」

  新浪記者:「你可以數得過來我們在鏡頭裡看到的究竟有多少間不同的房子嗎?」

  王樹:當然可以。這其實並不複雜,因為我們在整部影片中都是跟隨著孫麗的視角的。我們只要跟著她的行動就可以了。一開始,她在收到裝著桌球拍盒子的房子裡。」

  」在她進入黑暗地帶之後,她在不知情的情況下來到了一個新的房子,也就是收到微波爐手套盒子的房子。最後,她決定改變現實,選擇了一間自始至終沒有收到過盒子的房子。」

  新浪記者:「所以說,只要我們一直跟著她的視角,就能分清楚不同的房子了?」

  王樹:「是的,不管我們在中間織了多少個結,只要從頭到尾跟著她的視角,一切就簡單了。」

  新浪記者:「影片中是否還隱藏著類似創可貼那樣的小細節沒有被明確指出來?」

  王樹:當然。很多細節就像是《威利在哪裡?》一樣,因此我不想把它們透露出來。」

  」我們一度曾想把影片的宣傳語寫成:『如果電影中有450處矛盾,那麼這450處都是我們刻意為之的。』」

  「此外,還有個別線索是只有我才知道的。對此,演員們都覺得很奇怪,他們不明白為什麼我們要做這些細微的變動。所以,即便是看了很多次,依然會覺得很有趣。」

  請您收藏書吧!

  新浪記者:「是否還有一些細節是你希望那些看了好多次的觀眾們留意的?」

  王樹:「是的。最重要的一點是一些看了超過兩次的人們告訴我的。他們說,在第一看的的時候,劇中人物的每段對話似乎都是隨機的閒聊,但是在第二次看的時候才突然恍然大悟,原來這些對話其實都是緊扣主題的。」

  新浪記者:「我很喜歡所有交織在劇情中關於生活的多種可能性的主題:包括孫麗和她的替角工作以及趙麗影更換的男友。仿佛在一切發生之前,他們的另一種生活早已躍然屏幕上。」


  王樹:沒錯。這就是影片的主題。這一切都是關於你和你自己或者說和另一個可能存在的你之間的衝突和鬥爭。」

  「每一個細節,都是在表達一個中心思想:我們總是難免陷入與自我意識發生衝突的局面中,總是難免陷入對自己生活多種可能的幻想中。」

  新浪記者:「我希望這部影片能夠拍成電視劇。」

  王樹笑著說:「不錯的想法。不過,我倒是願意在美國、歐洲、印度或者俄羅斯、韓國、日本拍攝這部影片的另一個版本。能夠在世界各地看到這部影片6個不同的版本,一定非常棒!」

  「坤兒,恭喜啊,《彗星來的那一夜》首日小半天3536W票房,眼看著就要大爆了,你作為男主角馬上就要紅遍全國了呀。」

  趙燕子出聲調侃。

  《彗星來的那一夜》上映,陳昆搞到一些電影票,邀請周訊、舒祺、姚辰、趙燕子等人去電影院觀影。

  看完電影後,幾人又聚在燒烤店聚餐。

  陳昆聽到趙燕子的調侃,搖了搖頭道:「電影才剛上映呢,哪有你說的那麼離譜?」

  舒祺笑呵呵的接話:「我倒覺得燕子說的沒錯,小半日都有3536W了,不僅刷新了首日票房紀錄,影片也很有意思。」

  「再加上這部電影從頭到尾的鏡頭都是圍繞著你們主演八人。」

  「依我看,不僅票房大爆,你們都會因此大火一把。」

  「你作為男主角,必然比配角更火。」

  陳昆被好友們這般吹捧,心裡是舒坦的,嘴上卻是說道:「別捧了,八字都沒有一撇呢。」

  說完一頓,緊接著看向周訊,「不過,如果真的能因此火一把,還得感謝訊兒。」

  「要不是訊兒向王導推薦了我,我也不可能拿到《彗星》男主角的角色。」

  說到這裡,提杯示意,「訊兒,別的不多說,我敬你一杯。」

  周訊臉上掛著微笑,提杯回應了一下。

  陳昆抿了一口酒,緊接著說道:「當然,還得感謝王導,要不是王導同意用我,我也不可能有機會。」

  「說實話,彗星這部戲三天拍完,其實我腦殼裡是懵的,壓根不明白故事的走向,只是按照劇本以及王導的要求按部就班的演繹。」

  「演完後,我甚至一度感覺這電影不太靠譜,只是一直都沒有說出來。」

  「如今看完電影,我是打心底佩服王導,僅僅只用了三天拍完的電影,竟然如此有意思。」

  「此時此刻,別的我不敢說。」

  「若論拍科幻片,王導在國內,甚至是在世界舞台,絕對是這個!」

  說完,朝著眾人豎起了大拇指。

章節目錄